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杨柳】苦难的土地(赏析)

编辑推荐 【杨柳】苦难的土地(赏析) ——读《最后的庄稼》所感


作者:紫陌望苍穹 布衣,39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58发表时间:2016-05-03 22:31:58
摘要:最后的庄稼讲述以六零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又穿插讲述沂东八湖这片土地近现代的苦难历史:蝗灾、洪水、饥饿、匪徒盘剥、日寇侵扰、文革骚动。这块本是肥沃的土地,颐养众生的土地,本该收获沉沉甸甸庄稼的土地;却饱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承担着累累的伤痕与辛酸;这片苦难的土地记录着厚重悠远的乡土中国从远古走来的行踪。

【杨柳】苦难的土地(赏析) 接到鲁雁老师的长篇巨著《最后的庄稼》异常欣喜,当天捧书赏读。伴着磅礴大戏拉开序幕,在跌宕起伏的情结牵引之下,我用一天的时间一气读完。掩卷沉思,无限思绪涌入心头,惊叹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之余,更加钦佩作者敏锐的感知度,及看问题的高度。我想写下点文字,却迟迟不敢动笔,思绪万千,又无从谈起。正如书后一些专业人士的点评,这部小说是一部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深刻表现历史悲剧及现代人性迷茫的力作。主题是多义的,既写中国农村百年的灾难史,又是当代农村的现代史;既有对商业大潮下人们浮躁内心的思考,又有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冲撞。
   静下心来再次去读,去体会,好在我与鲁雁老师本是同龄同乡之人,他笔下的人物故事亲切自然,似乎就发生在身边。三遍读完之后,文中的人物正如一幅幅油画,又似一件件雕塑,排兵布阵一样,如潮水、如肆虐的蝗虫、如跋涉的蚁族,穿过苍茫浩荡的八湖庄稼地蹒跚而来。迷茫的“玉米”、壮志未酬悲满天的“高粱”、大彻大悟顿然坐化的“谷子”、商海中沉浮的“豌豆”、迷茫中凋零的“荞麦”,为了保护古书不惜拼尽性命留着前清小辫的鲁秀才,能够通鬼神,走阴阳却抓不住自己命运的二奶奶,脚下冒烟,裸身走过五盘热鏊子悲壮的“石榴”……他们生在这片土地,依附于这片土地,又急于摆脱这片土地,他们是这片土地上一茬茬的庄稼。
   莫言说过故乡是作家的血地,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放眼世界文学史,大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共和国。威廉·福克纳有他的“约克納帕塔法县”,马尔克斯有他的“马扎多”小镇,鲁迅有他的“鲁镇”,沈从文有他的“边城”,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当然鲁雁老师的文学共和国正是沂蒙故土既作品中的沂东八湖。我一直有个习惯喜欢关注本土作家如何写家乡,怎样以作家的眼光看生活的这块土地;欣赏作家以自己亲身经历,特别是感情经历去编织,去演绎心中梦境,梦境演绎成小说,就赋予了思想。或许作家的眼光,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如果说八十年代《平凡的世界》讲述中国七十至八十年代二十年乡土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后的庄稼》是其续写。最后的庄稼讲述以六零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又穿插讲述沂东八湖这片土地近现代的苦难历史:蝗灾、洪水、饥饿、匪徒盘剥、日寇侵扰、文革骚动。这块本是肥沃的土地,颐养众生的土地,本该收获沉沉甸甸庄稼的土地;却饱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承担着累累的伤痕与辛酸;这片苦难的土地记录着厚重悠远的乡土中国从远古走来的行踪。它是乡民世代生死相依的生存场所,养育着一代代的庄稼;却又有那么多不成熟的庄稼倒在故土之上,以至于本是天真无邪中长大的少年(开篇立春为我们铺开一幅淳朴的农乡百子图。),却急于摆脱这片贫瘠的土地。文中写到:我们自然地长大成人了,都神使鬼差地到了州城,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地方。我们一直认为那地方是我们这茬善想象、能吃字的优秀者的归宿,因为谁也不愿意接父亲的班继续留在八湖当庄稼人。
   一茬庄稼终于摆脱了生养的土地,城市钢筋混凝土太硬,能适合他们成长吗?所有人似乎都在急于扎根,慌不择路拥挤上升,又都在迷茫、纠结中彰显了分裂多面的人性,单纯善良的荞麦最终做起肉体生意,内心始终保持着对玉米的一片痴情,换来的金钱积攒了大量的图书,自杀后骨灰却被故乡人扬掉。谷子的一句“不过是一群蚂蚁咬死一只蚂蚁”,听起来冷酷到让人战栗;成为文人的玉米在商业的大潮之下,尽管还保存着那部《古文观止》内心已经不能坚守文人的清高与孤傲,在妻子怀孕期间与赞助商豌豆意乱情迷,陷入不能自拔的沼泽地,他一直在反思,却又一直在随波逐流;稻子、麦子急于苦争上爬,几乎达到不择手段,忘记廉耻的地步,仕途中却一再摔跤,一直最为成功的高粱,为朋友仁至义尽最终却栽在自己的亲人手上,命运竟让他也成了杀妻死犯。所有的人似乎都在经济浪潮中,想抓到些什么,急功近利到,忘记亲情,毁灭爱情,更是把几百年来祖宗的家训,丢得一干二净。一代庄稼就这样在浮躁的环境下,浮躁地生长着,最终结局让人惊叹。迷茫的玉米在经历太多惨痛之后开始反思,刚刚出生的儿子,这最后的庄稼该如何成长?是“从之”还是“改之”?纠结中带着荞麦留下的书籍归回故里,在曾经的土地上思考……
   这部小说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距今20年的历史,惊叹作者敏锐的视角,看问题的高度,有人说作家应有升上半空以上帝的眼光去看芸芸众生的勇气,中国在20世纪经过深刻变革之后走向现代之途时,离开乡土的现代知识分子们深情回望着农村家园,又深沉思考着农民在城市的未来。正如作家赵德发先生所说:我们一边随波逐流,一边深情回望,这是我们的宿命。作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人文与自然,发展与坚守,人与人之间,道德文化与利益冲突中,剥开虚伪的外衣,展示血粼粼的人性之丑。震撼心灵,引发思考,对乡土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一次深刻的追问。这恰是一个作家的良心与担当的体现。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是否仍是浮躁的后果?重读《最后的庄稼》,我们在欣赏其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共 20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所在土地,是一个作家写出伟大作品的源泉。一方水土,一方人。感恩土地,写土地,只是为了报答其深恩。作者从鲁雁老师的《最后的庄稼》读出了根的重要性,可谓深刻。好的作品,与特定的年代的事件为印记,并深刻还原和高于当时的原貌,这就是艺术。苦难,因为浮躁的横行。唯有静下心来,庄稼就能饱满。庄稼何尝只是看到的庄稼,也是灵魂的召唤!一语双关的原作题目,值得仔细品味推敲。鉴赏得不错,推荐【编辑:云儿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5-03 22:33:01
  根深则叶茂,把心交给土地,土地才会給一些东西我们。感恩,并祝福
本末终始
回复1 楼        文友:紫陌望苍穹        2016-05-04 12:46:04
  谢谢编辑老师审编,辛苦了!
2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5-03 22:33:31
  因为爱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愿为生我养我的土地代言!
本末终始
3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5-03 22:33:56
  感谢赐稿,祝创作更进
本末终始
4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05-04 07:34:45
  问好紫陌。鲁雁老师《最后的庄稼》一书利用三天时间看完,看完后给我的震撼很大。一直想写篇读后感,琐事杂务多,至今也没写出只言片语。
   感谢陌陌赐稿杨柳!祝节日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紫陌望苍穹        2016-05-04 12:47:09
  问好大浪,写吧,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共同交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