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浅探儒学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编辑推荐 浅探儒学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作者:秦砖汉瓦 布衣,19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4发表时间:2016-05-02 09:25:18
摘要:从古到今许多华夏子孙以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人处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一直成为深受后人景仰的华夏人杰。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一切均离不开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所起到的积极历史作用。因此,我们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它以无形的巨大力量,深深地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之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干,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长达二千多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其深远。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核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士大夫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对中国古代社会改造亦影响十分深远。而这种深刻影响发展至今,必然渗透到现代学校教育之中,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反映出来。今天,我们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加强探析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和启示,切实提高我们的德育工作实效,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鉴此,笔者根据对儒家管理思想的认识,就其对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正面影响和启示,试作肤浅的探讨,谨望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1、入世有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纵观孔子一生,热心救世,四处奔走,自云“天下有道,丘不易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政令不行,礼崩乐坏,中原各国不是权落卿大夫,就是“陪臣执国命”,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根本不可能,时人评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孔子终其一生并没有停止奋斗过,史称“席不暇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深受后人敬仰;孟子也曾经说过:“夫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可以看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道家的“无为”思想相比,显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对国家、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来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等,无不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圣地,德育工作在诸育中具有统帅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根据目前的形势发展而言,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主要围绕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能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能效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人”。这一点必须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可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教育学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奋学习,长大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显然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奋发有为”的儒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已经深植于人民心中。无论是对任何一位学生,我们只要通过主题班会、课后讨论、课后谈话或课堂渗透等多种形式或途径,努力用“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社会、奋发有为”的儒家思想精华去熏陶他们、去感染他们,让每位学生任同这种精神;同时用这种精神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有为,是完全可以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世界,更好地走向未来的。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正是在学生时代由于深受儒家“入世有为”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从而树立了“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始终如一地依此来不断鞭策自己、磨砺自己,不断深入社会、关注社会,不断把其贯穿于自己一生的革命生涯,因此最终成就了他那光辉灿烂的人生,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2、以义统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义利观”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而是广义的利、长远的利,它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人之情”,最为根本的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趋利避害”。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张是“以义统利”。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说“先义后利”,均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商业道德和“利以义修,名以清修”的诚信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成果。
   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人们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企业过分追求利润使然,社会上各种欺诈、侵权和造假行为时有发生,这难免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水准滑坡,价值观扭曲。加上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中小学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情感、价值观、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也明显做得不够。在我们的学生中,只知报酬和索取,而不顾回报与奉献的不良倾向时有发生;说谎、欺骗家长、欺骗老师的“诚信”危机也在不断加强等等,这些事实无不证明这是我们应试教育带来的教育的悲哀。怪不得眼下人们有世风日下之叹,这显然与学校忽视人本素质教育有关,所以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好重要。而我们教师又如何增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实效呢?历史经验和许多国家(尤其是韩、日、新等国家)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摈弃用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来取代道德观念、道德品质的干巴巴的教条的这种生硬教育方式,采取和风细雨般的寓情于理、以情动人教育方式和态度,用儒家“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礼义兴”的义利观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强调儒家的“义”,强调把追求利益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达到“以义统利”,“义利统一”,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儒家的“义”,要求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在待人处事中(尤其是遇到和个人的功名利禄有关的事情时)要严格遵循道德原则,要认真考虑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不断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作见利忘义的事情,并鄙视见利忘义的行为。相信只要我们德育目标明确,并持之以恒,不断对学生强化儒家正确的“义利观”教育,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然具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对扫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将大有裨益。
   3、为人以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儒家伦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的管理思想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如,被后世誉为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关系的“德治主义”大成的《大学》一书,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其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要求人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格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德治的管理思想。从孔子所讲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到孟子所讲的“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其德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孔孟伦理思想的核心。
   众知,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是对社会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的人,这种人的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教育绝不能只看智育而必须强调以德育为基础,要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德育的情况尤为严重。当前要扭转这个偏向,就应首先强调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狠抓,不牢牢树立这个观念,中国基础教育的面貌不会有大的改变。值得可喜的是,现代许多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在许多教育研究理论中既一方面强调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又一方面强调“德治”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既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说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由此可见,儒家既强调制度管理,又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高兴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他们应当做的事,显然与我们当代教育理论工作研究者的主张是吻合的,也与我们今天进行的素质教育在某些目标上是完全吻合的,这对我们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显然有很大的启示。为此,我们在加强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不妨可用孟子提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修身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生存教育及运用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论对学生进行洁身自好和健全人格教育;或用儒家的“自省”、“克己”和“慎独”的这三种修养要求来加强对学生进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用儒家“忠恕”理论教育学生为人处世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良好品德;或运用儒家的“中庸”之道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教育,使学生学会恰当掌握事物的分寸,注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和谐的群体关系而努力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正确运用儒家的道德观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不断朝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德育工作任务。
   4、以礼教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儒家思想里,“礼”是治国的根据。孔子说明其为政以德的思想的时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其治国思想有“德”与“礼”两个方面,既是德治,又是礼治。如,《论语》讲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提倡贵和、实施“仁爱”原则,既是维系通过“修身”由“内修”到“外治”之需要,又是协调社会关系,减少人际关系冲突,使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合乎“礼”的标准社会之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贵和”原则是人在实施“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仁爱”原则涉及处理家庭、家族、社会和国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儒家的另一重要人物荀子发挥了孔子思想中礼治的方面,其说:“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治国之礼,而礼之功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所以,儒家提倡作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最终达到“和”的理想目标。可见,重“礼治”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由此而使中国成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
   目前,随着“一孩化”以来,我们许多年轻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限于文化,不知如何“教儿育女”,只是一昧的溺爱子女,特别是祖辈对孙辈的溺爱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导致那些娇生惯养、独尊傲慢、任性骄纵的所谓“小皇帝”、“小公主”随处可见,学生道德水准不断滑坡。因此,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当成为目前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就我们学校目前对学生平时的行为养成教育而言,由于受应试体制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工作显然做得不够,与社会的期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这一角度来看,以儒家这种建立“社会行为规范”来引导民众“克己复礼”的以礼治国管理思想对于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的现代教育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礼”,如,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这些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借重民族文化优势,发扬中华民族重“礼”的思想,深入挖掘其合理内涵,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切实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帮助他们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争做文明公民将起到积极作用。
   5、注重修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儒家一方面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主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倡导团队中的团结与协作。其实质是在最大限度地倡导以人为本,通过建设一种环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潜能,把以人为本的功能放大。尤其是荀子所提出的“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中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就是作为组织机构、职业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这一。“人之能群”儒家的管理组织原则及其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同时,儒家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各遵其道思想原则,要求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由此决定的对自己的要求,从自己做起,各遵其道,而不能只要求对方,不要求自己;或以对对方的要求要求自己,以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对方,方可收到整体的理想效果。这种“各遵其道”思想原则,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家庭之间的感情,增强集体观念,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和生存能力应该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做事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承担工作、从事劳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矛盾、组织协调、承担风险以及必要的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习生存能力,则是要使学生学会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要学会随时认识、理解并管理好自身的思想、情绪与态度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经常保持健康状态,即使偶尔陷入低谷,也能较快地摆脱困扰恢复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经常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情绪和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与周围人群和睦相处,才能为共同目标和他人团结合作,从而在群体事业中求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保证学生的做事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的前提,首先必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鉴此,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团队意识,运用其“人之能群”组织原则、“各遵其道”思想原则以及其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切实做到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基础上,增强整体的凝聚力,这不但对学生做事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具有较好的帮助,而且对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自私自利思想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尤为重视。
   毋容置疑,从古到今许多华夏子孙以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人处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一直成为深受后人景仰的华夏人杰。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一切均离不开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所起到的积极历史作用。因此,我们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显然是非常必要的。相信,只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本着“汲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切实把儒家思想的精华渗透和深入到我们的德育工作之中,我们的德育工作建设必然会取得新的突破。
  

共 63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悠远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主干,影响至今。儒家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并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无论从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来看,还是从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来看,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核心,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颇深。纵观社会潮流,我们虽然不能推波助澜,却也能够奉献微薄之力。正如作者的抛砖引玉,作为当今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光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的教学,不能以书本知识的考试来断定学生的成绩。我们还要重视孩子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观、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团队意识;注重孩子们的品行修养、心理健康、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啊!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历史责任,任重而道远。一篇正能量的力作,倾情推荐共赏!问好作者!【编辑:婉溪清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6-05-02 09:26:17
  欣赏正能量的力作,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秦砖汉瓦        2016-05-02 09:42:50
  欢迎大家斧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