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国年

精品 国年


作者:向宁 布衣,12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4发表时间:2016-03-02 21:51:28

国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对小孩有诱惑力。比如过中秋节,在宁都农村即使再苦的家庭,过中秋节都要买饼。我小时候在江背村老家生活,那时家境贫寒,每到中秋节,看到别人家的食物备得丰盛,我就嫉妒。所以说,在贫穷中过节是很心酸的。在此文,我要说说在江背村老家年味十足的过春节。
   俗语云:二十五六,杀猪买肉;二十七八,打糍嘀哒。在江背农村,过年的时间从腊月二十五六就开始了,村民们首先要置办年货,这些年货有:雇裁缝做好新衣新帽,上市镇买好油盐糖醋。家里有肥猪的要宰杀猪,这叫做杀年猪。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衣物都是早做好了,父母也从不上街买货,也没有专门为过年杀过猪。过年所需的几斤猪肉都是从邻居那里花十至二十几元买的。但是打糍却是一年也没有空过。宁都的年糍主要有两种:一是黄糍,二是糯糍。前者用的米料是大禾籽。这种米是当地的特产,自从分田到户后,每家都会种上两三分地大禾籽,以便过年打黄糍用。米本是白色的,但在米中渗进黄板树灰就会变成黄色。所以,烧板树灰是每年都要做的事。进入腊月后,每家都要花上一两天进山烧板树灰。我们姐弟也要进山烧灰。冬天不管下雨雪有多冷,也要进山把树灰烧好。有时从山上烧的板树还是炭块,在家里还要继续烧成灰。于是,冬天里在每个祠堂里总有很多人围着炭火过夜。屋外寒风潇潇,屋内却是人声鼎沸。小孩子则把番薯芋子拿到火堆上烤吃。板树灰在做糍中的作用是调色和调酸碱性。正因此,用树灰做出来的黄糍很润滑爽口。糯糍是用糯米蒸熟后打烂做成的米糕。这种白色米糕被做成象棋大小,可用来蒸吃,也可用来油炒,还可用水煮吃。总之,这两种米糍是宁都农村过年最流行的糕点,因为它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
   到了除夕那天,江背村过年的风俗是,家家都要备好丰盛的酒食,要杀鸡吃肉,要做肉撮和鱼丸,这叫吃年饭。杀鸡要到村外的慈恩阁内进行,要烧香拜佛。吃年饭时要放鞭炮,其作用表示快乐。吃年饭的方式是走着吃,凡是亲戚家都要去吃,所以一天下来要吃四五次年饭。说到我家的年饭,自然比有劳力的人家差。我家的桌上只有几碗“硬菜”,碰到年景坏,甚至连猪肉肉撮也端不上,鸡肉则时有时无。看到人家还有粉条、腐竹和小肠等“水菜”吃,我的眼就酸。虽然那不是心里真酸,却是贫富悬殊引起的心理不平衡。过除夕夜有的地方如县城要守年夜,但江背村没有这种习惯。现在有了电视,守年夜就是看春晚文艺节目。在除夕,有一项事情必做,那就是为孩子们发放压岁钱。我们虽然年纪小,但都能从父母那里领到几元不等的压岁钱。
   到了大年初一,算是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鞭炮,其作用表示欢迎。接着要穿新衣戴新帽。在江背村,大年三十还不算过年,因为这一天勤劳者还要劳动,大人们还有往地里担粪,甚至还要耕地浇菜,农民把它称着抢年财。从大年初一开始才真正过春节,人们穿着新衣新帽,不再下地劳动,整天在家吃喝聊天,走亲访友,这叫做吃“七冬羹”或吃“年羹”,一直要吃七天。在这七天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在单位的要放假,有店面的也要关门。只有等到正月初七,人们才正式上班营业工作。
   在这七天中,惟一能做的事是听年曲、看年戏和还年愿。每到过年,在过去,外地有唱话文(也称道情)的民间艺人来江背村,一个祠堂接一个祠堂弹唱。男女老幼吃了饭就到祠堂内听话文。看半班也是很重要的,从外乡请来的戏班,要在江背村唱上十天半月。看戏的人除了本村人还有进村看热闹的客人。还年愿是指上仙,一家之主带好檀香蜡烛鞭炮到慈恩阁烧香拜神。凡是旧年向杨氏婆太求了福分的,过年的时候应了验的就要去返愿。
   在江背村,正月初一有一个重要风俗叫“打新丁”。凡是去年生了男丁的家庭都要“打新丁”。“打新丁”就是庆祝家里添了男孩,所以也叫“送年福”。“打新丁”的方法是,买好十多斤粿子和水果,以及檀香蜡烛,把食品用竹箩装好,由新添男丁的父亲担着,从自家祠堂出发,后面跟着4、5个人组成的锣鼓队,沿路见到小孩或客人就分发食品。这个庆祝队伍锣鼓齐鸣,一直要游完江背村的十几个祠堂。在每个祠堂要点檀香蜡烛和燃放鞭炮,其作用表示祝福,接着还要发放粿品。当庆祝游完了,粿品也发放完了,“打新丁”才算结束。我家是1994年添的新丁,1995年大年初一,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家也打了“新丁”。我挑着粿品箩筐,在村里散发食品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农村过年,除夕和初一,自然是大日,初三也是忌日。过年这两天家家的祠堂内都要设神桌,桌上要点油灯蜡烛和插檀香。大年初一大早,全祠堂的七八户亲戚在洗好脸面后,都要到祠堂里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完后要燃放鞭炮,其作用表示敬祷。除了敬奉祖先,还要敬奉门神和灶神,要在门边和灶上插檀香点蜡烛,这叫敬年神。初三这天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既不能淘米做饭,也不能走亲访友。饭都是头天晚上做好的,这天要在家里烧香祈求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和全家身体健康。在江背村,大年初五也是很重要的风俗,因为这天是米谷神过生日,要敬奉灶神,不能起灶做饭,只能吃旧饭或面食,以保佑今年五谷丰收和六畜兴旺。在宁都农村,只有吃开“七冬羹”,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
   记得年轻时,我在父母的操持下,在老家过了三个生日。在江背村,过生日的风俗是每十年过一次,我的生日是农历腊月28日,所以,我的生日都被父母安排在大年30日来过。父母给我过生日的方法是,用蒜子煮好黄糍,给我盛上一碗。然后在碗内放上鸡腿、肉撮和猪肉等美食,而这种“高档食品”平时谁也享受不到,所以,大伙见了只能咽口水。在父母的催逼下,算是给我过了生日。几十年来,生活就是这样马虎而有味地过下来了。
   我为什么要写《过年》这篇文章呢?因为,我一生大部分的节日都在江背村老家度过的。那时,父母还健在,所以,每逢过年节,我都要从学校或单位回家度过。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父母去逝,我从农村安家到县城后才算结束。此后,我一直在县城过年节。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青少年时代,我的家庭生活非常落后,尽管这样,每年的年节都在父母的操持下度过。所以,我感到父母的不易和年节的酸甜。我很想用笔记下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但苦于文思枯浅,我怎么也写不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这里,我只能粗略的文字记述江背村过年节的风俗习惯了。
   2016.2.25

共 25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对于人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只是每一个地方的年有着当地的风俗在其中。作者叙述着江背农村年的过发与其中的习俗。杀年猪,打糍,烧板树灰,做肉撮和鱼丸等。年三十不算过年,还要劳动。初一才算正式过年。都有着“七冬羹”的习俗。从初一吃到初六。挨家挨户地吃。到祠堂内听话文,看半班。正月初一还有个重要风俗叫“打新丁”,谁家添了男孩,就挑着粿品箩筐,在村里散发食品。敬年神,敬奉门神,敬奉灶神,敬祖先。作者细腻的文笔让老家的年有着别具一格的韵味,表达着对父母不易的感激之情,对以往年中因贫穷年味不如别家浓郁的心酸,以及年味中难以忘怀的快乐。写出了当地年的风俗,也写出了内心的深情与对家乡年的怀念。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303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3-03 16:15:36
  年味,令人回味绵长!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3-03 16:17:16
  写完这篇文章记得留言了,还写了挺多。今天此刻再看,却没有只言片语。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3-03 16:18:30
  看来是因为喜欢文章中的年味,解馋去了。呵呵呵。很喜欢这篇文章。写出了年味的同时,也写出了对父母的深情。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向宁        2016-03-07 17:05:10
  谢谢秋天的风对我文章的评论。
4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3-03 16:19:52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那颗红豆,也算是您回报父母辛苦之心的礼物。更是送给以往年的贺礼。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