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我以我心观世相

编辑推荐 我以我心观世相 ——品读《乡愁.乡土.乡音》的几点感触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570.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31发表时间:2016-02-03 21:16:54

乡愁的话题,看似很小,其实很大。说它小,是因为它是一种情感;说它大,是因为它是文学领域长盛不衰的主题。
   乡愁是与乡土、乡音共生的一种情感,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因为恋着乡土和乡音,这才产生了乡愁。尤其是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在异乡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每时每刻都会挂念着家乡的老屋、老树、老井、老院子,老亲、老友、老婆、老爷子,时时地会在梦中想起,而又迟迟不得相见,这便使得乡愁一日比一日重了起来。
   乡土文学历来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丛奇葩,它像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一样,一直都在调动着我们的创作激情。各类乡土文学也绽放出绚烂的色彩。然而,除了一些怀旧性的文学作品之外,富有新意的作品,当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现有很多乡土文学作品,多半都在复述着别人的故事,缺乏相应的地域色彩,就连乡土语言,也失去那种浓浓的乡音的味道。
  
   一、文章的成功之处
   《乡愁.乡土.乡音》一文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先是表达作者对乡愁情感和乡土题材的思考:“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网上的文学作品,提炼出的文化符号不多,而且有的作品认为,写乡愁就是对农村的落后、守旧的一种描摹。好一点的文学作品,可以展现宏观的乡愁内涵,庙会、社火、戏台和所在地的文化遗产介绍,以及文化遗产和现代的勾连。”文学作品中的乡愁,应当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提炼出更多的文化元素,而不仅仅是故乡的旧模样,还应该有故乡在演变发展进程中,演绎出来的新故事。社会在前进、在发展,乡愁更应该有新的内涵,包括老屋的华丽转身、别墅的蓬勃兴起、道路的拓展和延伸,还有饮食结构的改善、衣着打扮的时尚、新旧文化的更替、思想观念的碰撞等等,都应当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乡愁.乡土.乡音》一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阐述的都是自己的思想,都是作者诠释乡愁的内心感慨,文章深入浅出,每字每句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个人觉得,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第一点:文章的语言颇具特色,形象生动。例如,文章描述在甘肃省静宁县打听某个地方怎么走时,“你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呜达’。也不知道是哪两个字,但是,那个‘呜’字发音的长短,代表了你问的那个地方之远近,‘呜’字发音越长:‘呜——达’,就表示越远。如果‘呜达’两个字只是短促的休止符,那个地方一定就在几米或十几米的地方;当然,表情也不一样,眼神是微张或瞪大眼睛,手臂是一指或从平行于肩膀到挥向高空;嘴巴是说完既闭合,或说完后张开不收拢。”这样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轻松幽默,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
   第二点:主题思想定位准确,而且富有质感。乡土文学的概念,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当时又称为“侨寓”文学,意思是在北京的青年作家,写自己家乡的事情。特征有这么几点:1、地域特色和民间特色浓厚;2、站在启蒙者的角度去看待家乡;3、或多或少透出一丝怀念;4、有大量的风景和民俗的描写。
   老师的这篇文章,强调乡愁文学要体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
   文章中,老师把自己对乡愁、乡土、乡音三者之间的理解,进行细致的划分、归类。如文章首先谈到:“留恋乡愁离不开乡土和乡音。离开了乡土和乡音,乡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野山川、曲溪小河的传承,和衍生出的传说、民谣、俗言、俚语。缺乏了野台班子、锣鼓队伍浓厚的乡情;邻里的往来,族姓的纷争,深切的关爱也被忽视。”进而站在宏观的角度,评论乡愁题材的文学作品:“离开了乡土的根本,就好像一个人的照片,用在全体人民的身份证上一样。相隔十里,两地的生活风气不同,小到着装打扮,大到婚丧嫁娶;相隔百里,习俗不同,接人待物、菜肴饮食,大相径庭;相隔千里,人情世故不同,就是说话的嗓门,解忧和骂人的语言,都有区别。为乡愁的选择素材指明了方向。
   第三点是对当前的乡愁文学现状满怀忧虑。当代乡土文学,“很多都停留在描写农村的贫穷、愚昧、柔弱、小我等内容上,仿佛没了这些,就写不出乡愁,就没有乡愁那个味道了。”文章对于人云亦云的乡土文学现象,提出善意的批评:“复制和模仿别人的文章和故事,其中也就缺少了潜在的,影响着乡愁文化的因素。”然后,指明乡土文学的创作方向:“乡音,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代表了一个地方人们的习性和情绪。代表了一个地方人们的趣味和爱憎;代表了一个地方人们的亲切与反感。我们网络文学的乡愁之痒,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让乡愁、乡土和乡音,好好挠一挠我们的感觉神经,有了痒痒的感觉,才能有好的乡愁文字……”
   二、文章的不足之处
   所有事情没有绝对完美,《乡愁?乡土?乡音》这篇文章,亦如此。我提出两点不足,供大家商讨。
   1、对乡愁文学现状分析不足。文章对当今乡愁文学现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不够透彻,失去批评的具体目标。如果文章能够对当今乡愁、乡土文学中的沉闷气氛,加以深刻的分析,同时对人云亦云的创作思潮,进行有力的批判,使一部分初涉乡土文学题材的作者觉醒,帮助大家找到乡土文学的创作方向,创作出五彩缤纷的乡土文学作品,扫除乡土文学领域一贯的沉闷气氛,这样应该会更好。
   2、对乡愁、乡土的文学创作思路不够明晰。乡愁、乡土文学是广泛的文学题材,想要涉足的人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写作者,找不到切入点。老师如果能以自身的文学体会和实践,指明一条乡愁、乡土文学的创作思路,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这篇随笔的主旨便得到了升华。大家也会受益很多。
   老师是个对文字非常认真谦逊的人,我的这些想法在和老师探讨以后,他就在这篇随笔的姊妹篇《我写乡愁》里做了具体的阐述。指导我们应当如何积淀创作素材,如何提炼乡愁文化的思想内涵,并且结合自身经验,列举实例。如:他看到北京天桥艺人耍把式,天桥集市拉洋片,紫禁城内的热气地道,以及听爷爷奶奶喜怒哀乐的故事,都没有急着写出来,而是沉淀和提炼文化底蕴,为这些乡愁文化素材找到好的载体,构思缜密以后才开始下笔。
  
   三、我以我言评世相
   《乡愁.乡土.乡音》这篇文章,多数则是作者的个人思考,是积淀已久的创作经验。也就是“我以我言评世相”,这也是此文打动我的地方。为何我会有此一说?是因为杂文随笔都属于散文。杂文随笔是杂体文章,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和“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当前,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杂文随笔,都是拼凑之作。什么是拼凑之作呢?就是在张三的文章里摘录几句,又在李四的文章中挑选一段,再在王五的文章里撷取一章,凑成一篇所谓的杂文随笔,通过百度一搜,一篇文章里,有着好几个人的影子,都是别人的观点,不是自己独立思考总结出的理论思想。别人的观点可不可以借用呢?当然可以,但必须注明出处。可以扼要地摘录,如果大段大段或整章整篇地引用,那就不是摘录。轻了说是拼凑,重了说这是剽窃和抄袭!是为真正的文人所不齿的行为。
   诗言志、歌抒情,文章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因为想要表达个人的思想,才会借助文字的传播功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更多的人,使大家通过我们的文字,了解到我们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我们写文的目的和动机。如果我们靠摘抄别人的观点,借以表达或阐述自己的思想,那跟鹦鹉学舌又有什么两样呢?打个比方说,余光中在形容乡愁时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你如果也赶紧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那不是鹦鹉学舌又是什么呢?
   杂文随笔写作的关键,我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参考。一般的杂文随笔创作,它是因事而起,因思而深,因感而发,又因愤而结。我个人的体会有两点:一是我以我心观世相。所谓的“观世相”,就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是写作前奏,写作是观察的归纳,也就是个人思考的过程,你对社会或人生有了某种思考,就会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最后得出观察结论。二是我以我言评世相。所谓的“评世相”,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将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告诉更多的人,或批评、或鞭挞、或揭露、或弘扬,表达的都是我们个人的思想,这才是文学创作。
   以上所述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说的对与不对,敬请欣雨文萃老师和各位文友海涵!

共 3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精心阅读用心感悟,对一篇两千字的精品文章进行了细致的解剖。点评了文章的成功之处,也提出了不足。评论不是批评,也不是恭维,我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够点明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为读者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评论的目的就达到了。全文点评条理清晰,又普及了杂文的一些知识,是一篇成功的作品评论。推荐大家阅读学习。【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3 21:54:11
  感谢琴声老师这么快就给编发了,写得不够准确精到,希望欣雨老师和各位读者见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