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专栏·纳兰心解】小阑干,无限山

精品 【专栏·纳兰心解】小阑干,无限山


作者:清仁 童生,9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8发表时间:2009-07-26 18:34:10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容若《菩萨蛮》
   立了夏,天气也就渐渐地回暖了,然而在这个锦江边的城市,却依然残留着暮春的气息。多变的天不经意地突然下起了小雨,淅沥淅沥地,春末夏初的季节仿佛是一条条正处于干涸的河流,急需雨水的灌溉。
   也许在这样的季节里,对于一个黯然神伤的人来说,惟一能够相伴左右的,除了酒就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来替代了。半夜酒醒后,窗外已是大雨倾盆了,雨打屏窗的声音清脆得让人感觉到了夜的冷漠,雨的凄迷。
   这个场景仿佛就是纳兰容若的《饮水词》的一个意象,恰到好处,一样的雨水磅礴,让人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在那转身的一瞬间沁透了纸笺,继而散发出了淡淡的醉人兰香来。
   容若诚然是一位带有忧郁的神情的痴情人,同样也是一位水月般的浊世才子。他那深邃而又感伤的明眸,在漫天的飞花细雨之中,他落寞的身影在夜合花前轻轻叹息。忽然,一滴清泪滑落,交和着这一场连绵的冷雨,惊扰了原本寂静的午夜,也惊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这阕《菩萨蛮》便是其中一阕让人感慨万分的词章,容若用含蓄兼以白描的手法而不明确地道破主旨,颇有五代《花间集》的风格。词的前六句主要描写了春日景色。黄昏时分的和风袅袅地吹散了锦簇般的云彩,帘外的春雨已歇,流连的蝴蝶自在地飞来飞去,羽翼上也黏满了薄薄的柳絮。在寂静的高楼上,是谁在风前默默地独立?
   在这样的情景下,不禁令人想起了晏小山那一阕《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句子来。抬头望去,所能看到的,也就只有那一幕幕柳烟迷蒙,斜阳残照的满目山河了,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正如冯延巳所作的这一阕《蝶恋花》一样。字里行间最揪心的无不是让人徒生一腔的怅惘。谁说我的闲情被忘记了很久?要知道每到新春来时,我那无处可诉的惆怅心绪却依然如昔。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日日在花前敞开胸怀地痛饮,只不过是为了想消除这样无奈的闲愁,放任自己大醉酩酊,哪怕身体逐渐地消瘦,也毫不在意,对着镜子时,才发现容颜已改,物是人非了。河边上连片的芳草,依然凄凄如故;河岸上的柳树依旧成荫。瞥见这样的春色,我只有忧伤,只有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孤独地伫立在小桥头,缕缕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朦胧的月光下各自婆娑,与我相伴。
   不知在什么时候,“伤春”这一词语就渐渐地成了与春日密不可分的一个组合了,伤春也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闺中怨妇似乎也成就了一大亮点,在她们尽情挥洒自己一腔的哀怨时,另一方面,却促成了这一感伤文学的升华。人在春日并非凭白无故地感伤,春天本来就来得悄无声息,伴着剪剪春风,桃花怒放,绽放着一个季节的绚丽,给人一种美感,也给人一种伤感;芳草连天,绿树如茵的静美虽然充满生机,但是在内心深处却与现实时如此的格格不入,反而让我们越觉越悲伤了。
   那一年的远行,你的态度是如此坚决,我知道自己怎么也是挽留不住你的,惟有静静地为你送行,默默地支持你。你走了之后,我时常生活在过去的记忆里,也时常沉浸在往日那些让人无法忘怀的朝朝夕夕。当云收雨散的时候,陌上的春意悄悄地划到了尽头,艰难地登上了高楼,张望着远方,时常怀着一个不曾飘摇的希冀,为的是能够瞥见你归来的行踪,却发现在这个春城里里外外,除了一片苍茫的暮色之外,就是如烟如雾,似隔非隔的杨柳依依了,在转身回眸的蓦然间,怎么也望不见曾经那个熟悉的身影,时隐时现地地出现在那条归来的道路上。见到的却只有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鸳鸯瓦上,呈现出了的颜色凄清得无法言语,烙在心头上的印记却只是黯淡无光的黑色忧郁,说深不深,说浅不浅。
   下阕结句“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两句最让人无法承受了,本来主人公已是失望至极了,给人的结局却是如此无奈,夕阳落在那些无限的山峦之中,而远行人却在那些无限的山峦之外,怎么也望不见。这些跌宕的山峦何尝不似一座围城呢?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拼命地想进来。一座城池就把两个世界隔阂了起来,让人琢磨不透,正如北宋词人欧阳修《踏莎行》中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样怅惘,一样渺不可寻。
   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令人噤若寒蝉的是许多的等待成了无知,到头来换来的却是一纸“休书”,不是这个失败,就是那个堕落。生活的残酷谁也经不起考验,或多或少的也会变更了起初的意志,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容若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呢?我想人生也莫过于此,除了起初的美好,就很难再找得到的完美结局了。什么山盟,什么海誓,什么白头到老,那只不过是哄人高兴的表面功夫罢了,这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有时候,我们躲在某一时间的角落,忽然地想起了一段时光的掌纹;有时候,我们躲在某一地点的转角,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们彼此牵挂的人。
   不管是欢愉,还是悲伤,也许都如张小娴所说:“世界上任何事,得到一些,必然失去一些,失去什么得到什么,便是幸福”。只有放弃心中时常左右自己,也让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也许会惊喜地发现一切都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并非一切都是黯淡无光的。想念一个人是幸福,等待一个人也是幸福。我想要是在生活中没有了一个等待,或者说没有一个期盼的话,那才叫作暗无天日。
   小阑干,无限山。湘帘雨,似心语。

共 2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分不清是读纳兰的词,还是读作者的心情,或者这二者兼而有之。在锦江边的一座城市,烟雨迷濛,一个人的阅读这样进行。在南方的一座小城,另一个人的阅读也在进行。我虽然对纳兰了解不深,然而这篇的品读,在我看来,它与容若《菩萨蛮》这阙词,已是那么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不可分,淡淡的伤,夕阳烟尘,与季节有关的忧愁,仿佛从一个未知的空间沽沽流出,美丽了路过行人的双眼。能把纳兰解读得如此细腻而苍凉,如此黯然的伤,那个早逝的词人会在遥远的过去为你浮一大白。【编辑:我爱刘洋】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727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我爱刘洋        2009-07-26 18:35:55
  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令人佩服!
我想我是条不甘寂寞的鱼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