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游绍兴(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游绍兴(散文)


作者:阿扎 白丁,4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1发表时间:2016-04-26 21:41:14
摘要:如果可以,我就想一直沉醉下去,沉醉在这梦幻般的美景中,沉浸在这瑰丽深厚的文化中,任钟声敲响,任时光流逝,我浑然不动。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游绍兴(散文) 1
   一个人出游的好处是随兴所至、无拘无束,不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尽情尽兴。当我来到“流觞亭”准备看完此行最后一个景点离开时,一个导游领着一队游客进入了亭里,为他们讲解着厅里展出的文物。这是个年轻的女孩,戴着眼镜,端庄大方,讲解十分细致。我被她深深吸引住了,便加入这个队伍与之随行。
   出流觞亭,到御碑亭,前面矗立着数米高的石碑,正面是康熙帝御笔的《兰亭集序》,背面试乾隆帝题写的诗,祖孙两代皇帝同时在一块碑上题写,十分罕见,弥足珍贵。
   转过御碑亭,到了习字坪,坪中立着一块石碑,上面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太”字,导游便开始娓娓地向游客介绍这个“太”字的故事:相传王献之练字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时,游客中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蹦一跳地跳到导游身边,抬头笑着对导游说:“导游姐姐,这个故事我也知道,妈妈对我说过!”大家都笑起来。
   出习字坪,导游领大家去最后一个景点“王右军祠”。王右军祠中间是一个水池,相传是王羲之练字的墨池,水池中间有一条狭长的石道从门口通往正厅,水池正中央建有一个小亭,水池两边是回廊,廊壁上展出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看过历代书法作品,就到了正厅,里面立着王羲之的雕像,雕像全身素白,风神俊朗飘逸。导游介绍完后说:“全部讲解结束了,大家自由参观!”便往外走着。我看了一会书法朝外走去,这时,另一个导游带领一队游客来了,给他们介绍起了祠堂。“站在这儿拍照,有山有水有亭。”站在门口,导游指着前面的水池、亭子及外面的山,给游客解释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但是眼前的山既不高又不峻,有修竹,谈不上茂林;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曲水流觞,清流有,激湍却不见,现在的“曲水流觞”是后人设计的。一千七百年来兰亭原址几经变迁,现在的兰亭已非一千七百年前的兰亭,但是后人缅怀着当时的盛况,崇敬书圣,仰慕魏晋风流雅事,即便明知此兰亭非彼兰亭,却宁愿相信故事是在这里发生的,传说是真实的,就如“鹅池”碑,传说是王羲之、王献之合写的,父子合璧,真实性是可疑的,但我们也信它,因为我们在乎的只是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返回的途中,我看到十数个游客围着鹅池,就端起相机“咔咔咔”给水面游戏的白鹅拍照。那几只白鹅浮在水面,循着池岸游去,红掌轻轻拨动清波,飘若游云。其中一只白鹅伸长颈项,好奇地盯着岸上拍照的人,左看右看,看不明白,便掉过头“嘎嘎嘎”地叫了几声,傲然不顾,往前划去。
  
   2
   东湖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乘乌篷船看水,看崖壁、石洞。时不时可见一条船载着两三位游客,悠悠地在水面绕。游客手举相机拍照,船夫手脚并用缓缓划桨。浆从水面荡起一两尺高,水粘着浆,被扯起来,拉成薄膜,随后断落成碎玉散落到湖面。崖壁数丈高,往往是中上部突兀嶙峋,到下部向里倾斜,形成罅隙、潭洞。最著名的是喇叭洞,上窄下宽,形状酷似似喇叭,因而得名。站在水中小径,只见两条船向着崖壁一前一后划去。经过一巨岩,岩体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却中空成一硕大的孔洞,一艘船绕着巨岩从下面的孔洞穿过,另一艘船倏忽又至,向着孔洞驶去,前面的船被岩石挡住船尾只露出船头,后面的船被岩石挡住船头只露出船尾,前面的船上游客回头拍照,后面的船上的游客正面仰头拍照。
   沿着堤岸返回的时候,身后传来一男一女的对话。
   女人说:“下到水里游泳去,天气这么热!”
   “那我推你一把!”男人煞有介事地答道。
   “你要推我,我就将你一起拉下水,嘻嘻!”
   男人不语。顷刻,两个人走到我前面,只见那男人头发花白,约在五十来岁,女人的头发染成红色,看上去也在四十开外,夫妻有说有笑并肩缓缓地走着。
   鲁迅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许多人到绍兴,第一站就直奔鲁迅故里。所以,尽管是清明过后的一个普通的双休日,鲁迅故里却人山人海,处处摩肩接踵。鲁迅的祖居也罢,故居也罢,在我看来用一个词就能形容殆尽:豪宅!庭院深深深几许?进了一个厅,后面还有一个堂,穿过一个堂,后面还有房。正房,偏房,书房,藏书房,闺房,厨房,储仓,回廊,镂空的窗棂,方方正正铺着的地砖,完全是一个典型的官宦人家。
   今天的百草园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自相距甚远,进入园中,只见一株高大的老树,虬枝屈突,四面伸张,而新叶碧绿,生气勃勃,也不知是否就是鲁迅笔下的皂荚树或是桑葚,我是一个十足的树盲。园中种着菜,金黄的菜花开得正盛,此外别无看头,倒是三味书屋还是可看的。寿家台门临水而立,门前是小桥流水,典型的江南风味。过桥,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眼前情景一如鲁迅文中所述。“三味书屋”的含义据说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古义,书屋里摆着几张桌子,正中间是先生的书桌,两边是学生的课桌,鲁迅的课桌在左边最靠里的一侧挨着墙。据说鲁迅曾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自励,当然,游客不能进入书屋里面,是看不到的。从三味书屋出来,到鲁迅纪念馆便能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平。里面陈列了许多鲁迅的照片、诗歌、文章摘录。从纪念馆下来,有一个书屋展出各种鲁迅作品,随手翻开读读,感觉文字挺有味。确实,中学时学习鲁迅文章,那时不能体会其中的好处,后来几乎全忘光了,现在回过头再来读鲁迅的文字,才能读出其中的滋味。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多么优美的文字!从咸亨酒店走到路的尽头,有一个立柱,上面挂着许多鲁迅的文字,这是其中一则,可惜这么美的文字不能全部张贴下来。
   从梅林往前,去往八咏楼的途中经过一座石桥。一个年轻的母亲领着三四岁的小女孩上到桥上来,小女孩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造桥呢?”大约这个问题将母亲问倒了,母亲半晌不语。是啊,为什么要造一座桥呢?“因为这里引了一泓水。”“为什么要引一泓水呢?”“因为可以照见美人的倩影啊!“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当年陆游是在这里偶遇唐婉,看到她从这座桥上经过的吗?不可考,眼前的桥也非昔日的桥。“小心,不要到那边去!”年轻的母亲抓住小女孩,示意她不要往桥沿去。“我看他在捞叶子。”小女孩定定地看着水边一个人打捞树叶。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走上桥来,坐在桥沿上,“我不走了!”她吁叹道,同行的另一个女孩听了笑着戏谑道:“好感人的故事啊,你就坐在这儿哭吧!”哭?当然是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歌哭,看样子,她们刚刚游完整个园返回。
   站在石桥上,可以看到前面是一个方形池沼,临池建有古朴木亭——冷翠亭,与桥相对。过桥,往六朝井亭去,恰逢一个导游领着一队游客正参观着,导游介绍井亭时提了个问:“为什么亭盖中间弄成中空的?”有游客答:“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正好就落在井中。”导游笑着说:“不是这样的,北方汲水用辘轳,南方没有辘轳,用竹竿提,但是竹竿太长了会捅着亭盖,所以,便在中间开个孔。”抬头看,亭盖内部构造非常巧妙精美,完全按照传统工艺,不用一根钉子,以木榫铆合,木榫上部的木条如伞茎如辐辏撑开整个亭盖。
   过井亭,见一亭轩四周砌着石栏杆,颇有气势,抬头看匾额,题名“孤鹤轩”,导游说是为纪念陆游而建。孤鹤轩正对着题有钗头凤诗词的墙壁,其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导游向游客一边朗诵着陆游与唐婉作的《钗头凤》词,一边叙说着这段爱情悲歌,声情并茂,令人不觉黯然神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于是,唐婉就在对陆游的一往情深中郁郁而终,“死可以生”,只是戏剧里的神话,现实中的人香消玉殒了便两处茫茫皆不见。于是,就有了以后陆游无尽的怀念,即便到了七八十高龄,“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故事之所以感人肺腑,也许不但在于故事本身的悲剧性,更在于故事主角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男人——这位爱国诗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慷慨激昂,终身以恢复中原为志向,时刻心忧天下,关心百姓疾苦,显示着一种英雄般的大爱、仁爱,却也终身钟情于一位女子,至死不忘,表现出一个普通男子的挚爱、深爱,令人肃然起敬,以至梁启超盛赞“亘古男儿一放翁”,沈园的务观堂里便充分展示了陆游伟大的一生。
   沿着河道悠悠地走在石路上,看着小桥流水人家,心里格外放松。从八字桥走过不远,又见到一座古桥——广宁桥。桥两边的栏杆上,居民用竹盘晾晒干菜,一个中学生推着自行车缓缓地下桥,一道斜晖铺在河里,染红了水面。
  
   3
   风习习地吹,水款款地漾,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有节奏的清响,时间不是静止的,时间是流动的,千年的岁月一下子汇聚在你眼前:贺知章回来了,李白来了,杜甫来了,白居易、元稹、方干、黄庭坚、陆游、王冕、徐渭、袁宏……许多大诗人都来了,留下了千古名篇,甚至连宋高宗也留恋着这里的风光,写下《渔父词》十三首。沧桑?我不知道什么叫沧桑,我完全融入到了湖光山色中,融入诗情画意中,思接千载,心骛八极,如水荡漾,如风飘逸,如诗飞扬。
   在长廊前面,我读到一副对联,但是上联的第一个字不敢确信是不是那个字,坐在栏槛上读匾额上的诗歌时,恰逢一位老者骑着自行车来到长廊前停下。看样子他是本地人,我便迎上去,恭敬地请教他那是什么字,老者笑着说:“‘作’字,‘作文’的作字。”我便念起来:“照水问水,过画桥荷笑影香;作歌赓歌,依快阁天长水阔”。老者说他是快阁人,退休了,今天约了人来游湖。我指着前面的仿古建筑问他,那是不是新修的。老者说,那是新修的陆游故居,其实陆游故居不在这儿,还在前面,他用手指着前方示意。与老者聊了几句我有继续朝前读诗、拍照,这个长廊挂着现代人书写历代大诗人游历鉴湖的题诗。字美,诗美,我便一一看去、拍下。
   过长廊,前面有一开阔地,水边置有巨石数块,水里有一船,船上一船夫一客人,初不知何人。及至到那石头处,望见那右边壁上赫然漆有“一夜飞度镜湖月”几字,便一下子明白了船上的人原是李白,往前几步是李白与贺知章的若干诗篇。当年,贺知章初见李白就呼其谪仙人,并解下金龟换酒,成为千古美谈。此老身上俨然一股魏晋遗风,自号“四明狂客”,以至若干年后李白送别他回乡题诗时写道: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将贺知章比作王羲之,夸其风流俊逸。人生在世,黄金易得,知音难求,所以,若干年后,李白回忆起与贺知章一见如故的场面,喟叹斯人已逝,凄然伤情,写下《对酒忆贺监》诗两首。过后犹觉不足、未至畅情,又写下《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再往前面去,只见一僧人背着手,缓缓朝前踱向两堵石墙之间,他的身后殷叶散落一地。这里的石壁上题着是宋高宗的《渔父词》,读上去倒也颇有些文采。站在岸边,眺望鉴湖,湖面并不算开阔,但是很长,望不到头。湖的那一边是农田,远处是青山,山上耸出寺庙,看样子规模不小。弯弯曲曲的石径沿堤而铺,有时石径跨过水面,其实是长长的石桥,通往亭阁。刚才在快阁时我听到一声蛙鸣,随后便消失了,远处有几声杂碎的麻雀叫声从油菜地里传来,后来离得远了,既听不到蛙声,也听不到雀噪,只有风吹着水拍打着岸石汩汩地响着。
   我看到一个渔民泊着船收拢渔网,从网袋里掏出鱼儿,按大小将鱼分开,其实大的不过两寸长,小的不过一寸长。难道湖里尽是些小鱼?倒未必,不过确实没见过一只水鸟,如白鹭、翠鸟什么的,倒真是一件怪事。
   再过去,就看到杜甫的雕像。杜甫青年时代来过鉴湖,应该是写下不少诗歌,竟没留下来,直到晚年他回忆起这段越中壮游,写下“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的诗句。现在这两句诗被刻在鉴湖边的两堵石墙上,杜甫的雕像也在,根据诗意,塑了几尊浣女的雕像,尤其是其中一尊浣女美轮美奂,让人不禁驻足流连。
   走了又走,也不知看过石墙上多少诗,走过多少桥、亭阁,后来远远地望去,前面似乎没有了桥,可能还有风景,但是也接近鉴湖尾了,便开始折回,准备去兰亭。沿着原路返回,天空更暗,风又起,雨又落下三两滴,但到底没下成。来时看到路边摆的摊位已经撤了许多,剩下的人也在收摊。那个老僧人在前面,依旧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踱着步,风吹着树枝沙沙响,树叶飏下,掉了一地。“石头,时间,微风一切都凝固了,我好像不存在于世间,我是墙上的一朵莲花,佛陀嘴角的一抹微笑。”那一刻,我似乎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不是凝固的感觉,这里风光如此旖旎幽静,生活气息又是如此浓郁,我感到整个人如水一样平铺漫流,一时随风荡漾,一时无风自波,又恍惚成为镜湖的一圈涟漪、一叠清波,假如我伸手探向水底,也许能捞出一把诗。
  
   4
   十年前我读到一本古籍,叫《世说新语》,里面主要记载了魏晋人的言谈轶事,魏晋人身上表现出的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被后世称作魏晋风度,让我深深地为之倾倒,而其中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山阴,山阴也就是如今的绍兴。从那时起,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踏上这块“世说新语”的土地看一看,纵情这片山水间,追寻昔人的风采。十年后,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一个比我想像中的还要令人惊奇的地方,我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叫“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许多了有趣的故事,诞生出中国的山水文化,涌现出一代代名人,是毫不令人奇怪的。4月8日,我游览完兰亭动身离开绍兴。其实,我不想走,如果可以,我就想一直沉醉下去,沉醉在这梦幻般的美景中,沉浸在这瑰丽深厚的文化中,任钟声敲响,任时光流逝......

共 56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自己绍兴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章引经据典,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出流觞亭,转过御碑亭,到习字坪,讲了王献之学练书法的轶闻趣事。春天的绍兴东湖,堤岸绿杨柔枝纷披,风情万种。乘乌篷船看水,看崖壁、石洞,好不惬意。最难忘的当属鲁迅故里。门前是小桥流水,典型的江南风味。从三味书屋出来,到鲁迅纪念馆便能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平。从鲁迅故里到沈园不过数百米的路,这是当年陆游偶遇唐婉的地方。“孤鹤轩”为纪念陆游而建。孤鹤轩正对着题有钗头凤诗词的墙壁,叙说着这段爱情悲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时间是流动的,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绍兴的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不觉让人思接千载,追寻古人的足迹,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沉醉。作者大手笔,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顿文化精神大餐,食之甘味,回味无穷。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寄情于景,触景生情,富有人生哲理,耐读耐品。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04-26 21:42:07
  感谢阿扎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6-04-26 21:46:40
  读老师的游记散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既可以赏美景,又长见识。跟随作者,我们也来一次多姿多彩的文化之旅。走进一个个历史人物,走进诗意江南,怎不让人留恋忘返?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6-04-26 21:47:14
  问候阿扎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天龙        2016-04-27 04:58:06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5 楼        文友:陕西派        2016-04-27 12:12:18
  我喜欢秋瑾'好像也是绍兴人。鉴湖女侠。
6 楼        文友:可美        2016-04-27 12:27:06
  这样的游记有别于一般的游记,老师思维广厚,触景生情,追寻古人足迹,巧妙奇观历史。学习了。祝福老师!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4-27 18:18:19
  感谢老师参加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