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妩媚今朝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寻梦散文】永远的窑湾街

精品 【寻梦散文】永远的窑湾街 ——我的城市系列之三


作者:科扬 秀才,10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4发表时间:2009-07-24 23:39:15

它位于这座城市的最西端,隔着那一带湘水,与杨梅洲相对,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街道。
  
   城没有立起来之前,这儿先有了“市”,即江边那十里商滩。而“市”没有开埠之前,又先有了这条长街。
  
   它应该有一千七右余年历史了。331年,东晋荆州刺史陶侃奉命平苏峻之乱,率部攻长沙城。为解决军需,来到这一洲分二水的江湾,建一小镇,曰“石湾”。相传军粮匮乏之时,陶侃亲自到江边钓鱼,鼓励士卒尽收湘水所养,以资军用。后来人们在他钓鱼之处建一小亭,号“陶公亭”,或“钓鱼亭”。
  
   唐初,宰相褚遂良被武则天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贬官,让他到潭州当个小小的都督。此公念念不忘恢复李姓基业,于古街之东立“唐兴寺”,亲以石碑勒寺名以铭志。人既一代名相,书法也是一代名家,故此碑其价无比,现已享受“馆藏”级的待遇了。
  
   到了元朝,这里成了湘中的谷物集散地。也许商人们都爱讲个吉利,嫌“石头”太顽冥,于是改名为“锦湾”,颇有在此大展“锦锈前程”之意。
  
   清初顺治爷的时候,有一个叫何腾蛟的人,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来顶之灾。当时满清的铁骑入得山海关,一路南下,如风卷残云,畅通无阻,偏偏为这江边十里之城停下了脚步。何人斗胆挡道?看看城头旗帜,展着“大明英武殿大学士何腾蛟”几个鲜红大字。旗下聚的是一群湘勇。这湘勇属有名的“牙坚咬得住、战场霸得蛮、刀下耐得死”之辈,因此战了个天昏地暗。
  
   城究竟是破了。何腾蛟被砍了脑袋。与之同归的还有上万怒目厉齿的湘蛮子人头。十里之城为之一空,千里湘江为之尽赤。一座繁华的水上商城,弄得二十年无力开埠。后来清政府以“江西填湖南”,迁来无数男女老少,这里才于晚上听到小孩咿咿的哭声。
  
   也不知究竟是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断壁残垣里,咿咿的缀泣声已静了,东方渐渐发白,一束晨光缓缓地移动着,如清凌凌的江水一般,漫过锦湾那条藏青色的古街,再踅向古街背后,来到某块乱岗中,脚步忽然一顿。前面,却不知是谁立起了一座土馒头,上一石碑,赫然刻着一排鲜红的大字:明英武殿大学士何公讳腾蛟大人衣冠冢!
  
   也许胜利者对倔强的抵抗者都从心底保持几分尊重吧,晚明英武殿大学士的衣冠冢并未被掘墓抛“衣”,好好地保存下来。锦湾于却在不久之后第二次改了名儿,叫“窑湾”,并沿袭至今。
  
   窑湾现存街道长三华里许,东头与杨梅洲腰部隔江相对,西接唐兴桥。过唐兴桥,顺着一条柏油路蜿蜒向东,右边是一小山,满坡树木青翠逼眼。再弯过依山傍水的唐兴寺,前面豁然一敞,明末清初的硝烟早已散尽,烨烨生辉的,是这座明珠也似的城市。
  
   若以历史的眼光考究,古街已不算窄了,宽足丈二,想当年,两辆马车相会,该是绰绰有余的。但与现在动輒六车道、八车道的城市主干道相比,走在街上,自然显得蹙手蹙脚了。古街又很长,因而显得格外幽深。
  
   街面全是青石铺就,几百上千年风雨凄凄,都有了一层洇润的绿色。青石或大或小,接缝自然错综,斑驳如画(惜乎早几年前,不知哪个部门在这幅画上铺上了一层现代化的柏油)。两边的建筑一律是两层小居。一楼多为青砖或麻石的墙体,再往上是木质的小阁楼。也有墙体是版筑的,依古人筑城之法,石灰、粘土、黄沙三种材料按比例拌合,注入木质的夹板内,夯实,过十来天,卸掉夹具,即成一堵坚固的墙,本地人谓之“三合土”墙。三合土墙色黄而浅,但年份久了,都染成了暗暗的褚灰色。墙体上清晰可见的是一道道或深或浅的渍痕,由低而高波纹似地排列,仿佛地理教科书上地壳剖面的图片,又如乐谱上古老的歌谣。
  
   它们,记载的是历年湘江洪水的故事。
  
   窑湾地势特殊,建于湘江的内滩上,背靠湘江大堤,从古街前面转石阶而下,约十余级,即可汲清凌凌的江水。有一带如此清凌的湘水袅袅相依,平日里自然是一道风景。但水有起也有落,落时温顺可人,起时却凶悍无比。窑湾地势平坦,无险可峙,堤虽有,却在远远的后方,洪水一来,第一个便领教了它的怒容。
  
   这儿的父母官们没有一位不为它愁白了几根头发。五月,布谷鸟叫过几声,催下一场小小的龙船水,父母官们便如临大敌。看那窑湾街面已一片浑黄,江水在此打了几个漩窝,隔一两日,拖着一些锅碗瓢盆之类,志得意满,唿哨而去了。父母官们嘘一口气,将居民们从阁楼上请下来,或从堤外的某些地方请回来,慰问一番,看看每位家里少了点什么,补整补整。就这点事儿,也得闹腾个三五天。
  
   回得市内,还不敢懈怠,赶紧去防讯指挥部瞧瞧,商量商量。梅雨是说来就来,一来就是十几天,就算十年一遇的洪水,也能让那条古街淹得只剩下几个青瓦顶子。那可是一件几千男女老少搬来搬去的大工程。
  
   父母官儿们烦,自然想将问题彻底解决。什么办法呢?整体搬迁。方案年年提,可提了足足二十几年了,年年不能通过。
  
   这儿早已不再繁华。湘江之水犹在,商船却不再惠顾。深巷古韵犹存,尽是一派潇索。唯一守在这方土地上的,只是那份执着。
  
   这儿的老人们倔。比如那一年,古巷东滩开了个砂石场,汽车出入,必经过一座古桥,即唐兴桥。此桥始建于秦末,晋时走过陶刺史的马,唐时听过褚宰相吟诗。西边的深巷里,还保存着鉴湖女侠秋谨夫家的故居;石桥两边栏杆上所雕的狮虎,至今还记得她五载风雨之叹。一代天骄成吉思清汗的子孙,未曾撼动此桥;清初满人彪悍的铁骑,也不曾压跨它的脊梁。现在老人们却硬说几辆汽车让它摇摇欲坠,搬来条凳坐守两端。交通局、公安局几次调停均不起作用,后来硬生生在街后另劈了一条路才作罢。
  
   这里的年轻人也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摄制组到此拍外景,古巷在小镜头里摇摇闪闪,意外地古香古色起来,让两个青年人的眼睛亮了。他们是一对年轻夫妇,以种菜买菜为生,平日里戴着星星出去,迎着太阳回来,一条小巷走过无数遭,却从未发现它原来如此美丽。摄制组走后,夫妇俩缩衣节食,买了一台照像机,晚上在星星底下拍,白天在太阳底下拍,古巷、古桥、古寺、古亭、古井、古楼,照片拍了无数叠。后来索性倾家所有,出了一本书,叫《永远的窑湾街》。书中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照片,都出自夫妇二人之手。他们都没念过高中,文字写得极平凡,那照片却十分精美。
  
   我在网上搜索过那些照片。其中一幅是拍古楼的。令人惊异的是,古楼的青石墙上,在最高的屋脊下方,盛开着一朵不知名的花儿,不见藤蔓,也不见叶儿,不知它的苗儿来自何处,也不知根在何方。它是那么硕大,片片瓣儿抖展开来。似仙子裙袂飘飘,却绝不娇媚;又如天上的云朵,却绝不飘渺。
  
   它太美了。那时我沉吟了许久。我弄不准,这样的美丽,究竟是古巷里的人力所造就?还是古巷本身,就自然吐露出如此的芬芳?

共 26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作者的文欣赏那古色古香的绝美古镇,去品味那悠然散发的淡淡芬芳。说来也巧,乍一看题目我还以为是我家乡的窑湾呢,我们的窑湾是个镇也有个古老的街道,它也是名垂青史渊源流长,只是我们的窑湾镇不是毗邻浩瀚的湘江而是紧邻美丽的骆马湖,我的散文家乡小景里曾经写到过。呵呵~~~握手问好作者为永远美丽的窑湾街祝福! (莲心归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725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落无声4829        2009-07-25 14:23:08
  历尽沧桑的古镇不仅有着古色古香的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世代生存于这个几经磨难的窑湾街的人们,才是最最珍贵的。感谢科扬带来的好文章,笔力越发苍劲了!
2 楼        文友:吟媚        2009-07-25 17:06:19
  好文章,赞个!
读书,偶尔写字,随心而已
3 楼        文友:水语        2009-07-25 18:52:50
  《永远的窑湾街》——重读此篇,仍是觉得最初的感觉是正确的。科扬是个称职的导游!
爱字的女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