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铁匠的故事

精品 铁匠的故事


作者:辽宁阜新史庆有 举人,3372.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2发表时间:2016-02-12 21:44:42

铁匠的故事 老家有农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棒打不走。”已经是三九了,天还不冷,真不知道老天爷怎么了,这一年的天气就是反常,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应该下雨的日子不下雨,可能是龙王爷喝醉了!
   想想小时候的冬天,那可真冷。一出门口,呼出的气就是一股股白烟,走不多远,眼眉、头发上就会挂上白露。哪条小河上都结了厚厚的一望无边的冰,站在远山望去,犹如一条条彩带,飘飘渺渺,美极了。我的老家门前就是小河,流经我们学校后边,我上小学的冬天每天上学、放学都滑冰车,现在想想那情景,真开心。
   儿时玩的冰车都很简陋,多是我们自己做的。找一块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厚木板,平行的钉上两块7~8厘米的木头方子,一个方子上再钉一条细钢筋,一个冰车就做好了。还得做两个冰锥,两条细钢筋钉到两个光滑的木棍里,将外边这头磨尖了,就是一个标准的冰锥了。这样说简单,要是真做可不这样容易。不是因为别的,是材料不好找,木板问题不大,难的是钢筋和铁钉。那是个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好多物资是没地方买的,就说钢筋,那时候农村没有楼房等基本建设,想去商店买都不经营,现在说说可能有的同志也会笑,那个时候,人们不会说铁钉,而是管铁钉叫洋钉,因为建国初期我们自己还不能生产铁钉;铁钉靠进口,其实不单铁钉进口,好多物资都进口。人们习惯将进口的物质名称前边都加上一个洋字:管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毛巾叫羊肚子手巾,如果,今天再去商店买洋钉、洋油,洋肚子手巾,服务员一定听不懂,不知所云。那天我还真的做了一次实验,去了一个五交化商店,去买洋钉,服务员看了看我,笑了:“杨婷牌商品我们这不经销,你还是上网淘一下吧!”得,我碰了一鼻子灰。
   不过我小时候弄细钢筋是从市里一位亲属家弄来的,亲属家有一个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我们有共同爱好,暑假我就同他讲了,让他给我琢磨一副冰车的材料,他还真当回事了,求他姐夫从矿山给我带回来了一副冰车的全部材料,由于我的冰车材料好,好多小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那个时候滑冰上下学,有时候也出故事,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时候的河水怎么那样大,有时候早上来的时候光亮无比,晚上放学的时候冰面上全是水,不注意,湿了鞋、衣服是正常的事。不过真遇到大冷天,我们也受不了,铁匠炉是我们最好的避难所。
   我老家的那个自然屯叫三江土,学校在白音昌营子,在我们屯东边,离我们屯2公里。在两个屯子的中间,是一大片荒草地,在我上学的第二年,也不知道是谁决定的,在那儿建起了大队部,紧挨着大队的是卫生所,用柴油机为动力的米粮加工厂,加工厂边上是铁匠炉。铁匠炉有俩人,负责全大队5个生产队役畜挂掌,打造全大队社员用的镐头、镰刀、迷驴撅、门鼻子,门帘吊,这样说吧,全大队社员需要的所有铁器他们都能做。两位铁匠师傅给谁家做东西也不要钱,只是记个帐,秋天各生产队统一算总帐,两位师傅挣全大队最高的高分,在全大队社员的心目中,是最有人缘的人,在我们这帮穿得很单薄的学生面前,两位那可是大好人。
   我们玩的传统项目是冰车速滑,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看谁最先滑到指定的目的地。随着大家的一声“走了”!几十位小朋友人人争先,挥动双臂,尽最大的能力将冰锥扎入冰面,借力向前推动冰车,冰面会发出“刺啦、刺啦”的摩擦声,还有小伙伴们情不自尽的“嘿嘿”声,耳边还会有一阵阵的欢笑声,那情景,如今真的是看不到了。不因别的,如今的孩子家里有足够各种好玩的玩具,更有电视,网络……更重要的是谁家的父母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冰冷的冰面上去受冷风。如今的孩子在家已经成为了小皇帝,一家人都围着团团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奢华的生活。但使得今天的孩子体质下降,很难抵御激烈变化的天气,一有天气变化,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追其原因,是孩子们没受到过外界环境中的锻炼,对寒冷没有抵抗力。
   我感觉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有些傻,谁也没有今天厚厚的羽绒服、雪地靴,有一身棉衣,一双妈妈做的千层底布棉鞋那可是相当不错了。好多小伙伴都没有棉鞋,一双单鞋可能还露着脚趾头,很薄的棉袄可能还掉了几颗扣子,腰间常常是系一条麻绳,玩高兴了,会解开麻绳,敞开怀,露出一个冬天也不洗的肚皮。我想今天的父母若看到孩子冬天在外面露出肚皮,一定会心疼,但那个时候我们都习惯了,谁也不感觉冷。这就如同今天的俄罗斯姑娘,冬天也要露着大腿一样,皮肤经常得到锻炼,习惯成自然而已。
   在我的记忆里铁匠师傅是最支持我们在冰上玩了。
   为了冰尜更光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冰尜的底下砸进去一个钢珠,那时候我不知道去哪里套弄钢珠,但每当我们玩冰尜的时候,铁匠师傅总都会为我们的冰尜免费砸上钢珠。砸上钢珠的冰尜可比没钢珠的冰尜好玩多了,我与小伙伴之间常常比谁的冰尜在冰面上“静止”状态下转动时间最长,如果没有钢珠说什么也比不了的。
   生活中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现在想想感觉真是那么回事。铁匠师傅不但打铁的手艺精,还有一手相当不错的木匠手艺,我们的冰车不论破损到什么程度,到他们手都会修理得有模有样,而找铁匠师傅修冰车有许多好处:找铁匠师傅修冰车不用找铁钉,铁匠师傅会自己做铁钉,有时候还得做很大的钉子帽,这样的钉子到什么时候也不掉帽,相当结实。铁匠师傅可以打出大小不等的钉子,而铁匠师傅还能打一种我们地区叫锔子的特殊钉子,能将已经裂开或者是要裂还没裂的木板钉到一起,铁匠师傅说这叫把锔子,铁匠师傅说他们打的锔子能锔天下所有有裂缝的东西,他们还给我讲过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我们地区有名的标志建筑南塔上部出现了个大裂缝,塔尖向一侧倾斜,大有坍塌的可能,还有人贴小广告:内容是塔倒二里半,砸死个骑黑驴汉,一时间古城内人心慌慌,没有人敢骑驴上街,古城一下子萧条起来。做买做卖的明显见少,极大的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这一日,古城内大雾笼罩,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大雾中只听到一个洪亮的喊叫声:“焗大家伙了!”这种呼喊声还真的是第一次,谁也不知道焗大家伙是要焗什么!这样一连好几天大雾,这个声音一直在呼叫着……
   暗无天日的日子人们的心情都烦燥,喊叫“焗大家伙了!”的声音是有增无减,心烦意乱的人们听着是如同火上浇油,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焗大家伙那个家伙,南塔裂了,有尿你去将南塔焗上,那可是真大家伙。”“什么?南塔裂了?怎么不早说,那可是真正的大家伙,我就喜欢焗大家伙,你们就瞧好吧!我是就不怕大。”
   第二天早上,雾还那样大,可是人们听不到那个烦人的“焗大家伙了!”的喊叫声了。但听到南塔的上方有“叮叮当当”的铁器撞击声,声音不大不小,持续了好久。快到中午了,“叮叮当当”的撞击声消失了,雾也逐渐散了,久违的太阳出来了,有眼尖的人看到南塔真的让人焗上了,原来那个裂缝看不见了,高大的南塔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只是在缝隙那儿有3个焗子印迹。这时候人们才明白,这是神仙下凡,将南塔焗上了,神仙通过大雾天,借人们的口中言,传神仙的心中事,隐藏了焗南塔的过程。
   后来人们通过猜测,感觉能有这样神力的不是别人,一定是太上李老君,相传太上李老君是铁匠的祖师爷,是李老君发明的锔子,大帽钉等多种铁匠的传统手艺,如今在许多宫殿的大门上都会有五五二十五、七九六十三、七七四十九或九九八十一颗大帽钉,那些大帽钉多数是权力、地位的象征,皇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九九八十一颗。随着官品的依次减少,到平民百姓家就是普通的铁皮子而无大钉子,甚至是木板柴门了……
   铁匠师傅干活最讲配合,通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但再硬的砧子、锤子打铁的两个人配合不好也将是一事无成。打铁是两个人的活,有特殊大件儿也可以3个人以上,其中一个人是师傅,掌签子,他用小锤,只是指指点点,小锤打到什么地方,大锤的就打什么地方,小锤用力,大锤也用力,小锤急,大锤也急。在我的记忆中,将两块大的铁接在一起,就需要两个人以上,几把大锤用力的打击,再后来铁匠炉安了空气锤,人工打大锤的情景才见的少了。而在平日,做一把镰刀,一副马蹄掌等两个人就很轻松的搞定了。
   铁匠师傅两个人配合得最默契的活是给马挂掌,给马挂掌需要将马牢固的绑在桩子上,当遇到性情暴烈的马区时,两位师傅的配合就更默契了。常常听到他们,上、下、左、右……不断呼喊着,那个时候只看见绑马的绳子在他们手中,前后左右飞舞,看不出来他们是怎么绑的,当听到“倒”的时候,马已经慢慢地倒下了。
   如今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理,铁匠师傅手中不离锤子,铁锤在他们的手每天要上下左右翻飞,他们的手臂及手上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铁匠师傅的手是非常有力气的。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比我大两三岁的哥哥,由于比较顽皮,几乎每次去铁匠炉,一旦让铁匠师傅抓到他,铁匠师傅就会紧紧的攥他的手,直到转眼圈或者是哭爹喊娘,流泪为止;有的时候铁匠师傅还要用那钢针一样的胡茬子用力地蹭那位哥哥的脸,那位哥哥有时候真的流泪,但哥哥也得笑呵呵的。那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开玩笑,谁也不会急,一旦急了,下次没人理你。
   铁匠师傅由于见的世面多,给我们讲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烧红的铁不能用手摸》现在也记忆犹新。
   从前有一铁匠孤身一人,他带了三个徒弟,想让徒弟给自己养老送终。
   三个徒弟刚开始都格外勤快,想从老铁匠那儿学,看家手艺,随着时间推移,徒弟们手艺日渐精熟,看到师傅也没啥绝活了,都萌生了离开老铁匠独立门户的念头,经常怠工活懈怠。
   老铁匠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一次吃饭时,老铁匠好像无意的说“徒儿们,我和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基本手艺我都传给你们了,谁想离开我也不留。只是我膝下无子,遗憾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打铁绝活却无人继承。”说到这里,老铁匠叹了一口气,突然不说了。一听师傅还有绝活,三个徒弟争相说:“师傅,我们怎会离开您老人家呢?我们会侍奉您老人家到天年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徒弟们争相表现,以讨师傅欢心。
   一晃到了老铁匠真的要老去的日子。弥留之际,徒弟们急着想知道师傅的绝活。老铁匠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笑:“我跟你们说,打铁呀,要记住一点,就是呀:铁烧红了千万不能用手摸。”
   现在越想越感觉可笑,烧红的铁得1500度以上,真的不能摸,谁摸了后果都会很严重,这样显而易见的真理老师傅一直留到生命的最后,让他的徒弟们盼望了很久,等待了很久,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老人很机智也很无奈……
   近日出差,巧遇当年的老铁匠,老人还是那样健谈,虽然已经86岁了,但笔直的身躯,红红的脸膛,一头银丝,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老人同我们一起回忆着当年的铁匠炉的故事,讲述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期间,老人还领我们去了他的铁匠炉,竟然还生了一次火,给我们做了一些展示。老人对自己的手艺非常满意,他已经将自己全部手艺传给了儿子,而他的儿子已经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新一代铁匠,用上了好多现代化的机器,好多我叫不出名字,老人家的日子如那炉中的火,红彤彤的。老人为自己自豪,更为如今的时代叫好!
   “当、当、当……”熟悉而清脆的打铁声在我的耳畔又响起了……

共 44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往东北的冬天,孩子们常玩的就是冰上运动,打冰尜,滑冰车。作者由儿时的玩冰车,做冰车,打冰尜,引出小屯里的铁匠炉里的铁匠巧手修理坏了的冰车,做铁钉钉马掌,用自制的铁钉焗一些家什,自制一些农具的手艺。并讲述了当年从铁匠那里听来的关于焗南塔的神说和“铁烧红了不能用手摸”的故事。文章的结尾告诉读者,当年的铁匠还健在,并把打铁的手艺传给了儿子,炉火红彤彤,铁匠的日子也如那炉中的火,红彤彤的。儿时的回忆,再现了当年物资的匮乏,冬天里的寒冷,而铁匠炉和铁匠给予人们的却是冬天里春天般的暖。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13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2-12 21:48:53
  欣赏佳作。关于铁匠炉,我小时候也经常往铁匠炉跑,因为铁匠炉就在我家后院的房子里。到那里是想捡拾一点马铁掌,或者铁钉什么的。也常看他们打铁。北方的冬除了在冰上运动,此外,真没啥可玩的了。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6-02-13 08:07:24
  谢谢老师的支持,愿猴年天天都有好心情......猫扑大吉!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2-13 10:54:41
  恭喜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6-02-13 14:36:44
  谢谢编辑老师,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