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俺村的戏班子

编辑推荐 俺村的戏班子


作者:洪清河 秀才,2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1发表时间:2016-02-06 07:29:26
摘要:记述了本村两次成立戏班子演出的前后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戏班子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在我的记忆里,俺村成立过两次戏班子,一次是“文革”时期,也叫谢庄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严格地说不算戏班子,因为它不纯粹是唱戏;另一次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叫谢庄村曲剧团,现在还时断时续,农闲时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演出,不过已缺乏集体的支持,纯属于戏班子自己的事情。不管哪次成立的戏班子,他们为活跃农村业余文化娱乐,调剂农民日益渴求的精神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乡亲们带来了无比快乐,也为我童年的成长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兴奋剂和知识营养,像存放数十年的一坛老酒,散发出一阵阵甘醇綿香。时常想起,丝弦声声,锣鼓铿锵,一板三眼,唱腔悠扬,那乡村演出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在上小学时,正值“文革”。当时《沙家浜》《红灯记》等八个样板戏一帜独秀,全国各地学唱样板戏蔚然成风。在农村,各公社、大队,都集中一些有文艺特长的民间艺人和热衷于文化宣传的中青年社员,组成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要任务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唱的形式,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大队的文艺宣传队来自于13个生产队有中小学文化的社员,一年到头在大队里学戏唱戏,不用参加集体劳动,靠搞文化宣传拿工分,表现好的可从中选拔大小队干部,所以,刚毕业的学生思想前卫的有很多人愿意干这个,除可不干体力活外,还可以下各生产队或去外村交流演出,但是挑选也很严格,必须根红苗正,或有文艺特长,有培养前途,正式队员必须一专多能,会唱会跳会演会乐器打奏。
   那时演唱的文艺节目大多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曲艺节目,或者是学唱革命样板戏和毛主席语录歌及革命歌曲,边唱边表演。比如,曲艺节目有三句半、对口词、山东快书、数来宝、天津快板,大鼓书、坠子书、相声等;有三弦、二夹弦、笛子独奏、二胡独奏、唢呐独奏、笙独奏,口技表演等。毛主席语录歌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等。有革命歌曲独唱、二重唱、合唱、表演唱,边唱边舞、独舞、双人舞、群舞、伴舞等。也有整场排练的曲剧或个人清唱,比如《大地主刘文彩》《游乡》《朝阳沟》及样板戏选场,节目五花八门,不拘形式,气氛热烈,尽管演员的表演土气,演技水平不高,但是来源于身边群众,来源于身边生活,演员熟,内容新,接地气,场场都乐得社员们哈哈大笑,很受群众欢迎,真正成为一支文艺轻骑兵。
   每当文艺宣传队来到我生产队演出,我就和小伙伴早早地来到临时搭起的戏台前看热闹。首先,看到在一块宽阔的场地,用四根木杆立起个正方形戏台,前两根木柱横绑一根长竹竿,在竹竿的中间吊起一盏汽灯,点燃后相当于100瓦的电灯,贼亮贼亮,既照亮了戏台,也照亮了台下很远的地方。后面的两跟木柱撑起的是绿色的平绒大幕布,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别在木柱上吊着两盏烧煤油的马灯,后台还放着一盏马灯,供演员到后台化妆换装使用。一旦夜幕降临,汽灯一亮,全村或邻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携家带口,搬着板凳、木椅、马夹,来到戏场,戏没开场,大人小孩儿就占满了戏台下一大片一大片座位。等到演员们吃了生产队给做的晚饭,“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一阵紧敲,四面八方围满了几百名看戏的人群。
   等演员化过妆,乐队齐奏开场曲,演出正式开始,台下刚才还乱哄哄的,顿时雅雀无声。只见报幕员落落大方地走上前台,站在汽灯前,手举《毛主席语录》,操着地道的家乡话:"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演出。今天晚上,我们谢庄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怀着对毛主席他老人家无比热爱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本生产队宣传毛泽东思想,搞文艺演出,受到了生产队领导及社员们的热情款待,我代表全体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们为大家今晚奉献上十几个节目,演出的水平有限,希望社员们喜欢,下面表演第一个节目:《金色的太阳》......报幕员走下幕后,立马又和和其他队员合并,手拿纸扇作道具,10人分两队从左右侧后台摇着纸扇,跳着舞步,分别来到舞台,边唱边跳:“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东风万里,鲜花飘扬,红旗就像大海洋。......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共产党;咳!万岁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共产党!”......他们每人手举一扇,翩翩起舞,欢快的脚步,悠扬的歌声,动听的歌词,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万众齐颂毛主席的崇敬氛围,激起了观众的敬仰领袖毛主席的情感。
   开场节目一结束,同其他队员踏着舞步下场后,报幕员马上又复上场预报第二个节目:《老两口学毛选》。这个节目是二人表演唱,中年队长李风莆与女青年巧嘴分别扮演一对老夫妻,由于扮相可爱,一出场就让忍俊不禁,掌声一片。他们从幕后两侧先后边唱边上场:“收了工,吃罢了饭,老两口儿坐在呐床前,俺们两个学《毛选》,老头子,哎,我看学这篇;老婆子,哎,你看呐粘不粘,阶级敌人总想着来变天”......夫妻一会儿对唱一会儿合唱,伴随着他们幽默滑稽的表演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有些调皮的男孩子还会吹着口哨插科打诨,引起场内不时的骚动。下面的节目再精彩,也吸引不着那些怀春的少男少女,他们会利用看戏的大好机会打情卖俏,三里五村的两两成对成双地谈情说爱,偷偷地在戏场外幽会。而真正喜欢听戏的中老年人,会被《朝阳沟》《游乡》《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的选场选段所吸引,百听不厌,百看不烦。
   在我的记忆中,俺村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练的整场戏曲,就是曲剧《大地主刘文彩》,共五场戏,需要十几个演员,按生旦净末丑脸谱化妆样样不少,需要一人演多角色,也是此戏班子排演的时间最长、演出效果最好最吸引人的大戏,村内外巡演几十场,场场爆满,题材影响面大,突出政治强,获得过县级演出奖。当年,我年龄虽小,但是此剧看的遍数多,在看热闹的同时,我也记起了一些戏剧情节和场景,似懂非懂一些门道,40多年弹指一挥间,至今仍念念不忘。
   该剧情好像是一位老佃户租种刘文彩家的地,因家中老母生重病借了刘家的钱和粮,年年种地还不清债,就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遭受着高利贷驴打滚利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老佃户最后被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佃户的儿子因反抗刘文彩外逃,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若干年后被派回家闹革命,斗倒了大地主刘文彩和他的爪牙管账先生,分田分地给佃农贫农,家乡获得了解放,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现在我印象最深的是:由村兽医刘德扮演的管账先生,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短褂,歪戴副眼镜,手拿算盘,跟着手拄文明棍、腰别盒子炮(手枪)、身穿抽龙袍、面戴墨色镜的大地主刘文彩(孙小福扮演),气势汹汹来逼债的场面,管账先生手拨拉着算盘珠子,口中念念有词:“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整十斗,一年干活都白干,还欠东家钱十贯、粮九斗”。老佃农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再缓缓,结果是遭到刘文彩指使狗腿子一顿毒打,老佃农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抢走上前说理的老佃农妻子到刘家当佣人抵债......那凄惨的场景揪心撕肺,在台下作为观众的我也气得咬牙切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像老佃户的儿子那样,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所以,当戏演到批斗、枪杀大地主刘文彩和管账先生的高潮时,全场群情激愤,戏台上演员高喊“打倒大地主刘文彩”!台下也有人振臂高呼应和,这时,铿锵的锣鼓声、幕后“啪啪啪”的枪声以及演员和观众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精彩的演出以老佃户的儿子和家乡人民报仇雪恨翻身得解放而落幕。
   戏虽散了,但我还没看过瘾,还没热闹够,就向演员们打听下一场在哪儿演出,一旦确定,次日晚早早地跟随大人们,又去跟踪听戏啦。有时奶奶、母亲怕耽误我第二天上学,总是劝说不让去,可百爪挠心,像作了魔似的,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我向善良的她们开始撒个谎,嘴上表态不去,没等吃罢晚饭,还是偷偷地溜出家去,随在外等候的小伙伴们一溜烟儿地跑了,气得母亲在后面边喊边撵,夜晚那她怎能追得上找得见呢?假如她真找,我就灵机一动,那就和一群孩子捉迷藏骗她,,借着夜幕,随便一躲,累坏母亲也找不到,何况还有一群小伙伴打掩护呢?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两次,我也没有耽误过上学,况且我学习成绩好,期期都是“五好学生”,奖状贴满墙,父母亲和奶奶也放心了,从此以后再外出看电影听戏他们也就只好放手了,我是多么地惬意啊!现在回头想,生活在那个精神文化娱乐贫乏的年代,看电影听戏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娱乐机会,也是开眼界长知识的窗口,儿童少年时代既天真浪漫好奇贪玩,又无忧无虑无牵挂,是多么的美好啊!让多吃一顿白面馍一碗肉就生理满足,让多赶趟集逢次会就心理满足,只要让多看一场戏一场电影就精神满足,那是多么地自豪与幸福啊!
   这样的戏班子确实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艺骨干,丰富了那个时代农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给庄稼人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笑声,在农村学习普及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真正起到了文艺轻骑兵和生力军的作用。而我村也为第二次成立比较正规的戏班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后来,在家门口看到了县豫剧团的演出,在我的记忆里,也仅有一次,几年才兴师动众来一次,太不过瘾啦!电影倒是比过去放映得勤了,我们青少年儿童很高兴。而中老年人爱听戏,自己又没戏班子,可急坏了那些“戏迷”们,特别是那些一听丝弦响嗓子都痒痒的文艺爱好者们!憋很了就从很远的地方请戏班子来唱几天,但是费用大,不方便,不过瘾。憋了十来年后,终于又成立了谢庄曲剧团,这是后话。
   俺村再成立戏班子是改革开放的初期1980年夏。
   那时成立的曲剧团,曲剧团的团长是戏迷李好朋(小名李小驴),40多岁,是上次戏班子的参与者,民间文艺爱好者,只是在乐队敲梆子打鼓,不是骨干。见习几年后他大有长进,总结经验教训,收集群众反映,得出一个结论:要想长年听戏方便,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请正规的老师教,办戏校班,建立一支光唱戏不搞政治宣传的戏班子才有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不喜欢高大全的革命样板戏,而非常喜欢听《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传统戏曲。鉴于此,他挑头,吸收原来一部分乐队人员和个别唱腔好的演员,从周口聘请一位50多岁刚县剧团退休的周老师(女)和其17、8岁的妙龄女儿小霞,吃住在我生产队原6间牛屋里,还当戏班子学习排演场地。招收的男女新学员条件:年龄最小14岁,最大2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毕业;喜欢唱戏,家庭支持;吃住在家,免费报名,一个月被录用者每人再给老师100斤小麦(当时价值30元)作为生活费用。广告一旦张贴宣传出去,三里五村前来踊跃报名者不下30人,经筛选最后确定要18人。
   新的戏班子成立后,李团长和周老师共同给学员立规矩,周负责教,她的女儿是主角,李负责管理和后勤服务,又挑选两个表现好有影响力的男女学员当演员队长、副队长,从最基本功学起,每天都苦学苦练。学员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尊敬老师,相互团结帮助,周老师见学员的学戏热情高,家长支持,三伏盛夏也不怕流汗,整天教学员唱念做打,背台词,走台步,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非常耐心地教,不厌其烦,诲人不倦。过了一段可以排戏了,乐队才开始跟班。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丝弦声一响,更招引了全村人围着观看,一些戏迷们怕影响排练,又非常喜欢,就坐在牛屋外细听不看表演,留待正式上演时再看。这时的我已经参加了工作,在乡里教书,每周回来过星期天,我都要到排戏场光顾。因为,他们所占的其中三间牛屋,就是集体财产解体时,我家用185元钱买到的土坯房,我家不跟他们要任何报酬,所以,凡我家不管谁去看,戏班子从团长到学员都很客气,人家都在门外窗外看,他们总是给让个座看,去的多了,也就对他们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多。
   学戏三个月,戏班子应乡亲们的呼唤,终于登台演出了。农村的条件差,开始只是简单地选个空场子,白天拉个幕档,分台前台后,台上左侧坐几位乐队,主丝弦手还是上个班子的李洪亮;打锣鼓的是他侄子李安民,我小学时的同学。演出的第一个曲目就是《铡美案》,秦香莲由邻村姑娘付爱勤扮演,她是学员中年龄最大唱旦角最棒的,长相也好,就是皮肤黑些,外号“黑牡丹”,无论是唱腔道白的吐字润声,还是做派打斗的一招一式,都很有范,每场演出都受到最好的评价。我村18岁的大男孩李虎臣,虎头虎脑,人称帅哥。唱腔高亢嘹亮,尽管声音还不是很好听,但吐字清晰,做打到位,演戏认真,很有发展潜力,在此剧中扮演生角韩琦,他的每场演出也受到不少称赞。黑脸包拯由外村大女孩李妮头扮演,唱腔还可以,只是做打功不到位。陈世美由我村18岁外号“小白脸”李喜旺扮演,因为他皮肤白,像个奶油小生,他父亲年轻时就爱说书唱戏,积淀了父亲的基因,唱腔好,扮相到位,比较幽默风趣,会唱花脸和丑角,一招一式在台上都惹人发笑。他和虎臣以后都成为每场演出不可或缺的主角,因此,很受观众的追捧。后来,也就是没出一年,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他们,由于天天耳鬓厮磨,演戏就谈情说爱,结果发展为虎臣和爱勤、喜旺和妮头双双相好了,原本都定过亲,因唱戏自由恋爱,次年分别结婚,而两个大男孩都刚满19岁,还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女方都怀孕了,再不结就要献丑了,两家只好推倒原来的订婚,舍去给女方家的彩礼不要,重新从简下彩礼,急办婚礼。他们的事在我家乡十里八村迅速传开,成为男女青年冲破传统守旧思想自由恋爱的好典型,至今恩恩爱爱,为家乡人津津乐道。

共 67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详实而质朴的文笔讲述亲身经历的村里村两次成立戏班子演出的前后过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更多的是表达了作者对戏班子的热爱和留恋之情。现在,时代变化很大,人们可以不用去场地或者戏院看戏,在电视上网络上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戏剧来看,很方便了,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不过那种集体看露天戏和露天电影的方式还是令人怀念,因为那种集体的、近距离欣赏的形式,让大家有机会一起欢笑,一起感动,其乐融融,比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电视上和网上看要热烈得多。【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2-06 07:41:57
  作者回忆当年的戏班子,字里行间,情感真挚,令人感佩,因为传统的东西值得传承,淳朴的品质永远闪光。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洪清河        2016-02-06 09:40:15
  老师您好,马上过年了还在坚守,向您致敬。谢谢您的精彩点评。不过,由于我个人的深夜投稿的失误,造成“俺村的戏班子”后半部分还有结尾四段没发上,是否可以再重发补上?请您答复。
2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2-06 15:36:13
  文友您客气了,我请示一下主编,再答复您,好吗?祝您创作愉快,新春吉祥如意!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3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2-14 07:14:01
  结尾四段本来就有,在第二页。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