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观影随笔(影评)

编辑推荐 【流年】观影随笔(影评) ——观《一个勺子》、《老炮儿》有感


作者:叶渔 秀才,129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1发表时间:2016-02-20 22:55:46

春节前,我重温了两部国产老片,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个都不能少》多年前我第一次通过央视6台看时,对两个情节印象特别深:一是女孩代理老师后给学生上第一堂音乐课,她试图把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结合舞蹈动作来教,但储备不足的音乐知识让她只唱了两句就尴尬得难以继续;二是她在电视台大门外执拗地等候台长,传达室值班员和门卫对她冷眼相待,她的不甘和委屈,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上。
   现在重看《一个都不能少》,村长,老教师,学习委员,打工妹,旅客甲,车站广播员,电视台主持人等一众角色都鲜活地跳了出来,我陡然明白,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奖无数,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好评,不仅仅是它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手法,而是它看似质朴直白随意,却不简单和单纯,故事的背后意味深长。
   结构严谨,叙事自然,人物设计合理,没有一点赘余的东西拖累影片节奏,这是《一个都不能少》最鲜明的艺术特点。
   这部电影和他执导的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一样,充满了传奇性。
   我想张艺谋不受拘泥大胆创新的艺术个性,在《一个都不能少》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提《一个都不能少》,我是想谈《一个勺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用写实手法刻画基层农民形象。
   在《一个勺子》上映之前,去年我认为最让人惊喜的国产电影是由一群业余演员出演的《我是路人甲》,后来的《烈日灼心》虽然口碑票房双赢,似乎更让人回味的却是邓超、段奕宏、郭涛的演技,而备受金马奖青睐的《聂隐娘》过于高深,以至于曲高和寡,让普通观众敬而远之。
   《捉妖记》《寻龙诀》《港囧》《剪饼侠》《夏洛特烦恼》《唐人街探案》《恶棍天使》等年度高票房电影,作为商业片,我只想说,它们不辱使命。
   《一个勺子》改编于小说,是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如果说《一个都不能少》是演员本色出演真切感人,那《一个勺子》里对人物的塑造,依靠的是无懈可击的台词和情节设计,大头哥,大头哥女人,村长,女警官,骗子等,他们一张口,正脸都不用露,人物性格就出来了。当然,陈建斌和蒋勤勤的表演在精准台词和故事架构推动下更显得游刃有余,尤其是蒋勤勤扮演的那个衣着臃肿打扮土气的乡下女人,令你难以想象她曾是美美的琼女郎。
   人善被人欺,老实人不得好报。电影让你看得很无奈,却不得不承认,现实就是这样,老实本分的人被为富不仁的人逼得走投无路,做了好事还要受那些无廉耻无底线的人敲诈。
   《一个勺子》从剧本到表演完成难度都相当高,但这种为贫贱小人物伸张和呼吁的电影,对“良善”所持的悲观主义情怀与这个浮躁而贪婪的时代难以共鸣,所以票房冷淡,不过这并不影响喜欢它的观众对它情有独钟,只是低回报却极可能挫伤电影人今后在文艺片上的创作激情和投入。
   做这样的电影,不用心,对不起自己;用心,付出与收获又不对等。怨谁呢,怨观众吗?
   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放在现在首映,它又会是什么命运?我猜不出答案。
   夏雨和冯小刚一起涂着突兀的腮红,刘海变态地齐齐贴在额头上,在欢迎国宾队列里随着音乐歇斯底里地又蹦又跳的逗逼表演,让我每每回想就忍俊不禁。那是我熟悉的儿时记忆,每年六一节,我和小伙伴们就是那样被老师涂着夸张的腮红,手捧花环,列队表演。
   我无法站在现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对电影的喜好,你以为他们是娱乐至上的一代人,只会对《泰囧》《分手大师》《小时代》《煎饼侠》这些贴近他们思想和生活的电影着迷的时候,他们偏偏也很喜欢《智取威虎山》和《狼图腾》这类历史题材的电影,并贡献出极高的票房,顺理成章你觉得《太平轮》这样的历史大制作他们也该感兴趣,他们竟然表现得不屑一顾。
   《阳光灿烂的日子》属于姜文的青春,陶醉在《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致青春》的这一代人,也许对父辈的青春故事有诸多不解,姜文那个时代的青春荷尔蒙充满了好奇和蠢蠢欲动,既触目惊心又温暖朦胧,既野蛮又质朴,既单纯又想入非非,色彩灿烂而昏黄。
   我是看影评才知道那个一脸穷酸外强中干的胡老师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冯导。(我之前从网络看的那版画质太差,最近才找到清晰资源)
   而冯导在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客串一出场就让人惊叹,已经是十年后的事。
   2015年,《老炮儿》让冯导摘得金马奖影帝。
   意外吗?
   我觉得不意外,因为,量身定做的东西,从来都是要多合适有多合适。冯导那张放荡不羁的脸,天生就是鳄鱼帮主和老炮儿。
   只是对电影剧情,每个人都能看出不一样,也理解不同。比如,我始终无法明白,片尾六爷赴死前那只挣脱牢笼在马路上奔跑的鸵鸟的寓意。有人说是直觉上配合着六爷豁出去的决心;又有人说鸵鸟实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映射;还有人说,鸵鸟是六爷的内心外化,奔跑在公路上的鸵鸟看上去那么不合时宜格格不入,但是鸵鸟就像此时的六爷,内心是自由的,虽然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结局,但是只愿向着自由和内心奔跑,不管不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我愚笨得什么也没体会到,只觉得在电影看到最悲壮和肃穆处,这只鸵鸟突然就很搞笑地出现了,让我猝不及防,内心情感跟电影的链接戛然中断。
   还有,别人津津乐道的老炮儿六爷如何如何讲规矩和有江湖道义,我却觉得六爷这个老玩儿主明显已经没啥尿性,只不过是在自家门口爱事事抛头露面而已。比如,六爷训斥小偷将失窃者的身份证寄还,但不(敢)断小偷财路;跟城管叫板,但不(敢)对抗政策。我倒觉得张涵予的闷三儿才是不打折扣的正宗老炮儿,为朋友两肋插刀,说打就打:我就操他妈的,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真他妈憋屈……
   如果不是儿子被绑架,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我想象不出,六爷还会那样玩命吗?
   观众席上有一个熟悉的哥们儿边看边不由啧啧赞叹,妈的,这电影才看得过瘾。这哥们儿当年也是街上的小混混,曾经被比他更牛逼的大混混打残过。电影里的粗口、军刀和激烈对峙让他看得热血沸腾。
   我突生奇想,如果没有反腐情节,老炮儿这部电影整个看下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落魄的老痞子,吸烟喝酒,满嘴脏话,老婆死了,儿子在外流浪,刑满释放,没钱没势,爱端架子,死要面子,一把年纪了遇到事还是靠打架解决,搞女人却不结婚……
   电影里他事事讲规矩,也不欺压弱小,年轻时候的那些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莫非是为了行侠仗义?
   他是大侠吗?
   如果不是大侠,那就是反压迫反暴力,但他还是老炮儿吗?
   如果不是反压迫反暴力,只能是黑吃黑,那他又是怎样的黑?
   不欺行霸市,不欺男霸女,不恃强凌弱,还配叫黑吗,还配进炮局,还配当老炮儿吗?
   我喜欢看电影,而且有个习惯,凡是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看电影之前,必定不看原著。我怕辜负了导演和编剧对电影的用心。如果不幸已看过原著,除非电影有好口碑,或者还原度极高,一般不会看。
   我对那些改编自原著的影视剧有个期待,就是你不管怎么改,一定要有独立性,让观众看到一个完成度极高的成熟作品,那怕你完全脱离原著,只是借了个角色名称,但只要你表达充分,就会被观众接受和喜爱。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张艺谋的《归来》等。
   我最不喜欢的改编是,人物还是原著的人物,人物的特性却在电影故事里不能充分体现或表现生硬。
   冯小刚斩获金马奖最佳男主,最佳剧情奖却花落别家,我觉得没什么遗憾。
   《老炮儿》这部戏,亮点本来就是一个,老炮儿跟小炮儿的对决,观众喜欢的就是老炮儿重新找回来的那股男人血性。
   你仔细回味一下电影,假如把许晴的戏掐掉,或者轻描淡写地处理,老炮儿这个人物一点不受影响,许晴的表演确实让电影增色,但她的作用只是装饰墙,不是承重墙。她属于老炮儿的私生活,不是老炮儿的灵魂寄托。
   不管怎么评价,《老炮儿》都是2015年度当之无愧的最佳国产电影,我说过,对于电影,我崇拜特效,但更崇拜故事。对于今年春节档我最期待的《三打白骨精》,它在特效上比前作进步不少,肉眼看去已是好莱坞水准,但故事仍然不是中国观众想要的内容。
   我只能期待由六小龄童亲自参演的3D《敢问路在何方》早日上市,他说过,他会尊重原著,杜绝恶搞,我相信,六小龄童一定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一个属于吴承恩的精彩绝伦的西游记。

共 33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就像文学需要文学评论,电影也需要电影评论。好的评论可以和原作相得益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作。影评写得好,可以让未看过影片本身的读者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走进影院一探究竟;让看过影片的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抑或不同的感受,进而引发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影评贵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本文作者从《一个都不能少》切入,引出他要评论的电影《一个勺子》和《老炮儿》,说来汗颜,这两部电影我都没看过,不过,从作者的文字里,还是粗略了解了这两部电影的着眼点和用意所在。一部电影的成功,一般情况下是看它的票房,但也有时候,高票房不代表高质量,不卖座的电影未必就不是好电影。关键要看是谁在看,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看,是否引起了你内心的共鸣。电影和文学一样,都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再好的作品也有人唱反调,再烂的东西也有人叫好。正因如此,电影的百花园里,才会百花齐放;文学的大家庭里,才会百家争鸣。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02-20 22:57:37
  读了你的影评,我也想去看看这两部电影了,呵呵。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叶渔        2016-03-07 13:07:26
  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2-21 20:18:39
  【读后】
   1、结构严谨,叙事自然,人物设计合理,没有一点赘余的东西拖累影片节奏,这是《一个都不能少》最鲜明的艺术特点。
   这部电影和张艺谋执导的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一样,充满了传奇性。
   我想张艺谋不受拘泥大胆创新的艺术个性,在《一个都不能少》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2、我突生奇想,如果没有反腐情节,老炮儿这部电影整个看下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落魄的老痞子,吸烟喝酒,满嘴脏话,老婆死了,儿子在外流浪,刑满释放,没钱没势,爱端架子,死要面子,一把年纪了遇到事还是靠打架解决,搞女人却不结婚……。
   刚刚看了《老炮儿》,同感!
   3、问好作者,问好编辑!生活快乐!
3 楼        文友:假面        2016-02-21 21:58:19
  电影我不怎么看,《老炮儿》也只是看了一部分感觉太憋屈看不下去。
   说白了这只是一个过了气的老混混却仍以以前的自不量力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故事,而它之所以吸引人只是因为它代表了曾经的一代人。
摘下温和的面具,只剩下一张哭花了的脸!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