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暗淡了富贵,远去了名利

编辑推荐 暗淡了富贵,远去了名利 ——苏轼《赤壁赋》给我的启发


作者:一苇飘世 布衣,10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2发表时间:2016-03-02 10:34:55

当逆境来袭时,不外乎三种应对之法:一曰坚忍不拔,迎难而上;二曰灰心丧气,斗志全无;三曰心胸旷达,超然物外。
   尘世俗人一般的做法是,或者坚忍不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者灰心丧气,缩头缩脑,一路颓败下去,很少有像苏轼这样看得开放得下的。
   我想,如果不是有大境界的人,是绝难做到苏轼这一点的。试想,一个头顶巴掌大天空的人,你还怎么指望他视野开阔、瞻前顾后,眼里放的进他人?同样的,一个汲汲于名利,满心里只有玉帛子女的人,你还能指望他进入道德之场进德修学,以至于超然物外吗?
   其实,苏轼在跌入低谷之初也没有真正“放下”。这一点只要瞅一眼《赤壁赋》就不难发现。《赤壁赋》字里行间,满满流溢而出的不乏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者情怀。具体一点讲,苏轼是很想像曹操那样建一番英雄业绩,流芳千古的;只是后来感觉“流芳”无望,他这才掉过头来,又想学遁世的江湖散人,寄情山水,抛却红尘。
   苏轼的这种儒者情怀,在他的前辈士大夫那里随处可见。大凡有些气节的文人,人生之途无非这两条路好走。所以说刚刚跌入人生低谷的苏轼也没能跳出“儒者”的圈子,还是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得,退而“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的入世出世儒家本色的锁子紧紧地绑缚着。
   然而,苏轼最终却是彻底的“放下”了。
   何以独独苏轼能“放下”,而其他的与他境遇相似的人却往往不能够做到?
   据我推测,这应该与一个人的悟性或者智慧有关系。同样地面对“水与月”,就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看到的也不过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数智者望月长思,也只是唏嘘一声“月盈月亏”。而苏轼却从“水与月”的“变”与“不变”中领悟了大道,发见了宇宙恒常不变的规律,明白了“取”反而不“得”,“不取”反而能“得”的道理。
   到了这个精神层面上的苏轼自然可以“放得下”了。
   话又说回来,孔子既然被称作“圣人”,“智者”既然被誉为“智者”,自然是智慧非凡,可他们又为何不如苏轼“放得下”呢?
   一个人仅仅有智慧还不够,还必须不能有执念。再拿孔子为例。孔子周游列国,推介自己的学说,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执念太重。还有上文中的面对逆境迎难而上和斗志全无的两类人,也都是执念太重,太过于执着名利的得失。
   由此看来,智慧者可以到达道德和学问的高度,却不一定能到达灵魂的高度。
   苏轼能超越一般儒者而“放下”,确乎到达了灵魂的高度。这一点意义非凡。第一,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诞生于黄州团练副史任上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佳作便是证明。第二,不仅解决了逆境带给他的“痛”,还让他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上。
   其实解除痛苦和站到人生的制高点上是二位一体的。一个人,如果视名利为粪土,看淡了方寸得失,他必定会登上人生的制高点;而一个登上人生制高点的人,又有谁见过他患得患失、欲生欲死的“痛”呢?
   相反,这种人不仅不会“痛”,他还会俯视人间。一想想“俯视”这个词就很恐怖——我们还在这里鸡争鹅斗、你死我活,他那里却早已前因后果、孰是孰非了然于胸了。
   因了这种登高望远,人生的大棋盘该如何布局,怎样落子,他自然是游刃有余、气定神闲了。
   而且这种人不仅能“俯视”,他更会做一个尘世的旁观者。因为不在“局”中,不为局所迷,所以他就多了一份从容,少了少许贪婪,所以同样是面对诱惑,他就不会像很多人那样一击即溃,做了名声的奴仆,做了面子的随从,被富贵名利俘虏。
   “旁观者”游戏人间,固然可以冷静从容游刃有余,但如果不是无欲无求看得开放得下,仍然不可能。
  
   2015年9月25日星期五
  

共 15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暗淡了富贵,远去了名利”,看到这个题目,不仅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也就是说,从尧、舜、禹大治天下以来,人们无不在以外在的物质标准去改变人的本性。是的,尤其到了当今的物欲横飞之时代,而能够“暗淡富贵,远去名利”之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作者引古据典,向人们展示了如何才能走到人生的“制高点”之行则。富有人生的指导教育性优美文字,推荐读者朋友品读。【编辑:桐疏枝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6-03-02 10:36:55
  欣赏富有人生教育与指导的优美文字。遥祝愉快,欢迎朋友继续赐稿江山作品赏析栏目。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