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迁(小说)

精品 【渔舟】迁(小说) ——杨三妹


作者:回味 举人,5322.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5发表时间:2016-03-25 15:54:41
摘要:最初的几年,杨三妹经常去老邻居家坐坐,可是现在她走不动了,也没有那个闲情,她到了古稀之年依旧在为生活奔波着。每次想到钱,她都会感叹上几句,“这要是老宅就好了,她还可以摊上十几斤的大煎饼去卖,生活一定会好一些的。”

【渔舟】迁(小说) 一、
   晨起的风很劲儿,吹落了一场春雪。
   这是一九九六年的春天,大院里变得杂乱不堪。堆在左侧木板墙上的柴火堆变得比往年高出很多,屋檐下挂着一串串晶莹的“冰溜子”,像个短小的门帘。北方的春天,总是能感觉到风的寒。不过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一个“冻人不冻地”的时候,早晨下雪,中午马路上便是一地水了。
   杨三妹和以往一样,早早地起床。先跑出去直奔旱厕,这条街长约一千五百米,几百户人家,只有三个旱厕。即使,起大早也会排上一会。临街的泔水窖子,从冰开始变软的那一天,就散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每天忙忙碌碌地,杨三妹自己都忘了,她到底在生活了多少年了,只知道六十年代末期,住房改造,政府盖公产出租房时,老杨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搬到了这里。那一年,杨三妹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她和老杨带着六个孩子,大包小裹地来到这个大院。三间红砖房,让杨三妹乐得三天没合眼。而且,一条胡同里总共7户人家,有五户是山东老乡,这让杨三妹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这个地方叫“哑巴楼”。“哑巴楼”夏家是解放前的大地主,夏家只留下两个哑巴看守老宅,其他人都去了南方,后来听说去了台湾。夏姓在这个区域最多,老人们说是因为好多人是夏家的长工,也都姓了夏。因为哑巴自己比划着说自己只是看房人,也就免去了许多批斗,只不过老宅大院被分割,最初楼里还住上了四户人家,运动结束后,又归还给了哑巴。
   杨三妹一家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年。把一处好好的宅子住旧了,而且这里成了城市的犄角旮旯,用现代的词讲那叫“棚户区”。房子越来越低矮,而且家家户户接了不少的棚厦子,显得特别的凌乱。尤其在城市进程中,东侧的马家沟河成了排污河道,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的,路过的人都是捂鼻而过,而且是连跑带颠地过去。
   自从老杨脑出血离开以后,杨三妹不再想离开的事儿了。
   十五年前,杨三妹才四十七岁,当船员的老杨出航归来,喝了几顿小酒,躺下时喊头疼,吃了两片索密痛,去睡了。可是这一觉就睡到了天国,撇下了杨三妹和六个孩子。不过,从那以后杨三妹的嗓门更高了,每天都要喊上十次八次的,孩子们都捂着耳朵往外走。“娘,你小点声吧。”大妞总是不喜欢她的咋咋呼呼的声音。
   老杨走时,大儿子建国和大妞已经结婚了。孙子也有了两个,杨三妹虽然伤心,也知足了。不过,脱离了老杨的工资,日子却是难上加难了。于是,杨三妹就重操旧业,摊起了煎饼。
   说起杨三妹,她在这个小地方可是远近闻名的。小眼睛,塌鼻子,胖胖的身材,大大的嗓门,虽然长得不美,可是她性格泼辣,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她都会跑前跑后的,尤其有老人身故时,她胆子大,大家都喊着她过去,帮着老人穿寿衣。正是因为这样,邻居们经常会帮她照看家,照看着孩子们。
   偶尔,杨三妹会在夜里偷偷地哭上一场,因为孤寡的日子更多的时候让她觉得疲惫不堪。
   陆续地,二儿子和二丫头、三丫头的婚事也完事了,她的一颗心放下了。她看着长大了的孩子们,总会对着老杨的相片发上几句感慨:老杨,就剩毛驴子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外人眼里,杨三妹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她的孩子们没有读书的,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可干,是城市中的打工族。可是孩子们在杨三妹眼里那都是宝贝,她自己没文化,也不看重那些,只知道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好日子。
   杨三妹摊的煎饼那是远近有名的,薄脆松软的,样样具备。走进她家大院,你就会问道那酸酸甜甜的发酵的味道。一个大大的煎饼鏊子,一盆盆的苞米面,变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
  
   二、
   到了一九九六年的春天,杨三妹六十三岁了,她的嗓门依旧那么大,从黑发喊到了满头白发,从满嘴白牙喊到了只剩三科门牙在上岗工作了。
   去年,小儿子结婚,她实在是拿不出来房子,正好女方要找上门女婿,杨三妹也就放下其他的念想,把儿子嫁了出去。本来以为自己可以静静心了,三丫头淑芬却离婚了,带着孩子住进了她的老屋。
   五十五岁那年,大儿子成立了一个施工队,去外阜搞建筑,孙子一直在她身边读书,儿子一直定期给她汇款,她也就不再摊煎饼了,只是偶尔孩子们想吃了,她才动手做一些。
   杨三妹在大院里是活跃的,尤其在夏天,她穿着一件短袖背心,走起路来两个大奶子在衣服下面晃荡着,是大院里家庭妇女的典范。大院前有一棵大榆树,下面放着几个石墩子,这里就是杨三妹和她的姐妹们聊天的地方,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每天在更新,不断地又新段子涌入,笑声不断。
   这个春天注定带着一些不平凡,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城市建设推进的速度在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终于改到了“哑巴楼”。一条大街,几百户居民,当他们看到动迁办的小红旗插在了房产科的大门上,风吹得一面面红旗呼啦啦地响着,大家的情绪高涨,都开始在预测着自己更美好的未来。
   大院里变得不再平静了。杨三妹反倒变得安静了。
   政府拆迁的政策制定得合理而又让老百姓满意,大家都在着急搬迁,早走早进户选房,这是头一条政策。往日嘈杂的大院,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家家户户,街坊四邻,都在商量着对策,还有就是想办法捞一些动迁的实惠。
   杨三妹也拉着邻居孙曼丽跑去动迁办询问政策,七户人年,人口最多的是孙曼丽家,再就是杨三妹了。杨三妹已经给大儿子去了两封信,催他赶紧回家一趟。这么大的事,她要儿子拿主意才行。再者,她的儿子们的户口还都在她的户口本上呢。
   孙曼丽家也比较特殊,她和刘长海带着四个孩子,还有一只孤寡的大伯子。不动迁,大伯子一直在后院的棚厦子里居住,只是过来吃饭。可是,现在要动迁,大儿子已经结婚,把原来的煤棚子翻建改造,将就着住着,可是动迁以后,只给两套住宅,孙曼丽也开始犯难了。
   一大早,杨三妹喊上了曼丽,两个人跑去了动迁办。
   里里外外,人山人海。这样的情景让杨三妹想起了文化大革命时的场景,她拉着曼丽站在动迁办的大门口,犹豫着,不知道进去该找谁,问什么?怎么办?此时的杨三妹在心里大骂了一声:老杨,你这个该死的,干嘛走那么早啊!
  
   三、
   动迁办每天热闹的跟菜市场似的,这让肖宇很是心烦。
   他最不喜欢管棚户区改造的拆迁工作了,可是上一次把他分到了商场占地拆迁,这一次就该他的了。他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大脑不停地转着。这棚区人口密集,如果都按政策来,一定会有哭闹的,扰乱秩序的也很多。他手里握着的是,昨天在市里开会下达的要求,可是适当放宽政策的通知。可是这政策应该倾向谁呢?早上孙科长来开了个会,冲着他挤挤眼睛,这件事没有传达。他只好等着,谁来咨询,他还是按照老规定一一解释着。
   “您是负责的吧?我们咨询个事儿?”肖宇沉思的一会儿功夫,杨三妹领着曼丽已经站在他的跟前了。
   “说说吧,什么事?”肖宇端起了茶水杯,吹着杯里的茶叶,慢慢地喝了一口。
   “大兄弟,我们家有困难,你们管不管啊?”杨三妹声音还是那么高,而且带着点山东腔。
   “大嫂,你先坐,慢慢说。”这样的场面,肖宇看得多了,他眯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两个人。
   杨三妹觉得肖宇态度不错,也就不客气地打开了话匣子,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她说完,孙曼丽又说,两个人文化不高,家里的这点事足足说上了一个小时。
   在肖宇的眼里,接待谁都是一样,两位大嫂也代表了棚户区的居民,这也是工作,她们不说,别人也得说。
   “两位大嫂,你们的话我听懂了。你们两家人口多,有实际困难,可是这一片儿,你们知道的,像你们这样的住户太多了,我们怎么照顾啊!多分出来一户,国家要损失很多钱的。况且,现在国家也不富裕,你们又是河岸改造的异地动迁,国家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你们也多为大家想想,你们说是不是啊?”肖宇说完又端起了茶杯。
   杨三妹和孙曼丽听懂了,这个“哑巴楼”附近的居民哪有条件好的,和她们一样的太多了,哪一家都是四五个孩子,房子都是这么大,都是住不下的。她俩嘴里说着“谢谢”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两个女人嘟嘟囔囔地走了,肖宇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老肖,你在这管动迁啊!”人进声进,来的是老肖的老同学曹达。
   “诶呀,是老曹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肖宇赶紧起身,给老同学把茶倒上了。
   “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我老妈一直在老宅住着,这次也动迁啊!”曹达一边说着,一边给肖宇递过一支烟。
   “老兄,你这两年做沙发,卖家具,条件可以啊。我这羡慕地紧那。”肖宇接过烟,给曹达拽过来一把椅子。
   “也就是凑合吧,哪能和你坐办公室的比啊!辛苦,一天到晚就是心烦。”
   “现在政策好,多辛苦,多赚钱不是。”两个人你来我往地打着哈哈,肖宇的心情也舒坦了许多。
   “对了,老肖。说正事。听说有了点儿政策,看看照顾一下我们家呗。”曹达突然把声音放低了很多,几乎把嘴贴到了肖宇的耳朵上。
   办公室里人声鼎沸,肖宇先是楞了一下神儿,然后笑眯眯地说道:“老曹,你家也不够照顾的条件啊。”
   “够不够,那还不是您老兄说了算嘛。我老妈这已经分了两户了,我弟弟在。前年我把我儿子迁回来了,户是分了,就是年龄不够十八岁,你琢磨一下,不行,我们不要房子,直接要钱也行啊!”曹达的声音很低,但是肖宇还是皱着眉,听得很清楚。
   “老同学,这涉及政策,得领导说了算。再说了,如果一个不好说,那就是犯错误的事儿啊!”肖宇使劲儿地吸了几口烟。
   “事儿,你办。回头那回来的钱,我们一起分了。你看咋样?”曹达做事向来大方,所以他的生意也是比其他业户的强。
   “哎,不好办。”肖宇把身体往后移了移,“对了,有个优先选房的政策,先办理手续,先选房,你先让老太太搬走,把房子空出来,别参与议论动迁的事。我试试,可是跟你说好了,没有十足的把握哈。”肖宇心里盘算着,这趟拆迁如果这件事成了也算没白忙活,但是脸上还是愁容满面,没有一点儿的笑模样。
   “好嘞,我们明天就搬走,手续下午我就来办了。给大家带个头儿,你看咋样?”曹达突然提高了声音,办公室里好多人转过头在往这边看。
   “这才对嘛。政策是好的,国家投了那么多的资金,来做马家沟河的改造,大家都得理解一下,赶紧办理手续啊!谢谢,谢谢支持!”肖宇的声音也是比之前洪亮了许多,一丝笑容爬上了他的脸。
  
   四、
   回到家里的杨三妹有点迷茫了,她现在才知道,她的房子动迁,必须要所有的孩子都签上字才行,因为房子一直还在老杨的名下呢!她满头大汗地跑到淑芬的单位,呼哧带喘地告诉淑芬,下了班,去哥哥姐姐家,还有弟弟,把他们都叫来,大家商议一下,拆迁到底要几套房子,添加的米数,钱谁来出。
   回到家,她翻箱倒柜地把一个皱皱巴巴的银行存单拿了出来,五千块,她只有这五千块钱,还是当年老杨单位给的死亡补贴款。
   大儿子建国,听说是东青县那的名人,大家都叫他“杨百万”。杨三妹知道建国挣了一些钱,但是具体有多少,她不清楚,也从来没有问过。儿子太忙,今年过年都没有回家。
   晚上,淑芬接了孩子回到家,一进门,还没等杨三妹问,就嚷着说:“娘,他们说周末回来商量,大哥估计也可以到家。娘,我想要一套小的房子,带着娟子过。咱家这套老宅子可以给几套房子啊!”
   “唉,我也弄不懂。今天去问了,大家都困难。按政策,好像可以给三套吧,不过,都需要添钱。”杨三妹一边说着,一边叹着气。
   “啊,还要添钱啊!我可没钱,娘,那我还是跟你一起过吧。”淑芬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叨咕着。
   “你二哥和二嫂一直在后院的棚厦子里居住,他们得给一套的。我跟你二嫂说了,让他们自己准备钱。”杨三妹说着拿起来煤铲子,往炉膛里压了一铲子煤。“你大哥回来,不知道能不能帮上我们,你们丫头们就别惦记了,还有你弟弟呢,虽然去上门了,不给一点,他日子不好过啊!”
   杨三妹晚上做梦了,老杨跟她说了一晚上的话。早上起来,她坐在那里发着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老杨到底跟她说了什么?
   老曹家的老大姐在这个夜里悄悄搬走了,一大早,起来最早的杨三妹看到了一堆从老曹姐家扔出来的破烂堆在院墙根上。曼丽也知道了,她撑不住劲儿了,跑来问她:“杨三姐,是不是有政策啊,老曹大姐怎么不声不响地就搬走了呢?”杨三妹也是一脸茫然,她一个妇道人家,好多事想不清楚的。“我也纳闷呢,我们再去问问。昨天那个人说,我们是搬迁,不用回迁的,听说,房子都已经建好了,五一就可以进户了。”杨三妹把昨天一路听来的小道消息和曼丽说着,心里也打着鼓。

共 1127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迁》,看得让人心酸。通过杨三妹的一生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变迁中一个群体的生活面貌。拆迁,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个值得探究的话题,百姓想要实惠,官员想要利益,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避免的矛盾。杨三妹一心想保存老杨留下的基业,想为儿女争取一套房子,可来自拆迁办和儿女的双重压力可谓使她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最终,她不得不放弃了房子,在拆迁办和家人的鼓励下选择了那笔看似高昂的拆迁款额。然而,随着房价的上涨,杨三妹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为了向子女讨要那几百块的房租,她早已忘记了一个母亲的尊严……小说文笔沉着,冷静,淳朴,侧重于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和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使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推荐欣赏!。【编辑:凌江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326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凌江雪        2016-03-25 15:56:10
  问好回味姐,感谢对渔舟的支持!
   回味姐的小说越写越有味道了,果然是慢工出细活呀。
凌江雪
回复1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7 16:57:11
  雪儿辛苦了,最近写得很慢。。。
2 楼        文友:第六花界        2016-03-25 19:46:56
  欣赏回味姐姐精彩小说,人物刻画细致到位。
第六花界
回复2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7 16:57:45
  谢谢花界的关注,欢迎来渔舟!
3 楼        文友:八千岁        2016-03-26 13:22:26
  度完小说,脑际里不断浮现雪堆下的柴火,门帘一样的冰凌,还有那哑吧楼。杨三妹累了臆想自己的故乡和饼子,孤独的走了。孙子的哭声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际。
回复3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7 16:58:18
  谢谢老师的关注!
4 楼        文友:西贝牛        2016-03-26 22:47:52
  对生活的感悟很深,学习你老道的文字。
我是漂泊的灵魂,我在给文字一个心灵的家园
回复4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7 16:58:57
  谢谢老师的赏读,欢迎来渔舟做客!
5 楼        文友:阿之        2016-03-27 14:58:56
  生活对于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来说,是残酷的。老人而且还是老年女性,她的生命似乎在现实中就是代表了隐忍。读完心里说不出的沉重!
回复5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7 16:59:33
  抱抱之姐姐,感谢支持!
6 楼        文友:轻舞嫣然        2016-03-27 18:43:17
  小说文笔持重,人物塑造很成功。选材贴近生活,反映出小人物生活中的苦辣心酸,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姐姐是善良的,每次作品中都给予读者温暖和希望。
真水无香
回复6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9 14:09:49
  谢谢小舞!抱抱小舞!
7 楼        文友:西贝牛        2016-03-27 20:04:44
  一定的。文字很美丽。
我是漂泊的灵魂,我在给文字一个心灵的家园
回复7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9 14:10:08
  期待老师的文章哈。
8 楼        文友:六月栀子花        2016-03-28 09:06:46
  学习的来了!
回复8 楼        文友:回味        2016-03-29 14:10:30
  感谢花的关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