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曲接地气生机漾

编辑推荐 曲接地气生机漾 ——从原平农民散曲社部分作品看曲进乡村的典型意义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2发表时间:2016-04-24 22:31:37

在先前一篇闲侃散曲写作的文章《多采胡麻出好油》中,笔者曾写过:“优秀的散曲作品,愚以为,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她从元好问等首创开拓之初,即继承了传统韵文学艺术从《诗经》、汉乐府等流传下来的置根于民间的优秀经验,散曲这种勃兴于元代的新型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与套曲,从其诞生之日起,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成为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而成为足以同古典源远流长的诗与词分庭抗礼、别开生面的艺术奇葩。而其对社会、对人世间种种假、恶、丑的批判功能,尤显不同凡响、引人注目。将根须深深地稳扎在人民生活的肥田沃土中,汲取营养,如大自然赐与人间的野生山丹花、灯笼笼花、沙棘丛、野蔷薇、野葡萄等,含苞带露;又如山野村姑,别具风骨与个性。她保持并发扬了民歌所具有的活泼清新、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面。远离庙堂,扎根民间,紧接地气,濡染泥味,便使得多数作品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离合悲欢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零距离接触,‘浅俗可嗤’,以俗为美,高度通俗化、口语化,即‘蒜酪味’,而其中的诸多讽刺,还应当给人以美感,使寻常百姓倍感亲切。优秀的散曲作品,堪称俗文学的典范,为文人雅士与民众共同喜爱、把玩的民间文学奇葩。”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与时俱进的巨大变迁,文化大普及,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今非昔比,日新月异。即便是达过去一直被视为荒郊野外、贫穷落后代名词的乡村亦是如此。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为文化尤其是诗词歌曲赋走进乡村,深入到山乡窝铺,奠定了客观现实基础。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诚如中国出版集团中版文化传播总经理包岩在“诗词中国”的徵信文章《诗心已共春花发:以文化自信重建“诗的国度”》中所述,“诗歌曾经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亦被称为‘诗的国度’。但是,已经一段时期,我国绝大部分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诗歌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应当树立的是面向未来的目标,那就是,在中国经济令世界瞩目的大背景下,亦唤起所有国人的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可以重建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承载和传递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中国传统诗词的凝练文字、声律之美更代表着中国人对汉语言最精妙的应用。如今,读诗、写诗,又回到了大众生活当中,发挥了特有的言志抒情作用,成为了大众可以日常使用的表达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当今时代的大喜之事。”令人欣喜的是,这重塑文化自信的“所有国人”中,就包括了传统习惯中视为边缘地带的农村先进人群。由已故退休教师、曲进乡村的开拓者王文奎先生生前亲手创办并身体力行传帮带推而广之使之蔚成大观的原平农民诗曲社,与近期正式注册的原平农民散曲社,就成了弘扬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进入整体文化自信的先进典型之一。
   这些根生土长的农家人,由于生命的根须深扎在农村的青山绿水之畔、肥田沃土之中,接地气,目光所及,有感而发,便足以显示出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选材与表达优势。如诗曲社现任社长的网名草堂散客、半坡痴翁的邢晨先生为其助手、副社长王云飞个人诗集出版所写的贺曲:【商调·满堂红】贺韵三叠:“云中雾里拽飞霞,也波霞,布衣汗手种桑麻,也波麻。风罢雨罢寒暑罢,也波罢,掌犁耙,舞钉杈,劈埂垡。”“甘居僻壤度生涯。甘居僻壤度生涯,也波涯,篱边陌上写春华,也波华。坡下柳下云天下,也波下,种诗花,育娇芽,绘奇葩,满纸韵味可传家。”“满纸韵味可传家,也波家,宫商角羽唱竽笳,也波笳。新话旧话平常话,也波话,奏琵琶,妙音撒,惹人夸,欢歌谱就乐山洼。”贺曲选用满堂红具有独一无二反复咏唱的体裁特征,一唱三叹,且连用鼎足对,处处与农事紧密联系,选用“加麻”韵,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将恭贺之情展示得酣畅淋漓。
   女社员邸梅兰的一首带过曲【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山乡之春”:“田园园老农描沃畴,河滩滩溪水唱欢忧,村边边野花开笑口,山坡坡小草醉青眸,树稍稍黄莺鸣翠柳,丛林林蜜蜂展歌喉。(过)东风一唱信天游,雁字衔春绘诗轴,催耕布谷唤犁牛,好个风情眼中收,悠悠,悠悠,今朝谱绿洲,且看丰歌奏。”首曲巧用对排比式扇面对,且每句前加了个“ABB”式叠韵词衬字,因而显得气韵生动,朗朗上口,生机盎然。将山乡之春的勃勃生机勾勒展示得得体到位。
   毋庸讳言,由于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当下的乡村远不可能成为桃花源式的化外世界,远非有些局外人所认为的那么浪漫惬意。农民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农民自己知道。没有吃苦耐劳、经凤历雨的精神准备与亲历亲为,也就根本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农民。苦中寻乐,幽默风趣,自我排解,才可能活得洒脱、自在。请看曲友宋高柱的一篇【仙吕·一半儿】“陪练”:“糟糠媚眼送秋波,晨练非得勾上我,跳罢斯科学探戈。碰足脖,一半儿圪挪一半儿躲。”妙用乡间土语,形神毕肖地活画出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无奈奉命陪妻子赶时髦学跳舞却又笨手笨脚出尽洋相的尴尬情态,读之令人捧腹。这可不就是庄户人所独有的幽默吗?
   宋高柱的另一篇【双调·折桂令】“老农怨”:“不减肥瘦了三围,累损腰肌,突起腰椎。喷药追肥,人工水龙王爷尽放空雷,火烤风吹,禾黍枯萎,米价偏低,难展愁眉。”将“谷贱伤农”之忧化为曲儿咏叹,一气呵成,令人深思并感喟。应当注意的是,折桂令尽管句式字数等相对灵活可增损,但少于十句者似很少见,应予注意才好。
   写身边事,抒真感情,正是农民曲作者们的优势所在。曲社二百多名社员诸如此类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信手拈来一支,如弓香然的【正宫?塞鸿秋】农家饭(新韵):“鱼鱼搓细香菇拌,猫耳朵朵番茄蘸。蒸馍花卷家常饭,清汤豆面舒心宴。米汤营养多,小菜花样变。油盐限量身心健。”将号称“小杂粮之乡”的晋北一带特色小吃“红面鱼鱼”、莜面“猫耳朵朵”及其美食法取之入曲,别开生面,令人向往之至、馋涎欲滴。
   如今的农民,早已不能同传统意义上的庄稼人同日而语。他们身在山乡,胸怀世界,国家兴衰轨迹、世界风云变幻,皆入眼中。公民素质日见提高。试看王润宝的贺岁曲【中吕·山坡羊】“吉羊迎春”:“神驹不待,吉羊开泰,康庄路上乘风迈。喜春来,笑颜开,风清气正人心快,铲腐除贪国运改。国,有帅才,民,有快才。”选用怀来韵,明快干净,痛快淋漓,对反腐倡廉、风清气正的新气象作了热情讴歌,接地气,抒民情,弘扬正气,堪称正能量之作,可不正是农民向合格公民转换的先兆吗?
   曲接地气生机漾。数百农民结社制曲,的确是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其典型意义万众瞩目,令人振奋,不容小觑。以文化自信重建“诗的国度”,当代众多有着基本文化素养的农民诗词曲爱好者,亦不甘落于人后。恢复“诗词中国”的新浪潮方兴未艾,前景灿烂。中华诗词论坛对原平曲社的不断支持,连续出现的贺曲,即可见一斑。有感于此,笔者也曾撰写贺曲:【双调·步步娇】曲进农家赞(重头)“带露含苞清香溢,曲进山乡丽。泥带水,沃野丰肥正合宜。写传奇,要把丹心寄。/春播秋收乡间继,曲把心情绘。齐爱美,庄稼汉尊严要寻回。奋飞驰,上演风云戏。”聊表敬意。衷心期望原平曲社能够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与时俱进,更上层楼,更好地发挥其“火车头”作用,期待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散曲社团、作品与作者,为重建“诗的国度”添砖加瓦。愚夫愿与曲社的曲友兄弟姐妹们共勉。

共 30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很明确,首先通过大量的散曲作品的分写解读,揭示了一个地方——农民诗曲社大树一般茂盛的创作形势,这篇文章对这种形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借助对散曲作者的分析赏读,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作品应该“接地气”,不只是曲应该这样。所以,该文对推动地方文学创作的发展,对所有文学创作者,都是很有裨益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6-04-25 07:51:40
  久违了春光主编!衷心感谢先生辛苦编辑发表拙作并雅评给力!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好!
晋忻李
2 楼        文友:滢滢溪水        2016-04-25 14:37:37
  李兄好,洋洋洒洒一大篇,说的非常有道理!赞一个!
回复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6-04-25 16:00:26
  千里有缘来相会啊,谢白洋淀孙黎大师小乡党溪水娟妹光临给力!一起加油,为了散曲的红红火火!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4-26 08:21:41
  读晋老的文章,在作品赏析和写作上,都能受到很好的启迪。谢谢晋老了。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6-04-26 08:59:54
  谢阳光主编雅品鼓励,期待多多关注散曲!硕果累累就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