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回家】大团圆(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回家】大团圆(征文·散文)


作者:舞影 布衣,43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0发表时间:2016-03-13 17:57:31


   公元2016年2月9日,是中国农历2016年的大年初二。清晨六点半,我在闹钟的催促声中从美梦里醒来,急急的梳洗打扮一番,便携夫带女匆匆赶往火车站,踏上回家的列车,去向九十岁高龄的老父亲拜年。
   拜年是我国传统民间习俗,是人们辞去旧岁,迎来新一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过年期间,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邻居家里祝贺新春。汉人拜年之俗,至汉代已有,唐宋之后盛行。传说起源于远古时代一种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的怪兽,每逢腊月新交年交接之初夕晚上,怪兽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所以人们把这种怪兽叫做"年"。人们为保命只好在年三十这天,备些肉食放在门外供“年”享用,然后把大门关上,提心吊胆躲在家里,有人整夜都不敢睡觉,等待“年”吃饱喝足后离开,所以有了年三十晚上人们不睡觉熬年之说。直到初一早晨天亮,“年”离开后,人们才敢打开大门,为没被年吃掉幸存而互相作揖道贺,成为拜年。实则今之拜年,是对长辈的祝福孝敬,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演绎,是对亲朋好友的感谢,是知恩图报的传统道德文化的衍伸;是对街坊邻里的温情关怀,是中华礼仪文化的延续;是一条增进亲友间情感的纽带。感情是交相互动的产物,没有了往来亲情也会淡去。
   我的家乡大年初一是带着礼物去给住在本村的本族长辈拜年,或不带礼物到左邻右舍走走转转,向对方祝福新年。嫁出去的女儿初一绝不可以去娘家,即便娘家就住在隔壁也是不能去的。大年初二以后,嫁出去的女儿才可以去给自己的父母拜年,没有特殊情况,初二那天到娘家拜年。乡里有句俗话“亲戚朋友十八家,丈母娘家是第一家”,就是说过了年,娶了媳妇的男人最先要走访的亲友是老婆的娘家。不过“十里乡俗不一般”,汉人拜年之俗大同,但也存小异。在晋中地区以祁县昌源河为界,河西人家都是初夕祭祖上坟,初二到丈母娘家去拜年;河东人家是正月初二祭祖上坟,初三才去丈母娘家拜年。不管是初二还是初三,总之丈母娘家是要拜的第一家。
   本人认为还是河西的习俗有道理,过年啦做了好吃的,初夕先给祖宗品尝后再自己吃;初二祭祖有点像自己吃剩了才想起了先祖。
   我家居昌源河以西,所以正月初二这天,我们那里出嫁的闺女,都会穿新衣戴新帽,打扮的漂漂亮亮,一来以示新年新气象,二来向乡人展示自己在夫家过的体面风光,幸福美满。提着大包小包,欢欢喜喜给娘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伯伯拜年。到这天上午,你走在大街上,随时都能听到“拜丈人来啦”“拜丈人去呀”“去丈母娘家”一类的问候声。
   下了火车,三哥和华侄都已在站外等候,回到娘家已上午十点多,侄儿们有的正准备带着他们的老婆孩子去丈母娘家拜年,有的已经去了,嫂嫂们在家坐等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以及我们这些没了母亲的出嫁女来拜年,弟弟家只有弟弟在家候着,弟媳参加村里的社火活动宣传队表演去了。
   从我记事起,村里过年就有敲锣打鼓的划旱船、推推车、舞龙、唱曲儿、扭秧歌、毸竹马马、二鬼摔跤等文艺活动,或在村里打麦违场表演,或在街道上宽阔处表演,或受邀在村民家的院子里表演。村里但凡过的富裕点的人家,都会邀请到自家院子里表演一番,寓意家庭人丁兴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讨个吉利彩头。表演者是村里爱好文艺活动的村民,既满足了自己也开心了乡里乡邻,村里也显得充满了年味。在公共场合表演是纯义务的,在人们家院子里表演随主家的意,有的给点钱资助表演队置办行头,有的给条烟感谢表演者的辛苦。每每收到钱或物时,领队都要大声吆唱着告诉大家,这家给的是什么是多少,说些吉语表达对主家的感谢和祝愿。凡邀请了社火表演队的人家,早早的就在门口摆放好鞭炮烟花,准备好茶水点心,等待迎接表演队的到来。
   我们到家时,弟弟正在家门口做接待社火表演宣传队的准备工作。快中午十二点时,在阵阵叮叮咚咚的喧天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声中,花枝招展的宣传队员涌入院内。弟弟烟茶点心一番招待后,宣传队开始表演。因院子的限制,不能同时表演,先是划旱船和扭秧歌表演。旱船外两个穿着奇特,妆容搞笑的船工,划着桨说唱着诙谐幽默的唱词,做着夸张的动作搞怪的表情,逗引着乘坐一妖冶打扮女子的旱船,如同俩出类拔萃旗鼓相当的帅小伙在争抢一个美少女,难为了船中女子取舍不下,那碎步忙不迭的跑,忽而跟甲船工跑,忽而随乙船工转,是左右腾挪移星换斗,追来赶去,就差孙猴子的筋斗云上下翻飞了。扭秧歌的俏娘们儿,一色的绣衣花冠,长带飘飘,跟着八音会的节奏,走三步退两步,摇头摆尾,满心的欢喜挂在脸上。接下来孙悟空、猪八戒推着烂推车出场,在两排毸竹马马的中间,洋相百出,勾出笑声一片,他们插科使砌谑笑科诨的表演,让你笑到直不起腰来。
   社火表演结束,我开始联系去了丈母娘家的亲人,让他们能赶回来的,与九十岁的老父亲吃顿团圆饭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注重团圆,有不少节日是要团圆的,但最注重的团圆节日莫过于过年,在这个标志着生命消长的节日,人们对团圆的心理需求分外深切。出门在外的中国人,但有一分奈何,都会赶回家去与亲人团聚过年,春节假期是我国最隆重最长的节假日之一。不过在赶回家过年的人流中没有已出嫁的女人,所谓的团圆是不包括嫁为人妇的女儿的,所以真正的全家所有亲人的大团圆是不容易的,别说整个家族的大团圆,就我父母旗下的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重孙子女、重外甥子女、媳妇、孙媳妇、女婿、孙女婿等,想要全部聚在一起都难,想来能把绝大部分人聚在一起的日子都屈指可数,上次相聚还是十几年前母亲在世时,她的重孙辈还没走进这个世界。今年父亲已九十岁高龄,为了让父亲高兴的看看他人生的辉煌成果,我与丈夫狠心的挤占了嫂嫂、弟媳及侄儿媳妇们,与她们娘家人团聚的时间,把他们一个个从丈母娘家召集回来,吃了一顿三十四人的团圆饭,遗憾的是妹夫、一个侄儿和两个侄儿媳妇没能回来,还缺少了永远都不回来的母亲、大哥和二哥。
   虽有些遗憾,但也是个比较完满的大团圆了。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有缺憾,尽善尽美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生活这部戏永远不会有完美的大结局。优质的人生,不是去追求完美,而是不管外部条件如何,都要净化自己的心灵,把人生走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把生活演绎成一部精彩的戏剧。
  

共 25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明和错综复杂的礼节文化。作者对中国最推崇的春节进行了一个从古到今的描述,而在一个地域广博的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礼节传承下来的又有些许不同,各地区之间在一些细节上又有个地方的特色,但都是大同小异。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中国的年,联系到自身,通过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期盼,写出心中的一份浓浓亲情的牵挂。再通过自身的生活联系到人生,感悟到人生缺陷才是完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文描写顺畅、自然、朴实。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夜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夜合        2016-03-13 17:58:11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舞影        2016-03-14 21:05:07
  谢谢!
2 楼        文友:你猜        2016-03-14 00:24:00
  欣赏老师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舞影        2016-03-14 21:05:34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