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被动文化的无奈与调侃

编辑推荐 被动文化的无奈与调侃


作者:艾冬雪 布衣,248.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7发表时间:2016-02-22 12:24:27

现在有一个时尚好词:被xx、被xx,比如:被选择、被平均、被服务……时下这种充满无奈和自我调侃的语言,也颇能反映中国文化本质的自由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人的文化觉醒。中国古代语言文字非常简洁,用字很少,意义丰富,确实是非常优秀的文化。但是,现在人真正弄懂古文的不是很多。主要原因不是古文难学难懂,而是现代人学习古文,不是跟着古文学,而是跟着现代人学,表面学的是古文,实际上学的是现代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个人化理解阐释利用,特别是统治者是文化的掌握者,反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需要,所以,中国人历来是“被学习者”、“被教育者”。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通过社会采访,重拾传统“孝”文化,力图以“孝”感人、以“孝”引导人,无非是增加社会温情。记者在街头巷尾问各色人等:你家孩子孝顺吗?你认为怎样才是孝顺?其实,中国有个极其固执的传统:家丑不可外扬。儿女好不好,聪明人哪有在外边说的?当然,记者采访后,也是选择播出的,不符合宣传目的的采访是不播出的。主流媒体能否告诉观众:“孝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国关于孝的文化多来自儒家思想。《论语》中很多篇章中谈到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好象是说在家里对父母、兄弟好的人,一般不会犯上作乱。“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贤贤易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都是讲“孝”的理念和标准。其本意是什么?可以有很多解释。后来有人把“孝顺”总结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老子无过天无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慢慢地,人们就接受了上者可为所欲为、下者只能逆来顺受这样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难道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吗?为什么不去更多地解读“上行下效”、“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在于它本质的自由性。中国的文字也特别机智,特别幽默有意思。比如一个词表达的意思,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一回事,别人怎么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别人怎样解读和利用又是另一回事。比如“孝顺”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孝的动词有模仿的意思,孝的名词有标准榜样的意思;顺是什么?顺是顺承、跟进。孝顺的意思如果放在老子和儿子这里,那就是老子做出好榜样,儿子跟进学习,慢慢超过老子,比老子做得更好。如果放在上下级那里,那就是领导做得很好,下级跟进学习,慢慢比领导做得更好。所以,古代文化中又有: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孝也好,顺也好,都是相对的、公平的。如果文化成为特权,成为道德绑架、情感绑架的工具,这个文化慢慢就不被人所选择,就会不断走向沉沦。
   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具有自由性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在现实社会发展的检验中生存发展。中国文化曾经先进,所以中国曾经先进。历史的错位造成文化精神的偏离;狭隘的、单边性的文化只会让民族前进的道路越走越窄。凡是自动走向沦落的文化,首先应该是文化的自我反省。如果一种文化不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功能,或者已经失去这种功能,没落便不可避免。
   “被xx……”的调侃如果是一种文化觉醒,不啻民族大幸。

共 12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由今天网络大量流行的“被XX”的语言说起,揭示出中国文化的一种现象,并扣住这种现象展开论述。文章的论述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从“孝顺”文化入手,深入剖析,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有深度,值得我们阅读后继续思考中国的文化问题。【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2-22 22:50:47
  文章触及到的文化现象,是深刻的,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