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牡丹的气节

精品 牡丹的气节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4发表时间:2016-04-11 08:57:41

牡丹的气节 牡丹该是北地的风物,江汉、荆楚虽生,却成不了气候,故而在漫长的时光里,没寻来一窥它绝伦华姿的机缘。
   牡丹的近亲芍药倒是见过。小时候在二姑妈家玩,她家和别人家一起分住四合院,她家住天井前边,天井后边的那家在院后栽了几大丛芍药,繁盛得很,谷雨前后,浓绿的叶片中便撑出一个个饱满的花骨朵,似乎是一夜之间,又炸出一团团紫红。那家的姑娘常常采摘几朵将开未开的,插在黑色的“西陵特曲”酒瓶里,再掬上一捧清水,趁花朵上的水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坠时,扯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去显摆。碰却是不让我们碰丝毫的。
   前些年暑假,在二舅家玩,发现他门前的院坎上生着一大蓬芍药,儿时那一团团紫红的影刹那浮上心头,一时心动,顾不得时节,挖了一丛回来种到了缸里。几年过去都不见开花,有人说得种在户外接地气。又移植到小区花圃里,几年过去还是未有花开。又有人说移植时节不对。懒得追究,恨恨地想,到底是“庭前芍药妖无格”,便疏于照拂,它倒也知趣,一年年地消瘦纤弱,终至不再发出一根细芽来。
   对牡丹的感情却不同,那是一种喜爱,一种仰慕。这种喜爱和仰慕,最初是懵懂的,甚至是有些盲目的。懵懂盲目的喜爱和仰慕,来源于“国色天香”,来源于“唯有牡丹真国色”,更来源于那一段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某年冬,女皇武则天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有牡丹有铮铮傲骨,拒不开放。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至洛阳。谁知牡丹在洛阳活得那叫是风生水起,成就了自己“花中之王”的良名,亦成就了洛阳“牡丹花城”的美誉。
   从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起,便知道牡丹是傲骄的,高洁的,不屈的,独一无二的,用一个词概括,牡丹它是有“气节”的。“气节”,“志气和节操”,多么高大上的词儿,仿佛一沾上它,自己也跟着高大上,跟着有志气和节操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仰慕顺势而来,有气节的牡丹往往还成了标榜自己的标签。
   其实,说到底还是盲目的,毕竟都没亲眼见过呢。那些关于荷泽和洛阳谁的牡丹更宠冠群芳、更誉满天下的争论一直不休,又怎样呢?反正不管是洛阳,还是荷泽,咱都没去过,更别提实地分辨“姚黄”、“赵粉”、“白玉”、“墨魁”等名种,并一较高下了。
   就在前几天,在运河边散步,末了预备去菜场,经过一个小区时,铁栅栏内的一团团白晃了眼,闯进了视线,随风送来的清香亦闯入了鼻。心莫名地欣喜起来,奔过去,隔着栅栏凑近看,凑近闻。哇,牡丹,好大两丛牡丹!绝非芍药——它们有着书上说的木质茎,叶片绿中带黄、无毛,花大、独朵顶生,开的时间也忒早了些。一丛是白花,浅浅的银白,透着若有若无的青;一丛是粉花,淡淡的粉,匀着或隐或现的紫。都是花大如盘,都是笼着一簇金黄的蕊,都是很清冷的样子。
   看亦看不足。自此,每天的散步又多了一项内容,不管是选择哪条道,最终都要绕过去瞧几眼牡丹,好像瞧了,心就美了,安了,妥帖了。
   机缘巧合,从大学图书馆借回的集子里恰有张抗抗的一篇美文,名为《牡丹的拒绝》。一看到“牡丹”二字,两眼都闪了光。尤其是读到这段: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就有些疑惑了。牡丹是在盛期归于泥土?牡丹归于泥土是“整朵整朵地坠落”?那又是怎样一个落法?到底是不是,是不是呢?
   脑子里充斥着一个个问号。遂想起《警世通言》里那个有名的故事:王安石写了一首咏菊的诗,只写了前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就有事外出了。恰逢苏东坡来访,看到这两句诗,顺手续了后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看后不悦,后借故把苏东坡下放到苏州任团练副使。一个秋晨,苏东坡出门看到满地都是被风吹落的黄菊花瓣,才知晓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我只是在想,我没见过牡丹,说起来也是孤陋寡闻的,张作家是见过的,我当不得生疑。可好奇之心总是有的,再说也想见识一下作家笔下牡丹归于泥土“惊心动魄”的盛况,于是,我依然天天去看牡丹。求证中,眼见着它们在一场风雨之后低下高贵的头颅,凌乱黄绿的衣衫;眼见着它们金黄的蕊萎掉,一片片略失颜色和水分的花瓣,羽毛一样散落一地。没有整朵整朵地坠落,没有一地的绚丽,没有夺目的光彩。只有惋惜,还有淡淡的悲伤。
   是张作家出错了?我不敢下这个结论。据说牡丹有野生种、栽培种,有原生种、变异种,我不过是见了万千中的两株,怎能就窥斑见豹、妄下断言呢?保不准也和苏东坡一样,菊花都有落花的品种,牡丹为什么就不能有整朵整朵地在盛期落花的品种呢?
   况且,这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各人的感觉和主观愿望不同。在张作家的心里,牡丹是有气节的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她一旦亲眼赏到牡丹,便成了自己对牡丹全身心的迎合,看牡丹哪儿都好,哪儿都是气节,气节于是寄生在了“娇艳鲜嫩的盛期”、“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诸如此类表情达意的语句上,牡丹在她眼里和心里,也就成了“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的有气节的花!我都忍不住猜测作家也中了民间传说的蛊,就像我之最初对牡丹的喜爱和仰慕一样。所不同的是,我不过一个平凡普通、甘于如水生活的小女子,对牡丹的所谓喜爱和仰慕,也不过是建立在虚幻的想象和膨胀的虚荣之上,对作家所说的牡丹死也死得很洒脱、去也去得很悲壮的气节可以说是毫无感知,没有激起共鸣、获得认同的必要条件或是催生剂,故而乍一看到,便生出些或许不该有的疑惑来。
   若是细究,花儿又哪来的气节一说呢?譬如梅花,人们都说它是独傲风雪的斗士,仿似花中贵族,志气高昂,节操高洁。可是换一个角度想,百花争妍之时它不开,偏偏把花期选在百花凋零的季节,何尝不是一种逃避,一种不自信,一种不合群?又譬如牡丹,世上本就没有花神,武则天即便贵为一国之尊,也只能管管人管管事,在她的庙堂之上、朝廷内外发发威,又哪里管得了百花的开放,哪里能违逆事物的发展规律,哪里禀承得了上天的旨意?何况,上天仅仅是时而蔚蓝时而铅灰时而阴郁时而明媚的一个穹顶而已,哪里有什么“天之子”?
   读作家王旭烽的小说《不夜之侯》时,里面有描述关于桃花、樱花的事情:西湖苏堤上原来是桃红柳绿,日本侵略者攻入杭州后,强迫杭州市民刨去桃树改种上他们的樱花树,以为这样就可以连带将“支那猪”的精神也奴役了;结果呢,他们啥也奴役不了,抗日胜利后,杭州市民不约而同地涌上苏堤,刨去了樱花树,复种上了我们的桃树。
   记得小说中的陈揖怀曾就此感叹:桃又何辜,樱又何辜,都是人的作恶啊……一语中的,作来作去,都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自己的喜好,因为自己想要寄托的情感和精神,或者因为一些想要达到的目的,便生拉硬拽,不管不顾,生塞给桃樱之辈一些看似光鲜的东西装饰起门楣来,何幸之有?
   回到牡丹。真国色的牡丹有没有所谓的气节都不重要,花开赏之,花落惜之,足矣。
   只是,有思想的人,倒是不可无气节的。

共 29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气势充沛,联系着历史传说和对两位作家写花的感慨,抒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的,古往今来,有节操的人士借物喻志,以花喻人,抒发高洁情操,一般而言是自己气节的反映,而大自然中的各色花树,实则各有千秋,如各色生命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光彩,都值得珍惜,结尾一句尤佳,有思想的人,倒是不可无气节的。吾一言以蔽之,人因气节最可贵。【编辑 上善若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412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4-11 09:59:10
  花开花落,自然之道。其中每每令人类感慨系之。所以古往今来高洁之士借物言志颇不鲜矣。于人而言,坚守自己的气节尤其可贵。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素馨        2016-04-11 13:40:39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并点评,敬茶!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11 10:57:32
  欣赏素馨老师的文章,我收藏了,留作慢慢品尝。(抱拳)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6-04-11 13:41:34
  您还是直接称呼我的名字吧,“老师”二字可不敢当。至于文字,还在长期的学习和摸索中,敬请指点。
3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4-12 08:42:20
  佳作气势充沛,情感饱满,有独到见解,给人启迪,诚难能可贵也,拜读学习了。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6-04-12 10:25:19
  您过奖了!不过是碰巧,一时感叹罢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