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作者:茶语清心 秀才,23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6发表时间:2016-04-13 15:55:34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执念,即执着一念。
   这个词本身无所谓褒贬,或者说它可褒可贬,若非要给它归类,大概要划到中性词阵营才合适。人大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处事原则,成大事者莫不执着,心虔诚者莫不坚守,由此说来,执念为褒。而有些人有些事明知结果不过那样,但就是要做,并且难以自抑,且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无悔,也决不回头,这种执念,难免显得有些悲壮,至于如何评断,则见仁见智。
   常态,即平衡;荒诞,即失衡。人活一念间,这“念”通常会有三种:一为大众广泛关注认可,算是精英者的非凡梦想;一是常态下的熟视无睹,此乃普通人的一般愿望;一是偏离大众常规思维,滑入荒诞者的可悲臆想。生活中,执念也有三种可能:一是捧,二是盲,三是棒。要么锦上添花,要么落井下石,其它则视而不见。前者引来赞美,后者一声叹息,更多的则是不留痕迹。
   当今社会,抑郁风行,很多时候,与执念有关。但“执念”作为一种心理,一种颇带点病态的心理,真正萦绕脑际,缘起于我近期的阅读,缘起于一位叫姜贻斌的湖南本土作家的部分小说作品。
   我这人一向读书不多,孤陋寡闻,除了那些举世公认的名家名作还稍稍有点涉猎,其他则基本一无所知,所以若要我罗列当代湖南本土作家,我肯定会一脸茫然。但读到这位作家的文章时,迟钝如我,竟喜欢上阅读了,我认为这是奇迹。
   初见这名字是在另一个作者的文章《文学闹药姜贻斌》里。在这位作者眼里,姜贻斌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用心写作,淡薄名利;他内心单纯,耐得寂寞;他动静咸宜,如老顽童;他富有同情心,特别体谅人;他的作品很有地方色彩,写作多产但并不随意,总之,这是一位很有性格的作家。我素来好奇,便想,若有可能也找来读读。
   机缘巧合,不久我竟真的看到了这位作家的作品,而且就是在江山,在流年,在我所在的社团。
   我读到他的第一篇作品是《我的玉娥》。
   我该怎么来形容初读此文的心情呢?我应该算是一脚踏在农村,一脚迈向城市的两栖人,我的思想随着自己生活的改变正在慢慢远离乡村,那些关于乡村的记忆也在慢慢淡化,慢慢远去,但此文浓厚的乡土气息一下子就把我拽进那其实并未远去的记忆中去。
   《我的玉娥》,写的是一个乡村痴汉的悲情故事。
   三个村妇离家出走,三个汉子两种不同反应。哮喘佝偻的常古生、瘸腿的刘田地,疯疯魔魔找找寻寻之后是决定再找一个,出口恶气。只有刘小院一不找,二不闹,日子照旧过,劳作也不停,似乎一切都没变。初看,似乎三人当中,最不在乎最无情的是他,但这只是错觉,大家的错觉。他无数次地分析了他的玉娥出走的原因,他按照自己的分析做了种种努力,他坚信当那些遗憾逐一消除之后,他的玉娥就会回来。他一切照旧,执着坚守,这一坚守就是三十年。旁人当然不会理解,但他自己觉得很自然。事实上,他一直与影子同在,在他心里,走的只是玉娥的身体,她的灵魂还在这个屋子,甚至因为看不见身体,这影子反而无处不在。所以,他不容许任何人诋毁他的玉娥,取笑他的执着坚守。
   我是相信这个刘小院内心对玉娥的爱的,支撑他三十年还愿意继续痴等下去,唯有这一点才能理解。所谓人活一念间,这个刘小院将早年对玉娥的爱化为了一腔信念,他待她如宗教般虔诚,唯恐因为自己一闪念的不忠而破坏了这一虔诚的等候。我不想用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类的说法来揣度刘小院的心理,但我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我活该’来解释,但我更喜欢另外三个字‘我乐意’”更切合他的心思。
   我甚至也不觉得这个刘小院可悲。他活在自己的信念里,他有他的满足,他在这种虔诚的坚守中大概也会感到自己的伟大,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尊佛,而这尊佛能更自然地和心中的影子同在。也正因为这样,他可以在人们眼中依然正常地生活。看完整个故事,我对这个刘小院甚至由衷佩服起来,他的忠诚,他的担当,他的宽容以及他对自己人格的深信不疑都是令人尊敬的。我倒是觉得另外两位沾沾自喜的弃男和那位出走的玉娥很是可悲,两位弃男婆娘在的时候不会珍惜,走了之后又到处找寻,找寻不得便退而求其次,居然还以为自己成功报复了自己出走的婆娘,居然还来现身说法做说客,他们身上只有随遇而安,如此而已。而那个玉娥无疑错过了一个深爱她的男人,她的出走或许是因为贫穷,或许是因为一时糊涂,但她这一走估计很难再碰上这么一个痴痴爱她的男人了。
   有人可要说了,这么做真是太不值得,为了一个无情女子竟然等她那么久,傻!也有人要说,瞎掰吧,怎么可能?我们不否认小说的虚构夸张,但我们不可否认,生活中像刘小院这样执着一念的确实大有人在,这就够了。
   我一直喜欢这类小说。它像摄像机录音机一样,摄取生活的真实画面,录下生活中原有的声音,它让你不得不相信,这些事其实就在你身边上演,只不过你没去注意罢了。它有思想,有情感。它的思想,它的情感,就藏在那些故事里,藏在那精心剪辑组合的画面里,你在那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画面里,体验着人物或苦或乐的生活,体会着他们或悲或喜的心情。它不表态,更非洗脑,但你读了却有话要说,而且不吐不快,这有点像那高明的小品演员,他让你笑,可自己不笑,我想好作品就有这么神奇。它把生活的真实艺术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咀嚼去品咂去玩味,就算夸张就算荒诞,你也相信,因为生活本身有时比艺术更夸张更荒诞。不是有句话说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姜贻斌就是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就有这样的神奇。
   刘小院是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的第一个执念者。
   继《我的玉娥》后,作者又陆续在江山推出了多篇作品。我是个一根筋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作者,就尽可能地想要读尽他的文章。更何况这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更何况他讲的故事还那么耐人寻味,更何况那些故事很可能就曾经发生过,发生在那个我父亲称之为故土的地方。我虽然没有任何寻根的行动,但我似乎在他的作品中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听到了我从未到过的土地上可能发生过的种种故事,于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于是,每当他又有新作发出,我必然会去认真品读。
   第二篇读到的是《李白的家》。
   不过,此李白非彼李白,他可算一个乡村老顽固。和刘小院相似,这又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灵魂,或者说也是一个执著一念的痴人。他是水泵房的守护者,离群索居,自娱自乐。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也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过去,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理解。这个人当然是有故事的,这个人的故事也将伴随着他的离去而湮没,他就像一颗灰尘在这个人世间飘忽地闪过。我想他肯定是有很多无奈的,他选择逃离,来到这个谁也不愿意来的地方,做这种谁也不愿做的事情,他内心肯定是有苦楚的。作者的高明在于他用滑稽夸张的笔调来表现他内心的悲凉,这个老顽固似乎很愿意过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似乎他的生命中再不需要别人来掺和,他不愿意过一种别人建议的新生活,这种与世俗思想迥异的做法自然会为人们非议,而最终连非议都不屑了。
   老顽固除了这点,其它各方面都很正常,这就是典型的执念了。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但我们不妨来揣测一下:他有过妻子,虽然他离了婚,虽然他讳莫如深,但从他做的那些假人来判断,他爱他的妻子,他甚至也可能有过孩子,只不过他因某种缘故失去了他们。且不管怎样,他并非真正地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他做那么多假人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欺骗。有人说,大部份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世间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表面看来,老顽固离了,放手了,但他的心却死死地拽住记忆不放,或者说他的心被记忆拽住不放,他无法带着记忆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一段新的婚姻生活。他的孤独,他的寂寞,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执念,他的无法释怀。而在旁人看来,就是傻,就是怪,甚至是疯癫。
   现实中也有这种人,他们抑郁孤独自闭,他们排斥外界,而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自娱自乐,但这种自我封闭自我麻醉终有一天难以为继,就像小说的结尾安排的那样,他抱着那些自制的假人安详死去,这大概是他最合理的归宿了。
   看得出来,这李白与《我的玉娥》中的刘小院如出一辙,他们自然不见得是真有其人,但人世间类似的事情还少吗?所以,他们可算是一种符号,执念者符号,而且都是为情所困,为一份已然远逝的爱而苦苦坚守。唉!.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守得一片诚心在,终老一世随性修。
   《月光》中的吴宁之和李明天也是,执着一念成痴人。有道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两人的悲剧还真是难以让人看懂。
   吴宁之是工程师,也是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他有一把小提琴,是父亲从意大利带回来留给他的宝贝,也是父亲生前的心爱之物。他从小便得到父亲手把手的教授,小提琴拉得很好很痴迷。他生活要求不高,却不可一日无琴。他喜欢在夜间拉琴,每次拉琴都恍若和父亲同在,琴声在夜色里悠扬。妻子不会做家务,家里总是被孩子弄得很脏很乱,但他却不怪,毫无怨言。原来妻子曾舍命保护过这把琴,他为了回报妻子,许诺家务不让妻子插手,这与其说是宠爱妻子,不如说是偏爱那把琴。吴宁之酷爱音乐,连自己五个孩子的取名也是,哆来咪法索。他爱惜自己的手,干活时总爱带着手套。但他不出风头,不参与任何演出,只是在家里自娱自乐。
   没想到矿上还有一个痴人,宣传队小提琴手李明天。李明天琴也拉得好,但他自己的琴摔坏了,总沮丧于宣传队的琴不好,拉不出效果。一次偶然,李明天听到了吴宁之的琴声,并痴痴迷上了吴宁之的琴,日思夜想魂牵梦绕,总想把它据为己有。在李明天看来,如果自己拥有了那把琴,就能够扬名天下了。因为心事重重,导致演奏出了状况,跑了调,被喝倒彩。本来爽朗健谈的李明天从此变了,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为了结心病,他决定去借琴,试拉了一次,爱不释手。他提出演出时借用,但遭到委婉拒绝,于是整天闷闷不乐。妻子吴秀彩见状,忧心忡忡,再向吴宁之借,又碰了钉子。想琴想疯了的李明天只好向造反派头子父亲李向东求助。
   面对李向东满带威胁的逼迫,吴宁之万般无奈,回家伺机把琴藏了起来,谎称琴丢了。李向东将消息告诉儿子李明天,本来有所好转的李明天陷入更深的沮丧,举止反常。李向东爱子心切,一气之下,将吴宁之抓了软禁起来,企图逼他将琴交出来。此时的李明天演出再不参加,经常无故发火砸东西,俨然已是癫狂。而吴宁之一口咬定琴已丢失,坚决不肯将琴交出来。李向东黔驴技穷,恼羞成怒,遂让吴宁之去做苦力搬砖头,试图让他再也拉不成小提琴。此时的李明天俨然疯魔,吴宁之看到李明天的样子虽然震惊,但他依然坚持不借,事已至此,他其实已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李明天的病越发严重,宣传队的琴也被他砸了,万般无奈的吴秀彩决定孤注一掷,试图用美人计向吴宁之求借,指望让他拿出琴来,但最终还是落空了。李明天彻底疯癫。李向东一气之下,把吴宁之的右手食指给夹断了,并且交代造反派把守各个医院不许给他看病,这无疑是要吴宁之的命了。没几天,吴宁之失踪了。当人们找到他时,发现他抱了已然破碎的琴死去了。
   唉!月光一曲为壮行。人在琴在,人亡琴亡,玉石俱焚,让人叹惋。
   一把琴,两个痴人,一死一疯,活脱脱一个时代悲剧!夸张吗?荒诞吗?死心眼错了吗?是,也不是。那个年代里,上演了多少比这更夸张更荒诞的事实悲剧啊!
   说起死心眼,《楼梯》中的肖之尚又何尝不是?
   一架本来可有可无的楼梯,因为意外丢失而莫名地重要起来。在肖之尚看来,这楼梯不仅仅是楼梯,而是一份永久的记忆,不能就这么丢了,更不能就这么被莫名欺负了。于是他四处寻找,甚至因为这寻找而觉得生活空前充实起来。肖之尚一向是个霸蛮的人,米不淘三遍不上蒸笼,火小了不炒菜,眼下楼梯丢了,他便跟楼梯较上了劲,发誓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他借着去内弟家庆生,循着梦境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梯子,但又苦于开不了口。心里烦着,恨着,指望内弟会送回来,但最终无声无息。他决定不再寻找梯子,而是自己造梯子。梯子越做越多,技术越来越精。但大家开始恐慌起来,觉得他精神失常了,认为他不适合继续在食堂上班。食堂鉴于大家的意见让他回家,他竟然没有意见,很平静地回了家,专心做梯子。回家后,妻子慌了,也怕了,欲带他上医院,却遭到他的断然拒绝。他继续做楼梯,大家开始喊他神经,想强使带他去看医生,他怒目而视,拿斧子威胁对方,于是大家只好任其自然。肖之尚倒也没别的可怕之处,就是一味做楼梯,安安静静地,和家人也越来越客气了。

共 670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文章开篇立意,首先介绍了“执念”的概念,即执着一念。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写起,剖析了“执念”好与坏的一面,成就大事业,或者成功者往往身上具备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另一些人,往往误解了执着的真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钻了牛角,导致悲剧。接着,作者以湖南作家姜贻斌作品《我的玉娥》、《李白的家》、《月光》……里的主人公和主题为线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以夹叙夹议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原作,并且阐释了自己客观而独特的见解。最后予以了自己的观点,执着也好,执拗也罢,如果用错了地方,将会害人害己。遍览全文,文章笔调深厚,细腻犀利,叙述平铺有序,流畅自然,在不急不缓的节奏中,将自己的观点春风化雨般呈现读者,佳作欣赏【编辑:上官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6-04-13 15:57:31
  一定意义上说,作者对于文字的喜好,也是执念的一种体现……哈,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3 16:50:45
  小风,辛苦了!写此文原因有二:一来喜欢姜贻斌的作品,于是通读了,读了后发现一有趣现象,他笔下的人物竟大部分都是执念者,性格都很执拗,而且结果都有些悲催,甚至是悲哀,于是动了念头,想要写出这一共性。二来我也算是个执念者,对执着或者执拗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来,作品阅读体验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了碰撞,于是想要写下来,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揉进作品赏析,达到读故事悟人生的目的。那么,这么写可不可以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小风精简的编按!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4-14 13:21:40
  【读后】
  
   1、《执念悲歌》这个题目,对照姜贻斌老师这几篇小说的人物来分析,非常贴切,共鸣多多。
   2、清新老师,善于阅读,并把这种阅读感想上升到理论分析,总结,这很不简单。
   3、我和你一样,也喜欢姜贻斌老师小说人物营造的那种执念氛围中,上次,我在家整理报刊文字时,还发现姜贻斌老师1998年发表在《十月》的刊物上的小说,才知道姜贻斌老师是写短篇小说高手。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流年读到这样高质量的小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4、问好清新老师,编按!
回复2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4 14:22:09
  直呼清心即可,太客气弄得我开不了口。明月应该是兄长,我得多向你学习,多读书,多感悟,同时做个生活的留心者,思想者。
3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5 22:30:46
  【读后感】
   1:我喜欢赏析文,是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我连一篇文章都很难读下去,更别说读懂这一篇文章是啥意思了?所以我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对我喜欢的作品写读后感,即使写的不好,也强迫自己写,至此以后,我对作品赏析和文学评论,有了浓厚了兴趣。到今天才知道,写好作品赏析是文学体裁中最难写的。
   2:我首先拜读了你的《执念悲歌》赏析,留给我初次印象是你很谦虚,文笔很见功底,十分佩服。由于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文作者姜贻斌,先是百度了解他,然后打开作者的文集认真深读这篇小说《我的玉娥》,读后感受到悲壮的美,心情十分沉重,也很难说出是同情和理解,赞同。再看红袖添香的编按,读者也许有来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产生了争议,还有好友一海明月,假面,清鸟的不偏不倚的中立观点,我非常愿意看到这种现象。有争论,才会有进步!我非常喜欢流年的编按的精准和读者的认真负责的留评。
   3:说心里话,我很和喜欢写作品赏析的文友交流,喜欢作者,读者,鉴赏者的深度共鸣!今天晚上看了你的几篇精彩留评,有深度,有独特鉴赏力和写作功底,而且感觉你做什么事情很执着,有信念,这一点值得我去学习!让我又发现了流年一位认真的读者,有特点的鉴赏者!
   4;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读作家姜贻斌的《李白的家》和《月光》。无法对你这篇赏析文正确理解和解读,等我挤出时间认真读完作家原文之后,再来重新读你深刻,有厚度的赏析。
回复3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6 11:56:02
  文酬知音,幸会!
4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7 13:48:04
  【读后之二】
   1:《李白的家》我读完了,与《我的玉娥》竟如出一辙,思想深度更递进一层,让读者更加深刻对执念二字的理解,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一个人执著一个信念时,背后一定是孤独落寞的灵魂,在自我营造的世界里陶醉着,满足着,憧憬着,其命运结局,真是可怜可悲可叹!但愿小说中的人物不要存在现实生活中。
   2:谢谢茶语清心的有哲学深度的赏析,除了更加佩服你的读书写作态度外,让我知道了湘籍作家姜贻斌,让读者领略大家的写作手法和叙事能力,让我全程关注深读作家的三篇有代表意义的小说,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3:学习编辑石语的精准编按,欣赏流年评论员的用心留评。流年的作者,编辑,评论员,读者都是棒棒哒的!
回复4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7 16:09:44
  谢谢齐鲁先生的肯定!流年团队很优秀,而我不过是个初学者,再次感谢!
5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7 23:09:37
  【读后之三】
   1:为了深刻领会一篇作品赏析,作家姜贻斌的第三篇小说《月光》读完了,读后不禁感慨万分!如果你说姜贻斌是一位神奇的作家,我再补充两个字;“真实”,真实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态度和用真诚的心去写作的人生观,这一点实属难得,难得一见神奇而又真实的作家,除了喜欢,佩服,还有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了!
   2;再伟大的作家,再好的作品,也需要真诚用心的读者去鉴赏,这一点你成功地做到了,用心来赏析了。我也从中受益了。我是多么的欣慰!关注了解你的同时,也学习了作家的写作风格的叙事手法,如果没有深度的精心阅读,就体会不到作品,作者,读者深度共鸣所带来的美妙和快乐,这一点我无怨无悔!也是我喜欢作品赏析的真实原因,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还会带来潜移默化的收获!
   3;你的这篇赏析立意很好!执念,即执着一念,就是说对信仰和梦想的追求,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有着伟大的思想和灵魂,我们无可非议,只有尊重。有的放弃,放弃者有他的释放和逃离,庆幸自己走了出来,有的还在坚守,坚守者有他的满足和期待,不断在憧憬着,这就是信念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4:茶语,给人的感觉是高洁,清心,给人的感觉淡泊宁静。在没关注你之前,还没揣摩你的名字寓意。很高兴我能关注你,在江山文学,让我又遇到一海明月之外,兴趣相近的又一个知音文友,期待今年8月,我们在青岛有缘相会。
   5;但我也感觉这篇赏析也有美中不足,这也是我所面临的困惑,目前又无能为力突破,就是复述的原文太多,语言不够简洁凝练,你本应该再介绍作家姜贻斌这三篇小说后,继续围绕“执念悲歌”深入分析,继续更加深入表达你的观点,深化“悲歌”的。或者说你再综合评述作家的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家的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可是你笔锋一转,又介绍了四篇小说与前面三篇关系不大的小说,而且又篇幅过长。虽然理解你的用心,但还是想说说我的个见,这样处理不太合适的。
回复5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7 23:41:31
  着力于人物执念共性,不求面面俱到,详写前三,略写后四,穿插自己少许感悟,是我的初衷。至于表现艺术和作者简况便一概略去,以此突出执念重点,不节外生枝,当然选择自己能驾驭而舍弃自己不熟的内容也是一个考虑。至于内容复述,为了清楚,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么说,不是对齐鲁君的不敬,恰恰是认为在齐鲁君面前可以说真话,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但对与不对,便是另外一回事了。谢谢齐鲁君,非常感谢你的真诚指点!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