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争鸣】乡村旧事(散文)社长推荐

  【争鸣】乡村旧事(散文)社长推荐


作者:草根 探花,1830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6发表时间:2016-04-09 21:00:36
摘要: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发展,有些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被替代或淘汰,有些会沉淀下来历久弥香。无论有多么大的压力或挫折,对于今天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更多的去赞美,而不是埋怨甚至仇视。毕竟与过去那些物质极其贫乏、生活着实艰苦的时光相比,如今已是幸福的天堂。那些年,先辈们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克服干瘪的肚皮,创造出了越来越好的日子,而我们却无法用山珍海味喂饱逐渐空虚的精神世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时常听到身边的友人或陌生人埋怨生活,说来道去都是种种不好的境况,倍感活得不尽如人意。好像从小到大吃遍了苦头,没有尝到过一丝甘甜,日子比孔乙己还要狼狈,甚至接近于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起初,我不能太容忍这样的“无病呻吟”,免不了驳斥几句,后来变成一笑了之。静下心来,不由想起一些从前的岁月,以及沉淀在那段岁月深处的琐碎之事,它们更能唤醒渐次麻木的灵魂。
   围观电视。
   此处的“围观”不同于红遍网络的那个时尚名词,是当年独有的一种现象,或者生活状态、常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北地区大多数的山区农村仍与电视机绝缘,没有见过这种新生产品的大有人在。值得庆幸的是我家所在的村民小队比较富裕,算得上“土豪”级别,竟然率先购得一台二十一寸的“金星”牌大彩电。为了迎接这台神秘的“电匣子”,队长安排人手专门清理出三间瓦房给它布置出舒适的家。可以说待遇相当不错,让很多还住着窑洞的乡亲羡慕不已呢。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渐浓的夜色全被鼎沸的人声包裹。要不了多大会儿工夫,三间房就挤得满满当当,期待一睹大彩电的芳容。顺便说一下,除了夜晚播放节目的几个小时外,这个宝贝疙瘩都会由专人带回家中保护。其一防止顽劣的小孩胡乱拨弄,搞坏某个零件;其二担心小偷光顾,那样不仅造成集体财产损失,而且漫长的夜晚时光实在难以打发。一般等到晚上六点半左右,放映员便会抱着硕大的木壳子电视机出现在人们期盼已久的目光里。之前刺耳的嬉闹声或吵闹声在电视打开的一瞬间全部销声匿迹,整个放映室鸦雀无声,那一刻它是唯一的主角。围观电视的人们排列有序,最前面的是跟我年纪相仿的小小孩,接着是大一些的孩子,然后就是老人、青壮年。座位也显得很规矩,前排的直接席地而坐,依次有自带的小马扎、小椅子和队里制作的长条凳,个儿高的大都选择站着。尽管条件相对艰苦一些,特别是冬天到处漏风的放映室冷如冰窟,乡亲们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减退。有时为保证观看效果大家就硬撑着不生柴火,直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晚安”二字,大家才想起冻僵了的腿脚。
   记得那时,第一部《西游记》刚刚上映,我们这帮孩子的高兴劲儿达到了无法言表的程度。每当电视里那段经典的猴王出世的音乐响起,放映室里总可以听到高分贝的尖叫声,当然少不了按捺不住的跳跃。往往这个时候,大人们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不会像平时那般严厉制止,仿佛被稚嫩可爱的童真所感染和融化。除了孩子喜欢的节目之外,还有一部很红火的电视剧《渴望》倾情上演,就连外村人都追过来观看,场面相当火爆。那首“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几乎成了田间地头最解乏、最能派遣心绪的歌谣……慢慢的,村里几户家境殷实的人家先后买来了十二寸、十四寸等大小不一的黑白电视。于是,我与小伙伴们就会东家进、西家出地寻找喜欢的节目,比如《海灯法师》、《葫芦兄弟》等等。
   后来,父亲花费一年的辛苦积蓄为我们兄妹搬回了一台黄河牌的黑白电视机,至此我再没有“围观”过电视。许多年过去了,每次回想起那三间放映室、回想起与伙伴们打闹嬉笑的观看场面,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久违的快乐和幸福感。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液晶、4K、3D、wifi等功能应有尽有,但是好像少了几分真挚的热爱和真诚的感悟。
   赶庙会。
   大抵从记事起,我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去“赶”各种名头的庙会,且不论远近,范围遍及方圆二十几里大大小小的村落。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庙会的热衷绝对要比当下年轻人对大片的追捧更甚,关键在于不光热闹,还花不了几个钱。顾名思义,庙会的主旨肯定与参拜神佛有关,具有一种独特的乡村文化内涵。在这里我更愿意给它冠以“文化”二字,缘于人们拜佛的初衷是祈祷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等等美好的事物,完全区别于“跳大神”一类骗人钱财的不法活动。
   每年春节的爆竹声未落,各地的庙会就纷纷登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台之比拼气势。依据农历来算(庙会是以农历纪年的节庆活动),最早的莫过于迎着正月初九浓浓年味上演的“上九庙会”。主会场设在县城郊区的高洞沟,一个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关帝庙,传说当初在此躲避战乱的百姓得到了关帝显灵救护,人们为感念恩德故此修庙供奉香火。高洞沟的庙宇依崖而建,半壁有多个洞穴,很有险峻之感,周围栽植数百棵松柏,看起来神秘而庄重。虽然时值异常寒冷的初春,也阻挡不了十里八村善男信女们朝拜的脚步,可谓人山人海。孩子们喜欢前往大多受好奇心驱使凑热闹,当然还有一些小心机——美味的特色小吃、颜色各异的小玩意。进入会场大人忙着进出关帝庙、玉皇殿、观音殿等神仙庙宇烧香跪拜,要么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要么祈祷赐予大胖孙子……有时看见他们念念有词、毕恭毕敬的模样会忍不住偷偷发笑。可能害怕亵渎众位神灵,像我这般顽皮的小鬼大都被赶出门外,并得到几毛到一元钱的好处。不大的院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摊,有米粽、凉粉、面皮等吃食,也有塑料小手枪、塑料刀剑等玩具,无一不吸引伙伴们的眼球。那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面对所有的美食和玩具难以舍弃,然囊中分外羞涩。几经思想斗争,最终跺跺脚选择其中的一两样商品忿忿而去,心里盘算着下个庙会一定要得偿所愿。
   趟过正月的料峭春寒,在桃红杏白的季节,农历二月十五临镇的青崖洞庙会又盛大开启了。与“上九庙会”相比,这次参加的人数和活动规模都要大得多,依赖于青崖洞的知名度和三天四夜秦腔大戏(陕西地方戏)的吸引。青崖洞又名卧虎山,因丘处机在此修道传教而闻名,倍受道教信徒推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加喜欢它天然的石崖洞府(洞大小不一、各有其名,分别供奉不同的神仙)、秀美的自然风光、甘甜流畅的泉水瀑布和秦人挚爱的戏曲。而伙伴们则钟爱由外地前来表演的大马戏、杂技以及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以至于通过极端的方式奔赴庙会。大约小学四年级时,那一年的庙会正好在周内让我们很是懊恼,不料二月十五当天班主任有事请假,大家便来了个“集体逃课”。尽管刚开始有些忐忑不安,但是一到青崖洞会场那些担忧统统被抛至九霄云外,爬洞府、看马戏、玩游戏笑声不断,美不胜收。不过,第二天早上全班的小伙伴就被安排上台向全校师生检讨,个个脸红脖子粗恨不得钻进地缝,真是“人在囧途”啊……
   故乡的庙会之多不胜枚举,山神庙会、财神庙会、乞巧节庙会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乐此不疲。在那个年代,它既是穷苦百姓的精神寄托,也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一种途径,因而得以蓬勃发展。稍作回忆,我已多年没有真正置身于庙会之中,对于“赶”庙会的迫切、欣喜之情也逐渐模糊起来。是工作太繁忙?抑或是生活最应该拥有的东西被我一点一点丢弃?不得而知,或心知肚明。
   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发展,有些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被替代或淘汰,有些会沉淀下来历久弥香。无论有多么大的压力或挫折,对于今天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更多的去赞美,而不是埋怨甚至仇视。毕竟与过去那些物质极其贫乏、生活着实艰苦的时光相比,如今已是幸福的天堂。那些年,先辈们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克服干瘪的肚皮,创造出了越来越好的日子,而我们却无法用山珍海味喂饱逐渐空虚的精神世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共 2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计划经济时代(上世纪80年代),一台进口黑白电视机,对于农村来说,却是不可多得。围观,所带给读者的那种朴实、自然和沧桑的背后,是充满很深的人生感悟。庙会,这是我们东方文化体系的分支,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乡村故事,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同见证和感受着这种心灵的阅历。欣赏佳作!推荐阅读!【责任编辑:山形依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形依旧        2016-04-09 21:01:42
  欣赏佳作!感谢你赐稿争鸣!辛苦,上茶!陈军
山形依旧
回复1 楼        文友:草根        2016-04-11 11:50:24
  问好山形依旧总编,感谢辛苦编审,送上春天的祝福!
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4-10 17:17:14
  往事依稀在,徒留旧梦中。
   谢谢草根支持,喜欢的一篇散文。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2 楼        文友:草根        2016-04-11 11:51:22
  鱼主客气了,感谢来读小作,祝福人安,文安!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4-14 07:30:45
  也许不合江山精品要求,但是我很喜欢,问好草根儿。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3 楼        文友:草根        2016-04-14 08:59:02
  呵呵,鱼主不必介怀,写文本就不应太过功利,有人写有人看足矣。
   把小作当做对老友的“造访帖”,这样就显得惬意、温暖多了,祝福一切都好!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4-14 09:28:24
  “写文本就不应太过功利”,草根兄的心态很好,若为文者大都如此,或许文字就纯净多了。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4 楼        文友:草根        2016-04-14 16:59:45
  虽不能改变,但愿意固守这片精神家园。问候万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