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同一个日出

精品 同一个日出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3发表时间:2016-02-20 21:37:55

“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记不清这是那首歌曲里开头的两句。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水中的那个月亮,真身也在天上。“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民族英雄而浪漫的传说,水中的月亮,其实不过是天上的映像。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几乎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日出东方,光芒万丈,它始终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一)泰山观日出
   小时候,读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一会儿,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光亮”“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的可爱”“刹那间,那深红的东西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我没有见过大海,只好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发挥和想象。可先生说为了看日出,常常早起,当时我有些不解,自以为看日出是极为寻常的事,怎么还需常常早起,难道还要天天看吗?天天看又会有什么意思呢?
   听说泰山看日出,颇为壮观。参加工作后,我曾两次登泰山,两次都幸运地登顶,但要说看日出,却两次都是在探海石边,看了看山顶那几处观日亭,与“日出”始终无缘。2005年暑假,学校订阅下期复习资料的时候,书商承诺可以组织一班人到山东考察。国庆节过后,高三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学校负责高考备考的领导,一行二十多人,在书商一方的带领下,驱车赶往山东。在从青岛折回的途中,我们顺便登上了泰山。
   印象中,那次到达泰山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天阴沉沉的,但同行的年轻人都很兴奋。匆匆地买过票,大家就分头前行了。很快,有人就跑到前面去了。泰山巍峨,慕名而来,其实高度就是一种境界。我们几个中年人走着说着,说着走着,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看远处,云雾茫茫,灰蒙蒙的一片;近处丛林苍翠,山石嶙峋,仿佛湿漉漉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我们还未感到风的强劲,头顶便飘起雨来。雨不大,细而密,柔柔的,给人一种清爽而舒适的感觉。或许是我来过两次,山道旁的那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刻,好像是老朋友。它们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到既熟悉而又亲切。拐过一个弯,转过一个角,溪流仿佛就在身边,哗哗作响,却很难谋面。它犹如大家闺秀,羞答答地躲在暗处。雨水浸润的石阶有些滑了,走路需要格外地小心。可年轻人却健步如飞,一门心思地往前赶。为了统一行动,我们几个也只好加快了脚步。
   山路越来越陡,石阶又高又窄。我们每个人身上早已是汗流浃背,头上冒着热气。抹一把脸,面面相觑,已经分不出是雨水,还是汗水,摇摇头,抖抖衣衫,相视一笑。慢十八,紧十八,都在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耐力。小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仿佛也没有大脾气。我们脸上、身上,汗水出了干,干了出;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登山是一个过程,有苦趣,更有乐趣。几番坎坷,又几番风雨;几经挣扎,又几番奋起。腰酸了,腿疼了,一台台石阶,踩在了脚下。天门大开,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我们的整个部队,终于在天街会师。
   吃过饭,已经将近下午四点。带队的统一安排说:“都累了,大家可以各自走走,但不要走远。今晚我们就住在山上,明早看看日出。”听说看日出,大伙都很激动。接着又听书商代理说:“山上的天气变化很快,别看现在还下着雨,说不定明早天就放晴了,今晚大家一定要休息好。”吃过晚饭,统一安排了住宿;由于山上夜里冷,又统一每人租赁了一件棉大衣。
   或许是登山的劳累,我简单地洗刷之后,换过衣服,便躺下睡着了。直到听到有人喊:“赶快起来,看日出了!”我才一骨碌从床铺上爬起,慌里慌张地穿上鞋子,披上大衣。这时候,天还没有亮,灯光昏黄,已经有人悉悉索索地走动了。我顾不上洗刷,便急忙跟着人流,跑了出去。山路凸凹不平,眼前一片迷蒙,似乎还分辨不出哪里是树哪里是山。匆忙中,我把大衣裹得紧紧地,却跑不开;可放开大衣,顶风又冷也跑不快。几番折腾,早已是气喘吁吁,只是无奈地随着前面的暗影奋力前行。
   终于到了山顶,天依然是灰蒙蒙的。近处,布满了山石,小径交错,不高的松树,郁郁葱葱,夹杂其间。人们三五成群,或坐或卧,或蹲或立,声音嘈杂。前方是茫茫的云海,看不甚清,似乎有“波涛”涌动。刹那间,远方的天际,泛出一抹鱼肚白。接着,像电影蒙太奇一样,淡白中渐渐地揉进了一丝丝橘红,慢慢地扩散、变幻,宛如帷幕后躲着一位害羞的姑娘。帷幕缓缓拉开,首先露出的是红红的盖头,这时的“主人”还没有出,手里捧着相机、脖里挂着“主人”玉照的摄影家们,已经开始来回跑动了。
   “拍照拍照,随照随取,泰山日出,难得一遇呀!”说话间,东方神女那红红的盖头被轻轻掀起,脸儿绯红,露出了无限的羞涩,其娇媚可爱,给人一种欲拥抱的渴望。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哪个也不敢造次。人们只好在心中思恋着,爱慕着,幻想着……就在人们思慕和幻想之际,她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缓缓地上升着。她步履轻盈,体态娇柔,时而抖动着,又时而遮蔽着。
   “看看这照片,技术如何?不称心,不要钱!”我瞅了一眼,只见偌大的一张照片上,一人作出个马步蹲裆的动作,伸出的一支手里托着个“乒乓球”,黄黄的。有年轻人蠢蠢欲动。“看,快看,出来了,出来了!”正在此时,有人高喊。我回过头望去,苍茫的云海间,初露的太阳像一半鸡蛋黄。几秒钟,仿佛弹跳了几下,便成了一枚小小的精致的橘黄色的小球。它左冲右突,似乎在犹豫,又好像有些胆怯;而它的四周一片明亮,犹如燃烧着的淡黄色的火焰映出的光亮。这时,我仿佛听到了身后照相机的快门,在啪啪作响。
   小球在跳跃,在上升。突然,猛地一下,它挣脱了一切羁绊,卸下了所有的重负。就在它跃出大海的一瞬间,顿时金光闪闪,光芒四射,照亮了远近的山山水水。太阳升起来了,它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一下子变成了高雅大方的淑女,漂亮端庄,神采奕奕。她含着笑,舞动着,在众人惊羡注视的目光中,变得丰满而浑圆,绚丽而明亮。那一圈耀眼的光环,刹那间,光芒万丈。每个人仰慕的目光都微微闭合,从心底生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正在我欣赏之际,忽然听得身后有人争吵。“说好了二十元,少了不行!”“你刚才不是说不称心不要钱吗?”“哪儿不称心?”“价钱不称心。”我回头一看,正是随行的几个年轻人。说话间,又听人高声大喊:“有人溜了,别让他跑了!”一群照相的聚集在了一起。情急之间,双方商定两人三十元,每人十五。匆匆结过账,几位山头摄像师,便拿着照片,按图索骥般地追了过去。
   至今想起,那次泰山之行,幸运的是我看到了别样的日出;可没想到的是,竟然发生了那种不愉快的事。作为一个景点,提供服务是好的,可满天要价的现象实不可取;作为一个观光者,因为二十元钱,便逃之夭夭,无论如何说,着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记得当时,在回来的车上,谈起那件事,很多人就把“泰山看日出”形象地比喻成了“泰山历险记”。多少年过后,想起泰山日出,我就会想起那件不该发生的事。
   我以为“看日出”,在很大程度上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情。试想,跑了那么远,受了那么多罪,不是幸运的话,多少次去泰山,也不一定能看上泰山的日出。可看日出却遇到了被称为“历险”之类的事,也太煞风景了。再仔细想想,拍照不就是想住留“日出”那美好的瞬间吗?而真正的美好,不仅在自然景观,更是在人们的心中。
   (二)读书辩日出
   《列子》里记载着一则“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说孔子东游,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其中一个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比正午离人近,理由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而正午是只像个盘子;另一个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理由是太阳刚出时像河水一样凉,而正午时像汤一样热得伸不里手。两小孩分别以视觉和肤觉来判定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明显是以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来谈论宇宙间的大问题。
   我觉得这故事听起来很有趣,两个小孩便忽悠着了圣人孔子,也似乎很有道理,生活常识原本如此,无懈可击。但仔细想想,这故事很大程度上带有浓重的童话色彩。现在大家都知道,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以“光年”来计算的。“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它岂是人的视觉或肤觉这些简单的感觉能认定的呢?太阳光线从遥远的天穹而来,经过大气的折射与散射,目尽其极,天似穹庐,便会形成巨大的误差。太阳的色彩与温热都应该与太阳的辐射以及人的接受规律有关,如果真像我们生活中的距离判定,凭人的感觉就能测出来,太阳早已把地球吸了过去,人类根本就不存在了。
   大凡常识都是有适用范围的。常识,按照通常的理解,也就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上的基本认识。不过,就“两小儿辩日”这一故事本身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未知的世界非常大,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即便是圣人也有很能解决的问题。但圣人早已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一个正确的态度,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至于故事中是否还有其他意图,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当时写作文结尾,大都老爱用“让我们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吧!”。我当时也没太在意这句话的含义,只是觉得“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特别有诗意,不但“世纪”一词给人以历史的苍茫感,而且一个“新”字,似乎当即就呈现了一番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更何况“曙光”一词,既给人指明了方向,又带来了希望和憧憬。尤其是那“第一缕”,不仅强调了“新”,而且富有形象感,隐隐约约地还有一种“只争朝夕”的韵味。最后的一个“吧”字,外加一个感叹号,收束显得非常地有力。
   现在想想,人类的历史就是以“世纪”为单元的,所谓的“新与旧”不过是相对而言的。“曙光”的“曙”,是天刚亮或拂晓的意思,曙光也就是清晨的日光。太阳的东升西落,实质上是人的一种错觉,实质上是地球天天围绕太阳在转。再进一步讲,就连生活中我们所认为的“东”“西”,也只是人们为了认识的需要而确定的。太阳天天从东面升起,从西边落下,自然天天都会有曙光初露。不过,有幸能看到,或者是地球上的你,或者是我,或者是他。
   再说,地球是个圆的,所谓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不但是人定的,恐怕也只是一个假想线。退一步说,即便是“线”是实实在在的,可太阳一出,金光万道,光芒万丈,要说哪是“第一缕”,还真的难以确定。退一万步讲,就算能够确定下来,正像一个哲学家所说“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可再去迎接,谁敢说还是第一缕呢?不只是千缕万缕之后的第几缕了,还未可知。这样说来,想当年那个颇富创意、令人激动的“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实在没有太多的意义,充其量不过是一句“假大空”。
   可就是这种“假大空”,曾让多少人为之而热血沸腾。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很多时候,生活需要激情、爱情、友情、亲情和热情。人也不能太理智了,纯理智的人,不是“机器人”就是神。其实,有时候“机器人”和“神”也是有感情的。当然,这种感情还是人赋予它的。可话又说回来,一往情深,太痴情;情如火,灼痛的还是自己。我想说,人处在这个世界上,既要保持自身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爱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千万不能缺乏理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白居易对江南春天的美好回忆;“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柳宗元对渔翁生活的生动描写。“日出”虽然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它给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江花”还是“烟销”,也无论是仕宦还是隐逸,生活都一样地离不开“日出”,优美的诗句中都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据说,经典歌曲《东方红》的创作,就与一次“日出”密切相关。有一个叫李有源的陕北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早起赶集,他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满四射,激动不已。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突发灵感,随机便吟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后来这就成了《东方红》的歌词,表达了一代人对党和领袖的爱戴与赞美之情。
   再回到“日出”上,“海上日出”或“泰山日出”毕竟是世间奇观,看得上是一种奇缘,是一种幸运,看不上也不影响生活的幸福。好奇是人类的特性,而猎奇就可能走“味”。“日子”是留不住的,“拍照”也只能留作记忆。景观难以寻觅,而景物处处可见。观景与观物大体相同,心情最为重要。生活繁忙,日子稠密,但人又不能整天地忙碌于衣食住行,沉湎于无尽的挣钱与花钱的比拼之中。
   “钱”能够换得照片,“钱”可用于登山,“钱”的作用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觉得,“有钱”难买“日出”,“有钱”更难买好的心情,“有钱”也不等于真正的幸福。每天看看日出吧,最好还是要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岁月匆匆,似水流年,如果真的挤不出一点时间看日出,那就看看日落吧;如果连日落也看不成,暗夜里,那就抬头望望星光或月亮吧。其实,这些都不见,就让自己的那颗心,每天作为一轮朝阳升起吧!
  
  
  

共 517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佳作!欣赏!同在阳光下,心境不一样;同一个日出,换个角度不一样!作者的“同一个日出”真挚的体现了同一个日出,有阳光,有晦暗。阳光的心情是快乐的!不道德的行为心理是灰暗的。“看日出”,很大程度上讲究的是一个心情。拍照不就是想住留“日出”那美好的瞬间吗?而真正的美好,不仅在自然景观,更是在人们的心中。《列子》里记载着一则“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说孔子东游,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其中一个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比正午离人近,理由是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而正午是只像个盘子;另一个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理由是太阳刚出时像河水一样凉,而正午时像汤一样热得伸不里手。两小孩分别以视觉和肤觉来判定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明显是以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来谈论宇宙间的大问题。诠释了一个宇宙大道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对江南春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对日出的赞美!感谢作者的精彩美文和对江山文学的支持。文章朴实,饱含至情,耐人寻味,涤荡心灵,正能量,推荐共赏!祝新年快乐。欢迎再来江山文学投稿。(编辑.凤尾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21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6-02-20 21:47:28
  问候作者新年好,精美佳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涤荡心灵,值得一读!同一个日出,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心情。登泰山观日出我也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悟。真是有钱难买“日出”有钱难买好心情,有钱难买阳光,有钱难买幸福和希望。老师辛苦啦,谢谢您的精彩美文,期待美文继续投稿江山文学。(编辑.凤尾竹)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2-20 22:02:12
  问好凤尾竹编辑,您过奖了,还请多多指导,新春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