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三个秦人,完整了一个省的文学地理(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三个秦人,完整了一个省的文学地理(随笔)


作者:马平川 白丁,8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1发表时间:2016-03-14 22:42:37

在我国新时期文学多样化格局中,陕西文学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处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分支。陕西这片广漠旷远的黄土地,也为作家开掘了一个丰饶、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作富矿。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作家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和文学实践熔铸为一体,形成了特定的与文化认同与文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才华。
   在长达17年的时间跨度里,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贾平凹的《秦腔》,陕西三位土生土长的作家,都是以洋溢着秦风秦韵的陕西制造,且都以榜首的位置,三次摘得茅盾文学奖,荣耀了陕西文学的辉煌。他们分别来自陕北、关中、陕南这三块文化沃土,以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独特的景观,完整了一个省的文学地理。
  
   一、路遥:《平凡的世界》让文学不平凡
   “叫声哥哥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当我们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时,耳旁不时响起电影《人生》这首优美婉转的主题歌,路遥至今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泪眼朦胧中,我们无法忘记1992年11月17日那个冬天的早晨,在清冷的寒风中,路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独自远行了。路遥一生紧握着陕北的那双大手松开了,一个欲于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然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没有因为岁月的风尘减色,恰恰相反,历经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成为文学史中永恒的风景。
   今年是路遥诞辰60周年,新版的《平凡的世界》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国20家网络、平面媒体联合举办的“我与《平凡的世界》”读者征文活动,来共同缅怀这位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再一次倾听来自读者的心声。全新配乐朗诵《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续广播》栏目中播出,《平凡的世界》正被再次拍成电视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编辑叶咏梅说,路遥的作品表现了真、情、美三个特点。当时,《平凡的世界》广播剧先后播出3次,直接听众超过3亿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60部来自古今中外名著改编的广播剧中,《平凡的世界》排名第八。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更是将《平凡的世界》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众多网友自发聚集在网上建立“路遥吧”、“平凡的世界吧”,缅怀路遥,畅谈着对路遥的怀念和追忆,探讨着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路遥的大幅照片赫然挂出,同时还有名为“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的怀念专题。在百度路遥的贴吧上,有网友发起一个“有多少80后喜欢《平凡的世界》”、“看这本书的90后有多少人?”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共有1万多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不少人是1985年、1991年、1993年出生,他们仍然重温着一代代读者曾经的温暖和感动。路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引发了这个世界关于他如此持久的怀想与敬意。这正应了博尔赫斯说,文学与其说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阅读这些作品的人的看法。路遥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个热爱他的读者的心中。
   《平凡的世界》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广阔背景上,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两代人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转型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震荡和以及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展现了农民艰辛的大义和宽阔的悲悯情怀。全景式、深层次的探索了中国农民在改革新旧交替深化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农民的人格、人性以及农民精神困境中的出路和命运走向,真实表现了在生活变迁中农民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反映了极其复杂、艰辛的生活历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纠葛。小说充满了对农民艰辛的汗水浇铸理想家园的困苦的深刻同情,热情讴歌张扬了在困难、挫折中与生俱来的不甘沉沦的意志和坚强的韧性。小说主人公孙少安在遭遇人生挫折和困难面前,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自强自信、奋斗拼搏的魄力、执着、隐忍、善良的个性,对我们起着非常潜在的深远的精神鼓舞作用。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在探求与思考的人生途中,《平凡的世界》护佑着、沉淀在我们的脉管之中,而不使我们的生命更加苍白、软弱、或者懈怠。在当下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一路走到今天,作家、读者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那个时代,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在一代人的阅读记忆中,那种感觉和记忆在我们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太深了,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我们穿行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跟着路遥一起在陕北的黄土塬上奔走——那通向世界尽头的黄土大道上颠簸的木轮马车扬起的黄尘,那黄土崖畔上在寂寥凄清中绽放的山丹丹,那冬天苍凉的北方原野如刀枪剑戟一般指着天空的树,那黄土砂砾上顽强生长的灌木与野草,那村旁小河冰层下涌动着碎裂的冰块的汩汩流水,还有美丽的润叶、晓霞的欢声笑语。而且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世界》使我们领略了路遥那博大、苦难、忧郁、善良的灵魂以及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与坚强。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这种力量来自《平凡的世界》。从《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找到了希望看到的东西:苦难与抗争,理想与激情,欢乐与泪水。
   《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是路遥在小说中贯穿着强烈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深厚的人性意蕴。对生命意识的追寻和发掘,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叩问和探索,把创造精神和理想精神作为人的生命价值来追求。当世俗物欲不断吞噬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芬芳的时候,《平凡的世界》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光芒和信念的力量,让我们感受、体味、领悟、认识到一种真实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含着泪光的阅读中,阳光打在脸上,一股温流从心底升腾,我们获取一种艰难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在艰辛中自强,这就是《平凡的世界》无法抗拒的魅力。
   路遥当年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代表获奖者发言似乎可以为我们解释这一切:“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平凡的世界》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和未来。路遥永远是理想、激情和梦想的化身。
  
   二、陈忠实:在白鹿原上创造《白鹿原》
   白鹿原位于西安东南,处在灞河、铲河之间,依山傍水,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过流水和风沙长期沉淀形成的黄土台面积达263平方公里,海拔高于西安300米,十三代古都长安尽收眼底,白鹿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天然屏障。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忠实在白鹿原畔,猝然展开一轴活生生的浓墨重彩的白鹿原历史画卷,画面上笔酣墨饱,元气淋漓,拙朴厚重。50年的沧桑巨变,50年的大地梦幻,以一种特殊的韵味和意趣从白鹿原蔓延开来。
   一轴画卷,上下五十年。长篇小说《白鹿原》横空出世,让世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陈忠实。在《白鹿原》的扉页上陈忠实把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作为题词:“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忠实是写出了白鹿原这块土地沧桑50年的“秘史”,如此说来《白鹿原》的问世。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起“泄密事件”,一个民族50年的秘密从此大白于天下。
   2008年在《白鹿原》创作20周年暨荣获第4届茅盾文学奖10周年之际,《白鹿原》又以精装四卷的《陈忠实集》中的一卷与读者见面。《白鹿原》1992年底问世以来,其畅销和广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实属罕见。《白鹿原》曾改变成秦腔、连环画、泥塑、话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正在筹拍电影和电视剧。北京人艺推出的话剧《白鹿原》在北京和西安演出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白鹿原》跻身“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改革开放30年30本书”,《白鹿原》还与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文学书目,而《白鹿原》是建国以来创作的惟一一本入选该书目的长篇小说,陈忠实认为,这对他和他的作品而言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一个很高的荣誉,甚至比获得茅盾文学奖更“让人心里踏实”。
   《白鹿原》作为新时期文坛上富有史诗品格的扛鼎之作,至今各种版本发行量高达150万册,还被翻译成日、韩、英、越南等多国文字。实际上《白鹿原》的盗版已接近二十种,其印数不亚于正版的销量。《白鹿原》在重印和再版数十次后,至今每年都在加印,显示出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雷达在《白鹿原》纪念座谈会上说:“一部作品经历20年,读者对他的热情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受到欢迎,这正说明了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长篇小说是富于难度的写作。这是《白鹿原》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在一个崇尚浮华与喧嚣生活的时代,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量与日俱增,加上各种文学期刊,网络上的长篇多到难以统计的地步。现在不断出长篇小说,但真正的好小说非常少。作品一出来,炒作热闹一阵子,转身就销声匿迹。陈忠实说:“对长篇小说写作,我心里一直有种畏惧感,不敢轻易动手。”现在在一些作家眼里,长篇小说是丧失难度,毫无畏惧感的写作,一两个月写一部四五十万字的长篇大有人在。有的作家出版了四五部长篇,仍然在文坛默默无闻。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对作家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艺术精神、写作技术和身体耐力的全面考验。陈忠实早期的一系列的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创作,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彩排,一切都是为了《白鹿原》这场大戏上演。
   注目南原觅白鹿,怅望千秋一洒泪。陈忠实躲开城市繁华和喧嚣,蛰居乡下的老屋,苦心孤诣,静心创作,陈忠实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用了两年时间准备,用了四年时间写作。这就是说,陈忠实是在其44岁时开始准备他的这部后来被称为“枕头”的作品,至50岁时才终于把《白鹿原》展现给了读者。“春来寒去复重重,惯下笔时,桃正红。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笑,鼻涩泪不通。单是图名利?怎堪这四载,煎熬情!注目南原觅白鹿,绿无涯,似闻呦呦鸣。”陈忠实填的这首《小重山》词可以说是他写《白鹿原》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这其中艰辛和磨难只有他本人才能体会出。
   强烈的真实感是《白鹿原》获得成功又一原因。《白鹿原》带给读者的那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迄今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陈忠实写出他心目中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心灵真实,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原生态。一部小说如果失去了真实感,就谈不上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真实感的不足和缺乏,这已经成了大部分中国作家最大的毛病,它严重制约了小说艺术的发展。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代替小说强烈的生命真实感。无论小说形式怎么花样翻新,观念上怎么层出不穷,但都要给读者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感与生命力。这就是要让读者相信,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引起大众读者的普遍兴趣并吸引他们的阅读,读者对当代小说的不满和失望就是作品缺乏强烈的真实感,虚假、造作和夸张导致读者对作品的陌生感、距离感,同时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耐心。
   小说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这是《白鹿原》成功给我们的又一启示。《白鹿原》显示了这一创作原则的生命力: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白鹿原》是一本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大众读物。经典与流行,艺术性和可读性在这部作品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据媒体披露,陕西省咸阳市一对80余岁的老夫妇特别喜欢《白鹿原》,但因年老眼花,看书吃力。他们孝顺的儿子用了5年多时间用毛笔手抄小楷50多万字,供老父母赏读。
   当下一些作家对小说故事化的逃避、漠视乃至拒绝,是导致小说缺乏感染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普通读者阅读的审美标准:就是好看。小说要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尽可能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趣味,尽可能体现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图。淡化情节、淡化人物的探索性、先锋性小说的意义和价值不可否认,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种小说的路越走越窄、读者群越来越萎缩。小说的价值在于让读者知道你在说什么,要让人能够有兴趣阅读下去。可以说《白鹿原》以其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而具有恒久的艺术价值。

共 77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陕西,作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有着璀璨的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积淀、丰盈的人文地理,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于文学,史圣司马迁,诗王白居易,小李杜之杜牧,古而今,路遥《平凡的世界》的陕北,陈忠实《白鹿原》的关中,贾平凹《秦腔》的陕南,以鲜明的地域性存现了三个秦风秦韵的“陕西制造”,完整了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一个省的文学地理。本篇文评以文学学者的全景视域和理性把握为基准点,纲举目张,有的放矢,爬梳思想脉动,探视艺术技法,追溯文化传承,各有侧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缅怀质朴伟岸的大师路遥入评,以沉酣大气的笔触,兼谈其作品精神鼓舞之沉潜与深远、思想内容之真实与丰沛、人物形象之立体与温度;陈忠实的《白鹿原》,展读“沧桑秘史”之画卷,列举畅销之盛况、成书之艰辛、技法之真实与美的感染力;贾平凹的《秦腔》,以心灵真实的乡土叙事话语和多向性内涵的意识流阐释,于生存本相的逼视和精神虚无的拷问中,掘出人尤其是乡村人的存在、生存意义、生命尊严和精神故乡的“苦根”,书成一曲泣血而哀的挽歌,抵达内在精神与审美品格的完美统一。一言以蔽之,这篇评点文字,有正面圈点,有反面例证,有大局扫描,更有细节点染,充溢着圆活而丰润的文质感。洞中肯綮的评点,清雄凝练的语言,隐于理性思维中的诗意,中和了理论文字的干硬与劲道。故,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学前瞻与回溯,也是地域性断代文史的详实综述。它携带着作家独特的文学体验和思想悟察,复燃起热烈而沉实的文明“火种”, 领引着读者再一次漫游于文字中,亲近真情美,重温感动与敬畏的同时,透析人生的意蕴,激活沉淀于脉管之中的生命憧憬与人性辉光,继而,读之悦之,并抱持怀想与敬意,迎战生活,走向新生。可以肯定的是,根植于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丰饶富矿中,书法与文学评论兼工的作家马平川,已然茁长成了陕西当代文学沃土和评点文学的性灵世界中的一颗闪亮之星。在旋转的世界静点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不单是陕西文学的旖旎风光,也将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中最为曲高和众而经久不衰的一道绚烂风景。流年倾情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3-14 22:57:04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发展,他们坚守着、传递着的是真正的陕西文学精神和文学理想。 
   问好他们,祝福他们,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