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驱动教育发展创新的秘笈

编辑推荐 驱动教育发展创新的秘笈 ——电视剧《家国纪事》观后随笔


作者:波涛 童生,60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7发表时间:2016-02-09 21:18:44

革命题材电视剧《家国纪事》,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工作和生活中几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实事求是、勤政为民、调查研究、心系百姓的人民公仆形象和全心全意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风范。
   剧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刘少奇外出视察途中,接到长沙国棉厂工会主席任苗的一封人民来信。反映这个万人国营大厂,由于每年高中招生数有限,很多职工子女无处升学,便在厂里尝试办了个学习班,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东西,在厂内空地上踢踢足球,很是欢喜。但这却遭到个别厂领导和一些家长反对,甚至在孩子们当中也遭到歧视,学习班面临停办的境地。
   刘少奇了解情况后,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工厂的小事,而是当时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关乎整个下一代培养教育成长的大事,关乎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长远发展的大事。用刘主席的话说,就是“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家雄于地球”,为此,刘少奇同志没有简单地将此函批复给有关部门或者地方阅处,而是亲躬力行,轻车简从,多次深入该厂详作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因势利导、总结经验、科学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在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倡导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办学,为在我国处于“一穷二白”时期,发展教育事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指明了一条合乎国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
   从整个剧情的发展看,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感悟到下面三个方面发展教育、治国理政的秘笈:
   一、问题是驱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早在1958年,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当时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工农群众普遍接受教育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路。与此同时,1957年和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根本原则。这就需要找到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少奇同志考虑,一方面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群众迫切要求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是国家底子薄、人口多,教育发展滞后;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教育改革步子迟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家,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少奇同志以国事和民情为己任,认为这些问题和矛盾事关重大,涉及到国家的百年大计,刻不容缓,必须抓紧解决。正值此时,他接到一份人民来信,便亲力亲为,一次又一次入厂进班进行小组座谈、个别了解、询问交流、实情察看、开会研讨。看到刘主席忙得吃饭都顾不上,厂工会主席任苗满怀歉意地对少奇同志说:“没想到打搅您了。”刘主席和颜悦色对她说:“呃,不要这么说,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啊!”刘主席于该厂一杆到底,直至最后解决问题,为教育发展找到一条正确有效、切实可行的路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于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少奇同志的实践,实在是对毛泽东同志这一光辉论述的最好诠释。少奇同志为此,极富创见地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并且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同或支持。事实证明“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过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今后加以发展,形成多种教育制度,还必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少奇同志进厂了解情况后,即亲自询问任苗创办学习班的困难。厂长和任苗同志反映有三难:缺乏专业师资、教材和设备,家长不放心、社会也不怎么支持。为此,少奇同志沉思一会儿,之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再穷我们不能穷了教育,再苦我们不能苦了孩子呀!不怕有困难、有问题,我相信只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依靠群众的智慧,就一定能够想出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少奇同志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暖烘烘、亮堂堂的。
   为了转变工人和家属对学习班的看法,少奇同志一面通过座谈让大家谈想法、提建议,并且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说:“我们国家有工业没有教育也不行,工业救国要有技术干部,要培养技术人才。怎么培养?全日制学校不能满足需求,就要广开门路多种形式办学,搞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呀。”他说,国棉厂办起校外学习班就挺不错的,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如何完善和提高。座谈会后,少奇同志还和大家边走边说,“实际上,这些孩子们都很聪明,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培养好了,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一面胸有成竹,提议在厂里举办一个少年知识竞赛,少奇同志说:“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总是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关键是把学习班办好。”大家边听边点头称是,决定让学习班推出任强等四名代表,小伟原来所在的全日制学校也推出四名代表,双方展开一场知识竞赛。评委由学校老师及工厂老师傅组成。赛场吸引了众多工人和孩子家长,气氛热烈。比赛结果,工读班学生稍为领先。热烈掌声中,王光美向所有参赛学生颁奖。学生们的出色表现,让众人都很吃惊。大家看到,半工半读的孩子们,不比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孩子差。晶晶的母亲也在大家的影响下同意晶晶去上学习班了。刘少奇还向师生们讲述自己当年在保定育德中学半工半读的情形。为了解决师资、设备问题,刘少奇和厂领导以及教育局的领导协商,每年调拨一部分师资支援类似国棉厂学习班那样的半工半读学校。国棉厂领导也表示在场地、设备等方面大力支持。少奇同志及时总结经验,指出:“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竞赛,既教育孩子,又教育大家。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无论上什么学校,都有出息,都能成才。社会办学、半工半读是个好办法。厂办学习班就是很好的尝试。”并且充分肯定“这种办学方式大有前途,值得推广。”听了这话,全厂职工、家属和孩子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正确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坚持全面发展,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调动全体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部电视片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们得知制作航模翅膀的材料不是木片,也不是薄铁皮,而是一种压制加工材料时,就到处寻找,发现厂三车间的废料堆中有。孩子们就趁着厂里工人下班没人,悄悄地摸进去翻找。结果被厂保卫科长当小偷给抓住了。厂长得知后和蔼的告诉他们:“咳,利用边角料作航模是好事,可以通过工会跟厂里边说嘛,自己偷偷摸摸的拿,就不应该啦。”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航模终于飞起来了。孩子们高兴之余都说,要谢谢厂长和工人师傅。少奇同志还和孩子们亲切热情交流,希望他们做有理想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孩子。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们的自主精神、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航模制作教室,我们看到少奇同志笑容可掬的听孩子们的制作报告,当孩子们犯愁飞机飞起来了,但还是不平稳而撞墙时,少奇同志热切地因势利导,说:“任何科学实验都不会一下子就成功的,你们能够试飞就是成绩嘛,要不断总结,不断研究,要允许失败。失败者成功之母,困难者胜利之基呀!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哪。好了,你们继续研究吧!”孩子们听了刘主席的一番话,顿时心中敞亮了许多,信心和兴致更加高涨起来。
   再把镜头转到孩子们知识竞赛现场,当孩子们做第三道题:计算各种机器零件的总体积时,我们看到学习班代表队的孩子们踌躇满志地拉皮尺、记数据、算结果,一准发现机器零件形态各异,不能死拼硬算时,他们便交头接耳,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一会儿,有的提水,有的端盆,有的拿来量杯,将欲测的所有机器零件放入水中,以排开水的体积作为所有零件的总体积。结果又快又正确的测算出来。引得在场的评委、观众和孩子们喜出望外,掌声不已。令人深思的是,当学习班队首战告捷时,在校生代表队却还在按部就班紧张地计算着。事实雄辩地说明,教育必须改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就能打破陈规,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能。这亦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3、学校教育应当正确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在剧中,我们看到小伟的父亲,因孩子不能上学心里急呀,“幼而学,壮而行,孩子耽误了,长大了怎么办?”他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插班生的空缺。但是,当小伟了解到学校不让踢球,更没有航模小组,还被一些在校同学看不起时,毅然回到学习班学习。然而,有的在校学生却在想办法,利用周日报名参加校外学习班的活动。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做不到这一点,学生们是不会欢迎的;学校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和基地,理应全面贯彻和落实党提出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国家是不会答应的。因此,学校教育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不搞片面追求升学率;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确保教育方针落地生根。现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比起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多了进步多了,教育不但要发展,更要改革创新。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量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共 40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电视剧《国家纪事》的观后感,这篇观后感,重点谈了建国初期的教育问题。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当初中国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央领导们对教育的积极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情况,提出了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教育措施;看到了教育者们对教育的调查研究,知识竞赛表现出的问题,让当时的教育者们看到了问题,从而为当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这篇观后感展示的电视剧中的内容,当时中央领导和教育者们的探索精神,对今天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仍然是非常有启迪价值和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2-09 21:21:36
  文章标题中的“秘笈”实际上并不秘密,但是,它又确实是秘笈。为什么?说它不是秘笈,是因为一个关心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都会去思考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说它是秘笈,是因为不少人并不去思考和发现这些问题,更不会去找到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波涛        2016-03-23 20:33:03
  谢谢春雨阳光先生给予本文热情的肯定以及对教育工作深刻的认识。
福建省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有较强的文学修养和爱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