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中国啊!中国(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中国啊!中国(随笔)


作者:木斯塘 童生,91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1发表时间:2016-03-25 11:55:18
摘要: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化就是尤其被重视的。文化一词作为“文治教化”的缩写,闪耀着无限多的人文主义光芒,在中国长久以来所持守的观念中,一直是德行,智慧,修为,绝地通天,之古析今,明与后世的总称。

【春秋】中国啊!中国(随笔)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化就是尤其被重视的。文化一词作为“文治教化”的缩写,闪耀着无限多的人文主义光芒,在中国长久以来所持守的观念中,一直是德行,智慧,修为,绝地通天,之古析今,明与后世的总称。在古代的中国,士子帝王们将文化作为最高谥誉来对待的,比如‘文忠’‘文帝’等。《逸周书·谥法解》便有曰:“道德博厚曰文,学勤好问曰文,兹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愍民惠礼曰文,经纬天地曰文。”《文心雕龙·原道》开篇便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将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就是此篇:“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曹丕也曾论断曰:“经国之大事。”由此可见:人文是对所有人论之的,而文人则不然,其是天地间群类人体涵纳万物之精华。再者,先古时代的中国“花”与“华”并类同称,有艳香灿美之意,使得玫瑰花一时成为先古人们所崇仰和敬慕的对象,可以想象,古人的审美视角是有多么地独特,旗竖一帜,情感世界是有多么地丰富。
   一旦讲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不提中国文化的源典《周易》,追本溯源,在中国古老的易学传统里可绵延相继地分之为三,据《周礼·太卜》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唐孔颖达在其《周易正义》中引汉郑玄《易赞》《易论《时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基于文化的起源及后来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有点类似于自然函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夏代之前应该还有一到二个朝代虞唐或虞·唐,夏的继承方国为杞,殷商的继承侯国为宋。《周易》成书的年代大概是在西周初,可以推断在其之前应该有很长一段漫长的文明演变史。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西周将《易》据为自己的官方正统,代天言命(那时还处于天人感应的时代,只有极少数的特权者可以与天通感交流,代天行命),其可能是一部历经上千年,由众多无名智者贤士不断完善,系统整理而成,是中华文明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有多易,由藏易而显易,由显易而变易,因变易而感知于不易,纵览而连易,代代循环而周易,终极而归易,使得世间万物涵于一理。论《周易》从其涉及的社会生活方面来看,言其是一部紧缩版的百科全书一点都不过誉。《周易》配之《易传》<郑玄称之为‘十翼’>,可以说其的思想系统化地融汇了西周及西周以前所有文明的精华,是中国先古文化的集大成。《周易》自身有很多种功能,很多品格特征,《系辞》以其具体权威的语言概括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纵观后来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无一不是出自于《易》学仅仅是偏重于其一罢了。
   论三《易》:
   《连山》首卦为“艮”,万物交杂,有“兼”之意,体现了调和万物以平等统一,追求身体力行实践,兼容万物以化成的思想,从根本上启迪了墨家的思想建构,主张在各行为体之间,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够达到平等与和谐。《归藏》首卦为“坤”,为包容的地,明显地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其原文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此处“牝”便是指女性生殖器,老聃(子)便是从女性生殖器崇拜而推及天地万物之产生缘由,首先抓住一个“牝”字,曰:“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感受到了世界的千变万化,故而主张在矛盾的传递衍化中着重掌握一些技巧,进而主张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后天能动精神,故在《道·德经》中大言其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天下莫弗之也。”同时还论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死之徙也;柔弱,生之徙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木恒。故强大居下,柔弱至上。”在思想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在审美方面独特了空灵性,梦笔生花,妙逸开放。《周易》之首卦为“乾”涵义是健,意喻伟大的天,强调阳刚力量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其“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儒家正是看重了此积极进取的一点,,关于儒仪,义理在此且不论。如此看来,可以归结:《连山》墨兼;《归藏》道阴;《周易》儒阳。思维视角所看中的理念点不同,从根本上阐释了三家之别,三家之异。
   无疑,《周易》的哲学具有无所包无所不包的特质。研思它,从中窥探居安思危的精神风貌,了解矛盾的不断演变与转化,感受否极泰来的辩证思想,对其象数,求其义理,溯脉丹道,医药······从而把握中华民族,崇尚气节,畅雅敬贵,且又空蒙有隐秘色彩的民族文化心理。《周易》以最精微的语言阐释了广博的道理,在两个主要方面梁架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就是在“易”学的哲思中,其视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便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人”在不同的角度又分为多种类别,从主观能动性方面来看,以人为主题,崇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诉之于天,主张“有容乃大”从智思角度来看,人的自我无疑是主涵了唯物主义,而‘天’则代表着唯心,预示着某种神秘,潜在的力量有待开掘。当然了,《周易》的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的自我存在,一方面它要求人们天人相融,天人相谐,随性于世;可在另一方面,却又要求人们在探究人事及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自强不息,执着努力,以成就梦想和事业,挺拔人生,激启生命的活力,从而枝干了诸子学说的阐扬与光大。在精神维持方面,《周易》着重阐释了两种精神,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二是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前者是身体力行,后者是内涵,直接衍生了《中庸》传统的认同。《坤卦·彖传》说的好:“坤,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只有当君子的性情宽而仁厚了,方能容难容之人,纳难容之物,从而使心胸弘广而无边,笑待万物以咸亨,集天地三才之气,品性修为以达至妙,成就文化之大精。
   如今,正值中华民族园经济腾飞,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有效提升的时代,但文化发展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富裕起来的人们真的得要多抽些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文化之魂,生命之根,触抚并呵护自己心灵的文化之梦。在民族复兴的大岁月里,当今及后来的中国人更应该加倍地重视《周易》所涵藏的非凡价值。在此引用孙振声的《易经入门》小段以供朋友思之,鉴之:
   “《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申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之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之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文化中国’作为春秋时代先贤政治家,思想家们一个伟大理想而被提出来,并依从于齐国稷下学宫而作为交流互融的平台,认为:政治的统一必须以文化的统一为前提,政治的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秩序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长治久安。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世界,可以说一旦其在文化思想上获得了统一的认同,便就会促使整个社会走向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共性的价值力,于此便可下一断论: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与和谐。
   如今再来回顾,析思稷家文化的百家争鸣,固然在当时更多地是以齐国国君的资政机构而出现,但其所带给后世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从根本上认同并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面貌统一,说其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章一点也不为过。稷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对理论系统的发展,人生思想审美精神,梦艺工巧具有决定性的引导和规划作用,章扬着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共同体乐文化,使之成为中国境内诸侯彼此信任的粘合剂,同时更是中华民族内聚力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于此,诸子们的仁德思想,治世主张不论,仅举艺术概言。一提到艺术理论思想,我们就不能回避庄周,此人对中国诗·画的影响尤为巨甚,飘逸空灵,充满着幻想主义色彩,让人可以在有限的实体中感受无限的虚妙和美,言而无能尽,尽了却无能言,神绝感醉了生命,也同时自由了遐思,丰富了有形生命的自我,极大地艺术化了生命的本涵,主客体地思维了生命的境界,为后来魏晋玄风的阐扬茂盛提供了先期的思想依据,也为般若佛风华茂中土提供了借助的孕育体,由此可见庄周在东方美学艺术史上是有何等的伟大与不朽。
   魏晋时代,墨学消迹,玄学涌盛:认为世界万有之上有一个无形的永恒本体称之为“道”“无”借助玄谈之风,佛家般若学开始释扬“佛”是什么?其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为“觉者”从理于佛教教义,“佛”就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的人。释迦摩尼逝世以后,他的弟子们相互背诵其生前的教导汇集成佛教的经典《大藏经》同时也被称之为《三藏》“藏”者原意为“竹箧”也。所谓的“三藏”就是指“经”(释迦摩尼生前的教导)“律”(教徒们的行为规则和戒律)“论”(关于佛教教理,教义的阐释)。佛教把自己的教义高度地概括为:“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合称为“三法印”所谓“法”指佛教教义,所谓“印”喻世俗印鉴。何谓佛教教义呢?基本的有“四谛”之说“谛”便是真理,四谛及“苦谛”“集谛”“天谛”“道谛”。相看般若,何为般若乎?其意为智慧,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一道合称为“六波罗蜜”或“六度”。
   佛有大乘小乘之分,简单而说“大”知变通,可以入乡随俗,本土化;“小”就是小心眼,固守佛祖遗训。研习佛法,修为人生,必须得要通晓大乘般若中观学的宗旨和妙蕴,方有机会一窥藏海之奥秘,领悟空道之智慧。阅览盛典,思量佛禅,追怀隋唐,自弘忍法师过后,禅宗一分为二,北宗以神秀法创,主张“渐悟”武则天时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渐渐式微,南禅宗从此取得禅宗正统地位。南禅宗的开派创始人慧能主张“顿悟”其禅法主要收录于《六祖坛经》中,最著名的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运用般若中观论:以空扫相,直探心源,不重坐禅,而倡顿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南禅宗的广扬与盛行,可以说标志着中国佛教已根本上地儒学化了,无不渗透表现有儒家的传统精神和道家的修为茶静。于是,中国思想界便进入了儒释道三家并重的时代,彼此之间有援有斥,殊途同归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及智学精神。
   从思想的张扬,成化及归类糅合方面来看,在中国的本土文化史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主体分界线,这个分界线便是两汉,之前是思想的勃发,之后是思想的实践,可以说中国文化在汉代以前是思想张扬集成的时代,在汉代之后是技艺叠璨的时代。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尤其到了清代出现了一部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奇书:《红楼梦》,“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其写作手法(伏线,连环扣,连环牵,连环引,隐语,暗示处处可见)不仅几百个人物的名字皆用谐音,各有代表,命运各有象征,真是富蕴深涵,精熟璨雅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携手《周易》,堪称中国文化史中的“双璧”璀璨互为相映,108和9这两个中国文化中很看重的数字无不切乎着中国文化传统美学的精神。其所创的谋篇结构更是了得,儒释道三足并立,借假人抑儒崇佛尊道,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主义文化的倾慕。《红楼梦》是太美,太雅,太深,太精,太妙了,统摄中国官方,非官方文化各类别,就是思想化和艺术化《周易》的完美结合·······。
   以主体朝代分论,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先周易学且不言。往后,便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民国朴学。而当代,乱糟糟虚于物华,无迹可寻!

共 45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文学,文化承载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作者谈古论今,举一反三,从帝王讲到周易,从归藏讲到史记。无论是周易还是六祖坛经,文中覆盖面广泛,有红楼梦中的: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感伤。有先秦诸子,两汉经学的精髓。总之读此文更加敬佩祖国的传统文化和灿烂诗章。古往今来,文化的传承是体现一个朝代兴衰与辉煌的见证,无异乎人们在乎挖掘历史瑰宝同时,大大的弘扬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今天,人们的眼光更加辽阔,放眼泱泱大国文化底蕴,让中国的文化根基继续发挥作用!作者文章厚重,尊重传统文化。以文化作为遗产,笔墨集中,使用四千多字的篇幅,突出中心思想,使得文章层次更深,可读性更高!祝福中国!问好作者!倾情推荐!共赏传统文化的精髓!【编辑: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6-03-25 11:57:17
  弘扬中国传统文学,让国文更放异彩!问好木斯塘!谢谢赐稿春秋!期待您更多佳作!辛苦了!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6-03-25 21:54:02
  谢谢,还好了,幸苦了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