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村庄】 村庄的变迁 (散文)

精品 【丁香·村庄】 村庄的变迁 (散文)


作者:文绮 举人,41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8发表时间:2016-03-07 21:37:33

【丁香·村庄】 村庄的变迁  (散文) 春天,和煦的微风伴着明媚的阳光,轻柔地行走在广袤的田野上,又洒落在村庄的上空,把家乡的面貌装扮一新。那树那屋那山坡,仿若披虹挂彩,一如霓裳,光彩夺目。每当我站在那片热爱的土地上,心中百感交集,喜悦的心情伴随着村庄的美丽让人陶醉。那映入眼帘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排列有序,就像古诗描述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我人生旅途中,我庆幸自己,由衷地感谢上帝,感谢我的母亲,把我生在这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家乡的村庄地理结构为:北侧是山,山下面是湖,南侧的远处也是山,自然形成一个山水相依的半圆形,东西通透。村庄依湖岸而建,且依偎在大山温暖的怀抱里,伴着岁月的前行,走过了沧桑,跨越了世纪,迈进了新时代。我满怀喜悦看着它的变化,撩起心中思绪万千……
   一
   翻开历史的记载:“我们是江西老表。”据老人说在早期,为了谋生,从外地移民过来的一批难民。难民就是我们的祖辈,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居无定所,老无所养,病无所医。而是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穷困潦倒。到上世纪20年代,祖辈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陆陆续续地搭建一些简陋的草棚,用以栖身。哀婉与凄凉如同杜甫老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样悲伤:“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从我记事起,是50年代初,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些土砖黑瓦屋,房子都不高大,而且破旧不堪。当时村子并不大,由于一村人都住在一起,对外称为大湾。大湾的人,都是一个祖宗下来,如同一家。我在村里辈分不算长,村子里我基本都是叫伯伯叔叔,婶婶娘娘。最难忘怀的是长辈们的生活习惯,还继续延续着过去清朝年间的着装、发型、一些用品等等。村庄周围是那些千年不变的老古树,有苦楝树,刺槐树。特别是刺槐树,满湾都是。
   着装上,男女老幼,基本还是穿的大襟长褂或者短褂。时髦一点的就是对襟短褂,颜色黑白两种。裤子都是扎腰裤,没有边缝。家居用品:洗脸盆、烧水壶等都是铜制的,冬天冷就是那种手摸铜火坛,能用起这些的是有钱的家庭。一般穷人都是用的瓦罐、瓷器之类。脸盆、脚盆、拖鞋都是木制的。那时,没有胶鞋,穿的鞋,叫木屐,就是那种用帆布反复用桐油油后,再晾干,做成鞋帮,然后钉在木制鞋底板上,下面对角牢牢栓上四个钉子。穿的时候,连鞋子一起穿进去,就可以出门了。但那一不小心,就容易崴脚。
   当时晚上点的灯是那种洋油灯,装饰好的,就有一个玻璃罩子,把它擦得亮亮的,点起来,家里好亮堂。但是那样很费油,所以往往不用罩子,就那样点一下,照个路。平时就不用了,摸黑做家务。
   在合作社时期 ,女子们凡是结婚的,当地风俗是头发往后梳,扎成发髻,基本没有剪短发的。到大跃进年代,陆陆续续剪短发了。女子出嫁,婆姨负责在新人脸上用很细的线,在脸上来回扯,那叫开脸,然后在脸上擦上一层粉,皮肤就白一些。头发梳起来,在后脑勺扎个发髻,卡上一支精美的发卡。身穿一套自己手工织的粗棉布红衣裤,那叫新娘妆。不像现在,到美容院去画新娘妆,身披飘飘白衣裙,中途再换上一套精美的时装。
   解放初期,刚由个体转变为集体制,大家在这些合作组织里,以勤劳淳朴,以最原始的劳动方式,相互支撑相互照应,构建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社会,浓缩着大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在一起劳作,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完成。休息时,大家在一起走家串户,不分彼此。最有趣的是:晚上吃饭,大家不约而同地端着碗,聚在一起,边吃边聊。相互间很和谐,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购物都是在村里,每天有摇波浪鼓的货郎担,挑着各种小商品推销。尤其是那些女人家的物事,如顶针壳,染布的燃料等小商品得到女子们的青睐。休闲时,女子们在一起,手拿鞋底,在一起飞针走线地比赛,看谁的针线好。那纳鞋底抽线的声音,呜——呜——呜的响,像奏乐一样。因为那抽线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如音乐节拍,指挥着女子们合奏同演。
   那个年代,大家在一起的娱乐方式也简单。记得那时年轻男子们爱玩一种游戏,就是举锁,用来比力气。锁是用一种石头制成,重量有100斤、200斤、300斤不等,举的时候,连举三把,如果不掉下来为胜者。记得村里有个大哥,从一百斤,到三百斤,全是第一名,那么他就是年轻男子里的王了。是派往邻村打擂台的选手,大哥常常载誉而归,使我们村雄霸一方。
   二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整个经济形势初步好转,生产队里的工分有所提高,村里开始发生变化了,家家户户改建房屋,将原来的房屋拆除,一改旧貌,相继建成红砖红瓦屋,面积也扩大了。由原来的弟兄几人住一幢三间旧房,改建成各自一座三间新房。那时做房子的氛围相当好,只要哪家做房子,全村的人都去帮忙,我们家的房子就是靠乡亲们帮忙做成。记得做房子的时候,全村人都帮忙挑砖挑沙,活水泥灰,下房屋基脚。做的那天,村里人都来,两天就全部完工,帮忙不要工钱只简单吃个饭。大家至真至性,期盼乡亲们都过得好,房子建好后,剩下的事就是自己去完善。我们家是这样,别人家也是这样,村子比原来扩大到两倍还多。
   随着时代的前进,乡亲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一切都在改变。首先改变的是,下雨干活穿的笨重蓑衣,换成薄薄的塑料雨衣,一家老小下雨有胶鞋穿,再不用去穿笨重的木屐。稍微条件好的家庭还有皮鞋之类的。衣服款式也逐渐新颖起来,年轻人打着克拉米伞,小青年穿着喇叭裤,手工粗纺棉布改为的确良涤卡,渐渐取代热天穿的向阳纱洋布之类的面料。的确良穿戴十分好管理,不用经常熨烫。男子参加重大活动就穿上西装革履,女子中西式结合的衬衣西装裤,那些衣服基本请裁缝在家里做一两天就行。脚穿尼龙袜,再不是手工编织的线袜。鞋子就是市场有那种胶底布鞋卖,一般2元,3元一双不等。成衣鞋帽的出现,它改变了女子们的命运,明显减轻了女子们的手工劳动,女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丰富了文化活动,全村有一台电视机,大家晚上可以集中一起看电视,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村子装上有线喇叭,乡亲们能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村子周围也旧貌换新颜,陆陆续续种上了樟树(大家称为万年青树),法国梧桐,尤其是法国梧桐,长势迅速,几年就长得高高大大的,浓密的树叶,遮盖着夏日的骄阳,给乡亲们带来清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家庭,种了栀子花树,石榴树,美人蕉,品种繁多,它们美化了村子面貌,使村庄旧貌换新颜。
   到了这个时期,家里全部用上了电灯,为了节约,三间的大房共用一盏灯,比点洋油灯方便得多。
   三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形势迅猛发展。村里也跟上新时代的脚步,家家户户建起楼房,有二层,有三层的。房子款式新颖别致,样式自己设计,形成别墅式,庭院型,一户一门庭,院内种植长青树。有的门庭种松柏,樟树、红叶石楠、茶花树、栀子花树等,室内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网,房顶装有高科技现代化的热水器,每个房间安有节能灯,再不是一家共用一盏灯了。
   家里安有自来水,厕所厨房,生活一体化,再不是到井里湖里一担一担挑水吃。村庄周围普遍种植着四季如春的樟树,田间大面积种植着红叶石楠,整个村子被绿树掩映。居住环境优美,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穿戴也讲形象了,人民素质整体提高。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以来,乡亲们大面积种植的柑橘树,桃树、梨树,这些经济型的果树,给乡亲们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也大大改善了乡亲们舍不得吃水果的现状。
   村民家家户户进出道路,由原来的泥泞小道,修建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等距离地种植着长绿树苗,形成四季如春的绿荫带。交通工具实现了轻骑、电动车、汽车。
   马致远的那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回首村庄的变迁,写满了历史发展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过去的村庄之夜,一片漆黑,能听到的是阵阵穷凶极恶的狗叫。如今村庄之夜,灯火阑珊,家家户户装有电视网线,按钮一按,柔美的轻音乐,萦绕屋梁,回荡心房,使人变得轻松愉快。让那些在从前过够了穷日子的乡亲们感慨万千,总说如今这么富裕,阔绰,生活都超越过去的地主富农了!过去的年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乡亲们个个注意少吃荤,多吃素,防三高,防癌症。衣、食、住、行处处讲究原生态。
   村庄在岁月里沉淀,在光阴里芬芳。村庄的变迁,真实地抒写着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全面地记录着村庄甜酸苦辣的变迁。如是:我与祖国同命运,成了乡亲们上台演讲的主题,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年杜甫老人的愿望,在当今得以全面实现。
   杜甫老人,您可以瞑目九泉了!

共 3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生养自己的村庄有着满满的爱,把那份浓情抒发在了文字里。作者把一个古老村庄的前世今生娓娓的向读者道来。情景交融中一个美丽的村庄展现在读者面前,印证了古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加上现代化的设施走进村庄,村庄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新时代的农村。从过去的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再到人们对生活更高质量的要求。通过作者的文字,给读者展现了新农村的新气象。从这篇文字里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生活的人。感谢作者赐稿丁香。推荐阅读!【丁香编辑:赵淑敏】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308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3-07 21:39:20
  感谢文绮大姐对丁香的支持,大姐永远是最善良的人!抱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1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7 21:46:19
  感谢编辑 感谢淑敏妹妹的辛苦编辑,一篇细致的编按,准确无误,十分贴切,让作者感动,奉茶。祝妹妹安好。
2 楼        文友:我是愚人        2016-03-07 22:25:40
  前有照后有靠,好地方!
风风雨雨,不曾后悔,亦不会后悔。孤,独行在无路的荆棘丛中,即使满身伤口,也要踏条路出来。
回复2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7 22:29:31
  谢谢文友关注,奉茶。
3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3-07 22:42:14
  姐姐客气了,编按如有不当,和我说我去修改,姐。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3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7 23:06:02
  谢谢淑敏抱抱。
4 楼        文友:鸽子        2016-03-07 23:05:09
  拜读大姐佳作,一篇难得的精品之作。语言凝炼,构思巧妙,描写细腻,无懈可击。祝大姐创作愉快,事业更上一层楼。遥致笔丰春安。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4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7 23:06:53
  谢谢文友热情洋溢的关注,奉茶。遥握。
5 楼        文友:欣月        2016-03-08 20:12:48
  姐姐从五十年代起,一路写来,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描写得细腻,质朴,温情。同时展现了如今村庄的幸福图腾,让我们领略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难得佳作!祝贺姐姐精品连连!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5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9 17:53:31
  欣月谢谢你这么经典的点评,问候,奉茶。
6 楼        文友:雅香        2016-03-09 09:56:25
  洋洋洒洒的文字,把一个村庄的变迁描摹的淋漓尽致,笔锋细腻,情感饱满!赞!问好文友文琦!
回复6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9 17:55:05
  谢谢雅香在百忙中前来关注留墨,辛苦了,奉茶。
7 楼        文友:孙成卓        2016-03-09 10:28:12
  细腻,扎实,凝练。有情有景,有温度有内涵,不失为精品之作,恭喜老师摘精,期待精彩继续!
坐着可以看到一片风景;走着可以领略一路风光!等着老去?还是走着老去?
回复7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9 17:56:33
  谢谢孙成卓在百忙中,为拙作留墨。辛苦,奉茶。
8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3-09 20:42:12
  文绮阿姨你好棒!
晨夕若梦
回复8 楼        文友:文绮        2016-03-09 21:14:01
  姑娘小晨夕,我一直在你的鼓励中努力呢 也是在你一如既往的鼓励下 我必须努力,不然真的让姑娘失望。看到你来我的寒舍,喜泣而泪 小丫丫丫。抱抱丫头。祝你好运。
9 楼        文友:卫斯理        2016-07-14 12:05:29
  老弟来欣赏文绮姐姐的大作。这篇文章构思独特,布局很好。文笔细腻,情感饱满。欣赏拜读了。天气很热姐姐注意防暑。期待姐姐更多佳作问世。远握。精品实至名归。
卫斯理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