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编辑推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1发表时间:2016-04-14 09:42:0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拿了本唐诗翻翻,读到高适的《别董大》,对其中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理解似乎有了一些新的进展。“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古人把名声看得很重。古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名节,这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就是说宁可死也要保住自己的节操,君子更是守身如玉,名声同时也是你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的条件。这种名声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读书人的行为,使其不敢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那对于现代人来讲,受儒家思想影响没有古时那么大,所以相应的收到来自内心的约束也就没有那么强烈,我们也没有必要想古人那样盲目地守护自己的名声,但又不能不顾名声,不顾名声岂不是谁都可以随意追逐利益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名声的作用。故此,我读这首诗的第一感觉是:名望值。一个真正有名气的人不是靠自己吹虚的,他必须有真才实学。董大是一位有造旨的琴师,他的名气旺,所以“天下谁人不识君”。做人,经商的道理也一样。古人有过这样的形容:“酒香不怕巷子深”,讲的是产品的质量过硬,它的市场占有力一定会很高。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放到哪里,他都会发光。
   知音难觅。虽然王勃有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是“知己”,“知音”难觅是不争的事实。古人云: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历史上,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曾让多少人心驰神往,由衷感慨!近代,辛亥重九,云南起义将领蔡愕与小凤仙的一段悲婉感人的爱情故事,迷倒了多少哀男怨女。“朋友隔千里,一弦便知音”,这种精神世界上的同路人,是多少人为之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
   有人说,“朋友”的“朋”字,有两个“月”,这说明只有两个心地无私透明如月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确,只有良朋相对,好友相知,才能真正演绎出知音佳话。千金易得,朋友难求,其实我认为知音比朋友更难得。知音不是求来,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许你从仆如云,一呼百应,但未必有一个知音;或许你高朋满座,珠玑妙语,但知音不是虚位以待就来得;或许你在亲情的环绕下,有人嘘寒问暖,但其中他们不一定真知道你;或许你佳人携手,如花美眷,但爱人不一定能如花解人语。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知道你的为数也不少,但绝大多数只是记住了你的姓名、相貌、地位、财富等。真正意义上的相知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知音不是金钱财宝换来得,也非功名权位招来的,它是一种灵魂的召唤与相应,是灵魂与灵魂的互答。知已不仅要知道你,更要理解信任你,还要能赏识你。所以常有人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高适的《别董大》很大的成分是对董大的宽慰。认可度。是我读这首诗的第二感觉。知道董大的人多,可是理解信任、赏识他的人恐怕不多,也就是房琯、崔珏、高适这些知己,知音。
   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古往今来,只有才华高于他人的人,功绩伟于他人的人才能资格被“妒”。除了皇帝,每朝每代都有无数人这样稀里糊涂被打下来。除了苏轼、陆游,还有辛弃疾、柳永。想当初,元稹靠几首诗和几个老婆的家底在朝廷占了不高不低的位置,他站稳位置之后用“枪”打倒了不少当时才华卓著的名士。原因就在于怕他们的诗比自己写得好,赢得了皇帝的宠信,爬得比自己高,所以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要时刻防备下面的人反咬一口;那些有才的人士,往往又会有身居高位的人借机打压。长此以往,哪个都活得累。
   当年翁美玲在当红时以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为遗言自杀;阮玲玉用“人言可畏”的绝唱自杀。总归都是因妒而起,总归是“高处不胜寒”。
   这个世界,有天赋的人,要么是遵循中庸之道自行埋没,要么是所幸入了高处却被无数人排挤打压,受不了寒冷的人也就下马了,然而真正经受住寒冷而屹立不倒的人,会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出头鸟”。压抑感,是我读这首诗的第三感觉。
   读高适的《别董大》,我读出了一丝丝寒气,我仿佛看到遥远的古代一个诗人对一位琴师的悲吟!

共 19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读高适的《别董大》,讲述着对其中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理解于与感觉。古人看重名声,尤其是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名声同时也是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的条件,就如有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质量过硬,就有市场。一个人有真才实学,到哪里都会发光。并以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及朋友的朋字为例,来说明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难得。又例举了因妒忌而起而自杀的翁美玲与阮玲玉的遗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人言可畏”,从而为读《别董大》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做以诠释。【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4-14 09:46:32
  拜读作者佳作,受益匪浅。的确,知音难求,知音难觅。有同感。没有像月一样清亮的心,是不能成为朋友的。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