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闲话“风箱”

精品 闲话“风箱”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1发表时间:2016-02-06 18:44:34

早年,在我的乡下老家,经常会看到,一家一户的灶台边,都放着一只木制的风箱。风箱是助燃的工具,它是用来吹风的。在我的记忆中,风箱为长方体,它长不过锅台,高也不过锅台。下面垫上两砖、顶面再压上一砖,才勉强与锅台持平。它的宽窄,好似一道砖墙。从整体上来看,它正像现在的两台电脑主机,前后对接起来一般。
   风箱前端,上下有两根细木导杆,平直插入木箱之中。在木箱的外面,两根导杆的连接处,为一扶手,也可叫做“拉把”,它是用来推拉风箱的。要说风箱的内部结构,其实也极为简单。拉杆的末端,连接着一块直立的木板,我们通常叫作“挡板”。“挡板”随导杆的推拉,前后可以来回滑动,像活塞似的,始终卡在木箱子内。在风箱的箱底靠右一侧,有一个用薄木板钉制的方孔风道。这风道与挡板的右下缺角,正好相卡,严丝合缝。
   风箱的前后,上下还各有一个可以来回开关的方形窗口。鼓风的时候,用手使劲推拉风箱的导杆。推时,挡板随导杆向后滑动,前面的窗口自然打开,风由外到内地进入;后面的窗口立即关闭,这时,箱内压强不断增大,空气就会顺着风道流向吹风口。吹风口就在风道中间,正对着锅灶下方中心部位。拉时,与此刚好相反。后窗进风,前窗关闭,风则从风道的后风口进入,仍然是从吹风口排出。
   在正常的推拉时,由于挡板与木箱都有或多或少的摩擦,加之前后的窗门来回地开关,所以在拉风箱时,一直伴随着“呱咚”和“呱嗒”的声音。这声音节奏感很强,好像是在伴奏,又好像是在助威加油。又由于无论推拉,都是由静变动,加之摩擦或压缩空气的阻力,每次推拉风箱,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拉风箱也是一种体力活。初拉时,由于新鲜感或力气足,常常会感到轻松自在。可时间一长,兴趣渐消,慢慢地,就会觉得拉风箱有些单调乏味,甚至力不从心。
   记得当时,拉风箱不仅用于生火做饭,游乡爆玉米花的,车上也经常拉着个风箱,绕街来回地转。在十字街头或人多的地方,师傅就会搬下圆柱状的火炉,放上定时炸弹似的锅子,并随手取下铁皮桶与破麻包连接成的家伙。最后,摆上风箱,用一根稍粗的塑料管,将风箱煤炉连接在一起,慢悠悠地生起了火。
   这时,早有捷足先登者端来了玉米。师傅打开锅盖,用破手套粘粘锅口,略微朝里看看,就把端来的玉米倒入了其中。然后,用一根铁棍将锅盖拧紧、压住,顺手放在了煤炉上方的铁架子上。接着坐下,一手拉风箱,一手摇动黑黑的锅子。风在吹,火正旺。不大一会儿,随着气温升高,锅内气压逐渐增大。师傅拉风箱停了,只是边搅动边看表。只见锅子的外头一翘,只听“嘭”的一声爆响,那装进去如金豆豆似的苞米籽,瞬间就变成了白花花的膨大幽香的爆米花。
   有时,在小镇上,还能看到打铁炉旁,架得高高的风箱。一个大汉,光着膀子,汗如雨下。抹一把脸,然后双手抱着风箱的拉杆,弓着脊背,两腿一前一后,用力地推拉。只听“呱嗒,呱嗒,呱呱嗒嗒”的响声,大风呼呼地吹,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庞。这个时候,大锤抡起,小锤轻敲,叮叮当当,节奏分明。很快生铁打成了熟铁,熟铁又铸成了各种各样的器物。
   我常常作这样的联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真乃神人也。他一生能辨天机,善于用火攻。赤壁一战,他巧借东风,烟熏火燎,死的死、伤的伤,硬是把不可一世的曹操烧得心惊胆寒、落荒而逃。记得唐人杜牧的《赤壁》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不难看出,是“东风”成就了英雄的美名。不过,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词。可仔细想来,“东风”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无论诸葛孔明,还是周郎公瑾,他们都只是巧借而已,与这能随时造风鼓风的风箱来比,未必更见智慧与技巧。
   风箱是如此地神奇,而生活中又是这般的伟大。千百年来,可以说,它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我们虽然难已查明它的出身,因为那时不像现在,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专利发明”或知识产权,但我相信,他一定是劳动者的发明与创造。或许它一来到这个世上,便投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被广泛地应用。
   不过,我一直觉得,这风箱虽然结构简单,材料普通,也就是几块不太厚实的桐木板组成,但它浑身都充满着神奇。它能够造风、鼓风,而且大道至简,真的就是一件了不起的神器。“火”在“五行”中属于性急、行虚,火苗一窜,风借火势;风箱一拉,呼呼劲吹,火借风威。凉水一下子便成了沸水,生米也做成了熟饭。一日三餐,人们就在这风箱的一推一拉、导杆的一进一出一伸一缩、窗门的一开一关中,完成了一天天的历史使命。
   大道如常,世上万物皆有道。古代的《周易》,被称作“群经之首”,有人把它看作是神秘的占卜之书。然而,通观全书,我认为,《周易》就是一部古人讲述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部书。在它的八八六十四卦中,其中,有两卦是以“水火”来描述事物发展变化这一规律的。卦名分别叫做“火水未济”和“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上面是火,下面是水,火一直在燃烧。水火既济,上面是水,下面是火,火就燃烧不起来,或火已被扑了下去。这看起来说的是水与火,其实是在说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风箱不仅有前后两部分,而且在推与拉、收与放、伸与缩、开与关,配合得极为协调。
   当然,从卦象来看,这两卦的内蕴极为丰富,意义也并非如此简单,但它们最基本的道理,应该就是如此。如果把两卦相加,我们就会很快地明白事情发展的大致规律。无论做什么事,不就是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阶段吗?有人说,事后又有事,可有事解决事,世界不就在做了再做的,不同进展阶段或过程中推进的吗?曾国藩著名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战表,不就是将事情发展的阶段,重新做了前后不同的分割吗?其事实本身,并未发生丝毫的改变,只是说法上更容易使人接受了而已。我讲这些,其意义在于说明,人间世事都是充满“道”的,而“道”是发展变化的总规律,“风箱之道”也自然包孕其中。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解释“《易经》的智慧”时,曾经幽默地说,“火水未济”与“水火既济”,不就很好地说明了人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其实,阴阳易变,虚虚实实,“水”与“火”只是代表了一个矛盾或问题的对立双方,在《易经》中,一般叫做“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水与火,暗与明,内与外,表与里,相互对立而又相辅相成,它们正是事物发展与变化的不同状态。如果一直将它们叠加下去,那就是无穷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或环境。如果从大的卦象上来看,这有关“水火”的两卦相加,恰好是乾坤二卦的相合。
   风箱的内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推推拉拉,阴阳交换,风进与风出,才能源源不断。其实,人的生活也是在一口气上,我们通常称作“呼吸”。这一呼一吸,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运气。古人说“否泰如天地”,即是说人的运气有好有坏,而且差别很大,有天渊之别。不过,这些有点虚无,我们很难考究。可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中,有两句经典的台词,令人深思。“其实人这一生可短暂啦,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他把人的“一天”和“一辈子”,与眼的“一闭一睁”和“一睁一闭”联系在了一起,不但形象幽默,而且富含哲理。回头想一想,这人的“一闭一睁”和“一睁一闭”,与风箱的一拉一推、导杆的一伸一缩、窗门的一开一关,又是何等的相似。
   风箱里有天地,推拉中有人生,伸缩里有智慧,开关时有机遇。天地造物,原本有道。人类的发明,多为仿生或模仿而已。《道德经》里说得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夏天天热,柳树荫里,小狗哈达着红红的舌头,摇着尾巴,不就像一只活动的风箱吗?只不过它是另一种吹风,把热气吹去,把凉气吸来。
   人是高级的动物。说句粗话,打呵欠、放屁,两头通气,不也很像一只风箱吗?人从口里吃进食物,经过胃的消化,营养化作了精气、化作了神力,废渣则通过肠道的迂回,变成浊气排泄了出去。虽然这比风箱复杂得多、精细得多,但从道理上来讲,仍有相通的地方。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呼和吸之间,一旦断了气,立马稍息,就会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或进天堂、或下地狱,到一边永久地休息去了。再往深处想想,其实,生命的繁育也不过如此。阴阳相配,两性相交,一切不都是在一开一合,进进出出,甚至是喘着大气中,才完成了生命的孕育。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个成语叫“空穴来风”,很长一段时间,我给同学们都讲不明白。词典和辞书上都说,有了空穴才进风,比喻消息或留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也比喻留言会趁机传播开来。但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于否定的语境,即一般说成“什么什么并非空穴来风”。其意思是消息的来源是有一定根据的。这样就造成了自相矛盾,让人弄不清,单说“空穴来风”到底有没有根据。如果懂得了风箱之道,你就会发现,单凭“空穴”是不会来风的,它必须有诸如推拉的外力,或在一定的环境中大气形成了气压的变化,才会来风。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认识和表达的需要,才分出了左与右、前与后等对立的双方。实际上,在空旷的地盘上,风箱的两头,都是可以装上导杆的。这正像现代的火车,两头是都可以挂上车头的,根据需要来回地拉。当然,作为动力,火车还可以一头拉,一头推。仔细想想,这样,火车不就是个一个大大的“风箱”了吗?这简易的风箱,之所以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如此多启迪,究其原因,我以为就在于它蕴藏着所谓的“大道”。
   记得从前在我们老家那里,曾经有个歇后语,叫做“风箱的老鼠”或“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这一俗语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了风箱之后,不管是推还是拉,风总是一头进一头出。也就是说,风箱的两头,一直都有空气的流动。所以,说进了风箱的老鼠,无论它在那一头,都会受到气流的冲击。它真正的意思并非是说老鼠,而是说一个人处在矛盾对立的双方之间,两面都不讨好,到处都受到委屈。
   最近一段,我的处境就与此极为相似。母亲年龄大了,有些大脑萎缩。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清醒的时候,不多说话;一旦糊涂,孩子孙子孙女都不骂,专骂媳妇孙子孙女的妈。我夹在中间尴尬极了,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劝了骂得更狠,不劝眼睁睁地生气。妻子读过书,有涵养,不跟母亲一样,可时间一长,心里还是觉得委屈。我一上火,常常还好迁怒别人,弄得一家人心情不愉快。我有时觉得,家庭就是一个大风箱,我则就是那风箱中的一只老鼠。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据说,其中的“橐龠”就是风箱。他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慈”,它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在这一点上,圣人也无所谓仁爱,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作自息。在人类生活的天与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大风箱似的吗?它看似空虚而不枯竭,风越鼓动就会越多,生生不息。他要求人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保持虚静的好。
   如今,每当家庭发生了矛盾,我就采取冷处理,走出去避让一阵,对家庭这只大风箱不推也不拉。风自然就会停下来。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立于天地之间,得日月之精华,受水火之熬煎。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喜欢宋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风箱,我从前老家生活的常用之物,它不但丰富了我的生活,而且也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迪。现在我深刻地感受到,学会生活,就应该做一只风箱,既会享受,也能忍受。人活着就是一口气,顺畅时快乐地接受,憋闷时想法排放出去。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是风箱,家是风箱,社会也是风箱。能拉就拉,能推就推,不能推拉,静待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共 47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风箱,在一推一拉中生风造风,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一呼一吸之间,应合了天地阴阳之象,也应合了自然规律。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立于天地之间,得日月之精华,受水火之熬煎。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作者以丰富的易经知识,解读了风箱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原理,诠释了家庭社会与风箱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0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2-06 19:31:58
  酋黄老师知识渊博,令人佩服!问候酋黄老师,预祝新年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2-07 07:23:37
  问好湖北武戈先生,真有缘分,又一次得到您的夸奖与鼓励,节日的清晨我感到很愉快。先生,新年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