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酹酒威海湾

精品 酹酒威海湾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0发表时间:2016-04-23 08:21:47
摘要:感悟威海,如果说有了威海湾然后有了威海市,有了环翠楼然后有了环翠区,那么这个城市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富民强,威镇海疆,才能安享这青翠环列,山海锦绣。

威海卫,从它诞生之日起,不仅是威镇海疆、拱卫京师的海防前线,还有它清雅俊秀、与生俱来的另一面:青翠环列,山海锦绣。海防重镇与海畔明珠,构成了这座沿海城市,性格鲜明的两个方面。
   打开山东的地图,恰似一只振翅高翔的神鹰,飞向广阔的海洋。如果把黄河以北的地区,比作展开的鹰翅,把烟台比作昂扬的鹰头,那么威海的位置,恰似突出的鹰喙,深深的嵌入黄海的碧波,构成这座城市的地理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决定着它的宿命。
   打开华北海域的地图,南侧的山东半岛与北侧的辽东半岛,势成犄角,将渤海划入中国的内海,拱卫着京师根本之地。元明以来,中国建都北京,据六合之上游,雄震天下。而数百年间,来自东面大海之上的威胁,却愈加严重。威海卫,从此以海上雄藩的英姿,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打开东北亚的地图,山东、辽东两大半岛,与东侧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滔滔黄海,是隔绝诸国、独自发展的天堑,也是汇通中外、文化交融的通衢。战争与和平,扩张与交流,军事对峙与文明传播,千百年来,在碧波中轮回上演。威海卫的上空,密布着历史的烟云,挥之不去。
   打开世界的地图,绵长的中国海疆,隔着连贯南北的重重岛链,与浩淼的西太平洋相接,与同样广阔的北美大陆遥遥相望。广袤的俄罗斯,横贯欧亚大陆,俯瞰着古老的东亚大地。我们的中华神鹰,面向的是通向深蓝的大海,也是波诡云谲的形势。
   历史上的威海,在宋元之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其历史地位,远不及而今辖下的文登区。元代以来,倭患渐兴。大明洪武开国之际,推行卫所制度,至此设立了威海卫,成为锁钥渤海的门户。终有明一代,坚固的华北海防,成功地捍卫了京师腹地,迫使倭寇转而向南,最终在南方被次第歼灭。到了晚清时代,国势陵夷,海禁大开,威海卫这座弹丸小城,突然成为运转东亚形势的枢机之地。甲午一战,北洋水师从曾经的亚洲第一,到全军覆灭,洋务运动求富求强的成果,一旦沉入海底,东亚格局发生重大逆转。历史的影响,直至今天。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大潮中,如何直面海洋,成为关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而今,域内大国和国际霸权的势力,在东北亚的版图上合纵连横,犬牙差互。是走向深蓝、和平崛起,还是编织岛链、遍设荆棘,貌似平静的东北亚海面上,大国角逐依然激烈。百年以降,东北亚的形势,影响着东亚的格局;东亚的格局,影响着世界的运势。或风和日丽,或战云密布,国运之兴衰,来自海上的斗争与机遇,威海这座城市,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
   “甲午风云之地,百年历史激荡”。说起威海,让国人无法释怀,也永远不应忘怀的,当然是刘公岛——大清北洋水师的母港,也是倾覆之地。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过威海,十几年下来,早已记忆模糊。只是隐约记得,蔚蓝而明快的大海,洁白而轻快的游艇,和中国传统式样的水师衙门。此番东来,本想登岛凭吊,孰料乍起的海风,阻断了驶往刘公岛的航船。而意外的收获,是让我登临了停靠在威海湾的定远舰——当年北洋水师旗舰,一比一复制的模型;和环翠楼——古威海卫城的城楼,五百年来威海的地标。
   定远舰,曾经的国之利器,世界一等战舰。我还是头一次登上战舰,也是头一次看到昔日大清的龙旗——黄旗青龙,赤日如火,在海风中猎猎飘扬。定远舰,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和整个东方格局的转折,记忆着那个时代的浮沉荣辱。眼前这曾经鲜活的战舰,分明是近代以来,人类科技爆发与工业革命的结晶,可以清楚的看到,现代舰船的雏形。铁甲船的出现,让漫长的木帆船时代画上句号。定远舰之前的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在半小时内全军覆灭,当时中国最大的福建造船厂也惨遭毁灭,充分暴露了中西方海军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巨大差异。此后,清朝由自主建造转而向西方购买,经过考察,向德国订购了定远舰及其姊妹舰——镇远舰。威武的巨炮、厚实的铁甲,严谨的装备,反映了德意志民族高超的智慧与雄厚的工业实力,让人领略到什么是“武装到牙齿”。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看到了民族竞争的残酷,与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科技的爆发,意味着发展的迅速,先进中包含了落后的基因。定远舰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横扫全球、国力走向鼎盛的时代,也是军备竞赛日趋激烈的时代。无论是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还是德美这样的新兴帝国,都在极力谋求海上优势,近代海军和海军技术迅速发展。定远舰,似乎实现着中国师夷长技、船坚炮利的自强之梦,但它的悲剧在于,纵有一支貌似强大的舰队,也无法挽回一个老大帝国走向衰亡的命运。心腹已衰,肢体何为?
   历经康乾时代一百多年的艰苦经营,中国的国势达到顶峰,万国来朝,傲立东方。于是,在巍巍天朝的衣钵之中,只有朝贡,没有邦交;只有中国之尊,没有夷狄之强。“物壮则老,是为不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也许这是历史的宿命。历经大半生的励精图治,至乾隆末政,国势已现颓势。清朝中期,上而国妖和珅揽权当道,富可敌国,足见吏治之败坏;下而川楚白莲战乱九载,民穷则变,足见民生之凋敝。天朝光环下的社会危机,可见一斑。与安享和平尊荣的中国不同,远隔崇山巨海的西方世界,正在战争的砧板上迅速崛起。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风起云涌,波及全欧的拿破仑战争,洗礼了欧洲军队。长期的闭关锁国之策,此时悄然走向了立意的反面,使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深刻变化麻木不仁。国势的下沉与上升,时代的停滞与演进,在中西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终于让煌煌天朝被动挨打,没有招架之功。惨痛的教训惊醒了时贤,军事近代化的变革首当其冲,海防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于是,定远舰倔强地来到了它的时代。
   “今日百废莫举,千创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耿耿精忠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一有补。不然,但就时局而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大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寥寥数语,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艰危。回首百年,在这场古典中国涅槃重生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奇变”中,我们一直是在失败中前行。
   数十年间,洋务运动求富图强,削平了规模浩大的洪杨之乱,近代化建设得到发展。树大根深的天朝似乎百足未僵,一时间号称“同治中兴”,沐浴着落日安祥的黄昏。与此同时,彼岸的日本,推翻了德川幕府二百六十年的统治,“王政复古”,形成了天皇制的帝国政权。譬如利剑新发于硎,成功卓著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实现了近代化,国力大幅提升,“开疆拓土”的国策,使日本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发展成一架战争机器。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可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之邦,也可以是不可两立的死敌,取决于东亚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地理形势上看,日本列岛地处东方世界的外围,孤悬海外,远离大陆的纷争。这使它既容易接受文明的传入,又容易自我保存,对来自外界的影响反应灵敏。日本境内山川破碎,在东亚地区开化相对较晚,传统地方氏族力量强大,容易使其形成武装对峙的局面。与中国大一统政权以文治国的传统不同,日本历史上长期由军人执政,由武士集团管理社会。这些历史地理条件,容易形成尚武好战的文化氛围,成为武士道的文化土壤,并发展为典型的军国主义。“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在文化心理上,日本人以东方文明正统自居,似乎为推销其“王道乐土”注入了精神动力,与热衷推销价值观的美国异曲同工。文化领域的斗争,乃大国争衡的高级形式。回顾历史,从丰臣秀吉到明治维新,日本一旦削平内难、实力膨胀,便会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沿着军国主义道路,一条道走到黑。以朝鲜为跳板,征服满蒙,进而定鼎中原,甚至君临印度——乃日本由来已久的帝国梦想。到了晚晴时代,一个是老大帝国、夕阳在山,一个是帝国新造、日出扶桑,中日之间的生死之战,已经不可避免。《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这段惨烈的历史中,晚清统治者可谓“知存而不知亡”,日本统治者可谓“知进而不知退”,最终清朝政权土崩瓦解,历经长期内乱,建立了新中国;日本在军事冒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不戢自焚。
   貌似强大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中灰飞烟灭。一个建成后未添一舰、渐趋落伍的舰队,轻易输给了一个国运相赌、全力赶超的舰队;一个吏治败坏、争权夺利的大国,输给了一个戮力同心、意气风发的小国。《孙子兵法》开篇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又说:“主孰有道?将谁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北洋水师成军之后,在清朝内部的党争中处境艰难,清流派翁同龢的户部,甚至没有拨付给洋务派李鸿章的海军一文钱,北洋水师装备老化,将领纷纷遭受弹劾。甲午海战前,丁汝昌奏请区区六十万两白银添置速射炮,都未能如愿。大战在即,日本在朝鲜咄咄逼人,朝廷上下却忙着为慈禧祝寿,建造颐和园的花费,动辄三千万两。社会上弥漫着喧嚣的气氛,视日本为蕞尔小国、螳臂当车。与此同时,日本举国上下,正在为赶超北洋水师不遗余力,甚至儿童都在玩“打定远”的游戏。天皇在宫廷经费中,拨款三十万扩充海军,对国民的感召可想而知。《吴起兵法·图国第一》云:“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人事如此,胜败可见。
   在实力上,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已整体落后,火力远在日本联合舰队之下。日舰不仅航速快,而且配置了新型的速射炮。而我们配备的穿甲弹,根本不能爆炸,朝廷禁止弹药进口后,我们自己生产的开花弹虽能爆炸,但威力与日舰无法相比。五个小时的海战中,北洋水师陷入了打不过、走不掉的被动境地,以至定远舰指挥战斗的丁汝昌,交战之初便负伤。最终,曾让日本人羡慕嫉妒恨的北洋水师五舰沉没,邓世昌率领致远舰战至最后一刻,我们却无法击沉一艘日舰。汉代晁错《言兵事疏》有句名言:“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战争之前的准备,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多算胜少算不胜”的谋略斗争,不是振臂一呼而已。战争一旦失败,失去的将是国运,甚至文明的面貌。
   海战失利后,北洋水师只能“避战保船”,返棹威海湾,从此,制海权沦入日本之手,中国东部的精华之地,暴露于日本的威胁之下。海陆连续获得重大胜利之后,日军攻势凌厉,不仅从东北方向,威胁京师门户的山海关,而且从荣成登陆,必欲彻底消灭北洋水师,摧毁清朝的战争能力。明代兵书《投笔肤谈》云:“攻则力合而难敌,守则势分而难救,”又说:“兵不称其城,粮不称其兵,救援之不达,而掎角之势失,此守之灾也。”日军在战略上占据主动,以优势兵力,完成了对刘公岛的包围。困守威海卫的北洋水师,虽然顽强抵抗,奈何孤立无援,直到弹尽粮绝。最后关头,丁汝昌下令炸沉了定远舰,随即自杀殉国,结束了北洋水师悲壮的历史。晚清的中兴大业,成为南柯一梦,在风雨中飘摇,直至十几年后仓皇谢幕。
   面对国势的衰败,李鸿章曾经总结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也许,三百年大清已经老去。周秦以降,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个朝代,能够挺过三百年的大限,随着内部矛盾的积累,在王朝的治乱兴衰中循环。两相比较,明治维新开辟着一个新兴的帝国,洋务运动挽救着一个垂老的帝国。时贤费尽心力,让晚清政权在数十年间苟延残喘、回光返照,却无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得重生。最终留下一片破碎的山河,让我们在骨岳血海之中,继续寻求重生的道路。
   离开定远舰,徜徉在波光粼粼的威海湾,登上了雄距奈古山巅的环翠楼。向东远眺,整个威海湾尽收眼底,在它楼下,正是大明永乐年间开创的威海卫故城。纵观威海卫,三面环山,地势显要。青秀的山岭,耸出蔚蓝的海面,形成峻拔的岬角,山海之间,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驱散了战争的烟云,刘公岛恬静地横卧在海湾上,在碧海蓝天间清晰可见,留出南北两条水道,让辽阔的腹地通向深蓝。可以想象,这座五百年来俯暾全城的楼阁,对整个威海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感悟威海,如果说有了威海湾,然后有了威海市,有了环翠楼,然后有了环翠区,那么,这个城市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富民强,威镇海疆,才能安享这青翠环列,山海锦绣。

共 51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幅颜色厚重的工笔海防画,也是一部沧桑的海防史,更是一堂精彩绝伦的百姓讲坛。作者在游历威海卫,登临定远舰时,拂去蒙在定远舰上的历史烟尘,揭示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时,国势艰危,朝廷腐败,从上到下贪图享乐,而不思振兴海防。甲午海战前,丁汝昌奏请区区六十万两白银添置速射炮,都未能如愿。大战在即,日本在朝鲜咄咄逼人,朝廷上下却忙着为慈禧祝寿,建造颐和园的花费,动辄三千万两。社会上弥漫着喧嚣的气氛,视日本为蕞尔小国、螳臂当车。与此同时,日本举国上下,正在为赶超北洋水师不遗余力,甚至儿童都在玩“打定远”的游戏。天皇在宫廷经费中,拨款三十万扩充海军,对国民的感召可想而知。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军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教训时刻警醒着后人,只有振兴国防,实现国富民强,威镇海疆,才能安享这山海锦绣,品尝这无限风光。寓意厚重的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425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4-23 08:33:29
  勿忘国耻,强健国力,振奋国防,兴我中华!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