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草鞋春秋(散文)

精品 【荷塘】草鞋春秋(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3发表时间:2016-04-10 21:41:04
摘要:“草鞋”里有“春秋”,草鞋是一部历史,而“木底草鞋”又只是草鞋的一种发展和革新,当然就是这部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例。既然它是木屐与草鞋的结合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不仅吸收了木屐和草鞋各自的优点,而且在这种创新过程中,又发挥了共建和共赢的优势,能不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吗?

【荷塘】草鞋春秋(散文)
   曾几何时,有人曾把高考比作“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多少年过去了,高考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了,而早已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了。“草鞋”不说已经绝迹,而它也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意义;“皮鞋”更不是身份的象征,而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个性化的选择。
   “春秋”原本是一年四季中的两个季节,春种秋收,古人便以春秋做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在一般的史书中,“春秋”是指我国历史上东周时期的前一段,后一段被称作“战国”,所谓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就是如此。当然,“春秋”加上书名号,便又成了孔子删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我们今天所说的“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春秋”,又是指“历史”了。
   草鞋,从草到鞋,应该说也是一部历史了,只是没有人记录罢了。草鞋自从穿到人的脚上成为“鞋”,它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毋庸置疑也经历了几多春秋,书写起来,一定也会是一部厚厚的历史。由自然的“草”到人为的“鞋”,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草鞋”里自有“春秋”,当然也少不了伟大的劳动和创造。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初读这首唐代无尽藏比丘尼的悟道诗,我对其中的第二句“芒鞋踏破岭头云”一句甚感不解。“芒鞋”到底是什么?它怎么能够踏破“岭头云”呢?后来,我就联想起“踏破铁鞋无觅处”,慢慢地感悟出这“踏破”的不是“云”,而是“鞋”。这句诗的大意应该是寻春走遍了云雾弥漫的大小山头,芒鞋都磨穿了,也未寻到春天的影子。
   那么,芒鞋是什么呢?我又想起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首词。在这首词里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竹杖”大约是词人行走时手里拿的“竹棍”。这根“竹棍”到底是临行前就准备好的,还是“穿林”时随便折来的,也未可知。而“芒鞋”应该是大词人脚上穿的一种轻便鞋,词句中不就说它和“竹杖轻胜马”吗?如果单从“芒”的草字头来看,“芒鞋”大体上就应为草编的一种鞋子。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并未收录“芒鞋”这一词条,只是说“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和田野间,叶子条形,秋天茎顶生穗,黄褐色,果实多毛。查阅苏轼《定风波》一词的相关资料,一般都把“芒鞋”直接地理解成了“草鞋”。上网百度,百科知识解释为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就是芒鞋。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在过去的电影里经常看到的情景,那就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或急行军时所穿的那种草鞋样子。这种草鞋虽然简简单单,但在革命战争中可以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带着浓厚的兴趣,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关于“草鞋”的历史。相传,“草鞋”最早叫做“扉”,据说是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汉代则称其为“不借”,古书《五总志》里曰:“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史料里记载,汉文帝刘恒也曾“履不借以视朝”,它的意思是说皇帝也曾穿着草鞋上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或议论国事。大家都很清楚,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里写到,三国天下有其一的刘皇叔刘备,其起家就是以卖草鞋为生。可见,古人穿草鞋早已相当普遍了,而且有时候连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分。
   据相关资料介绍,从前的草鞋大多为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材料织成,有带鞋帮子的,也有系绳索的,但常常表现为极为简陋的“草底拖鞋”。它的用料很普通,制作也相当简单,但穿在脚上,既利水透气,又柔软轻便,还具有一定的保健按摩等功用。有人认为,草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山区居民传统的劳动用鞋,他们无论是上山砍柴、采药,还是下地干活、狩猎等,不分阴晴下雨都穿着草鞋,特别是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步履敏捷,两脚生风,常常给人一种宽松和惬意感。
   要说草鞋,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老家的那种踏雪草鞋,它一般是用苇毛英子和细麻绳拧成的。厚厚的桐木鞋底,像古装戏里的大臣们上朝时穿的靴子,高高的,走起路来,趿拉趿拉地响,犹如伴奏。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这种鞋它应该属于木屐与草鞋的结合体。它的出现,应该说就是一种创新。当然,这也可看作是草鞋或木屐发展史的一部分,我们不妨就叫它“草鞋春秋”,自然也可称它“木屐春秋”。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天下雪、大地冰封,我老家那里的乡民们都爱穿这种“木底草鞋”。它不但用料简单、美观大方,穿起来舒适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隔湿、防潮。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我以为“木底草鞋”就是天赐良物。当然,即便是天造地设,也有其遗憾的地方。木底草鞋,白璧微瑕,唯一的毛病,我觉得就是它不像南方的“草鞋”或“芒鞋”那样轻便。
   至今犹记,幼年的我生性好玩,那时的天气似乎也比现在的同期寒冷得多。每每到了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我总是不听父母的劝阻,和邻家的二狗子在大街上疯跑,面对冷风,仰着脖子,伸出舌头来接雪,经常手冻得紫红紫红的,还是捧雪、吃雪,相互掷雪球、玩打仗。玩时虽然很痛快,可玩过之后,我脚下的那双棉鞋头子早已浸透了,一对棉袜子也水湿水湿的。回头看看二狗子的那双草鞋,却是干嗖嗖的,像两只小木船一样地昂首翘立,一副十分潇洒的样子。
   回到家里,我只好褪掉鞋袜,斜躺在了被窝里。这时,一边父亲给我烤着鞋子和袜子,另一边母亲却在不住嘴地数落我:“天下着大雪,外面有啥好看的!不让出去,你非出去,这回可舒坦了!”当时,我还兴头上,便回应道:“您让爹也给我弄对草鞋吧!”母亲听了瞪瞪我,一脸严肃地说:“你以为弄对草鞋那么容易呀!”我不服气地说:“有啥不容易,不就是两块桐木板、一掐儿苇英子、两把麻绳子吗?还是不想弄,那二狗子咋就有?”父亲抬头看了看我,母亲也不作声了。
   有人说,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可我当时穿不上草鞋,却只有羡慕的份。常言道:“好事多磨。”印象中,那次对话后不久,父亲便给我弄了两块桐木鞋底,又搭夜捻了很多条麻绳子,但最终苦于没有苇英子,当年也就只好作罢了。可等到第二年秋天西河滩芦花飘飞的时候,父亲便及早地剪了些苇英子,用麻皮儿吊起来,挂在堂屋檐下的墙壁上晒了又晒。父亲的手很巧,农闲时节,他经常干些编筐窝篓的活,像这种掐掐拧拧的功夫,他一看便会。记得那年的冬天,我便顺利地穿上了父亲亲手拧的草鞋。雪地里我可以尽情地玩打仗,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现如今,时代真的不同了,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革命创新,既保暖结实而又轻便耐用的材料层出不穷,生产和生活的日用品变着样地翻新,而且目不暇接。南方的那种简陋的传统编织草鞋,现在早已与“中国结”技术相结合,由先前的作坊式一次成型而变为工厂化大批量地生产,不但品种繁多,而且造型新颖美观,成为潇洒一族“街头漫步”的休闲性时装草鞋或旅游馈赠的工艺品。而像我老家的那种木底踏雪草鞋也似乎自惭形秽、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各式各样的皮棉鞋、长筒靴、雪地靴、胶底防滑鞋等。
   不过,再回头来想想,当年家乡的那种“木底草鞋”,虽然其用料简单而普通,做工也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且不论是穷日子穷过法,但仅从它的选料和制作就可以看出,那种“木底草鞋”的每一个细节里,可以说都凝聚了乡民们的辛勤汗水和劳动智慧。
   先来说说这桐木底吧。在我的老家黄泛区一带,按说当时到处都生长着大量的榆、槐、杨、柳、楝、椿等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每一种树木都能够出板材。如果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供选作鞋底的材料余地很大,可乡民们为何要单单选中这桐木板呢?我想泡桐树除了生长的最普遍、可以就地取材之外,尤其重要的是泡桐属于速生材,木质轻柔,纹理细密而通直。它既耐磨、耐湿、隔潮,又不易变形和翘裂,而且还易于加工和雕刻,这些都非常符合“木底草鞋”的内外环境和使用要求。
   当然,再说泡桐刨光后,还具有绢丝色泽、白亮柔和、无毒无味等特点。乡民们之所以选桐木做鞋底,这明显是由泡桐天然的众多特点决定的,但我想这里应该说也有乡人们的智慧。大道至简,一切从具体情况出发,万物拿来为我所用,但用其所长,不亏其材料。我觉得用泡桐板做成厚厚的鞋底,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发明和创造,只是这种发明创造是因地制宜、因物而异。桐木底的耐磨隔潮的特点,可以适应冰天雪地的外在环境;桐木底的材质轻柔,行走时又不至于因鞋底厚重而行动不便。“桐木鞋底”无论是于内于外,还是于雪于脚,总体说来,二者显得都很和谐。
   接着说说这细麻绳吧。“麻”是当时老家一带普遍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我清楚地记得,在日常生活中,“麻”常常被纺作大小粗细的经子来用,如最常见的织草苫子或秫秸箔等。农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纺经子。记得南宋诗人范成大有首《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一种客观描写,很多地方与当时的情况也极为类似。
   当然,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这还得除了缝制衣服多用棉线之外。在通常情况下,“麻”捻成绳子,不但结实,而且柔软,用作编织草鞋的经线,可以说拧起来既方便又容易勒紧。记得当时,一对草鞋一般要搓上几十根乃至上百根细麻绳,为了节省劳力和时间,捻好的细麻绳使用起来,还常常在麻绳的中分处一折为二,当作双经子用。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在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自然也是“草鞋春秋”的一部分。
   再来说说苇英子吧。芦苇是当年河岸坑边池塘沼泽里最为常见的高大禾草,有诗为证:“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苇英子是苇杆顶端见风摇摆软绒绒像羽毛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芦花穗子”。深秋季节,成熟的芦花一片银白,美丽极了。这时用剪刀剪下,将其吊起来,充分吸收阳光晒干,就会变得纯净而光滑。拧草鞋的时候,再把这些晒干的苇毛英子湿上水,让炸开的苇花收敛其光芒,这样拧出的草鞋便会既结实而又平滑。
   乡民们大多选用苇英子来做草鞋,除了苇英子这种东西生长普遍之外,我想:一是苇子成熟期接近冬天,时间上占有“天时”;二是芦花有絮,拧成草鞋穿起来相对暖和;三是苇英子呈长条状,施水后变得柔软,也比较易于编织。当然,草鞋拧好后,重新返干的苇英子带有细细的芒尖,不容易沾染晶莹的雪花。苇英子干后极轻,有利于减少木底草鞋的重量;苇英子和麻绳子结合得固定牢靠,使草鞋穿着不失于松松垮垮等等,也自然是苇英子的优势。
   最后,再来说说那鞋眼和竹钉吧。在拧草鞋的一切材料都准备好后,就需要在桐木底上钻眼。据我所知,鞋底周围钻的眼儿,是用来固定经线的,说得明白些,也就是下麻绳的。这些眼眼不宜太大,而且一律都要朝内偏斜。这样做,明显是想让竹钉下得更牢稳,不易脱落。但我觉得这选用竹子作“钉”,则是极具智慧的。竹钉一般为毛竹做成,因为毛竹质地坚硬。竹钉通常为三棱,很符合“三点定面”的稳定性。之所以选择竹子作钉,更为关键的是铁钉见潮后容易生锈,而竹木却不生锈。再从“竹和麻”的关系来看,竹子有批针,麻则分丝儿,竹针扎入麻丝儿,可谓丝丝入扣、天衣无缝。
   或许人们会说,草鞋里哪会有这么多的道道?我想,可正因为“草鞋”里有“春秋”,草鞋就是一部历史,而“木底草鞋”又只是草鞋的一种发展和革新,当然就是这部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例。既然它是木屐与草鞋的结合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不仅吸收了木屐和草鞋各自的优点,而且在这种创新过程中,又发挥了和谐共赢的优势,能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吗?
   其实,我想说的还不仅仅是“草鞋”本身。在改革创新的年代,这世界上的一切,大多都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我爱家乡的“木底草鞋”,但它在“春秋”中消失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我知道历史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造。

共 47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部草鞋发展史,作者无意在为“草鞋”作一部《春秋》。文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经据典,趣谈草鞋的发展。春秋,既指季节,也指历史。那么草鞋,也是一部无人记录的历史。其实,草鞋里自有春秋,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在这里芒鞋很显然就是指草鞋。就是草鞋,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或急行军时所穿的。“这种草鞋虽然简简单单,但在革命战争中可以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者由它联想到家乡人曾创造的踏雪草鞋,人们就地取材,用桐木做鞋底,细麻绳,更是老家一带普遍种植的作物。苇英子,池塘里遍地都是。做成的“木底草鞋”走起路来,趿拉趿拉地响,犹如伴奏。它不但用料简单、美观大方,穿起来舒适暖和,下雪天可以防湿防潮。它曾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文章赞美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了草鞋春秋。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有生命,鲜活,就像一部生活小百科,处处皆有学问,读了让人受益无穷。值得细品,倾情荐阅!【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1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04-10 21:41:51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1 06:00:12
  问好编辑,祝福荷塘。
2 楼        文友:阿巧        2016-04-10 21:45:37
  酋黄老师总是能想别人想不到的,文章立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很自然地融合为一体,草鞋作为历史的产物虽然已渐渐消失了,但老祖宗给我们的艰苦朴素的“传家宝”,无论何时也不能丢。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1 06:01:20
  您的编按总是那么及时到位,辛苦了,问好!注意休息!
3 楼        文友:阿巧        2016-04-10 21:46:28
  问候酋黄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1 06:02:09
  有荷塘各位的相伴和祝福,快乐着呢!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10 22:57:17
  黄老师的博学、多识,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真诚,令人敬佩!一草一鞋,在老师的笔下都有了充沛的感情,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感谢老师带来精彩文章,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1 06:04:42
  真的,红叶!我感到您就像一片红叶在我眼前闪动,给我以温暖和热情。荷塘里,您就是一朵红莲!
5 楼        文友:天龙        2016-04-11 01:44:48
  佩服黄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古诗底蕴,将一只不起眼的草鞋剖析得入木三分,令人大开眼界!!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1 06:08:06
  尊敬的社长,真的又辛苦您了。一“大家子”不容易,您总是慈祥而宽容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君子和而不同,我想您是理解的。再次表示感谢!
6 楼        文友:清菡        2016-04-11 21:33:14
  问候老师!写作开心!生活开心!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2 09:26:31
  问好清菡老师,感谢您忙中偷闲,留墨鼓励!确实大家都很忙,写文也只是一种业余爱好。
7 楼        文友:可美        2016-04-12 02:57:33
  可美没有见过草鞋,父亲在世的时候倒是见过目底鞋。挺好!老师的就是知识渊博!许久不来社团了,问候老师!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2 09:29:23
  早年的印象,加之近来的一点想法,写的确实粗糙,承蒙错爱。问好!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12 10:30:22
  祝贺黄老师美文获精!老师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2 12:03:08
  谢谢您,荷塘真的很温馨!
9 楼        文友:山林之露        2016-04-12 13:53:37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方面,酋黄老师做得太好了。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你都能发现别人未曾注意到底的,并能对此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佩服,向你学习!
常磨笔头,心头敞亮。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2 14:03:30
  谢谢同行,承蒙夸奖,惭愧惭愧。问好!祝写作愉快!
10 楼        文友:天龙        2016-04-12 17:27:25
  祝贺酋黄老师双喜临门!!精彩继续哦!!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2 19:16:31
  问好社长,辛苦您了!有时间就写,祝福荷塘!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