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村后这座桥

精品 村后这座桥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93发表时间:2016-02-03 19:50:29

贾鲁河是一条古老而又沧桑的河,它一直从西北向东南不停地流淌着。我的老家祁堂村,是贾鲁河畔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庄子,它就在河东岸边的一个不大的堤湾里。贾鲁河水曲曲折折,从容不迫地绕村流过。岁月悠悠,村庄就像一位老人,始终依偎着那杨柳低垂的河堤,不分昼夜地陪伴着这流淌不息的生命之河。
   老家村后有一条东西向的便道,它是东王营乡通往西华县城的唯一出路。在这条生命之路和生命之河的交汇处,天时地利与人和,这里已经不止一次地建过桥。都说我们老家得风得水,人老几辈子都是和睦相处,风土人情古朴而真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近,听说村后新建的大桥已经通车,喜不自胜,我决定回一趟老家去看看。
   下了西周(西华至周口)公路,我骑着电动车,朝东拐向了通往老家的那条路。路的两边都已栽上了四季常青的绿化树,路面是刚修整过的柏油路面,虽不是很宽,但非常的平坦,走在上面,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还不到五分钟,我就看到前面的路基已在升高,小车也在爬坡。我想寻找河堤原来的老垛口,早已不见了踪迹。桥下路边,盖起了整齐的蓝瓦白墙的一溜平房。
   我心里有些疑惑,便不由地按下了电门,车子随即加快了速度。爬上了一个长坡,我终于看到了大桥的“庐山真面目”。桥面是深青色的水泥制成的,光洁明亮得犹如青石板,明显地让人感到,比先前宽阔了很多很多。桥两边的栏杆粗壮结实而又整齐对称,每根立柱上还都雕有壁画,尽管笔画疏朗,但都矫健有力,不仅给人以安全感,还增强了的美感,将实用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我喜出望外,下车推着,很快便来到了正对河心的桥中间部位。扎下车子,凭栏望去,老家的方向一片洁白,我知道那是乡民们这几年建起来的小洋楼,一幢一幢像别墅似的,飞檐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早年的河堤,显然已经变得苍老了许多,低矮了许多。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飞过,两岸的麦苗正青,不远处一绺毛白杨枝条摇曳,黑黑的几处,不用细看,便知是家乡的老鸹窝。
   俯下身子,视角变得低了。我发现这时的河水并不大,从远处静静地流来,乖乖地躺在河床里。河水清澈,近处看得非常清晰,一股股流水经过,好像接受检阅似的,打了几个旋儿,又笑语盈盈地走过桥去。前方就是一个小小的拐弯处,有两三棵老柳,婀娜多姿,悠闲自在地等在那里,水流一明一暗、不疾不缓地驶去。我凝神定气地观望,仿佛觉得流水时而在前行,又时而在深情地回眸。
   看着悠悠流淌的河水,我的思绪渐渐地回到了从前。在我还是一个光着肚子、四处乱跑的孩子的时候,这里并没有桥。在茫茫苍苍的玉米地中间,似乎有两条架子车碾过的车辙,车辙的中间,是一条踩得明兮兮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直到玉米地里,都长着青青草。正对着小路,不远处有一条木船。木船的一头,放着一块厚厚的长条形木板,中间横着一根长长的竹篙。
   河水泛黄,河道里淤泥很深。河岸上打根地桩,露出地面不到一尺,拉一根钢索,悬空穿过河去,固定在对岸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上,好像那演杂技的走的钢丝一般。木船和钢索靠一条铁链子连接着,链子可以在钢索上来回地滑动。行船就是以钢索为导引,动力则是那根竹篙。当时撑船的,是后庄的铁柱爹,人们都叫他“铁船头”。船,其实是木的,可能是他开船时间长、技术又过硬,才得了这美名。
   那个时候,大人们不让小孩子到河边玩耍。要说这条船,我也曾偷偷地上过,可当即又被赶了下来。说真的,我没有真正的坐过。河对岸的情景,我只是远远地看到,高高的河堤上来往走动的行人,偶尔顺风听到过,从河面传来的周西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看着远远流去的河水,我猜想不出外面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模样。我只记得,夏天,贾鲁河里的水势很大,跟大人们一同到河里洗澡,河套两岸长满了青青的芦苇。邻居五叔曾在河湾里,用网逮着一条六斤半的大红鱼,提起来,几乎与我的个子一般高,他没舍得吃,卖到外面的餐馆里,不知是什么样的高人干掉了它。
   东王营建乡之后,村后的那条车辙路,很快便规划成了乡村公路。记得当时,人们的热情都很高。乡里一声令下,清理、拉土运、煤渣,工程车碾碾压压,不久便整出了路基,两边也挖了路壕、栽上了树。万事具备,只欠在这古老的贾鲁河上架座桥。但这是在干前人(我们那一带)从来没有干过的大事,虽然各方面都大力支持,但建桥工作队来了,还是研究了一番后,决定土法上马,先建一座木桥。
   记得当时,正赶上春天,建筑队在附近的村庄,四处寻找建桥材料。至今记得,当时用得最多的工料,就是那些粗大通直的榆木。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榆树,还正吃着榆钱呢,便被伐掉拉到河工上去了。为了安全,建桥期间,闲杂人员一律不得靠近。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趁下学剜草的时候,站在高处,老远地看到河岸上,那些剥去皮的榆树,就堆积成一檩一檩的,光光亮亮。
   随着机器的轰鸣和人头的攒动,一根根粗壮而又高挑的榆木,在河床里站了起来。当时河两边的砖渣路已经修好,急着开通,建桥工程催得很紧,要求不分昼夜,轮班奋战。白天挥汗如雨,夜晚挑灯再战,最终,一根根榆木,站成了激流中的一排排立柱。河岸上,红旗飘飘,河水中,鏖战正欢。一根根木梁架上了,一块块宽大而厚实的桥板,也被一一固定了下来。在还未装上栏杆的时候,我们这些割草的孩子,便在木桥上跑来跑去。那“咚咚咚”的声音,好像催征的战鼓,一直响个不停。
   有了这座桥,两岸的来往就方便多了。不要说公家,就是平民百姓,也觉得是大好事。譬如,原来我大表姐就住在河的对岸,有事的时候,甚至站在河沿大声一喊便能听到,可“隔河十里远”,真想走到一起还是挺费劲的。因为在那时候,家家都缺钱,过河坐船虽然要钱不多,但不是万般无奈,谁也不愿花这个冤枉钱。平常没有重大的事情,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来回一趟。有了木桥之后,双方吃过饭就可以来回转转。
   我深深地感到,当时的“桥”,还不只是单纯地用于沟通来往,“桥”的本身就是一处美丽的风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也曾写道:“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不是诗人,不会写诗,但我曾在木桥上,无数次地看到过难以言表的美景。
   流水悠悠,清澈得如一面光洁的镜子,蓝天白云,飞动的鸟雀,还有岸边水里的芦花,有倒影,有实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那真是一幅流动的画。再加之流水哗哗,风吹“呼呼”,车马行人走过木桥的“咚咚咚”的声音,不要说汽笛的鸣声,言语的嘈杂,骡马牛羊的叫声了。整个大桥,不但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而更像一部立体声、一部电影似的。
   当然,桥头也有宁静的时候,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风清月白或霜雪满天,此情此景,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这里有小桥流水,也有人家。道虽不古,风为四风。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人群走过,牛羊走过,何须瘦马?老树河边立,芦花飘飞,水鸟呱呱,那该是野凫和水鸭。无论是阳光初照,还是斜阳余晖,这里没有什么断肠人,有的只是欢欢喜喜、整日不知忧愁的孩娃。要问天涯,不知何处,这里永远就是我们幸福的家。
   犹记当年,夏季水大。每逢汛期,几场大雨过后,河水猛涨,总是没过木桥。有时淹了两岸的庄稼,直抵河堤,整个河坡一片汪洋。可有了木桥,在路边与河岸树木的指引下,人们仍然来来去去。不过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洪水的淹没,好些年过后,不知过了多少年,木桥的栏杆松动,桥板开始烂掉,后来,桥面也变得大窟窿小眼睛似的。行人经过,不得已抱起孩子,或大手拉着小手,挑着捡着,蹦着跳着行走。虽然有人修修补补,但补的补丁,大多是另外钉上一块板,显得凸凹不平,走起来疙疙瘩瘩,令人心烦。直到最后,连乡里的吉普车也只好沿着梁子走了,有一位妇女不慎掉入河中,镇上才决定重建一座桥。
   后来建桥,我已在市里读师范,来往回家都是匆匆,修桥大半年的时间,我很少到跟前观察。听说初拆木桥的时候,人们还依依不舍。为了不耽误行人走路,修桥期间,乡里调来一只铁皮船,免费渡人。当然,除了自行车之外,其他车辆就无法通行了。在有一年年底放假的时候,水泥桥建成了。我去看时,桥的大致样式还像从前的木桥,地址还是老地址,宽窄高低,甚至连桥孔都跟先前的大体相当,只是榆木立柱换成了水泥桥墩,桥板也是钢筋水泥预制的了,虽然桥栏杆明显比原来的低,但桥板中间没有了缝隙,行人走在上面再也没有擂鼓的感觉,安全感又有了大幅的提升。
   木桥改成了水泥桥,通行更加方便。不但行人和农用车可以通过,载重量较小的机动车也能行驶。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年,车辆明显增多,人们的需求也愈来愈大,水泥桥的桥身、高度,特别是质量和宽度,越来越显得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经过酝酿,要修一座像样的大桥。一年多过去了,经过建筑工人地日夜苦战,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大桥已经顺利竣工。
   据说,贾鲁河将来也要搞水运,大桥修得高高的。整个大桥从东到西,横跨河面只有一个桥孔,两边引路铺得很长。桥面不但有来往车道和人行道,栏杆处还有观景的地方。正在我神思观察之际,猛听得一声汽笛长鸣。抬头望去,一支车队披红戴花,正向大桥驶来,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车队轻快地驶过大桥,原来是一家办喜事的。你别说,现在的喜事还真多,这刚开通的大桥,应该就是我家乡的一件大喜事。
   贾鲁河静静地流过,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无声,架在我家乡生命之河上的这座桥梁,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越来越好,几次变化,几次重生,它不仅是家乡人民伟大的劳动和创造,也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见证。走下桥,我回头凝视,河水悠悠,村后的这座桥,似乎像腾飞了一般,它连接着我与故乡,连接故乡的现在与未来,也连接着这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和幸福美满的伟大时代。

共 39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河南有一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贾鲁河。翻开河南地图,人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它全长255.8公里。贾鲁河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有人考证,认为它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故道今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当时开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今天的贾鲁河上,不仅建起了一座新桥,也繁荣了贾鲁河两岸的经济。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0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3 19:58:12
  一条千年古河,一座划时代新桥,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巨变。非常喜欢酋黄的好文章,收藏起来,慢慢欣赏。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3 20:14:00
  承蒙湖北武戈先生抬爱,不胜荣幸之至。感谢您对我家乡河的一段知识性述说,让我更加深了对家乡对贾鲁河的理解与热爱。问好先生,提前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康健,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洪清河        2016-02-03 21:12:26
  酋黄,我是散文网中的“千里马”刚于1月29日慕名入江山文学网,取名洪清河,上网才知你老乡是“荷塘月色”文学社团的编辑,我已把我写的几篇文章与你分享,可能你还不知是谁发的,原谅我的冒昧,请你得闲指教。你们的社长已发出邀请入社,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了解,今日拜读你的新作,非常欣赏、学习、收藏了,遥祝猴年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07:27:52
  wenhaolaoxiang
  
  
  
  
  
  
  
  
  
  
  
  
  
  
  
  
   问好老乡,其实我不是什么编辑,只是天龙社长抬爱,冠以虚名,欢迎老乡入社,愿意多多交流,还请老乡不要客气。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07:38:13
  问好老乡,其实我也不是什么编辑,只是天龙社长抬爱,挂个虚名而已,欢迎您到荷塘来,愿意多交流,还请千里马大展宏图!
3 楼        文友:洪清河        2016-02-03 21:28:10
  我是散文网里的“千里马”,现在本网刚取名“洪清河”,已作为好友给你分享我写的几篇文章请指教,不知你看到否,原谅我冒昧,提前未告诉你,今拜读佳作时,借此机会向你老乡说明,以后多交流好吗?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4 08:32:48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08:38:33
  烦劳武戈编辑回访鼓励,酋黄真有些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感觉。我会继续写下去的。问好,顺祝工作愉快,新春幸福。
5 楼        文友:洪清河        2016-02-04 09:12:53
  酋黄,您的文章选材与我大致相仿,回忆性的乡土的内容比较多,我已拜读过几篇,故慕名才斗胆和老乡主动联系,目的在于向您学习,交流。你是西华人吧,我是平舆人,过去我坐汽车到开封河大上学,曾多次走西华,好像西华逍遥镇的胡辣汤我记忆犹新。我已加您为好友,得空QQ上详聊好吗?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10:15:55
  甚好,有机会多聊!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4 09:33:55
  周口驻马店有我几个战友!我在巩义坚守过六年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10:22:51
  呵呵,原来是行伍出身,一名最可爱的人。武也潇洒,文也风流,仰慕。不知武戈是不是与“当兵”有关,从“湖北”二字看应为河南近邻,冒昧问一下贵乡具体何处?
7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4 10:43:16
  回复酋黄老师,我是湖北十堰人,与河南南阳是近邻!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4 11:02:53
  哦,十堰原来有个全国有名的大拖拉机厂,这点有点像河南的洛阳。十堰是个好地方,作为近邻,还望武戈先生多多指导,问好!
8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5 08:50:50
  回复酋黄老师,十堰原是第二汽车制造厂,不是拖拉机厂。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打造更多文学精品!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5 10:47:37
  好的,向您学习,力争有所进步。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