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游走人生】单车上的世界(之二)

  【游走人生】单车上的世界(之二)


作者:jh02520317 秀才,117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9发表时间:2009-08-07 09:42:43

在郑州停留了两天,去了少林寺。觉得看上去也不过如此,见面不如闻名。
  
   十九号,前往开封。轻松而简单。八十公里。中午吃过饭,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前往传说中的开封府,看了看包拯的工作单位。而后去了清明上河园,已近闭院时间。没有太多的游玩。在上依照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桥修建的木桥时,双腿依然酸软。颇让我无奈。
  
   不过去过不少的地方,还是觉得这里有些特色。开封府和清明上河园中都每个时间段都有些小的节目。将一些历史或者古时生活的情况用一种很亲近游客的方式表演出来。很是让人开心也多少了解了些历史。
  
   晚上在住地看着电视便睡着了,在电视的吵闹中惊醒之后,马上洗澡便上床睡觉了。来不及担心第二天前往山东菏泽的道路有多远,往哪里走,路好不好走。
  
   七月二十号,早晨吃过早餐又开始了行程,开始骑行前我还一直担心着路上的路要怎么走,幸运的是碰到一位司机,详细的告诉了我们去往菏泽的道路状况。道过谢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艰难的一天。当我知道今天骑行距离可能要超过一百三十公里。心中我一直在打着鼓。担心能否按时到达,体力知否支撑得下去。
  
   天气不错,只是上午经过一处工厂时让我的思绪乱了。这一路走来看到不少如火箭般的烟囱。而让我真正担心的原因是在离开开封不远的郊区,我们经过一家工厂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厚厚的一层粉尘。像是雾气般,能见度不到一百米,身体在空气中穿梭却能够清晰的感触到小的颗粒与身体发生的碰撞。我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污染,而在烟尘中我们还看到孩子在家门前嬉闹,吃着早餐。我不知道他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待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环境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而为什么国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停这种污染企业,为什么这里却还是有。是因为穷需要钱,还是政府的无作为,还是人穷而顾及不了其他的了,甚至连身体的健康都顾及不了了。
  
   我内心在这时感到深深的震撼,却也无能为力。我们戴上风镜,头巾,加快速度骑行出了这块区域。
  
   一路上我愤怒,却无力。我不知该如何申诉自己所见所感。
  
   十点多,我埋头骑行,满脑子都是上午那个让人窒息的地方。忽然后面大喊:“江,江”
  
   我回过头,看到谢正推着车子往前走,我退回去细看,才发现他的后车轮完全的憋了下去。这一路上出现了第一次状况。
  
   我显得有些兴奋,过于兴奋,其实我一直在等待这种意外状况的发生,这样的旅程才充满了乐趣,而不至于每天除了蹬车而无事可做。那样未免也太过无趣了。不然我在家学的修车手艺就白学了。
  
   我停好自己的车,从驼包中拿出补胎工具,准备给谢修车。
  
   我把车一倒过来,将轮胎旋转一圈,居然发现一小块铁皮扎进了轮胎,用了不小的力气才把铁片拔出来,继而我用撬胎棒把外胎撬开取出内胎,发现内胎破了两个洞,而且洞还不小,本来准备直接给谢换胎算了,可是他的车子不带快拆装置,我带的维修工具又拆不了他后胎的螺母。我只好打毛过后将就的将两个洞用一块较大的胶补好,然后继续赶路。后半程我一直注意着谢的后轮,担心漏气,却也别无他法,实在没看到修车的地方。算是平安,一路上轮胎没有憋下去。
  
   下午骑行到四点前后,天空中又飘起了小雨,我内心焦急不安,这离菏泽还有四十公里,而天快要下雨了,于是我们加快了骑行速度,刚骑行了十来公里,发现天气又晴朗了,地面上却奇怪的左半边车道是干的,又半边车道满是水渍。幸运的我们看样子又躲过了一劫。
  
   我们在晚上七点平安抵达了菏泽,在城市的小巷中吃了一碗豆浆和一张煎饼之后,来不及细想便找了个旅馆休息下来。刚住下,外面已是黑云压城,不一会便是倾盆大雨,晚上吃过的豆浆完全不够,于是我们又冒雨买了几个馒头回来。我就着一盒牛奶吃了两个馒头。刚看了几眼电视便昏昏的睡着了,心中却一直也忘不了那个空中漂浮着颗粒的地方。
  
  
  
   七月二十一日我们前往梁山,骑行距离仅仅一百公里,早晨下楼推车发现谢的车胎憋了,没想到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于是我只能给车胎打足了气,继续赶路,在出城不远的地方谢的车胎又憋了下去,幸而看到一家修自行车的地方,于是我们推车过去,好心的老大爷知道我们还要赶路,先发下了手上正在修的自行车,“我先给他们把胎补了,等下再修你的啊!”老大爷回头对身后的女子说道。“行,你先修。”女子点点头。
  
   安静的看老大爷修完车我们又继续赶路,整个上午我们都是以一种很娱乐的心态在骑行。我们大声的唱着那些老歌。从孙燕姿唱到张学友,从《同桌的你》唱到《让我们荡起双桨》,骑行将近十天,第一次我们以如此轻松的心态对待骑行。
  
   下午三点我们便抵达了今天的终点梁山,晚上在梁山周围逛了一圈,却没有想到上山去看看,也许因为离想象中差距太远,这座小县城完全没用利用好自身的旅游资源,我印象中的水泊梁山在远远望去不过是一个光秃秃的脑袋。
  
   在一家东北人开过的小店吃过晚饭,我们回到旅馆准备休息,在楼下看到女老板我忽然想起来还不知道这里到济南的路怎么样,于是和老板聊了聊第二天前往济南的道路,当得知要骑行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时候,我彻底的崩溃了,这就是我们要为今天的娱乐而付出的惨痛的代价。
  
  
  
   二十二号一大早便起床了,准备赶路。一路上,我尽量抛开所有的思绪,甚至埋头只看脚下,不敢看前面雾气朦胧的道路。我确实有些胆怯,这样长的路,我能骑得到嘛?
  
   九点多,天渐渐暗了下来,这才想起今天有日全食,不过在山东只能看到日偏食,我却没有那样的闲心,只是偶尔望一眼地上那个淡淡骑行中自己的影子。而后继续加速骑行。
  
   一路上我一直骑得很快,每隔一个半小时我就停下来休息一下,顺便等等被我抛下很远的谢,我不知道该怎么鼓舞他,我只能沉默着,低头骑行着,只能这样才是最好的鼓舞。
  
   在一个大坝上休息过后,我找到一个角落方便,我看到谢骑车到了前面。等方便之后我已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于是我赶忙上车去追。甚至来不及看一眼路边那些刚从葡萄园摘下来的晶莹的葡萄。
  
   一个小时,我没看到他,两个小时,我还是没看到他,于是我给他发短信,而后继续骑行。可是已经正午,我居然还没看到他,我有些生气了,于是打电话他像狠狠骂他一顿,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我再怎么骑行,都会等着他跟上来之后再加速,而他却完全抛下我了。
  
   手机中却传来:“你所拨打的手机暂时无法接通。”
  
   我所有的愤怒瞬间变成了担忧,车子刚好骑到了平阴,我在一家老两口开的小店中停了下来,热情的山东老大爷爽朗的笑着招呼我,当得知我有个朋友,两个人却不在一起时,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两个人出门了就要互相照顾,怎么能分开呢。”
  
   我焦急的又发短信过去。却依然无回音,我不停得翻看着手机,怕自己的手机有问题而错过了谢的短信或者电话。过了十多分钟,我的手机终于响了,我赶忙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了谢的声音。
  
   “你在哪?”我焦急的问。
  
   “我在那个买葡萄的地方车坏了,然后推到旁边去修,刚准备打电话你,发现手机没了信号。”
  
   “哪坏了,”我心中悬着的心刚掉下来,又提了起来,真是叫做七上八下。
  
   “前变速,好不容易找个修车店,这个老板没修过这种车子,搞了半天也没修好,我现在骑着,链条一直擦在上面嘎嘎的响。那个老板只是把那个变速夹宽了点。”
  
   “你干脆把那个拆掉不要了,那个对骑行的影响不算大,可有可无。”我的心终于彻底掉了小赖“你那里到我这还有二十多公里。还要翻一座小山,你看看自己的水够不够,准备点水,我刚在翻山的时候水都喝完了,差点倒在山顶上。”
  
   “好的,你等着我,你在哪个地方?”
  
   "你骑到平阴之后会看到一个伊利的工厂,我就在旁边一家小商店里,很好找。”
  
   “行,那你等我”说着谢挂了电话。
  
   “没事情把”好心的大爷冲我问到。
  
   “没什么事情,他的自行车路上除了故障,不过解决了。大概得一个多小时才能过来。”
  
   “恩,那就好,你在我这凉快凉快,要不和我们一起吃点饭?”大爷客气的说。
  
   “不用了,谢谢大爷了”说着我起身在店里选了一盒泡面和一罐八宝粥。
  
   乐呵呵的大爷和我聊起了天。
  
   “年轻的时候我也骑车,一天骑了两百公里呢,那个时候穷,没钱,大哥在大庆。让我去找他,我就骑车过去。就那种老式的。”说着他给我比划了起来。
  
   “我知道,凤凰二八是把?”我望着大爷也比划了起来。
  
   “对,就是那种车子,那个时候可了不得。我骑了一天,骑了二百多里路,车子在路上坏了。我就打电话,让我哥来接我。可是他没来,我就在野外坐了一晚上,那个时候哪像现在,又没什么店。人又少。”
  
   “你们可要小心。在外面不要像家里样,把车子上东西都拿进来放着,外面有小偷的。”大爷好心的提醒着我。
  
   “没事,车子上没什么东西。那个后面的包里都是衣服之类的,值钱的东西我都装在了身上。”
  
   “那就好,这里好多伊利的司机把钱放在车上,回来钱就被偷走了。”说着大爷指了指那些停在外面的货车。
  
   “大爷,听说这里是玫瑰的盛产地把。”
  
   “对,现在可没有,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可多人来参观了,其实根本没必要买票进去,你走在那个路上,就一阵阵的清香往鼻子里钻。”
  
   “对啊,那园子它管得了花,却关不住花香啊,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嘛。”
  
   说着话,大爷靠在躺椅上往外面往去“你休息着,我帮你看着外面,要是你朋友过来,我肯定看得到的。”
  
   “不用了,大爷,他能找到的,你好好休息吧。”真是一个好心的老人。
  
   “大爷,你今年六十了把?”
   “都七十多了。”
  
   “真看不出来,你头发一点都没掉呢,还那么黑。”
  
   “掉确实没掉,不过也白了不少。我哥哥的头发就都掉光了”他爽朗的笑着摸了一把自己的头发。
  
   “你开这个店,生意不错把,我这才刚进来一会,你这水都卖了几箱出去了。”
  
   说着话,进来一个四十岁的人,“老板,一条将军多少钱?”
  
   “四十五。”
  
   “贵了把!”
  
   “我一个星期就这一条烟,你都买了,别人来了就没买的了,”大爷依然爽朗的笑着。
  
   中年人离开了。
  
   大爷回到躺椅上又向外张望着“我们开店不过是想有个事情做,哪里是为了钱,都一把年纪了。还图什么钱的。你看我这店里,除了方便面,就是一些水,也没其他的什么。”
  
   本来想再说点什么,却突然都哽在了喉咙里。
  
   这也许就是选择,对生活的选择,一路上听人提到过有的六十岁的人穿的很落魄却依然在骑行。有些老人趁退休了就骑车出来到处走走。没有目的,走到那算哪。
  
   而这个老人就是这样像安静清闲的陪着老板在这个玫瑰遍地的小城市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也许他一生未曾离开过,却依然幸福。
  
   这就是人生,有的选择了自我的实现,为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奔忙;有的选择了家庭,为一个家庭付出自己的一生。
  
   很喜欢这样爽朗的老人,笑容可掬,生活得自在而安详,知足。
  
   当然我也崇拜那些一生孤独却充满乐趣的老人。
  
   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都是精神富足的老人。
  
   最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
  
  
  
   谢终于到了,已经是一点多。我基本休息够了,接下来就是陪他休息。趁他吃泡面的功夫,我出去看了眼他的车,前变速被拆掉了,应该影响不大。
  
   回到店里,我和谢就坐在条凳上打起了瞌睡。老人家看我们就那么睡着了,赶紧站起了身,让我躺到躺椅上睡。我看只有一张躺椅,而且我也坐了一个多小时,于是就让谢去躺会。
  
   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只有老人手中的扇子巴拉巴拉的扇着风。
  
  
  
   三点多的时候我和谢醒了,于是戴上装备,向老人真诚的表示过感谢之后,又匆忙上路。
  
   后半程又开始了翻山越岭。太累的时候我就大声哼着歌给自己打气。或者把手机拿出来放里面那仅有的几首歌。
  
   我想这样会轻松点。
  
   五点多,谢在路过一个路口时,精神一恍惚,啪的一声摔倒在地,车前轮也被撞得有一点点歪,我开始意外前刹车出现问题,调了半天还是一样发现还是一样车轮会擦到刹车。于是我干脆把前刹给拆了,这样虽然要危险点,但还能将就着骑。不过还有后刹,只要不下坡猛冲,就没什么问题。
  
   六点我们还在离济南三十多公里的长青。我们找了家店吃了两个馒头喝了瓶水,准备做出是就此休息还是赶到济南时,我再次看到了黑暗中的光亮。父亲发过来短信,说他在济南的战友给我们安排了住的地方。于是我们又再次充满了活力。把疼痛的屁股粘在了坐垫上加速向前骑去。忽然一辆农用三轮车贴了上来,车上的胖胖的留着平头的中年人大声的问着我们从哪来到哪去,当得知我们要到北京时,他说:“好啊,年轻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年轻时候也骑车去过杭州,不过是一辆公路车。”
  
   “真看不出来”我笑了。
  
   “是啊,现在胖了不少。”他也笑了。
  
   于是他一路陪着我们骑到了济南。
  
   给我讲着济南,山东的风土人情。看得出来他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别看他打扮得像歌粗人,讲起话来却不亚于一个大学生。知道的知识真不像一个简单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也许这就是山东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晚上半点半,我们终于到了休息的地方,一个战士带我们简单的吃过了饭。然后我们就早早的休息了。这一天我们骑行一百五十五公里,九个半小时。
  
   太累了,累的我们没有讲一句话,躺倒床上就睡了。
  
   我真的无法想象我们这一天居然将近一般的时间在那个小小的坐垫上坐过来的。
  
   我感觉自己像是故意的,每天故意挑战着自己的极限,我不知道何时我们会到达真正的极限。也许到不了,还有四到五天的行程就结束了。还有大概五百到六百公里。我们已经骑行了一千一百多公里。
   晚上在微弱的月光下,看到谢漆黑的手臂在空中挥舞着。忽然很想笑,我们的身体早已是黑白分明。只要阳光能钻进去的地方都被晒得黝黑。
  
   望着窗外的摇曳的灯光,我来不及多想,就沉沉睡去。在早晨准点醒来,不用闹钟的催促。

共 56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原来“单车上的世界”是且行且走的一个系列,这个续篇因为“视界”的扩张,容量更大,同时也试图切入某些社会弊端的病灶,增加了人文关怀。作者对现实的关切字里行间可见,一开篇即说少林寺名不符实,为人之直率,亦于斯可见。希望在后续的作品中兼顾到思想性与文学性,打磨文句(戒绝别字),让这组文章向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方向靠拢。【编辑:ran.t】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ran.t        2009-08-07 09:51:43
  希望后面更精彩。好的文章,除了内容丰富,内涵丰厚之外,也要有高妙的技巧,精美的文字——不是说华而不实。盼能进一步锤炼,写出更棒的佳作。问好。
2 楼        文友:jh02520317        2009-08-07 11:20:02
  呵呵 不好意思 电脑打字始终不如手写的 所以有很多别字没注意 以后定注意
想太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