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开荒人张三福(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开荒人张三福(散文)


作者:劦石 布衣,44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7发表时间:2016-04-07 12:26:04
摘要:其实这只说了极少部分的失去了土地老弱农民的无奈,那些大多数青年的、少壮的,男的、女的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抗着行李盲目地找着工作,蹲守在人市里、穿梭在工地上,没有目标,没有未来。

老张把他家所有的农具——铁锨、镢头、锄头、耙子、铲子一股脑地架在院子中央,末了还浇上墙角残留的半桶柴油。他的儿子和老伴都没有阻拦他,任他将那些使用了一辈子甚至都不舍得借给别人使用的农具付之一炬。浇上油的农具被烧得嘎嘎吧吧地响。那些都是老张精挑细选的硬杂木头,老张用心将它们抛光、打磨顺手。有一次,老二家的孩子借了他的锄头,结果把锄头把给弄断了,老张便十分生气,非要问清楚是怎么弄断的。侄子嗫嚅着说当时地里挖出个大石头,他手上没有撬杠,便顺手用锄头把撬了一下,没想到就弄断了。老张训斥了侄子一顿,还狠狠地撂下一句话:“以后再别借我的家伙什!”
   老张蹲在地上,看着熊熊的烈火把那些上好的农具烧成了木炭,再燃成灰烬,两行热泪顺着面颊一直流淌到下颌根底。像两条默默流淌的小溪,涌出泉眼、冲过水草的阻隔,漫过平原,然后顺着山边流向远方。小溪甚至是有意做着选择,到嘴巴边上的时候,着意在凹陷处拐了个弯,肆意拉长着悲伤的韵调。老张感觉到有咸涩的液体留过了嘴边,但他懒得动,任泪水流过去。而泪水绕过了陷坑还没多远,便迎来了悬崖峭壁,没有选择地化成一道瀑布,宣泄着他男人样的视死如归,永不回头。
   老张面部的泪痕因为烟灰的熏染变得格外清晰,似乎上苍故意要给他留下一幅最后的伤心水墨画,而这幅画又是那样地悲催单调,完全没有他平整土地时大汗淋漓的丰满。当年他作为县劳动模范的照片发在省农民报上,那是一个艳阳天,面前是他刚翻耕完泛着铁锨模板亮光的泥土。那土块像房上的瓦片参差有序,背后是荒草齐腰的蒿草和荒丘,他就站在革新与陈旧的中间,手握着铁锨柄,右脚正踩在铁锨背上,用力地下踩,而头上的汗水是无数的小溪,那时他也是懒得顾及。他身后还有很多群众,只是他们比他稍慢了些,像天空的雁队,他就是那只领头雁。
   老张叫张三福,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两个哥哥都瘦小文静,唯独他身材魁梧,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吃过熊心豹子胆,天不怕地不怕。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正需要他这样敢闯敢拼的人。他十九岁就当上了民兵连长,党中央号召平田整地的时候,看着那不知多少年沧桑的老坟头,所有的人都迟疑了,有怕神鬼报复的,又怕乡里乡亲诅咒的。平坟整地,挖人祖坟是被人们视为断子绝孙的事情。但中央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要除四旧、要抓革命、要促生产。张三福作为民兵连长,他带领几个勇敢的年轻人,先是放火烧了坟地上的野草和荆棘,然后就开始带领民兵平坟头。有毛主席他老人家照着,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立马开始。父亲悄悄找过三福、大哥二哥也找过三福,村里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脸色,三福的照片上了报纸也没引起村子里人们的赞美,但第二年麦子成熟时人们发现了,那片地里麦子长得是那样地好。当一穷二白的家里多了几桩子粮食的时候,人们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平田整地是必要的,三福是对的!
   那是老张第一次开荒,在很多村子挨饥受饿的时候,他们村子涉险渡过了难关,没人受饿,更没一个人出门讨饭。在那个连观音土都用来充饥的年代,人们再一次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认识了张三福的正确。后来他推选为生产队长,他干活的时候总爱哼着《南泥湾》,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的习惯。
   土地下户以后,老张更是把那些田头地脚开发得淋漓尽致,甚至那儿能栽一颗玉米,那儿能多种一丛小麦他都不放过。开荒是个费力气的活儿,老张有的是力气,开荒换是个很费家具的活儿,所以老张有一个习惯,无论是上山砍柴还是赶集,总喜欢收集锨把儿、?头把儿,要求光滑顺溜而且结实耐用。按老张的话说,就是能扛能抬,能撬能憋。老张找这样的东西不容易,所以他就格外地珍惜,因为这东西得来不容易,每有收获,老张都格外地开心,甚至常拿来炫耀。老张的屋檐下存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但他从不嫌多。最早的是用破布条包裹着,后来有了塑料布便都用塑料布包裹,这就是老张的财富,他因为有这么多财富而快乐。有时财富真的很奇怪,并非都是黄金白银,而快乐更不消说,只是心动的那一刻。
   城市的扩张淹没了老张的村庄,老张当年开垦的那一片荒地被一个开发商看中了。政府的推动加上种植业的贬值,村委会以每亩十五万元的价格出售了该土地,这是村子的最后一篇自留地。开发商将这片地建成了商业住宅区,霸气的高楼掩盖了所有荒凉的记忆,只有建筑垃圾覆盖的被用作城市道路规划的那一片再一次令老张无限惋惜。城市道路规划是四车道,两边两条绿化带,绿化带外面是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外面是人行道。那只是一个规划,开发商开发了楼盘,只在靠楼的外面修了一条通往住宅区的便道。剩下的那一块扔满了建筑垃圾,起伏的垃圾堆凸显了荒废的面积。没有了土地的老张在那一片废墟旁徘徊着,抱怨着:“多好的土地,怎么可以这么浪费,这要种成小麦要打多少粮食!”他徘徊着、叹息着;叹息着、徘徊着。一年,半年,他终于忍不住了,拿了他的家伙什,开始了他的开荒事业。没人说,也没有管,老张起早贪黑,在垃圾里画出了一片又一片田块。那田块是美丽的,用建筑垃圾锁了边,像一片片稻田的围水栏。而地块是那样的平整,每一块土颗粒都经老张捶打过,打碎、扒平。在老张的带动下,整个建筑垃圾场几乎都被开发了,没有争抢、更没有强占,没有寸土必争,甚至比游戏还来的淡静坦然。按老张的话说:“是失地农民的精神慰藉,是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无法割舍的情怀。”老人一边劳作,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党的政策好,国家富强了,土地被征用了仍然能保证农民收入,闲下来的农民可以出去打工多赚些钱,这都是好事情。但是还有很多年龄大的或者年龄不很大的妇女不能出去打工,就像我,七十岁的人了,谁还接受你打工!整天面对着巴掌大的院墙内的天空,寂寞、徘徊,劳动是一种权利,劳动了一辈子的人失去了劳动权利是难耐的,每天不摸摸?头把儿、锄头把儿心里是慌乱的……”
   老人是寂寞的,他打开话匣子就一直说个不停,我的思想也搜落着很多传言:蒋家村的某老头每天早上都要抗着?头去村子东面已经建成工厂的地面转一圈;梁氏窑村有个老头把门前的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张家寨一个村子有十几个人在城里翻垃圾箱捡破烂……所有的传言都被人接受并传播着,没人调查落实,但大多数人都信。其实这只说了极少部分的失去了土地老弱农民的无奈,那些大多地青年的、少壮的,男的、女的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抗着行李盲目地找着工作,蹲守在人市里、穿梭在工地上,没有目标,没有未来。
   老张精耕细作的地种植了一茬玉米一茬小麦,在小麦收割后被通知不能再种了,道路边上要绿化,于是就来了一对人马,开着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有铲车、有挖坑机,三下五除二,路旁的地全种成了绿化树苗。老张没有说什么,反正,人家的地由人家种,唯一让他遗憾的是那树苗种的真乱。后来才听说是相关部门担心农民长期种植将来可能引起土地纠纷采取的紧急措施。老张听到这个后只有深深地叹息,他心里想:“娘的,我们要不开垦,肯定一直荒着!”
   大约是六七年后,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到了老张的村子边,路边的树苗一个个都长成了大树,听说一次性卖给了某绿化苗木公司,算是一笔外快。路边还有一颗皂角树,树干几乎一个大人合抱不过来,绿化公司开来了挖掘机,他们想来个搂草打兔子,被村民及时发现制止了。
   道路果然修成中心四车道,两边绿化带外加自行车道,主干道路修成了,而两边的绿化带依然空着。又是一年一年的过,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萌芽期生长更是缓慢。老张看着那些荒芜的地有一次心动了,虽然七十四五的人了,他又开始了开荒,虽然都是豆腐块,但这次劳动强度小,没有大的砖头水泥块。老张扒平一块,就在边上种上红叶甜菜,像扎花边一样,中间种上黄豆或者芥末或者葱蒜。老张纯粹是休闲,但他种好的地,就是一个美丽的样板,按农村的老话说‘横是行行斜是样样’。我甚至相信老张之后,再不会有人把荒地种得这么平整,这么艺术,那是一种身心的投入,没有金钱也没有利益。
   大约那年的初冬,老张的产品还没有收获,绿化工作开始了。也许因为面积小,没有人告知老张,也没有人怜惜地里的产品,轰隆隆的机器吧所有的东西一次推平压实,该栽树的栽树,该铺地砖的铺地砖,城市一下通道了老张的家门口。但老张心里堵得慌,他的抱怨声甚至没有得到老伴和孩子的同情。
   “没事了不会出去转转,打打麻将也行!”老婆孩子都这么说。
   老张窝了火,他的火烧了他所有的财富。老张蹲在灰堆旁,呆呆地想:“农民,你该去哪里呀?”

共 33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了张三福多次开荒的经历,在时代的发展轨迹中,塑造了一位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农民形象。通过对张三福对土地的依赖和不舍,点明了土地与人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指出了“劳动是人的权力,土地是农民的精神慰藉,是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无法割舍的情怀”的主旨,批判了当今一部分人滥占耕地,抛弃土地的行为,表达了对土地流失和遗弃行为的担忧。文章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张三福烧毁农具的场面以及人物刻画,鲜明地突出了主人公对土地失去,情感无处寄托的愤懑和伤痛,烘托了主题。而结尾不仅呼应开篇,使文章结构紧凑,更强调了失落感,给人以深深的触痛。全文以张三福的这个虚构的人物形象切入,通过他的命运与情感来揭示土地对人的重要性,不言理而理在文外。一篇关注现实,呼吁珍惜土地和劳动人民感情的文章,极具现实意义,读后令人深思。赏并倾情推荐!【编辑:重庆霜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6-04-07 12:33:41
  老师的这篇文章,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化进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民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令人动容。而我更欣赏的是,文章以塑造张三福这个人物来阐明观点,避免了说教议论的枯燥和无味,使内容更生动具体。佩服老师的巧妙构思,欣赏并学习佳作。问好老师!
重庆霜儿
2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6-04-07 12:34:32
  最后一句,农民,你该去哪里呀,令人心酸!
重庆霜儿
回复2 楼        文友:劦石        2016-04-07 13:23:28
  感谢霜儿精彩点评和辛勤编辑,我也想为失地农民呐喊一声,一笔钱就能买断农民世世代代的依靠吗?失地农民的未来在哪里了?
3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6-04-07 12:35:30
  感觉感谢赐稿星月,星月因你更精彩。期待佳作频传,遥祝创作丰收!
重庆霜儿
4 楼        文友:听雨阁        2016-04-07 20:07:13
  欣赏阅读佳作!祝老师写作愉快!
听雨阁
回复4 楼        文友:劦石        2016-04-07 21:43:42
  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