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磜,八磜,石之祭

编辑推荐 八磜,八磜,石之祭


作者:姜光丽 进士,737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6发表时间:2016-04-07 19:38:54

八磜,镶嵌在三清山的奇峰峡谷之间,是一个散居着700多人的小山村。
   “当年,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八磜打了最后一战。八磜村的山山水水,洒满了烈士的鲜血。这里有厚重的红色文化,是正在开发的红色旅游景区。”站在三清山神仙谷宣传牌前,听完这些介绍,我不由心中一凛。回头望望,脸色凝重的主讲人方新国,胸前佩戴的“共产党员”徽章熠熠生辉。
   “磜”读音qì,一个磜字,就能感觉到它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当我们在八磜村走访村民,攀登龙潭,重走原始森林中红军走过的栈道,想象当年他们疲累的脚印,一再地叠加在悬崖峭壁上一尺宽的麻石步道上,以及“八磜战役”牺牲七百余位红军的悲壮,感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同时,不禁心中默念——八磜,八磜,以石祭之!
  
   著名的“八磜战役”
   从八磜村往南,沿陡峭山路向上攀登,在第一个龙潭瀑布前面歇脚,一个二十多平米宽的平台上,有一座“龙潭公庙”,庙内有石雕龙潭公一座,上面刻有的“晋朝”字样,和八磜的“磜”字一起,互相印证着这个村庄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史。
   而八磜最引人关注的,则是因为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35年1月,著名的“八磜战役”在这里打响,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与国民党重兵发生激战,红军将士700余人壮烈牺牲。
   站在龙潭公庙前,但见悬崖峭立,谷壑深深,这条来自怀玉山的水系,在八磜留下十八龙潭十八瀑,然后折而向东,汇入清澈的玉琊溪。其间近百米落差的瀑布就有九个,可见其山势之险峻。山谷入口处,两棵高高的古松,在悬崖绝壁灌木丛生的山谷里,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
   “那两棵松树,我们叫它——哨兵树,这条龙潭河,我们叫它——血河。当年白军发现了在这两棵松树下站岗的红军哨兵,断定方志敏红军部队就在山谷里,于是杀掉哨兵,暗中调集强大的兵力,悄悄地从侧面攀上两边的山崖,把红军围拢在龙潭山谷里。白军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了整整一夜,牺牲了七百多位红军,山谷潭边到处都是红军的尸体,整条龙潭河水全被染红了。这就是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著名的‘八磜战役’。”八磜村委会主任钟明友,用深沉的语气,向我们讲述着那一段虽已远去,但依然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
  
   他们见过方志敏
   在红军最最艰难的时刻,八磜的百姓依然支持方志敏和红军队伍,并见证了当年红军的英勇顽强和纪律严明。
   在八磜方圆十五里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当时仅有一座钟文耀、钟明财父子做棺木为生的守山棚。1935年1月19日上半夜,有位红军首长带领红军尖兵连连长吴开良等三位红军战士,从山上来到他的山棚,红军首长嘱咐钟明财和他的父亲钟文耀,如果有红军伤员来到山棚,请帮助掩护。后来,红军首长往三亩方向走了,吴开良留在山棚,负责集合打散了的红军战士,并告诉他,刚才的红军首长就是方志敏。这天晚上下半夜,红军尖兵连的人大部分牺牲。吴开良连长离开时,送给钟明财一支钢笔。第二天晚上,果然有七位受伤的红军,爬到钟明财的山棚里。遵照方志敏的嘱托,父子俩为红军伤员烧水暖身,但因缺乏医药无法施救,七位红军都在山棚里牺牲了。父子俩忍住悲痛,用七副棺材,将七位红军分别掩埋在八磜龙潭顶的山上。
   1935年1月22日晚上,也就是“八磜战役”第二天,大雪纷飞,八磜村三亩自然村邓裕富全家人,正围着火堆吃晚饭,突然传来清晰的敲门声。爷爷邓祥树起身开门,进来了几位带枪的红军,其中有一位穿着军大衣的红军首长,跟邓祥树说,红军在这一带打仗,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现在还早,向你家买一些粮食给兄弟们吃。邓祥树很快答应了,然后与邓裕富走到大门外,在雪光映照下,看到从大门到村庄水口林的路上都是红军。红军纪律很严,如果不是敲门,邓裕富一家人根本不知道外面有这么多人。经邓祥树招呼后,红军上楼搬玉米磨粉,烧锅煮糊炒豆,并烧起火堆取暖。邓裕富不仅不害怕,还帮着红军搬柴烧火。有位红军见邓裕富赤脚无袜,送了两双袜子给邓裕富和他的爷爷。天快亮时,红军首长在邓裕富家开会,决定将山上仅有的500余名红军战士集中起来,命令一位红军干部担任团长,带领红军向分水关最后一次突围。红军出发前,给了邓裕富家40块银元。《方志敏》年谱记载:“二十二日晚,方志敏利用火光,将散开的部队收拢,重组一个团,交由红二十师参谋长乔信明指挥,继续寻找突围。”
  
   半个世纪的军号声
   在八磜村委会主任钟明友家大厅的墙壁上,两顶斗笠中间,挂着一把军号,这是他已故的父亲、共产党员、老兵钟文孝留存下来的红色情怀。
   1949年1月,倪南山化名方志承,和杨明、朱农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挺进玉山县西北的怀玉山、三清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部队所到之地,群众看到安民告示上署名司令员方志承、政委杨明,都奔走相告:“方志敏的兄弟打回来了!”
   这年的正月,方志承带领部队在八磜、柴门一带与敌开展游击战争。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钟文孝,毅然决定参军。正月十一,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当时年仅21岁的钟文孝带着干粮,告别家人,穿着一双草鞋,只身一人踏上了寻找部队的漫漫长路。当他翻山越岭,光着冻得通红的双脚,出现在部队驻扎地时,在场的战士无不动容,司令员方志承也亲自过来探望。钟文孝被编入连长李存根的三排二班,因作战勇猛、身手敏捷和聪明机灵,不久被选拔为方志承的警卫员,从此跟随方志承左右,直至负伤后回家休养。
   1950年1月,伤势痊愈后的钟文孝,在亲人的欢送下,身披红花再一次参军,光荣地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128师一名战士,随军南下参加了1950年4月的解放海南岛战役。
   1956年4月,带着累累战功,钟文孝从部队光荣复员。因伤致残的他,放弃了组织的照顾,毅然回到八磜,甘做一位普通的山区农民,守护着心中的这一块圣土。
   回到家乡的钟文孝,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寻觅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足迹。在一个树木茂密、人迹罕至的山坳里,钟文孝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弥足珍贵的宝物——红军军号。从此,这座寂静的小山村,时常有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山谷。钟文孝以吹军号的方式,缅怀当年牺牲在这里的红军,一吹就是半个多世纪。钟文孝年轻时,几乎每天都吹军号,后来年事渐高,虽不再天天吹响军号,但只要有客人来,钟文孝总会拿出军号讲述它的来历,讲述当年红军在八磜的传奇。长长的军号锈迹斑斑。“我舍不得擦去号角上任何东西,这是岁月的痕迹,历史的见证,更有红军的英灵……”介绍到最后,老兵钟文孝总是一边轻抚军号,一边这样喃喃细语。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八磜村有一位50多岁的种山人钟明留,因为开荒种山,先后掩埋过二十多位红军的骸骨。本想采访一下他,电话联系却人在外地。回望巍巍青山莽莽森林,我忽然感悟到,其实不用再找他了,八磜村那一座一座重重叠叠险峻巍峨的石崖山峰,不就是铭刻着那段红色历史的永远的丰碑吗?

共 28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西上饶原本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八磜村更是红色土地中的重中之重,这里曾经牺牲过700多名红军战士,文章描述了当年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为里浴血奋战的史实,村中老兵钟文孝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弥足珍贵的宝物——红军军号。从此,这座寂静的小山村,时常有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山谷。钟文孝以吹军号的方式,缅怀当年牺牲在这里的红军,一吹就是半个多世纪。文章语言流畅,描写细腻,值得一读。(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07 19:49:16
  一篇红色文化力作,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姜光丽        2016-04-08 14:23:19
  问好,感谢辛勤编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