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一游兰亭

精品 一游兰亭


作者:江湖夜雨 布衣,21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7发表时间:2009-08-08 22:49:46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戊子年八月,盛夏。吾幸而仰慕于会稽山阴清幽之地——兰亭。
   驱车前往,遂至。见一小径通向山中。顺路而上,观其阴木繁盛,草长莺飞。山间有风,轻抚耳际,略带花香。又有蜂飞蝶舞,好不热闹。一行人络绎而至,见一茅草门立目,其西侧有一参天古树,残根之下立一石碑,上写大字:蘭亭。观之茅草门,顿觉平常之极;走进,又惊叹于四周美景之中。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参天古树脚下,又有溪水湍绕;青石板上,闻树林独有晨香,偶尔几滴露珠从叶尖划过触及皮肤,也堪比冰山极露之清凉。
   逾林见空地,边有池,与几条清流相连成渠。岸边曲颈大鹅,朱顶白毛,三五成群,当栖于石后,婀娜多姿,漱水理毛。池前一古亭,亭中一古碑上书:鵞池。飞鸟绕树而栖,此情此境,又见特别。忽闻其后夺得鹅声,放眼望去,见得一片翠竹。不由想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游人访名山,到之兰亭。想来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稽山又有何等荣幸,招致群贤。抬头望天,叶影之间,虽无万里无云之碧朗,也有“独旷世以秀群”之清幽。所谓人杰地灵,正是如此!顺路而上,引吭高歌,有风声水声歌声交相盈耳,实在是天上人间!
   及至,又见一亭,乃名之兰亭。亭中字碑上印兰亭者,已如残垣,有几处破损,可见其历史沧桑之感;亭后,是百尺见方一荷花池,烈日当头,此池中荷花依然给人以清新之感。
   绕过一山坡,沿小溪逆流而上,见一渠盘于地间,旁立一石,上云:流觞曲水。果不其然,顺其而观,一双舟状酒碗摇曳漂来,行人取起,少者一饮而尽好不痛快,老者咂咂滋味意味深长。见此,便晓得是乃当年著名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顺路即行,又见一池,大惊,只见其塘盖有亭后倍有余,盈盈水间,枝叶繁茂,莲蓬如斗,荷叶青翠欲滴,荷花映日通透。晶莹之间,有蜻蜓点缀,间被露珠所打,也有高低抖翼之闲趣。抬头观之时日,烈日当头,荷叶正中下坳有露集显,圆润通透,故带异香,是以奇珍异宝所不能及。上视有房檐一列,通门不避,有客来往,络绎不绝。此时,云开日现,映日荷花的别样之感,流连心头,久久不能忘。
   乃进。屋中之物井井有条,一见便知实乃文人之所。见一匾,又云:曲水邀欢处。不仅赞道:应景,应景!屋中陈展有画,近之,然后见一单墨长幅分为三份以观之。俯身细看,画笔毫不娟细,虽有粗劣之感,但画中人畅谈宇宙之大的形象却生动不已。此情此境正如细察阿炳先生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没有意境局限,全然随性演绎,超脱尘世,真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画中之人,正是王羲之与众友把酒畅谈之景,酣畅淋漓。文中所讲的“流觞曲水”与“列坐其次”跃然纸上——“虽无丝竹管弦之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处张望,有扇面画挂于墙上,亦为此兰亭之事矣。
   顺门而出,又见一亭。此亭略大,盖有十人来高,亭中立一石碑,盖有三四者。自远观之,盖有百步之遥,此亭立于环抱之山,簇于碧翠之中,亦有气势而不得小觑。近之,看此亭内立碑之字,原来是复沓羲之《兰亭集序》,是为阴刻与墨石之上,已有磨损,沧桑见挞。绕与碑后,上亦有字,为七言律诗,很是工整,不解。唯见落款,是为:“兰亭即事一律乾隆淑笔。”遂恍然大悟,此定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留笔。此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拾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澹荡,花迟楔日出旉荣。临池留得龙距法,聚讼千秋不易评。”观之,不禁嘲道:此之谓圣人面前多卖弄,文辞也好,书法也罢。
   偏过碑亭,有曲折处,沿途经过,独辟蹊径。原来是练字台。只见一大字立与众字台之后,是一黑色木屏,上写大字:太。有懂书法者惊呼妙哉,后闻之来源也叹之神奇——此字原为羲之之子献之之笔,是为“大”字,其母不满其散状,便使羲之改易,羲之上前大笔一挥,仅添一笔于“大”字之下,是为“太”,此字顿时圆润饱满,凝住神韵。一行人惊叹羲之之才,此之神笔乃不能及,仅此随性一笔,就已成世间之奇!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想当年墨池记所述:(《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此行云流水之性情,真是为羲之所独有,不然此名序,又是从何而来!能染池水尽黑,此又乃功夫也。
   转而行,沿路上行,过一片丛生绿荫,豁然开朗,俨然有桃花源之感。山间之中,有碧波荡漾,上有浮萍,山林映于浮萍之中犹如裙波绸缎,好不飘逸。连接碧波两岸,有一石板桥,踏行之。此处偏驳,乃属偏僻之处,所以游人甚少,相与清幽。遂行,见一石碑立于万绿丛中,上刻:“兰亭碑林”,顿感古人世事之凄凉伤感,几个石碑参差而立于前,有副碑对,上刻:“俯察仰视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朋胜友见物化天实人杰地灵”,亦有“王羲之显彰碑”,更有人刻兰亭集序以小楷篆之。侧目而望,见一亭,乃为骋怀亭,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见此乃思,古人乃以此自居俯仰之间,真是闲情逸致啊。亭内树一碑,上刻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真是渺沧海之一粟啊!不久择路而归,出山,仍流连与山间俯仰之灵气。
   羲之之序,竟嗟叹昔人兴感之由——死生亦大矣,乃视欢愉为人间转瞬即逝之事,不为人之所向,所以感怀其短暂。现在想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生生死死,世事沉浮,都为自然所制,不为己欲。然而感伤之时者,亦为天下人之己愿,暂得于己而已,然后终期于尽,才得之于心。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古人云“悲夫”,我却认为此乃我万世之宝藏,是以后人无尽之财富也。了解,明白,人生亦将收尾至此,延续此者,待我后人。

共 2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十分详细的游记,读起来十分有味道。作者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值得学习。【编辑:月下笛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809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09-08-09 10:53:10
  作者的古体游记文章写得很规范,同时很欣赏作者最后的感慨.握手问好作者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2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8-09 13:00:25
  文字典雅简约,意蕴丰厚。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