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散文)


作者:在水一一方 童生,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59发表时间:2016-02-26 12:32:48

【流年】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散文) 人的一辈子会有许许多多的曾经,有的朦朦胧胧、轻轻地随时间一起无痕而去,而有的则长期萦绕心间,如陈年老酒,刻骨铭心余韵绵绵。
   也许缘自对少年十七梦想的那一份启航深情,也许是缘自于白衣天使所焕发出的那份仁医文化,于是,长久地满怀深情地追忆着那一份份青春时光,那一段段激情梦乡,那一页页原江苏巡抚、现苏州卫校的旧影。
   青春,有着大家太多的流连。三十多年过去了,那脑海里的入学情景,是我心绪有了一份眷恋呢,还是让我多收获了一份情感的寂寞?
   曾记得,1982年夏,我十七周岁,高考落榜后,母亲在市总工会一所学校帮我报了高复班,准备重新打理一下心情,再扬帆起航。
   自79年恢复高考以后,社会上学习风气很浓,在广大知青带领下,复习迎考学习班越办越兴旺,每年高考,往届生常要占去当年应届生半边江山。
   然而,人生航程却因一位同志的来访而彻底改变了我的方向。
   9月初的一天晚上,夜课结束回到家,忽闻,招生办又有人上门招生了。上一次来者为江苏警察学校,据说这一次来者为江苏苏州卫校,省级中专,该校团委杜书记为新开检验专业而主动上门来招生,机会难得。如果同意投报此医学检验专业,那么第二天本人去教育局招办确认即可。
   第二天一早,在招办上班前,我去了无锡一院化验室,进行了相关咨询,同时又咨询了无锡八中校医诸医师。行业地位适中,想入此行,最好能上新办的镇江大专班。
   对于高复班,我己渐生厌倦,若能尽早换个环境也很不错,于是我便去了招办确认了下来。
   杜书记上门拉我入卫校后,不久,我就好奇地去了卫校一趟并找杜书记了解情况。
   一见面,还没等我开口说任何话,杜书记就说:你反悔了?来不及了,我们也没有办法的,合同生效了,世上没有反悔一事哦,我们这里是江苏巡抚衙门,有些人要想进,还进不来呢!接你父母的班是一种接班,接医学检验的班更是一种接班哦。
   于是,回家后,我就着手准备来此卫校了。
   家有一皮箱,当年家父十七岁时用的,纯牛皮,梆梆的。家母说,现在世面上沒这种雷锋拎的皮箱了。你最好去另买一只普通箱子。于是我立即上市面转了好几圈,发现仅二种箱子可供选择,红格子的与军绿色的。于是买了一只军绿色帆布箱子。
   由于父母年龄大了,所以我打好铺盖卷,拎着沉重的箱子,一个人独自上了火车站。
   检票后,上了月台,等着马上到站开往苏州上海的普快列车。
   突然,眼睛一亮,一只暗红红格子箱子映入眼帘。
   这不是前天我见到的那只箱子吗?这女孩好眼熟哦,好象我在那儿见到过她?是同学?在梦中?还是在前一辈子?她现在要去那里?与我同搭此程列车吗?会搭错车吗?
   想着想着,列车已进了站。
   一阵拥挤后,一个人扛着铺盖卷拎着大箱子,好不容易上了车,找了座位坐了下来。一个人正式出门,还真吃力。
   当时,去苏州有两种车票,慢车票与快车票,慢车票捌角,快车票一元二角。估计是搭了一元二的车。
   皮箱是船,铺盖卷是帆,妈妈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
   车轮在飞转,思绪在翻滚。
   当年,1937年淞沪事变时,我上海大伯父十七周岁,满怀抗日救国悲情,以二匹棉布为财产为路资,舍家别弟,赤手空拳赴了内地抗战去了。真可谓“草鞋是船,匹布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当年,1969年上山下乡时,我众多堂哥表姐们,年满十七周岁,满怀广阔天地炼红心激情,告别江东父老,乘上乌篷船,踏上了辽阔的盐碱大地。
   眼下,我也正好十七周岁哦。
   无锡到苏州,约一百华里。仅一会儿走神功夫,列车很快到达了苏州车站。是否是在第九和第十站台之间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下车的呢?这已不记得了。只记得下了车,拎着行李很快上了站外苏州公交“1路车”,直奔江苏巡抚苏州卫校而去。
   到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医学院间的三元坊苏卫下车时,蓦然回首,无锡上车的拎红格子皮箱的那熟悉女生,也与我同行。令我震惊的是,第二天,在实验楼排队报到时,她又紧紧排在我后面,待注册时,悄悄一打探,她原来叫“朱君秋”,好熟悉的名字。
   报到完成后,第一个节目,是“全体集合”。去阶梯教室,听学校学生科朱科长宣布学校纪律。
   嘈杂声中,只听学生科朱科长说,“不许谈恋爱、不许结婚!”
   一二小时训话,我只记住了这一句话!
   “乖乖弄地洞,看来这三年得打光棍回去了。”旁边一男生,拉了拉我,问我:“你也是无锡人吗?”
   “是呀。”
   “我也是无锡的,叫苏凌伟。”
   仅此二句还记住。
   解散后,各班回各自班级,作进一步自我介绍去了。
   “吃饭罗!”
   大家纷纷走向食堂。
   这食堂半军事化管理!那里还是1911年教会所办护士学校?早已不是了!据说,解放后,此校为苏北新四军医科学校所接管。学校老书记一直是一位新四军老奶奶,这老奶奶战功卓越。
   同学王歧林曾纳闷地说,这老奶奶怎还在这里发挥余热?
   再说同学们一进食堂,发现吃饭原是凭自己所领有号码的饭盒吃饭,于是一拥而上,纷纷去找自己号码饭盒,饭盒是很香也很烫手!
   等大家找到自己饭盒要吃饭时,菜原来已在指定的桌子上,原来学校早己将学生按学生生源地编组。基本是无锡人一桌、苏州人一桌、常州人一桌和扬州一桌,还有桌长!这8531班男生进餐如猛虎扑食,二口三口生吞活剥似的就把饭吞完了!
   周围美丽21班22班护士姐姐还从来没见过这阵势,个个翘首围观,咧着嘴笑!
   到底姐姐心肠软,纷纷省下自己大米饭,热情地向弟弟们端了过来!
   这叫一人吃不饱,护士姐姐把饭送过来!正应了后来那唱词:俺们那旮沓都是自己人,俺们那旮沓省下大米饭,俺们那旮沓猪肉炖粉条,俺们那旮沓都是活雷锋,我们旮沓个个活雷锋!
   多年再回想起来,我们卫校生活的确曾跟新四军有缘,曾朦胧地感受到了或继承了新四军的优良革命性传统。
   那时,我们校园生活虽很丰富平凡,但从不理论化教条化。那时虽然沒有现在规范的学院精神、白求恩精神、南丁格尔精神和苏州城市精神等等精神,但我们却早己处处以这些精神,尤其新四军式精神作为我们校园文化生活的根本引领指针。
   苏州卫校虽为创办于1911年的教会学校,但骨子里却始终是一所新四军军医学校。除自始自终学习白求恩精神外,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自始自终延用着新四军管理模式,就连当年新四军军医老干部老领导始终仍坚持天天来上班。
   我们那时的进餐制更是新四军部队化。年少时,我母亲去边防部队给指战员们讲用“上山下乡”体会时,我也跟着去的,他们中午进餐时,就跟苏州卫校我们入校时进餐一个样,一个班围着一张桌子,在班长关心下,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起来。
   当时,大多学校常采用现在就餐方式,各归各,各自拿着饭盆,凭饭票各自排队打饭买菜吃。但那时我们各自有一特定号码的饭盒,把空饭盒放置在食堂某专用板车上,食堂师傅煮饭时,将大米投入自各饭盒,满上水,堆在一起,推入高压蒸汽炉内加压升温将之蒸熟。到吃饭时,广大学生找各自饭盒及可。
   于是,每当放学吃饭,饭车前争先恐后地挤满了人,有时不小心还打翻了饭盒。
   卫生学校毕竟不是哈利波特式的魔法学校,而是医学检验方法学校。工作后,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将病人各类标本想办法,“魔法”般地,为临床医生转变为各类准确的临床数据。在校期间内我们得学习好生化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实用临床检验技术、卫生防疫检验技术以及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理病理解剖等等二十多门基础课程。
   苏州卫校,原来为江苏巡抚衙门,当年我们中国人搞辛亥革命时,教会却在1911年见缝插针,立即抢了巡府建筑做起了教会护士学校。据说,巡抚古迹的破坏从此拉开序幕。
   卫校之北,为苏州第二人民医院。
   卫校之东南,为“苏州医学院”,其校内,有“可园”二字。
   卫校之西为一所铁路技术学校。苏卫向西一走,在铁技校门口,还有古迹“江苏巡抚”四字。
   卫校之南,为“苏州中学”或紫阳书院。其校内,仍保存着苏州孔庙。据记载,北宋范仲淹在现在苏州中学校址上,首次将文庙与州学(府学)相结合而创建了苏州州学或府学。
   有趣的是,我所在中学,无锡市第八中学,也是孔庙。这样,我无锡孔庙读书五年,又立即去了苏州孔庙府学旁,上了江苏巡抚苏卫三年哦。
   进卫校后,开始时我的确很不高兴,后来一看是进"巡抚"学习,于是便慢慢自慰自乐了起来。想当年我爷爷连知府衙门都没缘分踏进,结果其不肖孙子,却在巡抚大殿内吃喝拉撒。
   看来要多谢西洋传教士,幸亏他们打着办护士学校幌子,实施了文化“侵略”破坏后,我才有机会耀武扬威在巡抚大殿内出出入入哦。
   苏州卫校周边古迹比较多,那些古迹文物似乎深深吸引了我。在苏州卫校时,我有空也常常去参观“可园”、沧浪亭、孔庙紫阳书院与苏州一中正谊书院。
   “可园”,即苏州医学院,那里仍留了许多古迹以及许多山山水水。
   有一天,那是1982年12月31晚上,去苏州孔庙对面“可园”苏州医学院去玩,那时,学生已放假度元旦去了。
   忽然,一门口教室会议室里,灯火辉煌,我就走了进去了。
   原来一女教授正在讲述日本掌纹手相学!
   噢,那是一门全新的课!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
   这门兴趣讲座课,很容易学,看来那些神秘的大学课程也容易听得懂。
   回来后,便现买现卖,第一个实习对象就是苏凌伟。
   后来,83年学雷锋月,苏州医学院那帮跟我一样现买现卖的医学生们,居然在苏州医学院门口,摆摊看手相诊病“学雷锋”了!
   也许他们很专业!他们号称苏州医学院唯一手学科专家陈祖芬嫡传大弟子!据后来《苏州日报》报道批评道:他们曾对一女孩口吐“预言”,随口说那女孩未来要患“白血病”。
   “可园”,苏州医学院,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沧浪亭风景这边独好。
   沧浪亭幸得三月份学雷锋班里何书记带领我们进去了一趟,才知范仲淹、海瑞在苏州做过知府,后来语文鲍老师又带领大家再去了一趟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每当走过沧浪亭,就想起班里同学张志萍一小学好同学淹死在沧浪亭里的水中。沧浪亭旁水很美,诗也很美,就是小小生命没了美。
   那时没双休日,仅星期天一天休息,重大节假日才三天。除还去了苏州高中孔庙紫阳书院和苏州一中正谊书院外,偶儿出去游玩,留园、西园、掘政园和虎丘均过一次,有许多景点如狮子林、网师园、东园动物园至今也沒去过。
   拙政园等处,里面就常挂着个人画展!
   在校期间,周日往往在苏州图书馆或苏州新华书店度过。有什么看什么,以文科为主,如认真阅读李燕杰老师所开设修养课程,认真选修了美学、伦理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概论,以及普通心理、青年心理、美学心理、思维心理学等等科目。
   习惯了苏州书香气息,回了无锡如鱼脱水,如有梅而无雪。
   在苏州尽管我是学习医学检验专业,但是,在那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文环境中,我仿佛是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内学习着。
   细想想,人海茫茫,一代代人恰如一阵阵海浪,前赴后继,奔腾不息。有远离父母扎根农村改造大好河山的一代,更有离家别乡抗日救国的一代。別离赴难是一种痛,別离学习则是一种幸福,正是有了前人的痛才有了今日吾辈之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是幸福的海浪。
   那年,我也正好十七周岁,满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青春无悔的理想,告别父母,幸福地搭上时代列车奔赴江苏巡抚继续升造。
   苏州,我们来了,令人难忘之地,难忘画面,将在我们内心永存,今生今世无怨无悔,直到永远。
   皮箱是船,铺盖卷是帆,妈妈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

共 4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启航》一文中,作者书写了1982年,时年十七周岁的他就读江苏苏州卫校的经历。还沉浸在高考失利的沮丧中的作者,没有过多地品味复读的艰辛,就被苏州卫校录取。怀揣着梦想,他从家乡启航。苏州卫校是江苏巡抚衙门旧址,采用半军事化管理。作者细细地回忆了家人们的十七岁,仿佛十七岁是一个圆梦的节点,必须抓住。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之余,他亦走遍了学校附近的山山水水。被苏州这座大院校洗礼,成就了他的梦想。 时光过去三十多载,回首间,仍清晰如昨。感恩与期许同在。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02-26 12:33:2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尤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州的美,是不可复制的。很美的书写,很美的回忆。此刻圆梦,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2:48:10
  谢谢"平淡是真"老师辛勤审阅与大力支持。顺祝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2:59:22
  谢谢"平淡是真"老师辛勤审阅与大力支持。顺祝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2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6:57:03
  同事王老师:原来是李老师新写的回忆录一篇[偷笑],李老师文风甚是幽默风趣,当年的经历记忆竟如此深刻,佩服[抱拳]。 那我们对七八十年代有多了一些了解[呲牙] 。遥想当年,唏嘘不已的感觉么,顾老师[愉快]。
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6:58:12
  同事毛老师:李老师,很有才情的嘛[强][强]。
4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6:59:13
  同事顾老师: 李老师写的好!我深有体会,他去学校前来一院检验科咨询过,当时我刚到—院不久。这回忆文章很有意义,也帮我回想起好多往事。给李老师点赞! 三年后李老师学成归来和我成了同事,从此中午不休息,天天下棋,水平相当,下午班晕头昏脑,下班一起回家,我们都住南门。再后来我们俩一起上了几年夜校,补习英语,又参加自学考试,故事很多很多。 人老了就想回忆一下人生嗞味,意义等。
5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2-26 17:21:15
  谢谢各位老师同事热心鼓励与支持,俺才刚刚人生启航哦!才刚刚決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情吾情以及人之情!
   前几天在"人医九三"微信群内表的态。现在再在"人医检验科"表一态。就算对人民医院精神"爱心仁术情系人民"有个个人解读吧。
6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6-03-04 18:07:43
  同事肖老师:
   写的真切,文笔流畅,意切境入,三代人物,各怀千秋。
   朦胧十七,情怀十七,求索十七,人文景观,历历在目,世界万物,只观此文,平生足也。
   我爸看了您写的 写得太好了 情真意切,满满都是真情实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