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月儿

精品 月儿


作者:空空山人 童生,661.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3发表时间:2016-02-23 23:16:38
摘要: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尽管成长里有苦涩、痛苦、欢乐、悔恨……但无论如何,成长都是人们的一种珍贵精神财富。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促使我静下心来,用文字把成长的记忆串起来,再加上我多愁善感的联想,这就促成了我的这篇处女作——一篇关于成长记忆的小说《月儿》。


   人的成长,一定程度上是与土地的距离的远近。从母亲的怀抱中挣脱出来,靠四肢爬行在地上,然后脱离双手,靠双脚直立行走,最后双脚也离开了地面,依靠各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奔波在世界上。可等到用三只脚走路时,却已到了死亡的边缘。只有到那时才能领悟到大地的真实与宽容。
   我却从这点哲理中悟到了一点成长的烦恼与悲哀。
   一个人回忆的频繁,就表明他衰老的开始,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老了?
   我怎能抵挡住青春火一样的躯体,带着童稚一样的眼神,恍惚于成人的世界里,执著着火一般的激情,不曾破灭的梦幻却把我带进了绝望的边缘。
   我仿佛又看到了飘忽在我成长世界里的死神的眼神,那漠然、无奈、绝望的眼睛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无法抵挡记忆的河流。记忆给我思考,给我智慧,给我成长。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变成沙漠。
   无论我的大脑会怎样,我都不会忘记少年时的回忆,不会忘记那些我亲身经历的死亡事件,不会忘记我的黑子堂哥,和他的恋人月儿姐姐。
   那时候,黑子哥与我家做邻居。说是我的堂哥,其实血缘关系也不是很近,只是两家是邻居,彼此都很亲近。我母亲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黑子排行老二,上边一个老实巴交的哥哥,下边一个不识字的妹妹,一个在上学的弟弟,黑子哥的爹我叫二爷。他家的孩子算起来不算多,那时一家都差不多有五六个孩子,我的西邻家就有六个如狼似虎的清一色的男子汉。后来,我的历史老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笑话说,中国越穷的地方,孩子就越多,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到了晚上时,没有电灯、电视、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黑灯瞎火的不能干别的,只能搂着老婆睡觉,又没有避孕措施,能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吗?中国人多,有历史与传统的原因。后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才渐渐杜绝了人口的泛滥。
   二
   我的家乡抗日革命根据地,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起义。我家的箱子就被日本鬼子戳了一个洞,我奶奶后来经常讲起日本鬼子的罪恶。等到天下太平了,别的地方日子都渐渐好起来了,我们那里还没有摆脱困境。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赶快过年,吃上一顿丰盛的饭,可也是,那时天下的小朋友不都是与我的愿望一样吗?
   因为穷,村里小伙子的婚姻成了大问题。我的西邻家一直是媒人不曾光顾的地方。人口多,吃饭成了问题,吃了上顿饭考虑下一顿的。他家老二生性暴躁,经常抱怨父母,骂他父亲从前只考虑数量,不考虑质量,一家伙生了那么多,一个也不好看,连个老婆也说不上。
   我是黑子哥家里的常客。我经常跟着他玩,他常给我制作弹弓、洋火枪、冬天的滑车,他也经常带我上山,下河,带给我儿时的欢乐。最重要的是他身边有一位非常好看的月儿姐,她是黑子哥的同学。在学校时,黑子哥就是月儿姐的崇拜者。毕业后,他们俩更加形影不离,成了全村人议论的新闻。
   有时候,我常常好奇的问起黑子哥:你和月儿姐为什么那么好,你们是怎么好起来的。他总是面带笑容,一副得意的样子:这个你不懂。那时,我也没听说他俩一起的时候说过诸如“爱”的话语,在我们农村里那时候是不齿于说“爱”这个字眼的,谁与谁自由相爱只能换来一句“哎!你看他俩相好了”,甚至两个相好的也不好意思说“亲爱的”字眼,也不敢叫对方名字更不说昵称了,那些成家生子的也只能用“孩他爹、孩他妈”这样的称呼代替。谁要是时髦一点或者话语中带点普通话,就会招来周围人的惊讶甚至白眼,如长辈知道了还会得到一句“烧包”的骂语。那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也都是当地的土话,我记得一位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从城里待过几天的儿子穿着时髦的出现在村里庄稼地里的路上,有认识他的就跟他打招呼“狗蛋,啥时候回来的”,他来了一个潇洒的动作撇着腔说“昨晚儿回来的”,碰巧碰见了路边庄稼地里从前他相好过的姑娘,就过去与她搭讪,炫耀地指着地里的庄稼撇着腔说“这白花绿叶是什么花,是不是狗尾巴花啊”,姑娘一听扔下锄头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那个与他打招呼的人碰巧遇见了正在村头地里干活的他爹,幸灾乐祸告诉了他。等到他走到他爹那里的时候,没有认出地里埋头苦干的是他爹,就喊道:哎!请问谁谁(他爹的名字)家怎么走啊?他爹一抬头一看,呼呼地跑过来把他拉到地里,脱下鞋一通乱揍,嘴里不时叫着:你个小死孩子,你还“坐碗”回来的你怎么不“坐盆”回来,出去这几天你就不吃粮食了,俺叫你红花绿叶开白花,连庄稼你也不认识了,俺叫你烧包!俺叫你烧包!几门儿(今天)俺非揍死你不可。直打得他连普通话也顾不上说了,大声叫着:救命啊!救命啊!不好了!不好了!狗一(尾)巴地里打死人啦!狗一(尾)巴地里打死人啦!
   月儿是我们村支书的千金。月儿姐是我今生中见到的最好看的女孩子,那时我还没有学过赞美她的形容词,什么闭月羞花啊,什么沉鱼落雁啊,这些词现在看来用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我那时只知道在我脑海里,她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红艳艳的嘴唇,红润而又白皙的脸庞荡漾着青春的光泽,还有甜甜的笑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永生难忘。
   月儿姐是我们村最美丽的女孩,可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她的美丽竟化作尘埃,定格在我的沉痛的记忆中,成了我一生中最悲伤的回忆。
   月儿是村支书唯一的女儿,她的两个哥哥先后死于疾病,那时候出生的孩子遭遇疾病是家常便饭,可留下来的月儿越发长得清纯可爱。家里没有了劳力村支书又忙于村里的事,虽然两家的父母没有坐下来一起谈论孩子们的事,可黑子总是不自觉的帮助月儿家干农活,对待此事,老支书总是缄口不语,不发表任何的意见与看法。那时,我总觉得他那不苟言笑的眼神中悟出一丝冰凉,那眼神就像秋天的雾雨,冰凉而又捉摸不透。那时候,我常常听到二娘唉声叹气的唠叨黑子哥:孩子啊,你就死了这份心吧!咱拿什么与人家相比啊,你们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你要是娘的儿,就听娘的话吧,何况你哥还没有成家,你就先……可黑子哥总是打断二娘的话:娘,你就别管我的事了,我自己会管好自己的事的。
   那时候,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贫穷的人家有这么一个风俗,就是换亲,并且如果老大结不了婚,他的弟弟或者妹妹也不能成家。村里的人们总劝说我二娘用换亲的方式给老大说上个媳妇,可黑子哥坚决反对,说这样会害了他的妹妹,况且妹妹还在上学。
   三
   从我记事起,村里就开始放露天电影了。那时候放映的电影大部分是战争片,像《地雷战》《地道战》啊,《小兵张嘎》《闪闪红星》啊等等,都成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再后来慢慢地开了洋荤,放了一些音译片,像《奴里》《流浪者》啊,《追捕》《永恒的爱情》啊,特别是那些外国人接吻的镜头,成了大部分青少年(甚至一些成年人)的示范片。我后来的实践经验都是那里面的理论知识中获取的,那一幕幕缠绵动人的画面,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后来长大成人后,碰巧我从一部外国片子找到了知音,那部片子叫《天堂电影院》,我看了N次,每一次禁不住眼睛湿润。片中的主人公人到中年后,回到了小时候陪伴他成长的电影院,而此时电影院早已物是人非,当他找到了他小时候跟放映员在一起时留下来的精彩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时,独自一人放映观看,看得津津有味,顿时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我想,此番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清楚。
   那时的露天电影成了农村唯一的娱乐场所,这也自然是孩子们的天堂。只要一听说晚上放电影,一放学,我们就背起书包,飞快地跑到放映场地,找一块有利地势,捡起一块石头圈住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跑回家,草草地吃过晚饭,扛着板凳来到自家的领地,放上凳子,等着自己的家人和伙伴。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人们才陆续地从家里来,找到自家的孩子,有说有笑地等待着放影。
   那时候,对于爱情的理解还仅限于爱情电影中得到的东西,它使我痴迷于大人世界里演绎的爱情故事,幼小的心灵虽然空荡荡的,现实离我很遥远,什么理想啊未来啊,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期及的事情,可我总觉得人的心灵必须有种爱的存在与感受,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我有这种想法的开始源于那一天晚上的电影和那天晚上看到的现实中真正爱的表达,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产生忽明忽暗的思绪与忧郁。
   那天晚上演得是《永恒的爱情》《一江春水向东流》。从那时起我才知道除了中国外,还有世界;除了中国人外,还有长相不一样但说话一样(从电影里判断)的外国人。从外国人演绎的爱情故事里,才知道爱情的凄婉动人,而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刻地印在我脑海里,伴随着我的梦想、期待、迷惘,一起揉进了我的成长里,一直到现在。
   而《一江春水向东流》却使我感受到了人间除了爱之外还有苦难,使我第一次流下了痛苦的眼泪。电影的结尾,那位饱经苦难的女人面对滔滔的江水,骗走了她的儿子,当小男孩买回烧饼找不到他的母亲,知道他亲爱的母亲已离他而去时,他哭得那么痛彻心扉,而我的心被撕裂,眼泪哗哗地流淌。
   我还没知道世间是何物的时候,却让我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世间有时候就这么无情。
   那一晚,天空竟那么得宁静。满天的繁星,眨着闪烁明亮的眼睛,观看着世间发生的故事;半圆形的月亮穿行于淡淡的云层中,一如既往的走动着,似乎把将要发生和以往发生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抛在脑后。
   仰望着星空,我幼小的心灵竟那么得宽阔,我似乎憧憬着我的未来。
   我怎能会知道将来会有怎样的幸福与欢乐,使我忘却既将发生的痛苦与悲伤,忧郁与惆怅。
   那一晚,我却发现了一个秘密。在我出来撒尿的时候,我看到墙边的麦秸垛上坐着两个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我慢慢走近一看,借着月光我认出了那是黑子哥,不用猜测,依靠在他身上的肯定是月儿姐。黑子哥好像认出了我,轻轻地在向我招手,他温柔地搂着月儿姐,旁若无人,无所顾及,是那么的动人美丽,温馨感人,宛若天空下一幅美丽的画卷,点缀着明亮的银蓝色的夜空,宁静而致远。
   这一切,似乎冲走了刚才的眼泪与苦痛,似一曲悠扬的歌声穿透了我的心灵。
   从此,月儿姐真正闯入了我的视野,我的内心,我的世界。她是那么的美丽,令人痴迷,让我终生难忘,无法释怀。
   四
   我不知道何时起,黑子哥与月儿姐的事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好奇的,也有在看热闹的。我明显地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对黑子哥不利,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不甘心美丽的月儿姐就这样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一文不值的穷小子身上。可黑子哥对此不屑一顾,一如既往的守候着月儿姐,他对月儿姐的执着就像雨后的春笋,谁也无法阻挡。
   又到了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花生,裂着嘴的石榴,香甜可口的大枣,一串串的葡萄,各种各样的瓜果桃李,总令我们大饱口福,最重要的是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一到收获的季节,我们就有长长的假期。在假期里,我们就可以无所顾及地玩耍,大人们并不在乎我们的劳动。在干完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大多数的时间是属于我们的,可以上山捡蘑菇,可以下河摸鱼,可以在空旷的田野里尽情地撒野嬉戏。
   秋收完了以后,我就和伙伴们去花生地里放猪。我们把自家的猪赶到秋收后的花生地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里拱落下的花生吃,剩下的时间我们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比如挖田鼠的洞,因为在那里面可以找到田鼠偷来的花生;在水沟里挖螃蟹啊;在山坡上摘酸枣啊。
   快到中午时,我们就烧窑子。所谓烧窑子就是在土坡上挖一个小灶,在上面圆形的灶边上用土块垒一个圆锥体形的小塔,然后找来一些干草柴禾,在灶里点着火,把上面的小土块烧得通红,迅速地掏出炉灰,找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块把炉门堵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地瓜、花生快速地投进灶里,并且一边投一边用木棍把土块弄进灶里,投完食物后,就把烧红的土块全部弄进去,砸坏灶边,再用周围的土覆盖在上面,并且压紧,别让热气跑出来。
   剩下来的时间就慢慢地等吧,等到大约二十多分钟以后,就可以慢慢地挖出已烤得流油的地瓜与花生了,一顿香喷喷的午餐和着我们喜悦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我儿时记忆的一部分,然而它带给我的欢乐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的。每每想起这些美好的日子,我都会深深地闭上眼睛,穿越时空,任思绪轻舞飞扬;在灵魂栖息的地方,我的心如鲜花般地绽放,梦不再飞翔,岁月不再流淌。
   五
   那时候,黑子哥是我们的领头人。他烧的窑子最好吃,可自从他与月儿姐在一起后,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了,那时我不理解,并且那一段时间我非常生他的气。那时我怎能理解两人世界的快乐与甜蜜。
   就在那一个秋天,在我的极力央求下,黑子哥约我与月儿姐一起到田野里去玩。我们说好中午烧窑子,黑子哥也要在月儿姐面前显示一下他的手艺了。

共 1340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段残存在作者记忆里的美好爱情,也许因为门第的观念,也许是因为封建的思想,被无情地拆开。正因为这样,最终酿成悲剧,不由得让人思之又思,痛之又痛。作为作者,这个整个事件的目睹着,因为曾经的美好,也曾点燃了作者的美好向往,也因为惨痛,让作者成长的记忆里伴随着痛苦和忧伤。小说在情感的渲染上,比较真挚感人,通过“我”来讲述关于月儿和黑子哥的爱情悲剧,之间也穿插着“我”的感悟、思考。成长是一种财富,也许这样的经历,更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24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6-02-23 23:19:41
  问好作者,感谢投稿短篇栏目,也欢迎你加入江山,让江山因你而更加精彩!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6-02-23 23:26:43
  小说叙述略多,关于“我”的成长经历(或者说“我”的故事)削弱了月儿和黑子的爱情故事。可能作者是要一两条线展开,月儿和黑子的爱情是主线,“我”的情况的穿插是辅线,对这个事件的思考和感悟是想着去推波助澜,这样不错。但月儿和黑子的爱情故事没有展开。纯属各见,望勿怪。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6-02-24 08:10:44
  谢谢中肯的评论,继续努力。
3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6-02-23 23:28:24
  可能作者要以两条线展开……(上面评论里出现错别字,见笑了哈。)
哪里天涯
回复3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6-02-24 08:50:32
  我也觉得这篇我的处女作够不上一篇真正的小说,更像是一篇回忆随笔。随想曾经的文学青年,理想埋藏在文学不能当饭吃的年月里。经过了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一直疲于生活奔波,可每每闲暇之余,心中一直隐隐作痛;冥冥之中总感物质世界重于精神世界,也最终无法替代。
   最近,也终于能静下心来,重拾梦想。一直愿望把自己以前的这篇作品演化成一篇中篇。可顿感自己才疏学浅,一直无从下笔,还望大师们指点一二。不足之处,还望指点。
4 楼        文友:禾下土        2016-03-09 14:52:53
  这是一段让人震撼的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会更好一点吧。
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回复4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6-03-09 17:06:04
  感谢禾下土老师的指点,这是我96年写的,比较稚嫩,也没展开,写了后也没大修改,也没真正发表,心想,也不改了,算作对那段日子的纪念和处女作的纪念吧!非常感谢您回信指正!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