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那节 那日 那花灯(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那节 那日 那花灯(散文)


作者:范晓生 举人,445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0发表时间:2016-02-23 11:02:50
摘要:只是如今,我们早已青春不再,从小毛头到青春年少,再到迷惘中年,小镇的灯节也随了这岁月变迁改了旧时模样,只留下一个寂寞的欧阳修,依然立在他千年前曾立过的那个花市街口,于那如昼的花灯里,嘴里吟诵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然后痴痴地等待着他去年相约过的人儿……

从小镇老辈人口中留传下来这样一句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
   这句谚语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它的准确性却无可置疑。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它是十分应验的。我一直惊异于生活在小镇的先辈们,如何就能提前了半年,却又如此准确地预知了半年后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怀疑归怀疑,可事实就摆在那里,使你不得不去相信。
   我今天之所以提到这句谚语,并不是为了夸赞先人们的睿智,而是想让大家明白,在故乡小镇,真正的元宵节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正月十五一天,而是从正月十五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小镇的人们将元宵节通俗地叫作灯节,因为那是一个属于小镇人的特殊节日:白天擂铜器、玩社火,晚上赏灯看景!这些成了小镇人那两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小镇如何把正月十六也当灯节过,其由来亦不可考,因为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正月十六过完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在那一日,小镇有逛庙会的习俗,一帮周围三乡五村的乡人也会在这一日专程前来小镇看个热闹。他们白天过来镇上串串亲戚、逛逛庙会,晚上则是赏灯的绝好时机。人们抓住这农历新年的最后一晚尽情游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这样的夜晚最为兴奋的有两类人:孩子和青年男女!孩子爱玩爱过节,天性使然,但于青年男女来说,这一晚倒真真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因为在这一晚,女孩子可以明正言顺地吃过晚饭便与邻家女孩子一起相约了,出来逛街市及看花灯,而且可以一直持续到夜里十点多钟,这样一个晚上自由出来活动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个看灯也就常常成了青年爱慕男女出来相约的理由。如此一来,把灯节这两天说成是小镇的情人节,那倒真真是不为过的。
   欧阳修在他的《生查子?元夕》中曾经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由此可见,青年男女利用灯节这天来进行约会的事情,已经是古已有之,并非小镇青年男女独有之现象。可见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在相对传统和保守的社会里,于青年男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这是他们的事情,我才不会管他们谁喜欢谁,谁借机要来看看谁。于孩子来说,有花灯看、有灯笼玩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了若干年,但于中原腹地的小镇来说,改革的春风并未吹进这片尘封的土地多少。人们虽然已经不再以阶级半争为纲,但计划经济依然占有着重要地位。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镇内的大小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还必须和政府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于是,每年春节过后各单位必须在大门前布置花灯,也就成了一项必须保质保量认真完成的政治任务。这不仅是各单位的认识问题,更是展示各单位人员集体智慧和技术水平的一个舞台。这灯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事关本单位的集体荣誉。于是,各单位也就不惜工本,从年初六上班开始群策群力,加班加点,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了花灯的制作中去。
   好在那时候镇内的厂矿企业基本都是集体或是国营性质,又多以制瓷为主,这样,每个厂子里也都有专门的机修车间,于是这制作高质量花灯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机修车间的身上。各单位的灯基本都要在正月十四前制作完成,十五正式亮相展示,接受全镇人民的观看点评。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一次比拼,更是物力财力的的集中展示。当然,到最后是他们落了名誉,而那些看灯的百姓则落了观看的实惠。
   十五那天大家都忙着看擂铜器、玩社火,那是属于小镇人的狂欢盛典。而这十六就成了小镇人的赏灯游园会。大人有他们自己的欢乐和喜好,而孩子在灯节这天,所要看的就不仅是各厂矿制作的精品花灯,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小灯笼,可以提着它融入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当中去。当然,那时候我们所能买到的花灯基本还是最传统的样式。做工考究的宫灯及走马灯也有,但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又高,价格也就相当地昂贵。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家人所能够提供给你的,也仅仅是一两角钱的那种折叠纸灯笼。因其制作原料仅仅是纸,价钱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是这样,那灯也不是每家的小孩子都能拥有的。家境不宽裕的人家,就这一两角钱的纸灯笼,也会是很难下决心去给自己的孩子买。
   记忆中的这种纸灯笼极为简单,一段极簿能够透出光亮的折叠皱纹纸筒,上系一绳,其上端口沿处中空,下以硬纸板为底,中间以四瓣小铁片固定一截儿五六公分长,如铅笔粗细的小红烛。使用时,将灯笼下按折叠,露出红烛,点燃后再将纸质灯笼身子拉开,将上面的系绳吊在一根小木棍上便可。这样的灯笼身上常常会绘有一些简单的彩色图案,在夜晚提着行走,透出的那些或红或黄的光亮,能够将你的周围照亮。几个孩子一起提着这样的灯笼,小心翼翼地提着行走,倒也不失一种极具童趣而又简单的古朴美感。
   只是,这样的灯笼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着火!因其系用纸质,质地极轻,若遇了碰撞或稍大一点儿的风,稍一歪斜,外面的灯笼纸就会被里面燃着的蜡烛点燃,从而付之一炬。这个时候你也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纸灯笼化为一团火焰,转瞬间你就从提灯快乐游玩的幸福小孩儿,身份急速下降,成为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那样一种失落和窘迫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灯节只这一晚,回到家里,你睡上一觉,这年就过去了,你所要的就是乖乖背上书包去上学。所有的开心或者不开心都会留在昨天,留在那个有花灯的夜晚。
   再至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步入青春期,这每年的灯节又会成为另外一场青春萌动的期盼。三五同学或邻居相约出来游玩看灯的同时,更多了一些小心思在里面,期望着此行能够看到心仪或是喜欢的男女同学!这种事情各自虽然嘴上不说,却也彼此心照不宣。出来看灯时,自己的那两只眼睛便不仅仅是看灯,更会伸长了项儿,两眼如雷达扫描般转动着,借着微弱的月色或是灯光,扫过你可能遇到的每一张脸,期盼你心仪的人儿能够出现在你眼前。倘若真的相遇了,彼此可能羞于用语言打招呼,仅是双目短暂的凝视交汇,那青春的电流便会击穿了你的心房,幸福的感觉也同时快速传遍全身,将你的快乐点燃。于是,你便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却又有意无意地随了他或她的身影行走,彼此再于某一刻心照不宣地对视上一眼,尔后再匆匆躲闪。这样的美妙夜晚,花灯及树梢的圆月见证了这样一段似有若无的青春情感,还有那乍暖还寒的晚风拂过你或她绯红的脸!
   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就是那样一个夜晚,在故乡小镇,我们曾提着一盏红红的纸灯笼走过童年,也曾借了赏花灯的由头,出来睹过他她的脸。
   只是如今,我们早已青春不再,从小毛头到青春年少,再到迷惘中年,小镇的灯节也随了这岁月变迁改了旧时模样,只留下一个寂寞的欧阳修,依然立在他千年前曾立过的那个花市街口,于那如昼的花灯里,嘴里吟诵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然后痴痴地等待着他去年相约过的人儿……

共 2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家乡小镇正月十六花灯节热闹场景以及美好回忆的散文。作者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将记忆中家乡那年那日的那些与元宵节及花灯有关的人和事娓娓道来,仿佛是节日里盛开在我们眼前的一枚枚绚丽的烟花,将我们脑海中相似的记忆引燃,进而绽放出五彩的光芒。那些孩童手中提着的火红的纸灯笼,那些美丽绚烂的彩灯,那些拥挤而热闹的人群,那有着家乡情人节之称的花灯会,还有那少男少女心中萌动的朦胧而美妙的情愫,经由作者的生花妙笔一描述,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在引起共鸣的同时,还多了一份对旧日时光的追忆。又是一年元夜时,灯依旧而人已非,无限感慨涌心头!美的文字,美的享受。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梓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6-02-23 11:04:01
  问好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范晓生        2016-02-23 11:11:06
  问好梓郁美编!辛苦了!
2 楼        文友:梓郁        2016-02-23 11:05:01
  热闹的花灯会,美好的情愫,恒久的记忆!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3 楼        文友:梓郁        2016-02-23 11:06:11
  欣赏佳作,期待精彩继续!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6-02-23 17:03:01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 楼        文友:雨春        2016-02-23 17:05:16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