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浓浓的亲情

精品 浓浓的亲情


作者:洪清河 秀才,2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0发表时间:2016-02-06 07:16:16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说作为子女要尽孝道,年老的父母尚在,做儿女的必须是终日不离开他们的身边,精心照顾他们,不能抛弃父母远游在外,让老有所依。而在省城工作的我,没有完全尽孝道,和父母相距500余里,一年也只是回家看望他们几次,弟兄4人姊妹2人都成家立业,自立门户,天南地北,长年在外,只有二弟一家人留在八旬老人身边,也相距10来里,不能鞍前马后服侍,他们像许许多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一样,过着二老相依为命的生活。作为长子,想来很惭愧,20岁离家,30多年来陪父母的时间太少太少,每每回家一次,和父母见面,相互之间,总感到有说不完的家常话,道不尽的离别情,共同的体会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每每回想起来,我都感受到自己已是年过半百之人还有二老健在真幸福,那血溶于水的浓浓亲情更溢于言表……
   今年9月中旬,老父亲因双腿不能走路了,在家乡县中心医院住院已6天,他和二弟还不愿意通知我,怕耽误我的工作,陪护他的是在县城当保安的大堂弟和在此当护士的三侄女。可是,我在按惯例和父亲手机通话时他不经意间透漏了消息,连忙请假一周回乡到医院陪护他。在和父亲朝夕相处的几天里,除了一日三餐给他买可口饭、陪他吃饭外,白天,他上午9点左右要打点滴6瓶,中午一、两点才输完,下午和晚上扶他锻炼走路。每当他输水时,我就坐在床头看着吊针瓶,一旦下完一瓶,马上喊护士换瓶,同时,陪父亲说话。由于平时见面的机会少,所以,父亲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羡慕得临床的一位80岁因骨折而救治的农村老太太,连连夸赞,并讲述他家的三个儿子都和父亲不遇言,父子见面不说三句话。
   父亲的话题总是回忆过去的家事,述说亲邻们的陈年旧事,道白今日之现状,也关心兄弟姊妹各家的情况。尽管都是家长里短,但是能看出父亲愉悦的心情,乐观的神态,以及感受到他那发自肺腑浓浓的慈爱亲情。比如,在谈到我家的情况时,他殷切期待我的儿子他的长孙赶快结婚成家,在他有生之年,能尽快看到重孙出世,希望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还嘱咐我也是往60岁上数的人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只讲工作挣钱不要命,不要像他那样50多岁就得高血压,60多岁得冠心病,70多岁得脑梗和胆结石,近两年又得糖尿病、前列腺病,他已是熟透的瓜,不知哪天就交粮本啦!听了这番话,我感到既是大实话,又很震惊,谁不盼望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呢?!父亲出生在旧社会穷人之家,祖辈逃荒要饭离乡背井从安徽来到河南当地,他的前半生在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的贫困生活中奔波劳累,后半生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可是多种疾病缠身,每天都处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痛苦中艰难度日,成为名副其实的“药篓子”,这些我都很清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眼前还浮现出父亲三次在市中心医院、三次和母亲在县医院住院,与病魔作斗争的情形。
   我不忘,2000年春,那时我还在正阳县工作,二弟和我首次陪父亲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看病,经仔细检查专家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高压达180毫米汞柱以上,心悸、腿肿,头晕脑胀,病情很严重,当下让住院治疗。可父亲心疼我们自费花钱,让捡些药回家慢慢熬,我和二弟不同意,当即决定住进心脑血管二科老干部单间病房,也是该医院当时条件最好的,一间病房,两个床位,有彩电,有独立卫生间,安静,舒适,每天30元房费。开始他不愿意住,要求住3人间或6人大间,觉得自己是个老农民,没必要住高档病房,知道他是怕我们多花钱,就说服他,平时那么辛苦受罪,有病住院了必须静养,人多太乱,就住一次高档的,钱你不用管。我和二弟轮流陪护半个月,妻子做病号饭送到病房,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和我们的护理,父亲的病情转危为安,血压恢复到正常,出院后和主治大夫经常保持联系,父亲久病成良医,服药调药能基本掌握。两年后我已上调到驻市,在回老家看望他时,又赶上他血压偏高,头晕得很,心衰厉害,就立即把他拉到驻市中心医院老干部病房,再次住院半月,身体调理正常后出院。到了2004年夏,二弟打电话说父亲肚子痛的厉害,我立马回家把他拉到市中心医院老干部病房,经诊断是胆结石。躺在病床上,父亲痛得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简直要命,一夜哼哼嗨嗨,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我陪在他的身边,请求医生给做手术,可是,考虑到他体弱多病,年纪较大,尤其是心衰三级,只能保守治疗。还好,经过一夜的消炎,病痛减轻,连同心衰一起治疗半个月,身体恢复后医生才让出院,期间,我和妻子、二弟轮流陪护,送病号饭,鞍前马后侍候,令父亲满意。
   我不忘,2008年11月底,我刚刚调到市直新单位几天,正在开会,突然接到二弟的电话,父亲因车祸住进了县医院。我当即请假回来陪护两日,见无大碍,加之工作繁忙,父亲很理解,催我离开了。不过,我人虽走了,但心还留在医院,每天打几次电话询问伤情,一直到10天后出院。在云南的小弟听说后,连夜从出差地上海赶回来,也陪护几天。2010年5月上旬,远在云南的小弟刚结婚回家,母亲久病不能再拖,匆忙办完喜事,我们兄弟姊妹决定立马把母亲送进县医院内科住院,我又请假一周陪护,连同父亲拉到医院治疗,让二老住单间病房。一周后我回驻上班,让妻子去医院陪护一周,我天天打电话询问病情,二老两周后出院。2011年5月,临近麦收,母亲的老肝胃病又犯了,村里小诊所治疗数周不见效,我电话里听说后,回家和二弟商量,当即用车把她拉到县医院治疗,又陪护一日,在二弟、三弟媳、小妹及从北京专程回来大妹的儿子等人的共同陪护下,母亲住院两周后出院。从此,母亲每年都要住县中心医院一次,因三侄女在此当护士护理方便,加之她能自理,故我没再陪护,而是交给了二弟。不过,2012年在县医院住院期间,因血液病检查需到省人民医院,我此时也在郑工作,就陪母亲看病,花钱不用她操心。2013年9月底,父亲因病再次住进县中心医院,事先并没告诉我,是我回老家帮人家办事看望二老时碰到的。那晚,大雨滂沱,我在医院陪了几个小时,父亲说啥也不让我再留下,说有三侄女护理,也能自理,让我去办事,我于心不安,没守在病床前尽孝,经过和二弟沟通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医院。
   我不忘,每次回老家,都给二老买药买吃的用的,或者是钱,让二老感到温暖、舒心。比如,父亲长年患高血压病,测量血压是经常的事。为了方便他量血压,我就在郑一次买三个腕式血压计,分别送给父亲和岳母,自己留用一个,因为我也患高血压病十年。可是,父亲用了两年后,说此血压计测量不准,臂式医用血压计准确,去年,我又掏380元给他买一个,连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专程送回家,免去了他因测量血压要走2里路的艰辛。父母上了岁数,腿脚不好,我出差时早就给二老买了拐杖,他们平时硬是不拄,总觉得在农村用太洋气,像旧社会大地主拄的文明棍。这次住院,我看父亲从家中带来了龙头拐杖,也真正发挥了作用,我知道,这次是不得已而为之。去年伯父去世后,对父亲思想打击厉害,思乡心切,总想回安徽原籍和奶奶的侄子他的表弟见面,趁清明节放假,我就让女儿开车,和妻一起陪同,载父母乘高速路回老家一趟,圆了他多年的梦,并承诺他在晚年每年表弟兄间见一次面。当然,三弟、小弟和两个妹妹虽路远,也每年轮流看望父母多次,常回家看看,给钱给物,各尽所能,都自觉孝敬二老。特别是远在北京的大妹,连续二年利用公休假回家陪二老,还给他们做好了去世时的装老的寿衣,让父母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至于落个《墙头记》中老人的悲惨下场。
   这次住院,在和主治医生郭大夫的交谈中,得知父亲腿不能走路,病因是脑梗塞引起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下床走动锻炼,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假如配合得好,住院十天就可出院,锻炼最重要。所以,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我在陪护时按医生的嘱咐,说服父亲大胆地走动锻炼。之前,二弟护理时,总是用借医院的轮椅推着父亲行走,他也依赖轮椅,不愿走步。为了让他快速康复,我硬是搀扶他慢慢地走,走走歇歇,多鼓励,多搀扶,树立信心。第一天晚上父亲拄拐杖就能走20米,后来连续几天的锻炼,从病房到餐厅,从医院到隔壁的宾馆400米,他都可慢慢走到。我就在宾馆让他洗个热水澡,陪他聊天,他心情很好。加之三侄女、我妻和小妹一家三口、二弟及我的几个亲戚朋友都来看望他,他非常高兴,所以,到入院第十天,医生查房就让腾床,出院回家边吃药边锻炼。当侄子开车我陪同送他回家后,他和母亲都很满意治疗效果,也一再说让我还人家看望他的情。是呀,父母很知足,尽管我们都不在他们身边,只要他说有病医治,儿孙们都尽心尽力,盼望尽快康复,有的打电话问候,有的参与护理,有的前来探望送病号饭,有的给钱给物,孝心人人有,让老人感到浓浓的亲情无处不在,儿女子孙们款款孝心日月可鉴、天地作证!
   又间隔两个月没和二老见面了。期间,虽然也往家和他们电话联系不少,但是,总感到还缺少孝心诚意,没有比见面更能表达亲情啦。11月14、15日是双休日,连同回家办事,我和妻乘坐儿子开的车,再次回老家看望二老,当电话说要回家时,父亲总是拒绝,说现在身体没大病,老慢性病经常吃药,工作忙不必回来,可是,嘴上是那样说的,平时是多么地孤独,而内心多么盼望儿孙们回家啊!当我们携药品礼品到家后,父母首先要留我们在家吃顿便饭,嘘寒问暖;我们离家时,总要给我们带些土特产,比如,他们辛辛苦苦栽种的辣椒、蒜瓣、南瓜等蔬菜,还有刨种的花生、扁豆等,让我们和他们分享劳动成果,假若你不接受,他们会不高兴,很失望,以为你不稀罕。所以,每次回家,总是象征性地带一点,了却他们对儿女们的一片爱心,也是表达浓浓的亲情。
   百善孝为先。父母健在,是儿女的福分,有父母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小的时候是父母抚养了自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老的时候作为晚辈的你就应该赡养关爱。动物界就有燕雀反哺,何况高级动物的人类乎?孝心体现在方方面面,言语不如行动。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消除老人的寂寞孤独感,给老人以物质享受和精神慰藉,让他们延年益寿,是每一位晚辈对长辈、对父母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平时工作忙不是理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的时间还是有的,就看你心里有没有老人,也检验你有没有亲情。父母在,亲情在;兄弟姊妹在,亲情在。亲情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是见证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浓浓的氛围里,牢记在自己的心坎里!我觉得,我家就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共 4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传递正能量的佳作读来令人无比感佩!百善孝为先。作者娓娓道来,讲述自己对父母二老的孝敬行为,那细心的照顾,那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牵挂,在医院里陪伴父亲,和父母分享劳动成果时的体贴和开心……作者以实际行动无数次照顾双亲的举动,令人由衷感佩!正如作者所言,父母健在,是儿女的福分,有父母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孝心体现在方方面面,言语不如行动,亲情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是见证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浓浓的氛围里,牢记在自己的心坎里!作者全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心的真正内涵,这种始终呵护浓浓亲情、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品质令人赞佩!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值得代代传承,值得发扬光大!【编辑 上善若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07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2-06 07:39:59
  作者的孝心值得学习,令人赞佩,愿我们更多的人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让传统美德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孝德永彰!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洪清河        2016-02-07 19:10:55
  孝敬老人是应该的,谢谢老师的夸奖,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