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古柳青青(散文)

精品 【春秋】古柳青青(散文)


作者:萧关 布衣,45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73发表时间:2016-03-11 20:59:32
摘要:苍凉的西行道,青青的左公柳,一直是不少文学作品中歌咏的主题。作者以阳春三月的柳色为抒情对象,通过对古柳遭逢风灾、兵灾、震灾、虫灾等的描述,再现了古柳饱经沧桑的百年生存史,赞美了古柳的品格,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揭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春秋】古柳青青(散文)
   古城的春色,是从几颗百年古柳萌发的。
   早春,城北的小河开始解冻,河中间豁开一道缝,清粼粼的河水,裹挟了枯枝,落叶,浮冰,碎沫,汩汩流淌,一泻西流。凌空低掠的鸟雀,一群群飞过来,落在河里的冰上,在冰隙边汲水,在河岸上梳羽,在春阳下啭呖。远远的,一只风筝飞来了,一群孩子跑过来了。鸟雀们受了惊,躁动着,哗的一声飞了起来,在树梢边轻掠,在河滩上盘旋,在冰面上俯冲,几声鸣叫,一阵展翅,他们全都振羽翱翔,朝着河岸右侧飞去,朝着古道一边飞去,飞向那虬枝插天的古柳上,隐没在柔曼婀娜的枝叶间。
   温煦的天气,寻常的日子,人们对鸟雀依恋老柳的情状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古柳,平平静静地伫立在国道旁,早已存活在小城最年长居民的记忆深处。从小到大,从幼到老,古柳已融入了老人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流水般日子里,他们总会不厌其烦的跟儿女们讲古柳,给孙辈们说古柳,与那些相识的老邻居们絮叨古柳,与那些素不相识的游人谈论古柳。上百年了,这些老柳的生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小城的任何一个人,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在干旱少雨的大西北,在草木稀疏的黄土地,任何植物的生存,都是生命的奇迹,更何况柳树生长的周期,也不过就一二百年。柳树能在古城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存活至今,本身该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古柳被栽植的那年,还是大清帝国的天下。同治十一年,一位叫左宗棠的湖南老人,带着他的湖湘子弟,忙碌在收复新疆的漫漫征途上,他们一段一段修筑着西征行军的大道,也一株一株植压着固土防汛的柳条。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陕甘大地,春雨滋润着一草一木,路边的柳条萌生嫩芽,开始摇曳在西行大道的两边。来自江南水乡的左总督,某天偶然看见了这春意盎然的景象,一下勾起了对家乡三月烟雨柳色的思念情愫,就是从那时开始,老人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宏伟的想法:道植杨柳,再造西北,让秀美的春风吹过玉门关去。于是,一声号令,军民同心,三千里征程,三百万杨柳,短短几年时间,荒凉的陕甘大道,变成了一条绵延千里的绿色飘带。“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古道漫漫,柳色青青,辽阔的大西北,从此出现了人类创造的最靓丽的生命之色。
   小杨柳生根发芽了,但地处大西北恶劣的生存环境,弱柳们注定要经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刚刚生长的那些年,枝柔叶嫩的小柳树,就几遇灭顶之灾。一场接一场的风暴、霜寒、雪冻,肆虐在了晚清帝国大西北昏黄的天空里。大风,吹走了黄沙,吹去了草皮,吹折了树木,吹断了屋梁。小柳树在狂风中摇曳,在荒原上挣扎,在古道边被连根拔起,在风沙下被刮进沟壑。今天的人们,只看到沙尘的可怕,可枝叶青青的古柳,应当不会忘记自己幼年时经历的恐怖。史书里的“大风拔树”、“风掀屋瓦”、“寺庙随风入空”,至今能使后人想象一些沙尘暴肆虐的景象。树干断了,树枝折了,树叶飞了,刚刚成活的柳树,该有多少被大风拔起,卷走,有多少被霜雪冻死,压断,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天灾虽然可怖,生命却顽强存活,十余年间,古道郁郁青青,柳树参天而立。但树木因路而生,自然会因路蒙难,这就是古柳的宿命。从晚清,到民国,从官兵,到军阀,从商贾,到路人,大道上,古柳边,天天都是车辚辚,日日都有马萧萧,行军不停,行人不断。虽然官府禁伐告示高悬,但战乱岁月,烽火年代,人的性命微如蝼蚁,有无明天难以保证,人且如此,树又何免,又有谁顾得了路边柳树的死活。马饥了,吃草啃树;人饿了,埋锅砍树;天冷了,生火伐树;没钱了,趁乱盗树。道旁官柳,砍了无责,前人载树,后人当柴。巍巍老树,青青柳枝,就这样在军队和百姓的明盗暗伐之下,减少了成千上万。当初植树的那位老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当一个时代陷入动乱,民不聊生,兵亦成灾,生灵涂炭,草木皆灰,他当年苦心栽植的柳树,又怎么能苟全性命于乱世,泼洒浓绿于兵戎呢?
   古柳喘息着,挣扎着,终于活到了民国。似乎开始有人看重这些柳树了,政府的保护通令贴满古道两边。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古柳一派青葱,枝繁叶茂根深,道上的行人,终于喜欢起了行走时浓荫之下的清凉,而路边的百姓,也开始明白老柳存活对一个村庄的意义,不敢再随意糟蹋先人的遗爱了。人祸少了,天灾又降临了。一场亘古未有的大地震,倾覆了土地,夷平了山塬,摧毁了屋宇,埋压了生命,也倾覆和摧毁了无数的树木。山河易色,草木易容,沟涧易土,乡村易人,震灾,使存活了几十年的老柳树,或东倒西歪,或根须离地,或身裂枝断,或风干凋零。行走在古道之上,到处断树残枝,遍地倒柳挡道,古柳,从此进入岌岌可危的生存期。
   一难未已,一灾又至。民国十八年,陕甘大地,亢旱三年,随着旱情的持续,灾情的加重,人人争吃野菜,个个抢夺树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茫茫西北,饿殍遍野,千里古道,老柳遭殃。插天的柳枝,被砍伐,被刮皮;茂密的柳叶,被捋光,被煮食。每天,原野上可见饥饿的民众,抢剥树皮,生嚼树叶,陕甘大道上,到处是白花花的树干,光秃秃的树枝。生存多年的古柳,在人们危难的时刻,就这样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拯救着人类。而那些掠食柳树的饥民,却恐怕从未想到那些舍身救人的柳树,裸露在干涸的土地上,自身也需要水分,也需要养料,剥了它们的皮,捋了它们的叶,也就等于要了它们的命。有恩于人的古柳,就这样在人类的手下,遭受了又一场灭顶之灾。
   幸存的柳树,又顽强地挺过了灾难,蓬蓬勃勃的繁茂起来,古道两旁的绿色,也再次年复一年的鲜艳起来。然而,柳树的寿命本就几十年甚或百年,在大西北严酷的生存环境里,柳树的生命自然更是短而愈短了。多年的天灾人祸,使得这些老柳慢慢失去生机,生命开始步入衰老的年轮。不测之灾,就这样再次降临,许多柳树生病了,树干开始生虫,空心腐朽,最后枯萎死亡,风干成一截截干枯坚韧的木头。柳树病了,死了,有人窃喜有人忧。政府正在抗战,官员不忘敛钱,只准砍伐病树枯树的通令,变成了某些人借机乱砍乱伐的借口,一时间,病树砍了,枯树伐了,活树挖了,好树没了,木材买成大洋,统统入了私囊。区区一地,尚存古柳千颗,如今遭逢洗劫,竟已成一二百颗。人祸多了,古柳没了,一个政权的气数也到尽头了。
   革故鼎新,国家新生,和风化雨,枯木逢春,古柳,终于迎来了和煦的阳光,平静的生长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官产国有,古柳为公,登记造册,严禁砍伐,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不断颁发的新政策,不断补栽的新树苗,也把古树的生命带进了一个难忘的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的春潮汹涌澎湃,开放的激情空前迸发,昔年修筑的古道,需要拓展成宽阔的国道,与外部紧密相接,带动地方发展。一面是古柳婆娑,浓荫遮道,一边是良田万顷,庄稼繁茂,艰难的选择摆在眼前。在当时尚未完全解决温饱的年代,人们对半个世纪前的那场饥荒记忆犹新,谁也不愿割舍养家活人的土地这个命根子。激烈争论,艰难抉择,几经取舍,百年老柳终于成了被舍弃的东西。政府顺应了民意,理由非常简单:树没了,可以再栽,地没了,就要亡命!更何况百年老树,心空枝朽,多数枯萎,保留着,也存活不了几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群人踏上了古道,电锯响了,斧子亮了,镢头动了,古柳倒了,老根刨了,国道终于拓宽了,绿色从此变少了。承载了几代人记忆与欢乐的古柳,短短半月全没了。
   万幸的是,在古城的南隅,尚有二十余颗古柳,因为城市绿化的需要,最终躲过了这场砍伐,幸运的存活下来。世纪之交,生活小康,旅游兴起,宾客云集。忽有游客询问古城人:昔有左公,开道植柳,千里绿带,百年遗爱,不知贵地现有多少,影踪何处?消息一经传开,地方一片哗然,大家追悔莫及,始知当年壮举,愚蠢近似犯罪。在民间的一片问责声里,残余古柳的保护被提上了日程。换土,浇水,编号,围栏,看护,处罚,严禁树下割草,取土,拴马,牧牛,种种措施,不一而足。进入新千年后,地方上大建生态园林城市,青青柳色再次飘入了人们视野,于是,比较集中的多株古柳,终被围成一园,遍植花草,广种树木,名为“古柳公园”。
   暮春三月,风和日丽,我伫立在城南的一颗百年老柳前,静静瞻仰,心潮起伏,情难自已。古柳,已萌发了新枝,新枝也绽开了嫩叶,午后的斜阳,静静泻在古柳的虬枝和嫩叶间,在地上的树荫边洒满了柔和的光,稀稀疏疏,斑斑驳驳。那些从小河边飞来的鸟雀,正在枝叶间上下跳跃,快活鸣叫。老柳顶端,一个硕大的鸟巢盘踞在枝桠上,有鸟雀飞出飞进,忙碌异常。古柳是鸟的家,古城是我的家,看着这丽日静好,万物同春,想起古柳百年的沧桑,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起来。
   古柳青青,绿意婆娑,昔年的灾难,今日的美好,都浓缩在了眼前这颗叫“左公柳”的老树里。只是,人世沧桑,前事茫茫,百年风雨,岁月蹉跎。生态既毁,修复何易,一树古木,存留几多?时光,毁灭了人世间多少珍贵的东西啊!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真不知这古柳的故事,今后还会不会周而复始,循环人间?

共 36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树是千百年来人民极力保护的植物,在北京天坛公园内,在清幽的香山上,随处可见古树苍松,那些古老的树木被人们的抚摸光滑如镜。每一个棵古树都很好的保护起来,有的古树压在住户的屋檐上,房屋特意开一个天窗,让古树尽情舒展。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升起无限感动和敬意。感谢爱护古树的人们,其实,每一棵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有情感的。珍惜自然赠与我们的一草一木,爱我家园,相信读作者文章,定会产生对树木的敬意。无论是笔直的杨柳,还是苍翠的松柏,在人们面前都是一个美好的生命,爱它们吧,拥抱一下身边的树木,这些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作者文中提讲述的故事更让人产生敬意,这些从远古走来的古树朋友,是前人用生命铸就出的一条三千里繁华,三百万杨柳在先人的手中在荒凉的陕甘公路上,开辟出一条绵延千里的繁华景观。这些树木经历千辛万苦一路走来,相拥着新栽的杨柳,打造出一条春风度玉门的景观!一株株古柳,在人们的精心保护中,享受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生长在新时代的土地上!这些百年老柳,又一次发出青春,悠悠荡荡,碧绿青青。夏天,人们在树下乘凉,古树依旧不知疲倦地为人们奉献着爱心。让我们都来爱护树木吧,它们是我们做好的朋友,是我们的亲人,感谢这些高贵的树木朋友,是你们给我们的生活曾添了那一抹绿意,向古树朋友敬礼!作者文字厚重,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树木的敬意,将树木从远古到今日一路走来的艰辛,诉述得凝丽悄然,倾泻出作者豪迈的情感,并且引用今夕对比,让文字更加温暖鲜明,定会引起读者共鸣!问好作者朋友!倾情推荐!共赏华丽文章!【编辑: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319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6-03-11 21:04:38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都来爱护我们的老朋友!树木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洁净了我们的空气,有了树木的陪伴,我们才能在绿意浓浓的季节里愉快的生活!一篇佳作,定会感动读者!问好萧关!辛苦了!真棒!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萧关        2016-03-11 22:15:54
  谢谢娇娇老师编发这篇新作!左公柳是陕甘大地上的绿色奇观,也是笔者家乡的著名古木,生长于斯已近一百五十年了。这篇文章,也是日前偶遇古城老柳突遭大风,折断一大截虬枝,树枝遮挡了街巷道路,远远看那断枝,已是春意萌生,目之所及,心有所动,激情成文,也算抒发了我对古柳的感情与感受。感谢你第一个赏读、评论拙文,祝春夜静好,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酸枣林        2016-03-11 21:47:00
  古柳依依,见证历史蹒跚。爱柳切切,抒写家国情怀。读老师文是知识的汲取与美感的享受。
酸枣林
回复2 楼        文友:萧关        2016-03-11 22:28:06
  谢谢酸枣林老师的精彩点评!古柳如人,体味了人间冷暖,见证了岁月沧桑,愿我们都能爱及草木,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老师妙语天成,不愧是诗文高手,致敬,问好,遥祝安祺!
3 楼        文友:乔瑛儿        2016-03-12 10:16:05
  左公的创新之举,然绿了西北一线,而这些绿色的生命却是多桀多难的,幸存的几棵,在阳春三月散发着生机,引发了作者的几多感慨,几多辛酸,由树的沧桑岁月联想到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激发了人的很多联想。岁月的确是无情的,但我希望悲剧不再发生!情真意切,令人共鸣!问好作者!
乔瑛儿
回复3 楼        文友:萧关        2016-03-12 17:59:55
  谢谢乔瑛儿文友的精彩点评!写古柳,也是写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您的解读是精准的,独到的。问好,致敬,祝周末快乐!
4 楼        文友:乔瑛儿        2016-03-12 10:17:53
  改:然绿为染绿。
乔瑛儿
5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3-16 20:36:57
  古柳的命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左宗棠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功绩留在柳树上,更是刻在人的心上。
北极主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