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永远的年味(散文)

编辑推荐 【渔舟】永远的年味(散文)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1发表时间:2016-02-19 21:49:52

年,在忙碌中一步步接近,到了除夕,是最忙碌的时候,无论大人或小孩。
   过年的一个最大最普及的活动就是烧纸祭奠祖先。凡是在家里的人,都要到祖先的坟前烧上几张纸,燃放一挂鞭炮,以示纪念。在外面做生意发了大财的人,或是仕途辉煌的官员,大都要在除夕之际不远千里赶回家中,只为能让祖先的坟地冒一股青烟,响几声爆竹。
   除夕烧纸有许多讲究。先是准备纸钱,不是把买来的火纸随便烧一烧就可以的。在过去,准备纸钱有专门的纸梭,把纸梭摁在火纸上,然后用一把小锤子咚咚地敲打,火纸上就留下了一个个小圆片的图案。经过这样敲击的火纸烧出来才能在阴间成为钱。然后是发火纸,把有小圆片的火纸发开,再两张一份地叠成一叠。没有纸梭,也可以用一枚硬币代替,硬币上的图案清晰地印在火纸上。一枚硬币经过这样来来回回地敲打,早已变了容颜,所以在使用时大都不好好要,只好保存起来,到来年的除夕烧纸时还用它来造钱。现在,生活富裕了,有了大面值的钞票,在准备纸钱时都不用纸梭或硬币了,直接用百元的大钞在火纸上按一下就可以了。看来,这阴间的世界也是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还有更奇特更方便的,就是直接在商店里买来冥币,冥币的面值更大,有成千上万的,甚至几亿几十亿的。不过,给祖先送纸钱的后人想得周到,认为这些大面额的钱币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还是捎带着烧一些面额小的纸钱。
   准备好了纸钱,还需要一块刀头,就是煮熟的猪肉。刀头需要新鲜的,不能放盐,据说用腌制的腊肉作刀头烧纸,后代人易得呼吸道疾病,也就是气管炎。除了刀头,还要有一瓶酒和一些鞭炮。把这些物品准备齐全放在纸筐里,就可以去坟地烧纸了。烧纸一般是家族中男性的权利,特别是娶过来的女性是不可以到坟前烧纸的。但也有例外,就是刚嫁过来的新媳妇,在结婚的那一天下午去坟地拜坟,这种仪式可能是告知先人,家庭又多了一人。
   到坟地烧纸,在自家祖先的坟前点燃了火纸后,一般地,也要顺带在周围的坟地前烧上几张纸钱,边烧纸还要边祷告,让他们好好照顾一下先人,让他们好好做邻居。总而言之,就是希望他们在那个世界能够和睦相处。看来,和谐是阴阳两界的共同愿望。
   过年到野外的坟地烧纸钱几乎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解放之处,国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也为了今后农业的现代化,曾经把地主反动派的坟墓平掉了一些,于是他们的后人在过年时就没有烧纸的地方了(那时虽然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活动,但是对于除夕到坟地烧纸并没有限制)。后来,给地主摘了帽,于是这些地主的后代在第一时间里把先人的坟墓重新立起来。这些坟墓里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大致的位置上堆起了一个小土堆。每到过年,他们的后代就对着小土堆顶礼膜拜,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到坟地烧纸,一定不能把纸烧完,要留几张,表示后继有人。如果不小心把筐里的纸烧完了,那是过年的大忌。几乎没有一个到坟地烧纸的人犯过这个大忌。
   到野外的坟地上烧过了纸钱,接着该是准备年夜饭。在女主人的一番忙碌下,除夕的饭菜都准备好了,但是还不能开饭,还有一项仪式就是烧纸放鞭炮。每家的堂屋正中央都有一个供桌,平时上面不管有多么乱,除夕时都要把它清理得很干净。一家人洗干净了手和脸,然后把贡品工工整整地摆到供桌上,再点上几根蜡烛,接下来就是在供桌前烧纸,一般是点四张纸。大多数家庭还要在大门两侧,水井旁,厨房门前,甚至鸡窝猪圈旁都要烧纸,以求来年平平安安。过年有很多规矩,不烧纸不放爆竹是不能吃东西的。母亲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过门不久的新媳妇,在除夕没烧纸前偷偷尝了一下婆婆做的菜,嘴就歪了,一辈子都没有治好。母亲说这是鬼神的惩罚。烧过了纸,再燃放一挂鞭炮,然后一家大小开始围坐在桌子旁吃年夜饭。无论在一年里生活多么贫困,日子多么艰苦,过年了都要想法设法弄一点好吃的,开开心心过个年。在很贫困的那个年代,有一家农户过年时只有一些大白菜,实在弄不上好吃的。男主人想,辛辛苦苦了一整年,除夕连一顿肉都吃不上,很生气,于是就躺上了床。女主人煮好了一锅大白菜,代替男人在供桌前烧纸,边烧边祷告,意思是说今年日子苦,没有什么好贡品,请祖先别责怪,保佑一家大小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来年日子好了,要杀头大猪过个年。男人一听这些话,赶忙起了床,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了个只有大白菜的快乐年。
   吃过了年夜饭,接下来就是孩子们的狂欢。不管孩子们玩到多晚,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大人都不会责骂。在除夕之夜里,虽然有许多规矩与忌讳,有许多不能说的话,但是,如果是出于孩子之口,大人也会一笑了之,这叫童言无忌。
   我的家乡有一个传说,在除夕之夜里,金马驹要出来到厨房的水缸里喝水,所以,每家每户在这一晚都要把水缸敞着口,都要把一根棍子横在厨房门口,名曰“绊马棍”,就是希望把前来喝水的金马驹留住,希望来年能发大财。有一个未过门的媳妇,被接到婆家过年,晚上,她看到一根棍子横在厨房门口,出入不方便,于是就把棍子拿起来,谁知不一会儿棍子又横在门前了。她一晚上拿起了七次,都被家里人又放下。后来她嫁了过来才知道这个规矩。
   在除夕之夜,到了零时是接年的时刻,每家的当家人都要起来燃放一挂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所以在除夕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到处都可以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接过了年,才可以扫地,才可以把桌子上的贡品收起来。接过了年,过不了多久,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带着温馨的朝气来到了人间。
   在新年的第一天,无论做什么都要燃放一挂鞭炮,表示开门红。新年最忙碌的就是拜年,拜年都是晚辈到长辈家去。一包糖果,一盒点心,都是拜年的礼品。如果是家境困难的晚辈,也可以不带礼品,空着手去拜个“甩手年”,长辈也是很高兴的。说实话,拜年,长辈图的不是礼品的多少与贵贱,而是能够与晚辈团聚。拜年的最大意义就是延续与加深亲情。拜年一般都是在早晨或上午,按规矩下午是不能给长辈拜年的。但是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一些亲戚成年累月在城市打工,过年了挤时间回家乡一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到所有亲戚家走一走,不抓紧时间是不行的,所以也有的晚辈在下午去亲戚家拜年。在城市,春节就那么几天假,亲戚朋友拜年、聚会也大都选在下午,因为晚上有利于喝酒。不管拜年的风俗怎么改变,时间怎么敲定,但是,拜年是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道这一本质的意义,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共 2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年味,是老百姓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是人们过年时最忙碌的日子,忙着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祭祖,守岁……一些过年的民间习俗,在马老师的文字中一一展现,让读者又重温了那些被人们逐渐丢弃的风俗习惯。过年,重温了习俗;拜年,延续了亲情。永远的年味,永远的温暖。朴实的文字,浓浓的年味。好文,推荐阅读!【编辑 明月如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如霜        2016-02-19 21:52:35
  问好马老师,感谢赐稿渔舟!
明月如霜
2 楼        文友:明月如霜        2016-02-19 21:53:39
  永远的年味,永远的风俗,永远的祝福!
明月如霜
3 楼        文友:秋日骄阳        2016-02-19 22:17:26
  读马老师的文章,了解了逐渐丢弃的习俗。风俗习惯各地可能不太一样,然而现在的大多数人已经丢掉了这些习俗。年越来越失去了滋味儿,连晚会也不再成为唯一的支撑了。此时此刻,品读这样一篇文字,更是惊觉这万千变化。今年的鞭炮声似乎也稀落了不少!还是老习俗中更有味道!
与风雨同行,我只是一个追梦人!
4 楼        文友:吕谏        2016-02-21 07:18:40
  看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还是不一样。我的家乡初一上坟,带出去的东西,绝对不能拿回来,必须全烧掉。初一不能扫地,再脏都不能扫,据说会把财扫掉 。
5 楼        文友:陈文凤        2016-04-13 21:22:32
  过年就是这样的,虽然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读了本文全想起来就,很温馨。
   我们那里初一还到县城的街上看各种舞狮舞龙滑旱船的,还有吹溜溜不懂的,那时的年味儿真浓。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