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花】老街·老院(散文)

精品 【柳岸·花】老街·老院(散文)


作者:张彦青 秀才,130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73发表时间:2016-04-28 14:49:18
摘要:我的情感早就跟这些街道、这些院落融合在一起了,任凭岁月怎样地磨砺,都不会使之磨灭。我对它的思念也总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因为它早就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村子里的老街、老院,还如同我儿时里的记忆一般。只是,少了一些红火和热闹,多了一些沉寂和落寞。这就像我家的那孔老窑洞,黑乎乎的墙壁上积满了灰尘,斑驳的洞角处挂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
   如果我们把老村比作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的话,那么这些弯弯曲曲的,连通着每家每户的老街,就好像是这位老者裸露在身体表皮上的青筋,青筋的末梢,连缀着各家各户,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血脉相融,不可分离……
  
   一、
   跨出我家的院门就步入老街了。老街实在是平凡得再不能平凡了,它由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青石板铺就,由于经常被人们踩踏,青石板磨出了青凌凌的光芒。老街连缀着的是一个个土坯墙围成的院落,房屋上是清一色的蓝色瓦当;街道中种植了一些高大的树木,或槐树,或柳树,也和老街一样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
   不管在老村里有多少条老街,不管老街贯穿了多少座院落,它们最终总都要汇入到一个大的动脉中去,那就是进出于我村的那条大道。
   每当人们外出,走过弯弯斜斜的街道,迈出村口的那条大道,奔向村南的那条官道时,心中不免会戚戚然,谁都清楚,自己就要离家远游了;每当在外的游子踏进并融入全村人共有的这个入口端的大道,进而踏上老街的青石板路面,心里瞬间就升腾起了满怀的激动和惬意,谁都知道,现在已经回到了温馨的家。
   回老家的时候,我总要一个人默默地在老街上走走,在徘徊中沉思,在沉思中徘徊。曾经在每个院落里住过的人和曾经在老街里发生过的往事,不用我刻意去挖,也不用我刻意去想,它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老街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共同的声音背后是人们撑起的共同信念。每天的早晨,村庄是伴随着“吱呀吱呀”的木门开启声,迎接着新的一天到来的;敞开的大门,好像是打开了人们的心扉,也好像是涓涓的细流融进了如一条条小溪的街道,一条条入小溪的街道汇集成一条大河直向村外的如汪洋般的官道上奔涌而去。晚上,伴随着“吱呀吱呀”的木门关闭声,人们一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也即刻宣告了结束。户户熄灯灭火,夜晚的村庄,又好像变成了一位沉寂的老者,虽无声无息,却稳重敦厚。
   农村人的一生要经办几件大事情,婚丧添丁盖房等各种活动,人们无可避免地都把活动场所安排在了村内的一条条老街上。迎来送往,都要让全村人知道,也好让新来的、已故的跟大家见个面或道个别。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站满了迎送的人们,他们与主人或同喜或同悲,宛若自家发生了同样大的事儿。婚事、添丁、升职等喜事,大家都前去祝贺;死了人,生了病,跑了猫,瞬间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都为之悲伤,为之心焦,为之惋惜。
   我上小学时,最怕过大街,每逢放学回家,大街上早已蹲满了正在吃饭的人。路过每一户人家的大门口,我总会遭来人们的一番评论。这个说:“你看这孩子,裤带子都没有系好,肚脐眼都漏出来了”;那个说:“哈哈,你看看这孩子,裤子磨破了,露着光屁股呢!”……每每听到他们的话,我直羞得满脸通红。后来,为了避免少让他们议论我,放学回家我都是疾跑着过大街,还没等他们注意呢,我已如野兔子一般飞窜了过去。
  
   二、
   连缀着老街的院落是整个河流系统的支柱和源泉。
   过去,村子里的老院子,经常是扃户洞开的。在村民家,除了家庭内部的私密空间,如柜子、箱子要带锁外,屋门、院门从来没有人上过锁。比较紧手的人家,拿一根铁丝往门柄上一绕,这就算是锁门了。打我记事起,我们家从来没有上过锁,奶奶居住的屋子门柄上倒是挂了一把很古老的锁头,可锁头的钥匙却经常挂在过道的木橛子上,摘下钥匙,往锁头的屁股眼里一拧,锁头就打开了。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民风淳朴,很少听说有盗窃事件发生。锁头对农村人来说,从来就不是为防盗而准备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家畜、家禽闯进院子里糟蹋了东西。人们常说,锁头防君子,不防小人!
   休息日,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会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村子里玩耍,这家进,那家出,仿佛整个村子都成了自己的家。
   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种着果树,品种以石榴树、苹果树、梨树居多,在果实成熟的季节,我们便挨家挨户地攀树够果儿吃。为了炫耀自己家的果子好吃,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地邀请大家到他家的树上去摘果子品尝。被邀请者也不谦让,打人梯,挽结绳亲自上树自己够,吃完了,还要评论一番。被夸奖的当然是兴高采烈、得意洋洋;被贬者虽然失落难堪,却也沉默无语,不再争辩。谁都知道,我们这些吃货的嘴巴那可是刁钻着呢!现在,虽然我离开村子已有几十年了,但是,我们村里有多少棵果树,谁家的果子味道怎么样,我还能说出个一二来。
   我们也从来没有因为吃了谁家的果子,被人找到家的。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大人们在茶余饭后这样的埋怨声:“你看看,这群害人精,把我家那棵苹果树的枝条都给掰断了!”“呦呦呦,这帮鳖子羔,上我家屋顶够梨,把我家的屋脊瓦都给踩裂了,下雨天漏雨,我得找个时间,赶紧去修补修补。”
   村里人互不指责是有原因的,他们知道啊,他家的孩子,还不知道祸害了别人家多少东西呢!
   我们经常在村子里捉迷藏。东家进,西家出,这家躲,那家藏;楼上、楼下、厕所、厨房、驴圈都成了我们藏身的地方。因此,对每家每户的房屋布局,建筑样式,主户家的物件摆设等等,我们了解得都是清清楚楚的:谁家条案上的那幅古画怎样的好看,谁家墙上的挂钟鸣声有多么的好听,谁家储藏零食的地方在哪儿等等,我们也都一清二楚,我们经常在主人家孩子的带领下,把他家好吃的零食洗劫一空……
   也不能说,全村就没有一个专职看门的人。我们村里还真有一位,她就是我们村里最年长的老者,按辈分我们都管她叫:太奶奶。在我离开村子到镇中上学之前,太奶奶还活在人世,当时听人说,她已经有一百多岁了。太奶奶经常斜卧在她家那架葡萄树下的藤椅子上闭目养神,葡萄树枝的罅隙间透过太阳光,斑斑驳驳的叶影投射在她的那副青衿褂子上,太奶奶在和曦的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和蔼可亲。
   那是我们村唯一的一架葡萄树。立秋后,葡萄就渐渐地成熟了,成熟的葡萄如透亮的祖母绿宝石,一串串地倒挂在葡萄架上,不由得我们垂涎欲滴。
   我们经常排着队去看望太奶奶,进得院子里,我们就齐声高喊:“太奶奶好!我们来看您了!”太奶奶笑嘻嘻地从藤椅上坐起来,嘴里高兴地低吟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然后,她弓腰起身,颤颤巍巍地站到板凳上,从葡萄树上摘下些葡萄,分给我们吃。
   太奶奶家的葡萄真好吃啊!简直比蜜还甜,我们吃后都会赞不绝口。我第一次尝到葡萄的味道就是在太奶奶家,直至目前,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像太奶奶家那样好吃的葡萄。那种甜美的味道,至今,只能留存在我的味蕾记忆中了。
  
   三、
   老街里的几处宽敞地儿,或有几口水窖,或有几座石碾子、石磨子……
   水窖是全村人共有的,高大的石井台由大理石砌成梯阶状,石井台四围嵌立着光滑的石井栏。横跨井口的两方立石柱间,穿搭着一只黑不溜秋的大辘轳,辘轳上缠绕着的大麻绳,有半寸粗细。
   临近水窖的人家都到这里来取水,早晨、傍晚这里便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人们有时忙,顾不上亲自去挑水,偶尔也会派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挑上小梢木桶去水窖处挑。那个水窖可深了,井台上的辘轳又那么沉,我们可不敢到井台去打水。当我们挑着水桶到了井台,自然就会有人帮着我们打满水桶,我们只管把水挑回家即可。
   碾子、磨子是村里人家个人的资产,谁家要是用它磨面粉了,就得提前跟碾磨的主人打个招呼,好让人家提前做个安排。推碾子需要牲口,没有牲口的人家就朝别人家去借,他顺便从自家的瓦缸里挖出几勺棒子粒,带到出借牲口的人家,请人家提前把牲口给喂养好。
   老街的开阔平整处,是大家的公共活动场所。一只十几瓦的白炽电灯泡,高高地悬挂在电线杆子上,晚上发出昏暗的灯光,电灯泡随着微风的吹动,发出叮叮咚咚的撞击声。吃完晚饭后,只要是家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人们都会提上一只小板凳,向路灯下集合。人们天南海北地聊着天,说着的,都是些跳不出村子里的新鲜事儿。外地来了个说书的瞎先生,下街说了中街说,中街说了上街说,人们都争抢着让说书人到自家来,管吃管住。那时候的人们,心地善良,看到弱者都要帮。
   上街、下街的尽头各有一个大池塘,池塘处在地势低洼处,以便于收集雨水。人们围绕着池塘周围种植了一些喜水的时令蔬菜:西红柿、茄子、北瓜、青椒……菜地靠近池塘,栽种、浇灌都方便。
   三伏天,村民们经常来到池塘里游泳,大家只会游“狗刨泳”,人漂浮在水面上,双脚使劲地拍击着水面,扑通扑通的山响声,在二里地之外都震耳欲聋。我们这些小孩子要到池塘中去游泳,那可要等到教我们的刘老师,他礼拜天回家后,我们才敢去。刘老师经常藏在池塘附近的玉米地里,等我们都脱光了衣服,跳进了池塘,趁着我们游兴正浓时,才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从玉米地里钻出来,他一不吭声,二不呼喊,顺着池塘绕一周,抱起我们的衣服就往学校里去。那时候,我们的衣服只有这么一两件,连续让刘老师抱两次就没的穿了,只好央求父母去找刘老师讨要。
   秋天,池子里蕅麻、泡荆笆,搞得池塘里的水都变成了墨绿色,池塘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路过池塘边,人们直掩口鼻。傍晚,回家的牛羊、牲畜们可不在乎这些,它们埋头于水塘中咕咚咕咚地喝不够。
   ……
   儿时记忆中的老辈人大都到天堂报到去了,现在的年轻人或到外地求学,或到外乡上班,很少有人回到村子里,中年人携妻带子都奔向了城镇,老街老院除了有几位病怏怏的老人留守外,偌大的一个村落,越发的冷清,越发的荒凉了。
   时过境迁,那些曾经发生在老街、老院子里的事儿,依然还会时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涌现,我仿佛觉得逝去的人仍在眼前,那些颓废了的旧物件依然如过去一般……
   我的情感早就跟这些街道、这些院落融合在一起了,任凭岁月怎样地磨砺,都不会使之磨灭。我对它的思念也总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因为它早就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共 40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有即视感的一篇作品,也很有时代热度和生活热度。读者好似被作者邀请,去拜访作者曾经生活过的老街,老院,踏着青凌凌的石板路,走过街街巷巷,汇入大街的人群中,分享着老街人们的喜怒哀乐;又好似和作者一起,快乐的去够果子,捉迷藏,去太奶奶家吃葡萄,去池塘里“狗刨泳”。淳朴的乡土民情,给了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了作者真诚善良的性情。 人总要长大,总要学会告别,总要学会转身,然而,一如作者所说,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命早已融合在了这老街老院里,岁月带不走。 全文文字质朴,生活场景丰满,人物感情真挚细腻,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编辑:茉莉金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28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4-28 14:51:30
  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我也写过这样回忆的文章。不过我的家乡没有你的那么美,但是思乡的情愫应该是相同的。如今多么怀念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祝 好。
2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8 16:11:09
  谢谢茉莉金香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
3 楼        文友:刘文龙        2016-04-28 17:10:56
  老街又动怀念情,碾米磨面思艰辛。青石凌凌岁中行,乡风淳朴日昼明。
回复3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9 07:40:13
  谢谢刘老师留评,向您学习!
4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04-28 22:08:38
  看望彦青,学习佳作,点赞佳作!遥祝万事顺意!
回复4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9 07:40:54
  谢谢如风姐姐鼓励,向您学习!
5 楼        文友:老百        2016-04-28 22:38:39
  恭喜张总的作品再次得到江山的精品推荐。朴实的语言风格,将老街老院的场景和故事娓娓道来,文笔功底很扎实,这样的作品摘精,实至名归!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5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9 07:41:43
  谢谢老百老师鼓励,向您学习,辛苦了!
6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04-29 06:40:57
  雪飘过~~~~~~拜读佳作,好喜欢张总稳健的文风。
看破 放下 随缘 自在
回复6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9 07:42:13
  谢谢飘飘雪老师鼓励,向您学习!
7 楼        文友:一叶芭蕉        2016-04-29 19:09:12
  拜读了,身临其境啊。
向往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如飞蛾般冲了进来,留恋忘却在江南的画中。
回复7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29 22:17:02
  谢谢老弟!
8 楼        文友:雁南        2016-04-30 13:39:30
  一副浓彩重抹的古老村落画卷,那百年的老树盘根错节,那鸡鸭鹅的鸣叫声,孩子们跑来跑去嬉戏着……祝彦青老弟文章荣获精品!
回复8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4-30 22:03:38
  ,谢谢雁南兄鼓励,向您学习!
9 楼        文友:酋黄        2016-05-13 19:43:55
  问好张老师,篇篇精品啊,名实相副,佩服,祝贺!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9 楼        文友:张彦青        2016-05-13 21:33:03
  谢谢酋黄老师鼓励,向您学习!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