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长篇小说《烽火1939》的得与失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烽火1939》的得与失


作者:桃李人家 秀才,297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6发表时间:2016-04-26 21:37:15
摘要:小说的最后一章,写国共两军合力抗击日军的战斗场面犹为精彩。许家兄弟一个身为国军师长,一个为东江纵队的队长,为了打击日军,他们抛弃个人的恩怨,双双联手,痛击了凶残的日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长篇小说《烽火1939》的得与失
  
   受文友官见全之托,我有幸拜读了作家饶坚的长篇小说初稿《烽火1939》。
   因为这个学期工作比较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总算读完了小说。对于小说,我写得不多,研究得更少。我只能以一名普通的读者身份、从感性方面来谈谈对这部长篇小说的粗浅看法。
   小说的大致情节是这样:主角许维汉身为国军团长,不满与红军作战,宁愿解甲归田,等待时机。在安平老家,许维汉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重振了家业。抗战爆发后,当日军的铁蹄踏入广州时,许维汉临危披甲上阵,在广州冒死刺杀日军将领,然后统兵打仗,痛击日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一战,日军进犯粤北安平,许维汉与弟弟许士卿合力阻击日军,战斗空前激烈。许维汉为救弟弟,以身殉国,壮烈牺牲。
   小说写得精彩:
   第一,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序。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小说,读来饶有兴味。
   第二,历史资料运用熟练,特别是抗战的史料融入小说之中,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比如,日军疯狂轰炸广州,广州陷落后的各种社会现状均有所涉猎,且描写得很成功,向读者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颇吸引读者。
   第三,文笔极佳,文句流畅。在许多章节里,环境描写采用长短句式结合,读来赏心悦目。
   第四,通篇小说以多条情感为线索,徐徐铺开,犹如一树繁花,次第绽放,令人赏心悦目。如许维汉与林蔷、秋月、沈香凝、松井香织的情感纠纷;许士卿与沈香凝的情感经历;顾连成与许慧萍暗生情愫。这些情爱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小说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第五,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许维汉、许士卿兄弟、沈香凝、许怀义、许怀仁、顾连成、林蔷等人物,甚至连蒋介石、戴笠、余汉谋等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也收入笔端,人物多而不纷乱,而且各具性格特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六,突出了抗战的主旋律。小说的最后一章,写国共两军合力抗击日军的战斗场面犹为精彩。许家兄弟一个身为国军师长,一个为东江纵队的队长,为了打击日军,他们抛弃个人的恩怨,双双联手,痛击了凶残的日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后,许维达为救弟弟许士卿的性命,壮烈殉国。当日军攻陷安平县城时,向来奸诈狡猾的警察局长顾连成,竟一返常态,以民族大义为重,率领手下士兵与日军周旋,杀死许多日军,可歌可泣,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性光辉的一页。这些精彩的章节,令人叫绝。
   几点建议:
   第一、关于小说的题目,可进一步商榷。题目为《烽火1939》,我初读小说的第一感觉是,既然是烽火,就应该有“烽火”的味道,但小说所写之事并非全是1939年的事情,仅在最后篇章才切合正题。再者,许维汉回到老家安平振兴家业的那些事跟“烽火”的关系不大(但如果细究,当然也有关联,比如,从侧面来看,可理解为看不见的“烽火”),这一部分可否略写?或者,能否换个更贴切、更准确的题目?我个人认为,如果一定要用“烽火”两字,可否用“安平烽火”代替原本的题目?因为,这篇小说大都是围绕安平来写的。如果这样,小说的外延也似乎宽泛些。
   第二、关于人物的形象,可进一步塑造。许维汉是小说的主角,小说花了许多笔墨来塑造,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描写,基本上把这个主人公的形象写出来了。但是,小说的成功与否,精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刻画,从更高要求来说,许维汉的形象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使之血肉丰满、形象立体,更加令人难忘。
   第三、关于细节的把握,可进一步拓展。说到许维汉的形象时,比如,在南昌保卫战中,身为旅长的许维汉可作些正面描写,如描写南昌保卫战的惨烈程度,面对日军的凶残进攻,许维汉如何从容镇定指挥,如何率部跟日军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最后身受重伤,几乎以身殉国。当然,小说在这方面也有涉及,仅在最后章节有所表现,但我觉得通篇小说正面战场描写较少,过于简单,或者仅从侧面作了一些反映,“烽火”的味道仍不够深厚。我个人认为,小说应该从正面和侧面来写,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人物身上的特质,效果可能会更佳。若能如此,则更有效地突出许维汉身为黄埔军人的硬汉形象。
   第四、关于小说的语言,可进一步提炼。在小说中,很多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都很成功,但我觉得,有些语句尚需作进一步的锤炼,使之更加精炼。比如,在广州沦陷后,许维汉联系了黑帮会的林老大,第一句话,许说:“浪费了林老板那么久的时间。”我觉得,这里用“久”似乎没有那么妥贴。为力求准确,可以改为“浪费了林老板那么宝贵的时间。”当然,在初稿中,能把数十万字的小说语言写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难得了。希望在修改完善的时候,语言更加凝练,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关于小说的情节,可进一步完善。比如,小说的最后部分说,林蔷患上绝症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我觉得这有点突兀,是否应作些铺垫,向读者交待明白些?
   第六、我用红笔在一些地方作了修改,不知是否改得合理。就当我班门弄斧好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浅见,不当之处,望海涵。
   草于2016年4月25日下午

共 20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运用细腻的文字从故事的情节构造、语言文笔、人物形象、个性心理、矛盾冲突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烽火1939》进行了剖析,在阐述成功面的同时,也对原作的不足进行了析解,让人们欣赏到原作的创作美的同时,即感受到人生的曲与折,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本篇层次分明,论点明确。推荐读者朋友品读。【编辑:桐疏枝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6-04-26 21:38:23
  欣赏富有创作指导效应优美文字,问候,遥祝愉快,欢迎朋友继续赐稿江山作品赏析栏目。
2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4-27 14:25:42
  桐疏枝寒老师,怎么没有编者按?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