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青羽】芝麻小史(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青羽】芝麻小史(散文·外一篇)


作者:丑石 秀才,231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1发表时间:2016-02-08 15:00:01

小时随母亲种地,常有缺苗的地方,于棉田、豆田之间,捏几粒芝麻种上。我并未见过像模像样的芝麻田,大概是收成太低,不能填补我们贫寒生活的空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许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告诉我日子不会总是这般苦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人做事要衡量,不能顾头不顾腚。
   芝麻即巨胜,不知为啥如此渺若微尘的物件起了这样一个大名字,很像现在小孩叫天豪、文豪,不知能否承当得起。芝麻分黑白二种,我们村一般种的是白芝麻。黑芝麻吃了据说能滋补肾阴,生发(我头发少,可能是吃黑芝麻少的原因,哪天起了兴头也种一片黑芝麻,以作验证)。
   清代吴其濬有《植物名实图考》,开卷谷类即是胡麻。一带上胡字,一股西域风沙就扑面而来,想来张骞大人出使西域时的车马不少,胡豆胡蒜胡芝麻,林林总总。不像现代人出国考察,专找奢侈品市场,满载而归为了哄夫人眉开眼笑。
   最为形象的还是《本草》,云: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黑者为巨胜。其油正可作食。狗身上的虱子,想也比人身上的大不了多少,这是民间文学的直白所在,不用大费周章考据。方茎亦是,除了芝麻大概找不到可以长成如此规矩形状的草木。
   秋日长天,母亲在棉田里摘棉花,我便找个僻静的树下,找成熟后的芝麻杆,汗衫铺于地,将芝麻杆倒立,敲打出很多状如狗虱的芝麻,入口,其味芳香,赛过口香糖。母亲收获芝麻,是捆扎成束,置于窗台,几日晴天,便可轻轻敲打出芝麻。.
   乡下芝麻的作用有三。一是用来做芝麻盐,放入砂锅炒熟,加入青盐,擀碎。炎夏做凉面,几丝胡萝卜丝,几片青嫩黄瓜,撒入擀碎的芝麻盐,清爽可口。
   二是做焦叶,常在逢年过节时,母亲要炸一些面食做供品,祭献天老爷财神爷灶神爷床神各路神仙爷爷神仙奶奶。另和一小团面,擀到薄如蝉翼,中间轻划几道,撒上芝麻,入锅,炸至金黄。口感酥焦。
   三是换香油。是换而不是买(那时用来交换的东西很多,我很少见到钱的样子,集市上鸡蛋可以换油盐,粮食可以换蔬菜,多余的蔬菜甚至可以换一块碎花棉布。交换方式简单而颇有古风)。小磨香油顶属李庄的香油李家做的最好,开坛十里香,香油李走过村子的上空一天香味不散。香油李不吆喝,香味儿是最好的广告,敲梆子,一只油渍汪汪的香油棒子能浸出二两香油来。一驾木牛车,吱吱呀呀,左边是一陶罐香油,右边坐着香油李的女儿香香。那时的小伙伴一看见木牛车进村,便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是做香油李家的孩子该有多幸福,天天闻香油味儿,比老天爷的日子还好。
   母亲视香油为奢侈品,墙上挂着一根细铁丝,一段砸成扁平状,叫油蘸子。一般只蘸三下,偌大的一口黑铁锅,漂着的油花几可忽略。
   常见的乡间作物里,我很少想到芝麻的存在,芝麻像一位腼腆的女子,即使出门也扭扭捏捏。十几岁的时候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芝麻的身后有一扇神秘的大门。真的喊声“芝麻开门”那扇门就能自动打开么?里面是黄灿灿的金子,可以终生享用不尽?后来知道那是神话,属民间魔幻主义范畴。
   本来想写一篇有关芝麻的小史,闲来翻书却读到苏轼东坡大人的《服胡麻赋》,“状如狗虱,其茎方兮。夜炊昼曝,久乃藏兮。茯苓为君,此其相兮。我兴发书,若合符兮。乃瀹乃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
   未敢生相比之心,只当“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的小小芝麻能补补我的文学之虚。
  
   【马蜂菜托以及延伸】
  
   《随园食单》里面没有这种吃法,马蜂菜切碎,加十三香,青盐,土鸡蛋(我们家不可能有别的鸡蛋,那时虽日子清贫,食用的却是天生地养的食材。不像现在,一枚鸡蛋也能造假,等于浪费智商)。做马蜂菜托可以用两种面,一种叫死面,即不添加酵母。一种叫发面,母亲用苘麻叶包好风干的酵母头挂在门楣上,敲碎,用清水泡好,和进面里。
   蒸好的马蜂菜托像鞋底,特大号。需分成若干小块,一家人分食。吃法同生日蛋糕,不过不用叉子小勺,含义亦大相径庭。
   袁枚主张性灵说,虽有后人以恶言概之,但对源远流长的舌尖文化功不可失。《随园食单》记:“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另有《随园居饮食谱》中如此描写马齿苋:“妙不可言,嫩者可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可见对马齿苋是一往情深。
   我对马齿苋的认知来源于邻村,村名叫菜园,所以村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
   夏日午后,母亲教唆我去偷东西。有风爬过河梁,菜园村的人正是午休时间,知了声鼎沸,像是热锅里下饺子。菜园子以茂密的花椒树作为篱墙,只有极小的空隙。往往遇上这种情况越不能慌张,掰下树枝上的尖刺,恰好容下童年。偷的不是别的东西,是马齿苋,西红柿黄瓜架下,有的是。目的只有一个,想吃母亲做的马蜂菜托。
   马齿苋楚楚动人在我的少年时光,也清清秀秀躺在诗人的菜篮子里。嚼一口马齿苋,随口吟哦的诗句也便青青展展,颇具草木之韵。“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这是一大清早看园人顶着唐朝的晨曦去给杜甫去送野菜,菜篮里有莴苣,有马齿苋,上面尚有晶亮的露水。不知当下若有人送某位大人物两把野菜,会不会随手丢尽路旁的垃圾箱里?
   再者说来,马苋愿不愿意与此等人为伍也很难说。
   马齿苋在南方又称马兰头,也有人叫红梗菜。这样看来,马齿苋属于平民阶层,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送外号“长命菜”,所以导致人们趋之若鹜。《蔬食斋随笔》中引用的一首明代五言古风:“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可见马齿苋的动人风姿遍及大江南北。
   村医胡半仙有一灵验妙方,据说传了祖宗好几代,常有患痔着慕名而来,不消几日,风采重现,不用再夹着屁股走路。胡半仙家的土墙上,挂满了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二大爷某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狗屁神医,还不是一把马蜂菜捣碎糊上。信然,《蜀本草》有据可查,“治痔要药。”简单几个字戳透了胡半仙的画皮,功劳全在马齿苋身上。
   不过马齿苋不居功自傲,依旧月白风清,长在我们村的菜园子里。《救荒本草》又谓五行菜,是易经的延伸。淮南人家采其肥茎,以针缕之,浸水中揉去其涩汁,曝干如银丝,味极鲜,且可寄远。
   如果哪天你收到宛若银丝的乡愁,那是故乡寄来的马齿苋。

共 25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芝麻和马齿苋的乡村常见,普通,而且“渺小”的东西,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别从自己亲历二者,二者在曾经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它们留在记忆中的往事以及二者的身世来历,植物学、药物学的特性,名人对它们的评价等,两个方面来讲诉,芝麻和骂齿笕。文章介绍二者,从乡间的土名到学名,一一道来,融知识性与作者又此二者引起的对故乡、童年、往事的追忆感慨,已经融为一体。读来让人心灵受到震动。在情感的激荡中,学到了平时无暇或者不屑了解的知识。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2-08 15:04:06
  小小之物,牵动了深深地的情思。天地间一些细微之物,演绎着与宏大的人生相似的剧。
北极主人
2 楼        文友:酸枣林        2016-02-08 19:22:32
  生活底蕴和传统文化底蕴相融合,成就了丑石作品的厚重与醇郁。芝麻、马齿苋都是北方生长植物,读来好亲切。
酸枣林
3 楼        文友:娇娇        2016-02-09 10:14:14
  乡愁是,母亲做的喷香饭菜,乡愁是,一处家乡的风景,乡愁是,孩童时一起调皮玩耍的那颗老榆树,乡愁是,母亲最温暖的牵挂。乡愁真美!祝丑石新春愉快!
娇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