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对话阅读:我为黛玉着装(随笔)

编辑推荐 【天涯】对话阅读:我为黛玉着装(随笔)


作者:瘦酒 举人,463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9发表时间:2016-03-01 10:22:31

瘦 酒
   同学们好!
   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课外的问题。曾经最流行的网络语“神马是浮云”是什么意思?这一流行语折射出网民怎样的心态?
   王丹丹:这一流行语与曾经红极一时的“虾米”一样,也是走的谐音路线。“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比喻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全句的意思是什么都是过眼烟云,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王 首这句话的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连载了一则题为《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 “完整脱水版”的帖子,该帖子以直播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为“小月月”的女子的上海之行。由于该女子其言其行极其诡异,一下雷倒了网络众生,并让网络众生将“神马”与“浮云”联系在一起。
   王 玲这句流行语现在已经成为许多网友的口头禅。有道是言为心声。有人藉此表达一种无奈无助之感,如“加班就加班,神马都不要说,说了也是浮云”; 有人藉此表达一种失语失措之叹,如“听了这样的解释,除了说神马都是浮云,我彻底失语”。也有人藉此表达一种淡定淡然的心态。在不久前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游泳名将张琳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仅获得一个第四名,与奖牌无缘。记者问他是否深感遗憾,张说:“淡定,神马都是浮云。”
   瘦 酒以上“三王”对“神马都是浮云”的解读,展示了各自在阅读方面所具有的认读力、理解力、鉴赏力和想象力等。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高考阅读中的核心竞争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交流一下有关如何提升高考阅读能力的问题。疑义相与析,经验共分享。
   杨元红我是语文课代表,我就先抛砖引玉吧。我们的阅读总是从认读开始的。什么是认读?我的理解就是“看”。看文本写了什么,看文本中有哪些信息。由于文本中的信息是通过文字符号来诉诸我们视觉的,因此要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信息,首先必须一字一句逐字逐句地“看”,尤其在考试中绝不可漫不经心地“看”。譬如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索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句中的“耐心”和“各种”说的是搜集材料的态度和范围,“整理”与“研究”说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途径,“也许”和“一些”说的是结论的审慎和慎重。如果认读不仔细,就很难从中提取出这些信息。当然,在考试中更重要的是避免漫无目的的“看”,要根据考题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取舍,防止答非所问。
   李玉燕认读以辨识和记忆为主。认读是阅读思维的第一层次,还只是停留在文字符号的表层,还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只有理解力才能直抵作者与文本的内心。譬如海子有一首题为《秋》的诗:“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家中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这首诗,大家都能认读,但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它呢?在做阅读题时,我们很多人就栽倒在理解的门槛上。尤其是那些象征性的、朦胧性的作品,我们总是雾里看花。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将阅读打开。比如设问法,就是一种有助于解读文本的好方法。接着上面的问题,大家不妨这样设问:神的家中“聚合”的应该是神,“言语”的也应该是神呀,怎么会是鹰呢?神到哪里去了?写诗应该是诗人的专利呀,怎么是“王在写诗”呢?诗人干什么去了?这样一问,答案就显露出来了——信仰之神被鹰这样的黑恶势力逼逐出了家园,自由的诗人被强权剥夺了话语权。“秋天深了”那无疑也就是诗人以自然环境来隐喻社会环境了。
   周 星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包括对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等。刚才李玉燕讲的设问法颇有可操作性,对我们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下面我来谈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问题。高考阅读题中所提出来要求解读的词句,往往具有极浓的文学色彩和丰富的文学意蕴,或含有言外意义,或藏有隐喻意义,或具有象征意义,或附有情感意义。但解读的方法并不复杂。你含蓄委婉地写,我就明明白白地解;你是正话反说,我就实话实说;你是形象比谈,我就平实道出。总之,你是“神马”,我就将你打回“浮云”的原形。试以课文为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自己的狠心贼。”这是《荷花淀》中的句子。句中的“狠心贼”采用的是贬词褒用之法,我们就给他来个一语道破:哪里是在骂狠心贼,分明是牵挂自己的心上人,分明是在为自己丈夫舍小家为国家的牺牲精神而心下得意。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荷塘月色》中的名句。作者运用通感手法来生动形象地描摹荷花的清香,我们就平平实实地给他复述出来:荷花的香是一种淡淡的香,闻之,似有似无,时有时无。
   朱超珍认读与解读,一表一里,观照的是文本“写了什么”,而鉴赏观照的则是“怎样写的”,即“运用什么技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和好处”。说白了,认读与理解是属于主客观层面的,而鉴赏则是属于技术层面的。所谓鉴赏,就是对文本进行技术解构。因而,要提升文学鉴赏力,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厘清一些技法概念,诸如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手法等。以2009年湖南卷为例:阅读《书房的窗子》一文,“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这道题涉及的鉴赏术语,多达四种,一是关于文章语言风格的“典雅”,二是关于词法的“词语运用”,三是关于句法的“句式选择”,四是关于辞格的“修辞手法”。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知识的积淀,你就只能望题兴叹。
   瘦酒 如果说认读力体现在把握信息的“有没有”, 理解力体现在把握解读的“对不对”,鉴赏力体现在把握写法的“好不好”,那么,想象力则体现在把握思维的“妙不妙”。如何提升高考阅读中的想象力?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口头练习题。在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先后三次对林黛玉的肖像进行了描写,但对其服饰却只字未提。如果让你来为黛玉着装,你觉得怎样的衣服穿在她身上才是最适合的呢?
   李玉燕林黛玉身上洋溢着书卷之气,充溢着灵秀之气,投射着孤傲之气,但断然没有贵族女子的那种庸俗的脂粉之气。我若为之着装,绝不是珠光宝气。
   童旅扬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个性的名片。林黛玉举止高雅,气韵不凡,但因其患有“不足之症”,显“弱柳扶风”之姿,加之寄人篱下,又多有小心谨慎之态。所以,林的穿戴一定是精致而不艳丽,迷人而不张扬,高贵而不显摆。如果用花来形容她,那一定是水莲花。我要以藕荷色作基调,再缀以莲花红,为她制一件霓裳羽衣。
   瘦 酒 童旅扬的想象与曹雪芹可谓不谋而合。《红楼梦》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写黛玉抽签行酒令,抽到的恰巧是一支芙蓉,签上题着“风霜清愁”四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就是以芙蓉来隐喻黛玉的。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可读的,一种是可写的。可读的,需要我们去认读,去理解,去鉴赏。而可写的作品则需要想象的参与才能完成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意义共建和重构。高考阅读中的想象类题目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补充式想象,正如刚才几个同学对林黛玉服饰所展开的合情合理的想象。第二种是转换式想象。如2007年湖北卷古诗鉴赏题,要求将唐人皇甫松的《采莲子》改写成电影镜头的脚本,就属此类。
   同学们,高尔基说,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如何提升高考阅读能力的问题,在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讨与交流。希望大家有所斩获。
  

共 29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堂生动多彩的课堂,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文章以一堂课教学对话的形式,新颖别致,从提出问题到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边读边思考我也仿佛置身在课堂当中,聚精会神的思考,全身投入的参与其中。文中寓教于乐,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为我们解读文字的真谛,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通读、认读、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深入浅岀,通过具体的举例说明等方法,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借着文章最后讨论的问题,如何为黛玉着装,老师和同学们的分析、评论恰如其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黛玉的出尘风骨,想必曹公为其着装,也是当为莲荷!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文章,推荐共赏!(编辑:落晚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落晚逸        2016-03-01 10:33:18
  欣赏老师的文章,祝老师佳作不断!
落晚逸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