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永不褪色的山地蓝(散文)

精品 【流年】永不褪色的山地蓝(散文)


作者:王芳 童生,546.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9发表时间:2016-02-24 10:45:14

【流年】永不褪色的山地蓝(散文)
   最拙朴的情感,往往也正是最素净最真挚的情感;最宁静的人,往往也正是最沉着最睿智的人——就象那些过去岁月的黑白电影,初看只是些影象,布景单调得接近于舞台,衣着土气得令人发笑,对白直率得单薄浅近毫无装饰,动作阳光得显出笨拙……但细细看去,时代,人生,一点一滴,全在里面,比浮华的,故作深沉的彩胶电影要更接近于真实、丰富。
   在这里,我想说的,其实是孙犁,从他的名字,到他的作品,再到他的一生,无一处不渗透着时代与他个人经历交织后的强烈的独特风采,对于他的读者而言,他就如同一方天空,一片海洋,他宽广,安静,低调,从容,他留给人思考、咀嚼的东西太多太多……
   “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想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有人说,“蓝”是年轻的标志,于是孙犁在《山地回忆》里关于“蓝”的这段描写使我永远地记住了他,一个对“蓝”有着偏爱的作家,一个经常穿蓝色中山装,戴靛蓝色袖套写作和编辑文章的文字守候者,一个骨子里宁静、忧郁而孤独,但同时又深爱着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者,一个诗性的,朴实而炽烈,平淡而深情的大师。冯骥才曾说:“孤独通向精神的两极,一是绝望,一是无边的自由。”孙犁通过他的文字表达孤独,通往自由,他的“山地蓝”,永远是那么年轻,清亮。
   可以这么说,在从旧中国跨入新中国,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跨入八十年代,从八十年代再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作家群中,很难再找到一个象孙犁这样,永不失去写作的热情,笔头永不会干涸,平静,沉默,外表朴素坚冷内心温柔细腻充满激情的作家。他是永远不会衰老的,因为他永远处在准备工作的情绪之中。
  
   二
   青年人的阅读,往往更偏向于华美,仿佛唯有华美才足以表明一个作家的才华,也只有有“才子气”的作家,恃才放旷,洒脱不羁,他们的文字才是性灵的流露,他们的作品中热烈张扬的情感激流大开大合,奔涌向前,这又吻合了青年人血性很足的特点;青年人的阅读,往往也更偏向于深奥,仿佛唯有深奥才足以体现一个作家的独特,也只有有“思想气”的作家的文字,才是内蕴的外露,他们的作品被冠之以“后现代”“意识流”,这也更吻合了青年人孤独忧郁而需探寻人生真谛的心态。我总在想,要把孙犁放在什么位置呢?似乎放在什么位置都不合适,孙犁独创了自己的流派,清新、淡雅,充满美,同时又满含战斗气息,从从容容地表现激昂,干干净净地描述战火,如果要说他正是因为在作品中较多地纳入了时代、政治的因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他的艺术风华,是不为过的。
   如果没有中学课本里的《荷花淀》,没有很偶然地看到的《山地回忆》与《铁木前传》,孙犁在我的脑海里,也至多是个革命作家罢了,我能想到的也只是他顺应时代需要而作的文字,以及“荷花淀派”的开创者而已。我曾一直这样想:因为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它必不能长久流传,那么,被我烂记于心的,仍将是那些俄罗斯文学,以及米兰·昆德拉或是博尔赫斯,或是鲁迅,徐志摩;孙犁是属于农村的,土改的作家,大约他的文学里多少有些僵硬,政治性远远大于文学性,随着土改结束,城市扩张,特别是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大潮狂卷,小资情调泛滥,他的艺术生命不是要干涸了么?
   事实并非如此。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是它们的极致。”这种对美的感悟,扩展到艺术追求上,便是一种对极致孜孜不倦的自我鞭策。
   他在《尺泽集》中表现的对亡妻的情感,更是令人荡气回肠:“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而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要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
   读到这一段时,我被深深震撼:能够将散文写到如此深情质朴,炉火纯青,这个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作品,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难道真如我所想,那是一些带着时代局限性,而忘记了“人”的共性的作品吗?
   于是,随手翻开了《山地回忆》,短小的作品,却包含了广阔的内容,作者写的是在战争年代里,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袜子,她从开始对他的故意刁难,到后来的精心织作,表现出的是纯朴的山里人无华的美,而孙犁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缝制袜子所付出的真诚劳动和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那里倾注了一个民族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天性——用一个人表现一个民族,谁具有这种深厚的笔力?
   而《铁木前传》这样的小说,从情节到语言,它所抵达的人性深度是那么刻骨,它的既节制又酣畅的叙述所成就的气质温婉而凛然,它的语言清新而讲究,以其所呈现的大美使人不愿错过每一个字。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作品,不会是浮在面上的光影灿然,而是能让人沉下心去静度美妙时光的。如此,倘若这个作品的创作者不是淡薄名利,自甘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还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
   一个谜样的作家——经过转战延安的枪林弹雨,历过十年文革的暴风骤雨,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艺术生命一直旺盛,直到近九十岁逝去之前,他仍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他跨越时代,成就自己,但他没有丝毫骄气,这就孙犁,别样美丽的孙犁。
   时代选择了孙犁,孙犁选择了文学。
   在河北滹沱河南岸,东辽城与学文镇静静躺着,与它的人民一起度过贫穷艰难却又快乐的日子。1913年农历四月初六,孙犁降生在那里。那里的土地封闭落后但散发着醇香,他的父母勤劳朴实憨厚,所以,孙犁没有成为“风流才子”的显赫家世与深厚底蕴,他注定与他脚下的土地血脉相连一辈子。
   由于母亲曾经生过七个孩子,只有孙犁一人闯过了生死关,所以父母很爱他,从未打过他,他父亲向别人介绍他时总是说:“这是我的小孩,他是个傻子。”这样的话里,充满的不是责备,而是爱怜,但同时也可见孙犁幼时并无过人之处,他甚至都不怎么说话,他的内心丰富细腻,多愁善感。
   由于祖辈父辈的努力,孙犁的家境较殷实,这使他能得以潜心读书。那时,农村的晚上没有其它娱乐,只有说评书一项。评书语言简洁生动,情节跌宕多姿,人物富于传奇色彩,这直接引发了孙犁最初的学习冲动,使他很早就自觉地读完了《红楼梦》,这样他也开始关注身边的女性的命运(这一点成为他后来擅长于写女性的重要原因)。阅读更加强了他多愁善感的特点。
   孙犁13岁离开家乡进入保定,在私立的育德学校学习,保定在当时是“一座灰色的,没有声音的,城南那座曹琨花园,也没有几个游人的,窒息的城市”。就在这样的城市里,孙犁埋头学习,尽管时代的风云已经波及这里,但懵懂无知的少年仍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现在想来,青少年时代,确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时代,那时的感情,确象一江春水,一树桃花,一朵早霞,一声云雀,它的感情是无私的,放射的,是无所不想拥抱,无所不想窥探的。它的胸怀,向一切事物都敞开着,但谁也不知道,是哪一件事物或哪一个人,首先闯进来,与它接触。”
   少年时代的孙犁,羞涩,内向,安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起起落落,但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大,他开始放眼这个世界。他特别喜欢苏联作家和鲁迅先生的文学,并且自己也开始了写作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1931年,孙犁进入高中,民族的灾难已经烙痛了这个少年,生在那样的年代,青年的单纯与热血显得犹为突出,这除了“五四”的影响,带有传统文化中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怀和牺牲精神。孙犁在这样的年代里成熟了,他选择了革命文学,用他的文字召唤光明,尽管他的笔还略嫌稚嫩。
   文学是离不开时代的,除非你具有足够的能力僻开政治。张爱玲先是在上海,后来去了香港,又去了美国;沈从文在新中国不再提笔为文;梁实秋、周作人去了台湾,林语堂去了美国……孙犁自度比不得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来自质朴的乡土,他选择的是为那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是区区几个字!
   孙犁在《与友人论学习古文》中写到:“无论是桃花也好,早霞也好,它都要迎接四面八方袭来的风雨。个人的爱好,都要受时代影响与推动。我初中毕业那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第二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民族危机,严重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保定地处北方,首先受到时代风云的冲击,报刊杂志,书店陈列的书籍,都反映着这种风云……”
  
   四
   1933高中毕业后,孙犁的家庭无力再让他升学,他只好背了包袱到北平流浪,为了谋生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辗转谋生的过程中,孙犁从未放弃过读书,这为他后来的写作与编辑奠定了牢固基础,而在抗战期间亲身经历的一切,成为了他最好的写作素材。可以这么说,孙犁的小说,写实的成分很多,没有战争时代的生活经历,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孙犁。但与其他作家比起来,孙犁的独具一格,在于他笔调的清新、优美。试想一下,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突然有一道清丽的文字亮光照彻心灵,这道亮光还带来了满含水汽与温情的芦苇荡的气息,带来了那里的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将给在抗战着的人民多大的鼓舞!
   在火热的晋察冀,在山穷水恶的阜平,在艰苦的延安窑洞,孙犁把自己清瘦的身躯投入到人民解放的熔炉中去,投入到解放区的建设中去,他不仅写,而且编,他一个人办起了油印刊物《山》,还编辑党在北部的喉舌《冀中导报》,他承担了包括写、编、校、印一线的所有工作。孙犁编辑文章一丝不苟,不丢失作者文稿,不随意改动作者原文,鼓励青年作者创作。他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其中包括刘绍棠,韩映山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可以这么说,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植青年作者的传统。由于孙犁为天津业余作者特别是工人作者的成长付出的极大心血,解放区文学界天当文学一片繁荣。
   孙犁性喜安静,喜欢独处,但那只是写作时;不写作时,他生活在人民之中,他的沉默,内向,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人们在他面前展露出最真实可爱的一面。孙犁之所以在危险而艰难的战争年代,在经历了苦难的“文革”十年后还能写出向往美,呼唤美的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与艺术观是分不开的:“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们”——一个心里存在着美的作家,他所能做的是,在有丑的地方,用他的美去影响,补充,这样,丑一点点减少,美一点点增多,直到美覆盖整个世界。
  
   五
   文革的十年,浩劫的十年,是生活的浩劫,也是心灵的浩劫。无法想象,暗无天日的牛棚,困苦反省的干校,涌起落下的灵感,欲写不能的愤懑……孙犁是怎么度过的?这样望不到尽头的苦难,足可以令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窒息,更何况是健康已被严重损害,孤僻,内向的孙犁呢?
   但是他度过来了,他是场浩劫的幸存者,是胜利者。
   然而,这样的十年却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艺术生命,孙犁还敢写吗?还能写吗?
   幸存下来的孙犁又顽强地拿起了笔,这时离老舍自沉未名湖已过去十三年。但他已经不写小说了,他写散文,用他自己的话说,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
   孙犁的散文,以真挚的感情,写他所经历的人和事,他所生长,战斗过的地方,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的散文,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以朴实平淡的文字,构筑诗情画意,没有浓烈的色彩,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词;他并不埋怨人生,相反,他感谢苦难,是苦难让他更明白真善美的可贵,让他更明确了自己的追求——这需要一份怎样的胸襟?
   可以说,孙犁已经是独树一帜的大师了,但是,在浮躁的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在人们对金钱名利趋之若骛的大潮中,孙犁深居简出,从不招摇张扬,他的低调,是洞透世事后的明智,也是他一辈子一直在履行着的原则。难怪有人说,孙犁是一面迎风而不招展的旗帜。
  
   六
   他是那么完美吗?有人问。
   不,当然不,我们没有必要将一个平凡的人神化,僻如当初,我以一个青年的眼光,以一个脱离了战争年代的隔膜者的眼光看他,便觉出他的作品,他的人生,少了一样顶顶重要的东西——爱情。在我们的时代,这真算得上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了。
   孙犁缺少爱情,但是,不是他没有爱。
   我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一些隐约的情感,但都没有发展下去的意思,原因只有一个,孙犁尊重并且“爱”着他的结发妻子,比他大几岁的妻子。他的妻子并不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是他心灵的知己,但是,她却是一个任劳任怨,无比忠诚地护卫着他们的“家”的“美丽”的女人!孙犁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最平凡的男人,绝不愿丢下糟糠的妻子!他对妻子始终如一的忠贞,不是感情干涸,木讷,相反,正是深情厚义所至!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不敬爱这一片如天似海的蓝,这一片来自于土地,至今仍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的蓝?
   只想对九泉之下的孙犁先生说:感谢您,给了我们一片永不褪色的山地蓝!

共 53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创立了荷花淀派的孙犁先生是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他一生淡泊名利,为人低调,人品和文品都值得称颂。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孙犁的为人和为人是相符的,完全一致的。他的作品境界高远,朴素真实,一如他的为人,所以我们能够通过他的作品完全地了解真实而真诚的孙犁先生本人。 这篇散文,作者从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入笔,以那沉稳内敛的山地蓝色作为背景底色,通过先生的诸多文学代表作品里的段落对其文字隐秘的魅力和深度进行解析,观点独到,入木三分。 之后,很自然地从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过渡到他的人生经历上,转承自然,水到渠成。孙犁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在经历过战争与动荡不安的年代的他,将人生的甘苦体验转变成思想的沉淀,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养分。 整篇散文解孙犁其文,读孙犁其人,具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与审视高度。欣赏佳作,荐阅!【编辑:一朵怜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2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16-02-24 10:49:40
  欣赏深度美文,问候朋友,感谢支持流年,祝新年愉快,创作丰收!
没有什么比相信更像爱。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2-25 10:38:3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