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我用一张素笺祭奠村庄(光影·散文)

精品 【山水】我用一张素笺祭奠村庄(光影·散文)


作者:孤漠一尘 秀才,172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5发表时间:2016-04-25 07:25:45

蓝天下面是炊烟,炊烟下面是我生命的村庄。
   村庄很小,小得可以不屑一顾。
   村庄很大,大得包容着天地间的一切。
   当突然的一天,村庄上空晨起暮落的炊烟,不再随着老农叭嗒叭嗒的旱烟袋,袅袅升腾起伏时,村庄消失了。
   这不是匪夷所思,不是天方夜谭,更不是当年烽火硝烟中村庄巍峨不倒的骨气,也不是昔日红旗飘展下村庄的对天豪歌。而是发生在一个蓝天白云的日子里,村庄在推铲车一阵阵肆无忌惮的叫嚣的疯狂中,人为地消失。
   满目废墟,让先人曾一度筑建起来的一种小桥流水的风景,化为乌有。
   狼藉一派,令苍穹下一颗颗孤凄无助的灵魂,遍地呜咽,流离失所……
   村庄痛啊!
  
   村庄,生命成长的摇篮,在家的时候叫家乡,在外时间久了叫故乡。之所以对它念念不忘,是因为它已经融入自己的血液和灵魂,已成为维系自己精神、情感上的一个强大的依赖和支柱,是灵魂最终回归的家园。正是因为它在,身在天涯海角,灵魂永远的长青,永远地围着故乡萦绕。回望村庄,就是因为与村庄有着一种生死粘连的血肉深情。
   回想村庄,先祖们绵延的脉血,依然灵光闪烁,无处不在……一株草,一块砖,一条街道,一粒尘土,一片天空……都泛着一种被先人浸染过的质朴和温润,悠古而美丽!村庄的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敦朴而恬然。身居村庄,一代代人,接受着先人遗传下来的乡规民俗的滋染,感受着村庄四季的农谚节气所带来的欢愉。儿时的夏夜时光,让人怀恋。扯一张苇席,地面上一趟,手摇着芭蕉扇,听四面蝉鸣蛙鼓,蟋虫对歌;看天上的月亮,数天上的星星,听老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攀到老槐树上掏鸟蛋,其乐融融……就连晚上做梦,都变得悠然而踏实。生活的熏陶,让村人的骨头里,打小就透露出一种特有的淳朴和憨厚,不粉饰,不做作,真实、自然而美丽!戴月荷锄归,家人早已候在栅栏的门口,望穿焦灼的泪眼……锅中做好的晚饭,已经变凉。一句贴心的问候“回来啦!”,就连夜晚的空气,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温馨和敦厚的甘甜。柴门闻犬吠,那一准是外出的家人,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村庄,是村人魂牵梦绕的牵挂,是他们灵魂上割舍不掉的根啊!
   街心的那口老井,曾演绎出多少感天动地的惊险与传奇。战乱之年,老井,曾数次救过八路军战士,灭过小鬼子;灾祸之年,老井,曾一度地演绎过世间的温暖绝唱;抗旱之年,老井,曾多次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令村人一度的引以为荣,树碑立传,传承后世。可如今,当一阵暴虐的狂吼声,瞬间将老井填埋得了无踪迹,魂断废墟。怎不令人痛心疾首,肝肠寸断!我分明听见了来自废墟下面的一阵阵痛彻的呐喊声……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与村庄同生同长,是村庄上的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目睹着村庄风云的变迁。俨然一位岁月沧桑的老人,日夜守望着村庄成长,缄默不语。可如今,亦无幸免,早已被连根拔起,弃倒在废墟里,在风声中痛苦地抽搐、呜咽……
   回想村庄,走进母亲曾经站了一生的门口,遥望着天上炫目的太阳,听布谷鸟拉长着一声声麦收的余韵……农家的节气,不再沉静,开始在一个个喧闹的日子里奔向繁忙……可所有这些忙碌的田园风景,从此将割舍成一种记忆,定格在过往的时光里。
   村庄在,连村人呼吸的气息,都泛着一种被泥土浸染过的质朴和庄稼散发出的香味。
   村庄在,日月光华,永远都粘合着村里的一种原始的真实和天然,一如村庄的人。那一串串漂泊在外辗转天涯的脚步,也会永远丈量着故土上的一种割舍不掉的亲情。千里迢迢来故乡,来找的就是粘合在村庄故土上的一脉热血,一种见证。哪怕是一片树叶,一粒尘土、一缕时光的影子……都足以让返回的游子感激涕零,泪沾衣襟。
   正因为村庄在,寻根追祖,才更彰显出历史人文的悠悠远古和生命薪火相传的活力。叶落归根,才更彰显出村庄故土上的一种襟怀的赤诚与博大。
   ……
   村庄已逝,一切都不在。
   一切都恍然若梦。曾经的老槐树上,再也绽放不出一种天然的清香与风景的祥和。老槐树下,再也演绎不出前来的小商小贩们一声声经典的吆喝和欢唱。牧童扬起的鞭梢里,再也甩不出一种原汁原味的乡音和乡韵……
  
   村庄倾然的消失,令村庄人站立的姿势,没有了底气和尊严。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一种悲戚和空落。村庄与他们,一如血肉粘合在骨架上,构成着一个有活力有情感有灵魂的生命个体。没有了村庄,他们就如田里的禾苗砍掉了生长的头颅,河中的鱼儿抽去了生存的水源……
   村庄没有了,农历节气也似乎跟着没有了,村人的一种生存伦理观念,似乎在一夜之间,便被又一种所谓崭新的生活方式给改变了。跟随着老农们一生的农具,早已躺在没有依靠的空地上,静守着一种落寞和孤独。
   村庄没有了,蓝天下,再也看不到村庄上空飘扬的风筝,再也听不到村里传出的一声声熟悉的犬吠。
   村庄没有了,剜心的伤痛,挂在老农饱经沧桑的脸上,烙在外面漂泊的游子心里。
   村庄没有了,一颗颗辗转的灵魂,一如水中的浮萍,断掉了根基。天苍苍,路茫茫,游子谈何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我衣食稼穑的乡村父老啊!没有了村庄,却带来一身的乡愁。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何时何地,才真正地变得舒适与安宁?
  
   安民大厦,安的应是民心,安的应是民意,安的应是对村庄自然环境的一种合理适宜的规划和布局,安的应是一种和谐的福音和灵魂的舒逸,安的应是一种对村庄原生态进步文明的理性的呵护与保留……当一颗颗土生土长的生命,突然被人为地拔到了天空,身居高楼,似乎享受着“天高皇帝远”的恩赐。殊不知,他们日夜粘合着泥土的双脚,瞬间不接了地气,一如庄稼脱离了土壤,没有了营养的供给,生命乃至灵魂能不枯萎?听不见吗?他们劳碌的农具在哭泣,他们播种的禾苗在哭泣,他们喂养的牲畜在哭泣……让村庄现代化的回归,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革命,不是对村庄充满血腥的连根拔起,也不是对村庄原生态文明的一概杀戮,更不是对村庄劳动人民生活本色的置若罔闻……民心不安,何居而安?
   安民大厦,贴着的只是一张张富丽堂皇的时尚标签,悬着的只是一副副日新月异的城镇面孔,提供的只是一方栖身的空间,永远没有村庄里,那种岁月抚摸的一种烙痕,那种人文风貌的一种积淀,那种历史文化的一种厚重,永远没有让人牵肠挂肚时的那种念想和冲动。
   万丈高楼,永远演绎不出来村庄里一丝一缕的田园诗意;钢筋下的水泥过道里,永远踏不出来一条属于村庄的绿野阡陌。
   民有苦,村有痛,伤及了灵魂,痛触了情感,僵化了矛盾,对立了关系,安民大厦,谈何民安?
  
   村庄的悲剧,来源于一种人为力量的专制,一种欲望的贪婪。
   念天地之悠悠,生生灭灭,来去无常,孰又能奈何?
   也许时光匆匆的脚步,会将逝去的村庄的影子,于人们的心底里幻化为过眼的烟云。但村庄的悲哀,还不至于一无所有,大雅之堂上的家谱卷宗里,依然,还陈列着它身世显赫的名字。成为唯一的一道文字风景,在族人的香火繁衍中传承。
  
   蓝天下面是白云,白云下面是我逝去的村庄。
   一张素笺,一无所有,我愿蘸着心血做画笔,在上面描摹出一幅村庄曾经拥有的光华,来祭奠我一去不返的村庄,让它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抹不灭的美丽——一如我一去不返的母亲!
   我生命中的村庄啊!在记忆中永垂不朽!
  

共 29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用一张素笺祭奠村庄》这篇散文描写的是在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与村民血肉相连,情感相同的村庄被人为的铲平。这对于每位村民来说,无疑是对内心情感,恋乡情结的巨大伤害。文章截取了小村上空的炊烟,村庄里的老井等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联想、咏叹,将村庄的文化、历史以及村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详细表述出来,流露出一种浓烈地失乡之愁。在中国,农耕社会陪伴着华夏民族几千年,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东方文明。在每个人心中,故乡、村庄是跟每个人都是血肉相连的。村庄的消逝,割舍了原生态的那份情感,打乱了村民的生活习俗和生存空间。这无疑是个社会问题,很值得行政者和有关专家深入思考,谨慎行事。诚然,我国经济社会已发展到农村向城镇化迈进的阶段,国家对此也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包括居民户口的安置。文章里村庄的消失不会是个案,以后会有更多的村庄被铲平。在这个过程中,本来是故土难离的情感就被深深伤害,如果再遇到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政绩,方法措施简单粗暴,强拆强迁,这就更让人痛心了。文章着眼于现实,笔法细腻,观点明确,情感丰富而真挚,主题厚重而深刻。感谢参与山水征文,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25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6-04-25 07:30:54
  村庄的消失,犹如天空上的风筝断了线,人的根基和情感也会飘摇起来。一些地方因为政绩而强行铲平村庄的做法,显然是伤害了人们的感情,此举也显然不可取的。文章内容丰富,主题中隐含着一些让人思考的社会问题。问好!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回复1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5 12:04:40
  问好居士弟,感谢精彩点评,村庄被人为硬性地消失,的确,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了更多的伤痛,远握,遥祝快乐!
2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4-25 09:35:16
  消失的难道仅仅是村庄? 不!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文化;由村庄联想到城市,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再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都面临冲击吗?没有了文化的依托,就像植物断了根,村庄还算那个村庄,城市还算那座城市,中国还算延续中华民族根脉的中国吗在?保护民族文化,势在必行!一尘总编的文章,为征文活动打响了第一炮!
回复2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5 12:09:32
  问好会涛弟,感谢精彩留言,生命中的村庄,与我们血肉相连,怎不叫人钟情怀恋!感慨万千!辛苦!快乐每一天!  
3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6-04-25 14:56:58
  多年前读到一句话“我们失去了乡村却没有收获城市”,刻骨铭心!每一个人的村庄都应该有着特定的容貌,隐藏着只有村里人知晓的密码,所谓的乡愁与这些密码有关。故乡不仅仅是一个称号,它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我的村庄与我是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守候的。拜读一尘老师美文并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5 19:28:06
  问好晨曦老师,感谢精彩的留言点评,辛苦!奉茶!期待着您的大作哟!  
4 楼        文友:文淼        2016-04-25 18:46:38
  作者用一颗悲悯之心感叹现代村庄之痛,字字句句灼痛人的脆弱,引人深思!一篇非常有力度的散文!拜读了!问好一尘老师!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
回复4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5 19:29:57
  问好文淼老师,感谢精彩留言点评,也期待着你的佳作哟!祝快乐!  
5 楼        文友:西郊        2016-04-26 13:19:01
  据不完全统计,2002至2012年这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天要消失并重建80个自然村,其中有许多都是古村落。与这些村庄一并消失的,是该地区悠久的农村传统文化。按理说,喜迁新居应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象征,但在我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民居的改造或合并,掺杂了不少令人惋惜乃至痛恨的愚昧无知的人为因素和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得一部分看似改变落后面貌的“好事”变成了“坏事”。作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一些传统村落文化的衰落和消失,表达出了作者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令人称道。不是所有的老村庄不能拆,而是在不断提高农村人的生活居住水平同时,如何能接续那些能给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带来更惬意更舒适的农村传统文化氛围。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创作本文的初衷。
   欣赏!问好一尘!
回复5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6 18:25:35
  问好西郊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拙作给予精彩的点评,您点出了写拙作的要旨。这篇文章的素材就来源于我身边,远握!辛苦!致敬!山水快乐! 
6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6-04-29 20:00:17
  我们这里同样有连根拔掉的村庄,存在了几百年的村庄消失了,不知是福兮祸兮?村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 是楼房和社区。作者对村庄的爱以及与村庄一同消失的村庄文化,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字里行间表现的尤为明显。让人感慨,叹息。
回复6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6-04-29 21:19:58
  问好在河之洲老师,感谢您精彩的留言,辛苦!奉茶!遥祝五一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