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知青村

编辑推荐 知青村


作者:天亮故事 举人,311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3发表时间:2016-03-03 13:35:34
摘要: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群特殊的群体——男女知青来到卡拉山脉的荒原,种地养猪,扎下了根来。他们结婚成家,相继生子,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他们没有走,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没有走,不仅没有走,连孩子也在这里结婚成家……

知青村 在卡拉山脉的南坡有一片莫大的荒原,这里位置偏僻没有人来开荒耕种,文革中的1967年,有一帮男女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这里,他们志气比天高,不怕困难,天当被地当炕,自己动手盖房子,没有土地自己动手开垦荒草原,种地养猪,艰苦奋斗了两年,开垦了几百亩良田,猪满圈羊成群,生活渐渐好起来。青年男女正是谈婚论嫁的时代,有的决心要扎根边疆,在这里干他一百年,于是就纷纷谈恋爱,结婚生子,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知青村。
   张建国和谭新花率先组成了家庭,紧接着就是王援朝和石凤英牵手,第二年张家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张革命,王家有了一个女儿叫王红英,又过了一年,张家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张革伟,王家添了一个千金叫王红梅,其他的知青处对象的很多,也有结婚的,但生孩子的不多。张家和王家一年一个孩子,张家都是儿子,盼着有个开花的,王家都是女儿,盼着有个带把的。他们都是在盼望中怀孕,在降生中失望,一成不变的生产着鲜花和牛粪。就在有更多的人想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文革结束了,知青开始返城,在城里托关系,在公社里走后门,甚至有的不惜送礼送钱送色拿到那张城里的准迁证。单身的好办,一走了之,结了婚的开始离婚,谈恋爱的也停止了进度。可是已经有了孩子的就不那么容易回城了,回城的指标那么紧张,怎么还会有孩子的分呢,于是有的急于回城的父母把刚生了不久的孩子托人送到周围农村的没有孩子的家庭中去。张家和李家已经都有三个孩子里,回城无路,于是就成了坚守的扎根户。
   几年的光景,其他的知青都回到城市去了,知青村就剩下张家和李家十口人了。大批的房子和生产工具还有土地和牛羊都留给了他们。张家和李家一商量索性就不回城了,在这里长期居住,不相信农村就不出人才,他们的心又安定下来,生活条件好了,心情好了,爱情也加深了,于是又怀孕了,开始了他们的山高皇帝远的世外桃源的小村生活。
   一年一个准时出生,七年有了七个小子,七个丫头,幸好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自己办学校,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三重复式班,十四个孩子上一堂课,妈妈即当保姆又当老师,还要怀着肚子里的孩子够辛苦了。不过他们决心经济人口同步增长,发展壮大和美化这个只属于他们的村庄。到1975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开始政策和技术还没有普及到他们这座小山村。到了1980年卡拉山公社才来统计人口,发现张家生了十个男孩,王家生了十个女孩,大的十一岁了小的还在怀抱里,大男孩帮着父亲种地,大女孩帮着母亲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学文化。公社计生办及时的送来避孕工具,遏制了两家自由生育的势态,做妈妈的总算松了一口气,征得双方同意后,给女方做了绝育手术,这件事还成为了县里的计划生育典型,作为教育他人的反面材料。
   孩子们学习还不错,但是没有能力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就在自己办的学校里半工半读六七年,个头长大了,就成了小社员,村里计划为了发展经济,知青村每过两年就派出一对男女到外地学习技术。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项目。
   1985年,张家的大儿子张革命和王家的大女儿王红梅都已经十八岁了,被首批派往海南学习农业技术,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让他们长了很多农业知识,他们把关东的高粱和广东的甘蔗进行嫁接杂交,成功的培育出矮状高粱,其优势在于个头小,容易分蘖,一个种子就可分蘖成为一蹲,有五六棵高粱长成,穗子多粒子大,产量高,每亩可产高粱八百多斤,另外杂交高粱的秸秆含糖分很多,在成熟后,剪去高粱穗子,秸秆可以榨取糖汁,顶端细长的穗子杆子有七八十公分长,可以订制很漂亮的挺杆圆形盖子,还是是工艺品呢。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农业部门的称赞,为农民找到了一条高产和致富的出路,他们的种子卖到中原地区,挣了很多钱,给知青村购买了农业机械工具,解放了劳动力,为知青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鼓励孩子们搞科研,两家父母决定同意张革命和王红英结婚,组成了知青村第三个家庭。
   张家的二儿子张革伟和王家的二女儿王红梅也到了十八岁,被派到了江浙一带学习林木果业的技术,张革伟在山北研究李子树,王红梅在山南研究桃树,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相互拜访,发现李子树喜欢水分,枝干健壮不容易生长蛀虫,而桃树容易长蛀虫,水分一多就流出桃胶,流失了养分。李子树的果实没有毛,表皮光亮不容易腐烂,但是糖分不足。桃树的果实个大有毛,表皮容易受伤腐烂,但糖分丰富。他两个经过对比和分析,大胆设想把桃树和李子树嫁接,可能会优势互补。他们说干就干,不声不响的把两种果树交叉嫁接,第二年就结出了形似桃子皮似李子的桃形李,个大肉多产量高,含糖量高,外皮光亮结实不容易腐烂,可以放置十几天,即使由绿变黄糖分也不会流失,提高了果品的储存和运输能力。树干挺拔抗病虫害能力很强。他们的研究为果农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得到了江浙一带的推崇。他们的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奖励了他们果农喷洒农药用的小型飞机。为知青村争了光,双方父母为了奖赏他们,就给他两操办了一个像样的婚礼,知青村有了第四家人家。
   又过了一年,张家的三儿子张革新和王家的女儿王红花也十八岁了,经过村委会研究决定派他们到新疆学习牧业知识,他们到了大草原,克服了高原缺氧的重重困难,跟着牧民努力了解和掌握牲畜的习性和生长规律,慢慢发现马的个头大性格刚烈,奔跑速度快,缺乏耐力,大小肠细长容易得干结肚痛病。而驴子个头小性格温和,大小肠粗短,消化功能很好,抵抗力强,不容易得病,缺点是个头小力气不够大,他们就试着让公马和母驴,公驴和母马交配,生下了驴骡和马骡个大力气大,温顺,大小肠介于两者之间免疫力强,容易饲养,是农村耕作和运输的理想畜力。
   另外他们发现善良的牧羊犬个头小温顺,缺少好斗的猎性,狼很灵智个大奔跑速度快,但野性难寻,他们逮住一只雄性的西北方的狼和一只母性牧羊犬放在一起喂养,结果生了一窝狼与狗的杂交后代,既有狼的灵智又有狗的善良,成为当时牧羊犬的最好选择。他们把这些技术总结推广,得到了很好的效益,国家畜牧业局给予他两个很高的奖励,为了嘉奖张革新和王红花,双方父母给他两结婚成为知青村第五家人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剩余劳动力开始流通,张家的四儿子张革工和王家的四女儿王红秀被双方父母送到广东去打工,张革工在多针绗缝流水机当操作工,王红秀在电脑绣花厂绣花,两人在工作之余相互往来,他们发现绗缝机针多、图案小、绣的快,不用夹框,整匹连续绣花不浪费布料,但缺点是图案单一,没有电脑绣花的颜色多也不够大气。电脑绣花图案好看,但是速度慢,并且一版一次夹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布料。张革工和王红秀一同撰写了整合绗缝机和绣花机性能的可行性方案,联合绗缝机厂和绣花机厂一起研制出了新一代绗绣机,为绗缝业节省了布料,提高了绗绣的速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成本,赢得了市场。他们的技术革新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他们的父母也来到南方投资建起了一座绣花厂,让张革工和王红秀结了婚管理着这座工厂,生产出大批的床上用品,为国家出口创汇。
   张家的五儿子张革商和王家的五女儿王红爱也长到了十八岁,父母把他们送到莫斯科俄语学校学习俄语和经济贸易,两年后在莫斯科开办了贸易公司,把广东和浙江一带的绗缝绣花制品推向了俄罗斯市场。父母本想让他两个人结婚,没有想到,到了春节回家过年,带回了两个俄罗斯人,原来是,张革商爱上了一个黄头发的俄罗斯经商的美女,王红爱爱上了莫斯科商场的小老板。他们正在为发展中俄贸易规划着宏伟蓝图。儿女大了不由人,为了中俄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就让他们相爱吧,他们的后代一定会有人种改良的成果,父母只有为他们祝福。
   从此以后,张家和王家四位当家的在儿女的前途和婚姻上已经当不了还没有结婚的那五双儿女的家了,他们的儿女不再研究那些植物嫁接和动物杂交的事了,而是进入高科技时代,互联网和任何行业的嫁接以及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成为重头好戏。他们将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主宰世界经济的风云人物。

共 3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家老知青,命运让他们回不了城,面对如此命运,他们没有灰心,而是带着各自的家人,在知青村开始了“新”的生活。种地,办学校,教育自己的子女;政策来了,两家的孩子结婚了,两家的孩子找到了发展的方向,纷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之路。文章讲述的知青村,让我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孤岛,想到了鲁滨逊在孤岛的生存创业。只是,知青村不是孤岛,但是他们那种安于生活,又敢于拼搏的精神,是一致的,这是我们需要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3-03 21:16:48
  这篇文章,可以扩展,继续思考沉淀为一篇中篇小说。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6-03-04 12:10:00
  谢谢老师指导,祝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