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家乡四面(散文)

精品 【春秋】家乡四面(散文)


作者:萧关 布衣,45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07发表时间:2016-04-17 19:19:05
摘要:一碗家乡面,沁满了多少令人回味的岁月香。香喷喷的臊子面,酸唧唧的浆水面,清淡淡的洋芋面,热乎乎的生汆面,有特色,有风味,有伤感,有欢乐,它带给我们的,是艰苦生活的回味,是寻常岁月的品味,是风雨人生的况味,也是淡淡乡愁的滋味。


   一、臊子面
   对臊子面,我有一种渗到骨子里的亲切与偏爱。
   那些年月缺衣少食,乡下人就不知道多少美味。每到逢年过节,家家能拿出手的最好饭食,就是几碗臊子面。不管荤素,不管薄厚,不管酸辣,不管软硬,只要那一口臊子嚼到嘴里,一口酸汤喝到胃里,那股香味啊,就算是咽进了心底,融入了魂魄。
   回想起来,家乡的臊子面,虽然食材有限,调料有限,工艺也不繁琐复杂,但制作也还是有些讲究的。
   至今还记得奶奶、母亲、姑姑她们做臊子面的情景。照例是要取些麦面或荞麦面,在盆子里用碱水调和好,揉搓成面团,再将盆子覆盖其上,放置片刻。接着就是切少许葱花,还有姜末。再切几根红萝卜,切几块豆腐,成小四方块状,再用一些鸡蛋摊些蛋饼,切成小菱形块状,或者取一些精瘦点的羊肉、猪肉等切成肉丁。接着在锅里倒少许食油,将切好的小肉丁炒熟,再加了红萝卜、豆腐、韭菜之类炒成臊子。然后就是做汤,在锅里倒少许食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葱末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再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炝烧开,再酌情倒入适量的开水或凉水,用慢火烧,让汤沸腾翻滚,加入食盐、鸡精等调味品,尝试好味道。最后倒入少许红萝卜、豆腐、猪肉等炒成的香臊子,一大盆香喷喷的臊子汤就成了。
   如果人手多,姑姑炝汤的时候,母亲就再次揉面。等那面团柔软细腻后,就一遍又一遍的折叠擀展,等最后擀到一大片面薄厚如一分硬币,表面平展均匀时,就平摊或者折叠起来,用刀细细划成线条似的长面条,一把一把整理好,摊放在案板上。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母亲就将一把面朝那沸腾之处投去,转眼间,那生面就打个滚儿熟透了。再用筷子捞入碗中,放些炒好的臊子,添些臊子汤进去,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就端上了案头。
   那时乡村没多少吃的,但家家却有口大锅,下一大锅面,可以盛好多碗。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就争先恐后的抢着端面。因为除了奶奶、父亲等家里长者先吃后,剩下的自己可先吃上。而先吃的好处在于可多吃一碗,因为好饭毕竟有限,磨蹭一下可能就会吃没了。
   有一年春节,家里做臊子面时,奶奶特意吩咐母亲多做一些,说辛苦了一年,过节也没啥好吃的,就多调和点面,让几个娃娃吃得饱饱的。母亲做好后,我们几个小孩子就放开肚子吃起来。结果我一气吃了七八碗,而我七岁的弟弟竟然也一气吃了六碗。那碗可不小,都是我们平日吃饭用的大粗碗。臊子面虽然有汤,但六七碗可不是小数,结果饭后弟弟涨得直嚎哭,我也捧着肚子喊难受,后来实在不行,就在院子里踏着夜色转了半夜圈。一旁老屋了奶奶心疼孙子,也依着窗户看,边叹息边流泪。
   当然,在我的记忆中,臊子面也不全是一碗心酸。
   臊子面也有让人快乐的事情。在我的家乡,无论逢年过节、探亲访友、老人庆寿、小孩满月,或是红白诸事,臊子面都是离不开的主食。在西北农村,至今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要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短时内和面烧汤切炒擀面,展示其做面手艺高低。民间称之为“试手面”。
   记得我舅家大表哥表嫂结婚时,我就亲眼目睹了这有趣的一幕。表嫂在娘家时就是做饭的高手,手脚麻利,做得一手好茶饭。因为我家和舅舅家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故而在表哥新婚后的次日早晨,我就跟着父母去尝新嫂子的手工面。那天表嫂早早换了新婚嫁衣,下到厨房,又是切,又是炒,又是擀,没有别人协助帮忙,就在大家的说笑闲谈声中,一个人做出了十几个人的臊子面。那面擀得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一无断裂,尤其是那香味儿,飘在屋子里一片诱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吃面时,众人皆赞新人手艺高超,厨艺娴熟。记得当时有位辈分长的老太太,还专门到厨房看望表嫂,直夸她是个俊媳妇,巧媳妇,好媳妇。
   一碗臊子面,沁满了多少令人回味的岁月香。
  
   二、浆水面
   乡村记忆里,浆水面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家常便饭。
   乡间古风,人人不喜食醋,却少不得浆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厨房,总会看到一大缸酸唧唧的浆水。庄户人家制浆水,手法五花八门,但最常见者,便是泡点半生不熟的萝卜叶子或白菜瓣,再倒入几勺烧开的清面汤,发酵六七日,汤水呈乳白色即可。也有特意为之者,制法稍有讲究,就是锅盛凉水,持筷握面,边搅边撒,不清不稠,搅匀烧开,再放点醋曲、白菜叶之类,舀入瓮里缸里,放置六七日,俗名“窝浆水”。
   小时候经常会听到村里老人讲的一个故事。说是古时有户人家,生活困顿,在官道边开面铺为生。某日,面铺里来了两位客人,要了两碗臊子面。小店本是小本生意,恰巧这时菜已用完,没有东西制作臊子面。客人又饥又渴,便让面铺主人随便找点菜凑和着做一碗清汤面。店主找遍厨房,终于从一个瓦罐中找到了几片白菜。这是几天前生意不好时,店家把几片多余的白菜瓣洗净后存入瓦罐的,不想他老婆不知,又将剩下的热面汤倒了进去。现在客人催着用饭,只好将就用了。虽然白菜有些发黄,且有股酸涩味,幸好还没有怪味。面条煮好后,店主浇上酸白菜做成的臊子,又掺和了些缸内酸汤水,忐忑不安地把面端到了客人面前。不料客人吃后,竟然大加称赞,连说这面条好味道。客人还问这叫啥面?面铺主人不好欺客,只好说明原委,并提到这面无有名堂时,那位客人想了想说:“既然无名,就叫浆水面吧。”等两位客人走后,店主才听旁人说,原来那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县太爷。消息传出后,人们纷至沓来,都想品尝面店里被县官大人赞许的浆水面。从此,凭借一碗浆水面,面铺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了。
   在听奶奶讲这故事的时候,我很是遐想了一番。我想,这面铺主人怕是做了浆水好梦,这才引来县太爷光临,成就了一碗美味。又想,这县官恐怕也是个贫寒出身吧,否则怎么吃了一碗浆水,连连赞许,如食甘怡。如果是富贵人家,恐怕闻之如臭水,淡而远之,那有心思为之命名呢?
   但传说归传说,虽然城里的县太爷爱浆水,我却总以为浆水饭流行于乡间,少见于城市,城里人多以其粗鄙,怕是很少食用的。但后来我却改变了看法。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二姨一家刚从一家城市调回县城工作。母亲要去探望自己的亲姐姐,就带我进城去了姨家。其时姨父一家刚来县城不足一月,一家六口挤在单位临时分配的一间大办公房里起居生活,缺东少西。见了多年未谋面的亲人,姨姨十分高兴,拉着我妈的手问长问短,又说又笑。后来我们告辞回家,姨姨一定要我们吃了饭再走。很快饭就熟了,我拿起筷子一扒拉,是我们乡下平日不多见的小麦白面,但却是浆水面。姨姨抱怨食醋早没了,姨夫忙里忙外,没有去副食厂买醋,只能给亲戚吃浆水。我却甚是惊奇:原来这浆水没有贵贱,城里人也吃啊!
   后来我也进了城,上了高中,上了大学,离家乡的浆水饭渐渐远了。但节假日或寒暑假回乡,我总是非常喜欢母亲做的浆水饭。
   母亲是做浆水饭的好手,在她的手底下,一碗普普通通的浆水,一旦炝出香喷喷的浆水汤,就能变着花样,调出浆水鱼鱼、浆水粉汤、浆水酸菜面,做出浆水荞麦搅团、浆水莜面蛋蛋、浆水苜蓿疙瘩等。样样色香诱人,令人大开胃口。由于浆水可清热,可消暑,可开胃,那些年的夏天,母亲用浆水做的饭,调的菜,几乎早晚占据了我家的小炕桌。虽然吃了浆水饭,胃消化的快,全家人常有肚胀之感,饥饿之感,但那浆水饭的味道,却使我们难抵诱惑,始终迷恋在那股醇厚的味道里。
   离开乡村已经多年了,至今,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去城西一家名叫“乡下人”的面馆坐坐,吃一碗我无法割舍的浆水面。
   我喜欢在那淡淡的浆水味里,去品味那淡淡的乡愁。
  
   三、洋芋面
   家乡盛产土豆,乡民俗称洋芋。土物洋名,倒也别致。但既然多产,洋芋自然也成了家家户户的日常食物,出没于大大小小的餐饮之所,深受乡人喜爱。
   洋芋作为食材,吃法千变万化。但在众多吃法中,我却只与洋芋面情有独钟,感情颇不寻常。
   十四岁那年,我离开小山村,离开父母亲,只身来到县城读书。由于离家远,我成了一名住校生,每天吃住在学校,隔一两周才能借周日回家一趟,带点吃的。其时国家初启改革,人们生活普遍艰难,县中办学条件也十分困难。学校大食堂饭菜单一,每天就是早晨稀米汤,中午洋芋菜,下午洋芋面。每人每顿一勺,缺油少盐,食味无多,仅可果腹而已。
   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同学中一些食量大者,一碗吃不饱,往往要多打一份。有些家庭困难的,只好在饭后再添补点干馍。我的饭量也变大了,一勺饭下肚,只能吃个七八分饱。坚持了一学期后,同宿舍同学纷纷自带面油,自备炊具,自己做饭。我年纪尚小,从来没做过饭,只好继续上大灶。凑合着又过了一个学期,新学年开始了,我的一个表哥从邻县中学转入我校,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特意将他转到我班,与我同住一个宿舍。表哥原本从小离开家乡,随其在临县工作的父亲也就是我舅上学,生活能力远超于我,在学校灶上吃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提议和我搭伙做饭,我自然也是乐享其成。
   从此,靠着一个十芯子的煤油炉,两兄弟开始了读书做饭的生活。刚开始表哥负责做饭,我负责刷锅洗碗。后来在表哥影响下,我也开始学着做饭。我平生学会做出的第一顿饭,就是一锅洋芋面。
   对于忙忙碌碌的住校生而言,做洋芋面的最大优势就是简单便捷,节约时间。每天中午下课后,我们赶紧回到宿舍,取出两个洋芋,洗去泥土,削去衣皮,除尽疤痕,切成棱状小条或方形圆形小块,在锅里倒点胡麻油,炒好韭菜蒜苗之类的调饭菜,再放洋芋下去炒黄,之后加水煮沸,转中火煮熟洋芋后,便将擀好的面条放下去煮,待水面沸腾涌沫时,再用勺子撇出一些多余的面汤,然后放入调饭菜,调好油盐醋,一锅香喷喷的可口饭就算匆匆忙忙地做成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后,我曾有一段时间自己做饭。那时,我们这帮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全都挤在单位的职工宿舍楼上,一人一室,人人单身,身无长物,心怀天下。刚开始不熟,人人炒菜做饭,个个食不他予。几天之后熟了,每逢开饭之时,大家这室转悠,那室晃荡,提着筷子尝菜,拿了碗儿盛饭,亲热得像一家人。时间久了,大家自然要评议厨艺好坏,看谁的炒菜好,谁的面食佳,谁的炖肉醇,谁的汤水香。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做的洋芋面,竟也恭忝美味之列,受到大家青睐。
   乡里生活的母亲,却对我做洋芋面不大支持。她常笑话我做的是懒人饭,说以前农村生活紧,油盐少,面里和点洋芋,既可节约面粉增加饭量,又可改善饭味增加口感,做洋芋面情非得已。现在生活好多了,连乡里人都不多做了,一个公家人怎么还吃这个?母亲为此很是忧虑,我若假期回乡下探亲,她必会问我:还吃洋芋面么?
   说实话,一手洋芋面,也确实影响了我的厨艺。由于工作繁忙,心仪山水,我一闲暇就四处游走。因贪图方便,我时常满足于炒个鸡蛋番茄,烧个茄子油菜,揪个小面片,下个洋芋面,对鸡鸭鱼虾等肉食不太喜欢烹制。结婚成家后,又忙于杂务,不大下厨做饭,至今烧不出一样拿手好菜。
   有一年,从首府来了二三同窗,借旅游之便来看望我这个久未见面的老同学。其时妻被单位派到外地参加培训,家里没有他人,同学之间海阔天空,谈兴甚高,午饭时节,我邀他们到餐馆吃饭,结果他们谁都不愿上街,我只得亲自下厨做饭。心想同学在城市里呆久了,吃饭也没个好胃口,就做了一锅洋芋面,备了几样下酒菜。不想他们一见洋芋面,人人捧碗急急吞咽,一会就吃了个锅底朝天。有同学摸着肚子还说没吃够,叫嚷着下次一定要补上。今天回想起来,也是有趣得很。
   一锅洋芋面,形色粗陋,状貌不扬,但因食之有味,始终魅力惑人。也许,从吃碗洋芋面,就能透视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
  
   四、生汆面
   因了人生中的奇特经历,我记住了生汆面这种面食。
   生汆面本是回族同胞的一种日常饮食,汉族面食中较为少见。吾乡为回汉杂居地,对回族独特的饮食,汉族多仰慕仿效,久而久之,汉民的饮食里,也濡染上了回民饮食的色香,喜食牛羊肉,爱喝盖碗茶,就连日常面食,也出现了爱吃羊肉揪面、牛肉拉面、酸汤扯面的景况,生汆面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
   记得小时候上初中,同班同学多为汉族,但也有回族学生。我因自幼听奶奶讲过一些回族轶闻故事,对回族一直怀有神秘之感。初见回族同学,有些疏远之心。但一两周过去后,同学们耍熟了,就觉得回族同学也挺好的,后来竟与其中的一位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转眼就到了黄叶飘飞的季节,忽然一连几日未见回族同学。课间议论起来,有同学神秘兮兮的说,这两天是回民的开斋节,就跟我们汉民过大年一样。我听后顿生好奇,他们怎么在秋天过年?过节时吃什么喝什么?也放鞭炮挂灯笼么?

共 61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吉介绍了作者家乡的四种面条(片)。这四种面都是具有家乡特色的,但很普通的事物,与作者以后吃过的那些美味珍馐比起来,应该是相差很远。或许在一些人的眼里有乡间之物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它们胜过了世界上任何美食,因为它们不单单是果腹食物,而是承载了对家乡的眷恋、对亲的热爱、对往事的怀念。由此想起家乡的人和事以及那份刻骨铭心的乡情。详细的叙述中饱含着深情和一缕掩不住的乡愁。文章凝重洗练,朴实深情。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2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4-17 19:21:56
  文章朴实凝重,感情真挚强烈。切身体会,亲身经历。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萧关        2016-04-17 21:01:57
  感谢北极老师编发拙作!故乡的风味,岁月的滋味,人生的况味,在我的眼中时常是一碗平平常常的家乡面。读这样冗长的文字,也许对读者是一种烦厌。谢谢
2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4-17 19:23:45
  我常常想鲁提辖让镇关西切的臊子,是不是用来做臊子面的。
北极主人
回复2 楼        文友:萧关        2016-04-17 21:16:36
  谢谢北社再次评论!您对鲁提辖和镇关西的联想,倒使我想起了有关臊子的一些趣事。只是梁山好汉们聚啸山林,怕是个个大碗酒肉,早就忘记了臊子里的滋味吧。也不知那时候有无臊子面,如有,估计好汉们吃了,也会思念故乡,一个个早就作鸟兽散了。呵呵
3 楼        文友:文清        2016-04-18 09:57:41
  留心处处皆文章,拜读朋友的文章,了解了许多知识。问好朋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复3 楼        文友:萧关        2016-04-18 13:37:30
  谢谢文清老师的精彩点评!遥致敬意,祝快乐如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