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漫话古代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

编辑推荐 漫话古代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


作者:秦砖汉瓦 布衣,19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1发表时间:2016-04-28 09:28:16
摘要: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则是杨氏历代先贤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普世价值观、世界观为人生支柱,以天下为己任,以东汉名臣杨震先祖“清白传家”家训为起点,把家与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廉、忠、义、孝、勤”等方面努力践行而形成的一种族群精神特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各姓氏文化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众知,古人历来比较重视“家风”、“族风”的传承,把“家风”、“族风”视为标记血缘与骄傲的符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认为优良“家风”“族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传承,并自觉把其转化为一种特有的精神特质与生活方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发展动力,以确保家族昌盛不衰。而伴随着这种“家风”“族风”的代代传承与发展,从而积淀成了我国历史上异彩纷呈的百家姓氏文化,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纵观华夏杨氏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西周杨杼创杨氏始,伴随杨氏几千年的繁衍播迁史,华夏杨氏英才辈出,辉煌显赫千余年,家族风光无限。后人曾总结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门望族,华夏杨氏位列其中。华夏杨氏历史的辉煌,显然与其优良“家风”“族风”的传承之功分不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担当精神,在华夏杨氏族群中表现尤为明显。何谓担当?担当,则意味着责任!“好男人敢担当。”担当是长在好男人心里永远无法侵蚀的一种性情和责任感;是长在好男人骨子里的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特质。“好男人”“硬汉子”亦是人们对那些有骨气,有责任感,敢担当男人的尊称。“顶天立地”、“铁骨铮铮”是人们对“好男人”“硬汉子”的良好赞誉。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为官必须要具备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一种优秀民族精神,对社会、对民族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华夏杨氏的历史发展长河里,这类“好男人”“硬汉子”举不胜数。而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则是杨氏历代先贤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普世价值观、世界观为人生支柱,以天下为己任,以东汉名臣杨震先祖“清白传家”家训为起点,把家与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廉、忠、义、孝、勤”等方面努力践行而形成的一种族群精神特质。
   古代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家的责任担当必须时刻关注对子孙的言传身教,关注家风、家德的传承,无愧于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必须切实做到暗室不欺,慎独慎微,不愧对天地良心;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必须努力做到爱乡爱民,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无愧于国家与民族。而开杨氏家风传承之先的可谓东汉名臣杨震。史载,杨震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其一生中,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始步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入朝为太仆,迁太常,升司徒,最后在延光二年提为太尉。在杨震非凡的仕途历程中,“暮夜却金”、“清白传家”、“刚正不阿”、“唯才是举”等典故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芒。有史为证: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就是至今传颂不衰的杨震暮夜却金故事。后人清代学者蔡东藩高度评之:“杨震不受遗金,四知之言,可质天地;并欲清白传子孙,卒能贻泽后人,休光四世。后之为子孙计者,何其熏心富贵,但知贻殃,未知贻德耶?而关西夫子杨伯起,卒以此传矣。”杨震暮夜却金的“四知”故事成为了历代政治统治者树之为见贤思齐的典范和官宦楷模。杨震后来在转任涿郡太守时,由于任内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学生、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布置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杨震这一“清白传家”家训成为杨氏后人代代相传的法宝,教育熏陶着一代代杨氏后人。另据范晔《后汉书》所载:“延、光之闲,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遂累叶载德,继踵宰相。信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任内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而被罢官”。杨震这一刚正不阿,不屈权贵,表现出来的这种铁骨铮铮的担当精神,亦为后人所称颂。在公元117年,杨震被朝廷征召为太仆、升任太常时,由于以前的博士选举舞弊丛丛,多有不公。杨震深谙“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的道理,深明大义,极力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人为博士,进行传授学业。这在官场上自然得罪不少的人,但杨震这一“唯才是举”行为,对国家未来的担当之举,却受到当时社会儒生们的广泛赞誉。常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人生的动力。杨震人生的辉煌显然是其具有担当精神支撑和为之努力践行的结果。自此,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博学而清廉。后代均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忠实践行杨震精神,从而使杨震遗风历历可现。至秦汉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的华丽族群局面,华夏杨氏开始走向辉煌。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但杨氏后人始终保持对杨震精神的良好传承,从而保证杨门人文蔚起,代不乏人,使杨震精神余惠绵绵不绝,不断把华夏杨氏推向一个个新的辉煌。至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统一全国,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杨氏终于成为华夏皇姓。而隋文帝杨坚则秉承了先祖杨震精神的优良传统,仁爱百姓,以国家为重,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隋书》记载:杨坚当上皇帝后“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开皇之治”盛世局面。不但当时老百姓歌颂其“鸿恩大德,前古未比”,而且深受后来盛唐多位君主的仰慕。由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大分裂,社会大动荡,汉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杨坚认识到复兴汉文明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下诏:“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从此,“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杨坚对汉文明的复兴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坚躬行节俭、爱惜民力成就“开皇之治”和推动汉文明的复兴,正是对先祖杨震对国家、对社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一精神的发扬光大。
   至两宋,华夏杨氏武有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文有高产诗人杨万里。杨氏“一武一文,交相辉映”,为杨氏历史发展写下了新篇章。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史载:杨业“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复归杨姓。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其殉国后的杨氏几代,如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守疆卫土,精忠报国,满门忠烈。杨家将的忠勇故事一直在华夏大地广为传诵。而至今流传下来最多古代诗歌的高产诗人杨万里,既是一位伟大诗人,又是一位爱国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后“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的消极,又坚决反对一些人的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的积极、慎重策略,先图国强而后图国土收复。他同情人民疾苦,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将国之运系于民。同时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指斥贪官污吏,提醒宋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且自撰家训:“……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子孙,跃然纸上。可知,杨家将的忠勇大义和杨万里的爱国、传家,均是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具有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
   最后值得一书的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大文人杨士奇。他是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与杨荣、杨溥同朝辅政,时人称之“三杨侍朝”。杨士奇以“学行”见长,为官清廉,天下少有,为人正直,勤勉谨慎,施政宽恕,在私不言公事,至厚不得照顾,因出生贫苦所以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在杨士奇等“三杨”辅佐下,仁宣朝一时天下治隆,四海平定,人民安乐,史称:“仁宣之治”,获得了民间“三阳(杨)开泰”之美誉。士奇为人忠厚,是非曲直分明,据明史记载:明仁宗还在太子监国之时,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即位后欲治其罪。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则当时的诏书则无信,众多大臣会因此恐惧。皇上为何不能效仿汉景帝对待卫绾呢?”仁宗不加卫绾之罪。当时有人称大理寺卿虞谦言事不密,明仁宗大怒降其一级。士奇为他鸣冤,虞谦得以恢复原籍。之后大理寺少卿弋谦因言得罪。士奇称:“弋谦是应诏而陈言。如果要加其罪,恐群臣自此都不敢直言。”明仁宗由此立升弋谦为副都御史,且下敕引过自咎。而当时多有大臣上书颂扬盛世,明仁宗把其示与各位大臣,群臣皆以为然。唯独士奇是非曲直分明说:“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可期至。”明仁宗表示赞同,并称:“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匡正辅佐、纠正错误。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无错误?天下太平了么?”群臣听后惭愧道歉。杨士奇从政时期所表现的无论是对国的“忠”,还是对民的“爱”,抑或对他人的“公”与“直”均体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颇具先祖杨震遗风。
   统上所述,华夏杨氏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和“西晋三杨”,到隋朝杨姓成国姓,再到唐朝杨氏相才辈出,再到宋朝忠烈满门的杨家将和伟大爱国诗人杨万里以及明朝勤政为民的“三杨”,杨氏风光无限,足显杨氏“家风”“族风”传承之功和杨氏担当精神之力。诚然,华夏杨氏作为中华民族百家姓之一,与各姓族群创造出的各自优秀族群精神文化,共同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发展,而古代华夏杨氏先贤所表现出来的担当精神,亦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弘扬的族群实践之一。

共 42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放眼历史长河,引经据典,漫话古代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联系历史和现实,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指出华夏杨氏的担当精神则是杨氏历代先贤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普世价值观、世界观为人生支柱,以天下为己任,以东汉名臣杨震先祖“清白传家”家训为起点,把家与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廉、忠、义、孝、勤”等方面努力践行而形成的一种族群精神特质。结尾作者全面而深入地指出,华夏杨氏作为中华民族百家姓之一,与各姓族群创造出的各自优秀族群精神文化,共同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发展,而古代华夏杨氏先贤所表现出来的担当精神,亦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弘扬的族群实践之一。佳作提倡的良好家风令我想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先哲范仲淹家族亦是如此,范氏家族以清正廉洁的家风代代传承,惠泽百姓,造福无数,诚功德无量矣!要而言之,中华民族注重良好的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以及民族文化的结合,使之成为顾大局重视集体利益的整体精神,这种伟大的精髓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欣赏佳作,佳作极有教益!【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4-28 09:29:19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秦砖汉瓦        2016-04-29 00:30:31
  谢谢老师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