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荠菜香悠悠(散文)

精品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荠菜香悠悠(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6发表时间:2016-04-14 16:38:29
摘要: 荠菜,这生长在田间地头的一种普普通通的野菜,从草到菜,你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先民们劳动和智慧的反映。悠悠岁月里,你与一个节日相伴,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道佳肴。“摊馅子”、“沓菜馍”、“蒸荠菜”,用生命养育生命。母亲妻子,老婆孩子,生命的故事里“爱”在延续。我感谢荠菜,我感谢生活。荠菜香悠悠,万代永流传。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荠菜香悠悠(散文)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又名护生草、地米菜,属于十字花科,是春天乡间地头生长的一种常见“菜”。说它是“菜”,其实更是“草”。它不需要谁去种,也无需谁去管理,甚至很多时候常被人们当做普普通通的野草被拔掉了。荠菜起了莛子后能开花,白色的花儿,星星点点的,像米粒那么大,很不起眼。但开了花的荠菜也就老了,不能够再吃了,只能当作药材了。记得《诗经》里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说明荠菜所结的籽粒,其味道也是甘甜的。
   农历的“二月二”,古称“花朝节”,据说是花神的生日。从这天起,人们常常结伴到野外去郊游赏花,通常称为“踏青”。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乡民们通常把这一天叫做“龙抬头”,好像有句话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使耕牛。”“龙抬头”是“土地诞”,也就是“土地爷”的生日。由此看来,古老的农耕文明是把这农历的“二月二”当作了新年春天真正的开始了。
   在我老家豫东南一帯,不知是从何年何月流传下来的旧习俗,“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兴“摊馅子”。“馅子”是一种薄菜饼,俗称“春饼”,也有人说是“菜托儿”的。馅子就是“二月二”的标志,是一年中极难得的佳肴,更是开春“吃青”的象征。
   “摊馅子”是制作“馅子”工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烹调术中的独门绝技。记得这“摊馅子”,还是非常有讲究的。一是要摊得开。只有摊开了,才会好熟,进而为下面的“翻”“挑”“擦”等工序做铺垫。当然,摊得开就需要掌握水面菜的适当比例。二要摊得圆。只有“摊得圆”,馅子才显得好看,拿起来好裹,吃起来也方便。摊得圆必须掌握好火候和油量。三是要摊得均匀。只有摊得均匀,馅子才熟得均匀,而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才不至于碎烂。要想摊得均匀,菜要碎,面要滋润。在我早年的记忆里,这“摊馅子”的确是个技术活。但由于耗油,平日里很少能吃到,只有在“二月二”过节这天,才能够饱饱眼福和口福。
   节日前的那天晚上,我就见妻子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的楼梯间择菜,当时我没太在意,只看到一个黄色的塑料袋里满是青青的,我还以为是香菜什么的。节日的清晨,我辅导一回来,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幽幽的香味,走进厨房,就看到了餐桌上瓷盆里青黄色的薄饼,还正冒着热气。我很快意识到了那是刚煎好的馅子,不禁垂涎三尺,伸手就想去拿,妻子见我急不可耐的样子,便嗔怒道:“还不快去洗洗手,先给咱妈送过去。”
   妻子所说的“咱妈”,其实就是我的老“母亲”。老母亲她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但身体一向很硬朗。自从父亲去世后,十多年间,她都是独自坚守在老家那个空荡荡的院子里。我让她进城来,她死活不肯,说自己在家随便种点菜、养个鸡,自由自在的,啥都不缺。我知道母亲个性,也熟悉她的生活习惯,就没有勉强她。直到八年前的那个秋天的午后,她突然精神上出现了紊乱,才把接她到城里来。后经吃药调养,她还是时不时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一犯糊涂,便给我妻子较上了劲,常常说我妻子是“小鬼”。
   妻子很有涵养,她没有把母亲的无端责骂当回事。可母亲的性格上变化,特别是吃饭的表现,一下子真的难以适从。你做啥她不吃啥,常常是挑挑拣拣,动不动就嫌做的饭菜不好吃。常言道:“以老比小。”或许这是母亲老了,越发显出孩童似的任性来。然而,天然的亲情使母亲对我这做儿子的还嫌得更亲,而且有时还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与听话。如今,每次做好饭,妻子都是趁趁搭搭,常常盛好饭,由我端上前去,先“哄”上一阵,母亲这饭才吃得安然。
   说话间,妻子已经抹好了饭碗,挑了两块色泽鲜亮薄薄的馅子放好,我趁机给母亲盛了大半碗稀粥,接过馅子,端了过去,没想到一进门,母亲就伸手掂起了一块,然后对着碗闻了闻,大声地说道:“荠菜,好吃!好吃,荠菜!”我说:“您先尝尝!”母亲咬了一小口,用舌尖轻轻地咂摸了一下,便激动地说:“不错,不错,就是荠菜!”看着母亲那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不由地一下子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也是一个春天,放学回来,我实在是饿极了。这时的母亲,刚从地里回到家,草篮子还未放下,我就央求她赶快做饭,母亲一边放下篮子,一边抓出一大把青草对我说:“孩子,快帮我把菜择择,我给你包饺子吃。”我无精打采地应酬着,一看到被母亲称作“菜”的青草,便不耐烦地说:“这啥菜呀!哪里是菜,不是野草吗?”母亲笑了笑,说:“傻孩子,能吃的草不就是菜吗?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它就是最好吃的菜!”
   母亲的口气不容置疑,我只好蹲下身去,母亲随手拿起了一小把,说道:“这是荠荠菜,看又青又嫩的,营养丰富着呢,吃一次你就忘不了哦!”我拿起一束,仔细地瞅着这叫做“荠菜”的野草,色彩的确很鲜亮,而且棵子的大小也不一样。大一些的,叶片稍厚,密披着一层乳白色的绒毛,还带有细小的褶皱;小一些的,叶片很薄,细腻而光滑。它们的边缘都有深浅不一锯齿状的裂痕,我便问母亲:“这不一样的草都是荠菜吗?”母亲点了点头,说:“是的,大的叫‘大拇荠’,小的叫‘小拇荠’。”
   这新生的荠菜,鲜亮亮的,连个烂叶也没有。所谓的“择”,只不过就是挑挑棵儿,打打泥土,再一一地掐除那些稍粗的根须。母亲趁我择菜的机会,很快就把面和好了。待我择过菜,她顺手接过,在清水盆里淘淘洗洗,加了些蒜苗,切碎、捣成了馅子。然后便叫我抱些柴禾,准备点火,而她则自擀自包。我点着了火,母亲就往锅里添了两瓢水,等我刚把锅里的水烧滚,母亲已经包好了一小锅牌。
   记得那顿的荠菜饺子,真的是很好吃,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多,还不足兴,最后连汤带水都喝了下去。不瞒您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荠菜,第一次听到母亲那关于“青菜”的最通俗的解释。岁月悠悠,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母亲今天的表现,又怎能不让我回起了从前……
   正在我神思遐想之际,“快吃饭了,馅子马上就要凉了!”我听到妻子的叫声,才从回忆中反过神来。看看母亲正吃得津津有味,我转身又回到了厨房。用筷子操起一张馅饼,搭口一尝,荠菜那淡淡的幽香,真的是别具风味。我仔细地看了看,这馅饼“摊”得确实不一般。不但荠菜切得碎,摊得均匀,就连面里的鸡蛋、葱花和姜丝儿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想想这些年,妻子也真是不容易,帯着几个班的课,还忙着家里的活。特别是母亲到来之后,她时时小心、处处留意,即便是家常饭,她都更加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孩子正上高中,抓得很紧,急着上学,很快地就吃完了。我知道荠菜的香味是清谈的、幽幽的,便故意地问他:“香吗?”他看看我,似乎不知何意,一边连连点头,一边答非所问地说:“嗯,好吃,真好吃!”当然,那圆圆的、薄薄的、光光的、滑滑的、油油的青黄色的馅子,无论从视觉、味觉,还是食欲上,确实都给人一种渴望。我还是比较理解孩子的,虽然现在的生活好了,但压力似乎并没有减轻,求学的清苦只有慢慢地去体会,才能品味出这“荠菜”般悠悠的清香。
   中午放学的时候,妻子说有件事让她很感动,她说她没有想到,上课的时候,班里的学生竟然会全体起立,祝福她节日快乐。想想这些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像这种“节日”,学校也不放假,连传统的“馅子”都吃不上,她想多煎上一些,让她的学生都尝尝。开始我还以为妻子是心血来潮,吃饭时我有事不在家,到了晚上回来,我才知道她确实这样做了。她说又一次让她没想到,她煎的“荠菜馅子”,学生们会那样地喜欢。看着孩子们那得意劲儿,她竟然感动地流泪了。
   “二月二”过后,很快便是周末了。那天,春阳煦暖,惠风和畅。妻子早早地吃过饭,便不声不响地带上一个塑料袋和一把小铲子下楼去了,不用说是到田间挖荠菜去了。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作家张洁曾写有一篇散文,题目好像就叫做《挖荠菜》,文中不但记述了旧社会生活的凄苦,也写出了新社会“挖野菜”的欢乐,她说:“挖荠菜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风和日丽的日子,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跑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读这篇文章时候,我感觉就像一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不过,今天它混合着我童年的记忆复活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国很早就有春天里采野菜、吃野菜的习俗。一部古老的《诗经》,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据说,“薇”就是一种野豌豆荚,“芣苢”是“车前草”,而“卷耳”则是一种石竹类的植物,可以入药。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古人一把一把一筐一筐地将这些青菜采回家去,那一定是餐桌上的绝美佳肴。虽然这些诗句大多都表现为一种起兴手法,但它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采野菜确实是古人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关于“荠菜”,记得大诗人苏东坡有首《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其中“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一句,就明显提到了“野荠”。“野荠”就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荠菜”或“荠荠菜”。从诗句的字面意义来看,这两句诗应是说:时时在麦田里寻找野荠菜,勉强能够在寺庙里煮成羹汤来喝。结合题目中的“久旱”,诗的内容大致是写生活的艰难或清贫的,但这里的“煮羹”和我们今天的“摊馅子”,其吃法上似乎是大相径庭了。诗中的挖“野荠”是生活的不得已,而今天的挖荠菜则是一种生活情趣。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两首写吃荠菜的诗,题目叫做《食荠》。其中的一首里写到:“日日思归饱蕨蕨,春来荠美忽忘归”。该句不但明确地写出了“春来荠美”即春天荠菜鲜嫩肥美的特征,而且还通过对比盛赞了荠菜具有“香味诱人、使人忘归”的魅力。而另一首中的“小著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一句,则写出了“食荠”方法极为简单,只需稍加盐醋姜桂等佐料,便可使人精神大长,彰显了诗人生活的喜悦和对荠菜的赞美之情。
   更有意思的则是清人郑板桥的“题画诗”。他在诗中写道:“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樱桃,原本属于园中之物,鲜亮无比。尤其是熟了的樱桃,特别诱人。诗中却把山间田野生长的荠菜与之相提并论,并且有意地强调了荠菜的“饶有味”。而这种“令人忘却异乡”想起故乡的,恰恰正是荠菜那悠悠的香味。
   有时我禁不住就想,为什么“三春”田间那野草似的荠菜就如此的“饶有味”呢?反复揣摩,归纳起来,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这荠菜给人的最初的印象是它生长在故乡的田野里,根扎于土,土生土长,其情感是可想而知的;二是荠菜生长在青黄不接相对饥荒的初春,正是人们度日艰难的时期,正应了那句“患难见真情”;第三,荠菜属于野菜,它需要人的甚少,却给与人的甚多。国人们常常强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荠菜的奉献品质着实令人敬佩。
   那天,妻子挖荠菜确实去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回来,当然,收获也颇丰。除了塑料袋鼓鼓囊囊的,自行车的前篓里也塞得满满的。妻子一回来就喊我帮忙一起择,我说:“剜点吃吃不就行了吗?弄这么多干什么?”妻子说:“今晚上咱沓菜馍,明天趁星期天,我想回一趟娘家。”我知道,妻子的娘家还有她的老娘、我那老岳母。岳母今年是整整八十岁的人了,因早年劳累过度,落了一身的病,两腿疼得几乎不能行走。妻子节日里没法回去,便趁着周末沓些菜馍送过去,也算做女儿的尽点孝心。
   当天晚上,妻子沓了厚厚的一摞菜馍,不用说味道很鲜,只是菜嫩出水,拿着吃有些流。母亲也觉得很好吃,虽然有点不满意,但直说了句“为啥不加些粉条?”我给妻子一提醒,第二天的早晨,吃到的菜馍里就有了津道的粉条,果真没有了多余的汁水。事后,妻子感慨地说:“这姜还是老的辣啊,经历得多,办法就多!”听着这话,我从心眼里觉得美滋滋的,似乎有一种悠悠的荠菜般的香味。
   吃了几次菜馍后,妻子又抽空去地里挖了一次荠菜,她说:“这回的荠菜棵子长得大,再沓菜馍已经不好吃了,咱拌上面蒸着吃。”妻子蒸了一小锅,因为充分注意了面与菜的比例,起锅后很匀散,她又放些鲜嫩的韭菜,加上盐和香油一调拌,笑着对我说:“你不用吃馍了,尝尝咱这蒸荠菜怎么样?”我操起筷子,叨了一下,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我伸出大拇指,狡猾地说了句“verygood”。
   荠菜,这生长在田间地头的一种普普通通的野菜,从草到菜,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也是先民们劳动和智慧的反映。悠悠岁月里,它与一个节日相伴,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道佳肴。“摊馅子”、“沓菜馍”、“蒸荠菜”,用生命养育着生命。母亲妻子,老婆孩子,生命的故事里“爱”在延续。我感谢荠菜,我感谢生活!荠菜香悠悠,万代永流传!

共 50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青黄不接的三月,荠菜不声不响登场。荠菜虽不起眼,但却是寻常百姓舌尖上的美味、餐桌上的常客。母亲爱荠菜,妻子爱荠菜,儿子爱吃荠菜,妻子的学生也爱吃荠菜,小小荠菜在她们手中变着花样成了美味佳肴,“摊馅子”、“沓菜馍”、“蒸荠菜”,这些美味,更成了亲情的纽带,师生间感情的桥梁。荠菜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宋之陆游,写有诗《食荠》;清之板桥,留有“题画诗”于世。这小小荠菜,也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为什么“三春”田间那野草似的荠菜就如此的“饶有味”呢?文章以荠菜为线索,选材、组材,撒得开,收得拢,足见作者对“散文”吃得很透!精美好文!倾情推荐!【编辑:清菡】【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1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菡        2016-04-14 16:39:36
  感谢酋黄文友对荷塘的支持!荷塘有您会更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33:42
  问好总编,祝福荷塘!
2 楼        文友:清菡        2016-04-14 16:41:22
  一个普通的荠菜在老师的笔下都是情意悠悠哦!洋洋五千多字,佩服,撒得开,收得拢!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35:39
  这回忙多了,多注意休息,您是荷塘的柱石,文与人,我都表示仰慕。
3 楼        文友:清菡        2016-04-14 16:42:24
  问候老师!祝在荷塘写作愉快!教学愉快!生活愉快!一切春天般,荠菜般,情意悠悠!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36:41
  祝大家都愉快,快乐写文,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依然月牙        2016-04-14 16:59:58
  老师的文涵盖知识面之广让人赞叹:美食、节气、诗词、草本、人情……小小荠菜,碧意青青,赞,赞,赞!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39:06
  月牙老师的语言真是活泼灵动,令人喜爱不已,但学不来。敬慕!
5 楼        文友:蓝玉        2016-04-14 17:22:18
  随野地里的清香,我飘到了这里,也尝尝舒缓身心的荠菜~晚饭愉快哦。晚上我再来转转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41:34
  没想到您突然袭来,我真有些喜不自胜,没啥好招待的,家徒四壁,您随便溜溜吧!问好!
6 楼        文友:可美        2016-04-14 17:56:46
  黄老师的文总能以小见大,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不同,更是墨丰笔厚的表现。一般人看芥菜就是芥菜。看绿豆就是绿豆,老师总是把它们看出理来!问候老师!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4 19:43:23
  可美的嘴好甜额,把人夸得晕乎乎的。祝贺可美!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14 22:58:44
  荠菜是报春的使者,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感恩荠菜,敬畏生命,荠菜给了温暖,更给了不屈的脊梁。拜读老师精彩文章,欣赏学习,祝老师创作愉快!荠菜香悠悠,黄老师要把整个春天留在我们的舌尖上了。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5 06:02:17
  感谢红叶的激情点评,敬佩红叶的工作热情与执着精神,荷塘的胜出指日可待。问好红叶!
8 楼        文友:天龙        2016-04-15 00:54:54
  酋黄老师对世间的事物观察总是那么细致、那么独特,唯有热爱生活之人,才能写出如此别致的文字,让人增长见识,令人赞叹不已!!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5 06:05:13
  问好社长,荷塘里花开美丽,竞相绽放,将有更美好的风景与前景,我又一次看好荷塘!
9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16 09:21:58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6 13:49:44
  谢谢红叶,辛苦了。清欢是你的网名?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真的很不错,有一种诗意的美。
10 楼        文友:天龙        2016-04-16 17:04:38
  祝贺酋黄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6-04-16 17:40:17
  问好社长,谢谢您的关爱与鼓励!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