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伊斯纳水闸(游记)

编辑推荐 【雀巢】伊斯纳水闸(游记) ——埃及游历琐记


作者:米老 布衣,23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8发表时间:2016-05-05 01:51:34

12月6日第四天下午。今天是最轻松的一天,从荷鲁斯神庙返回后,船就起航了,驶向距此120公里的终点卢克索。明天一早,我们将在卢克索下船,结束三天的尼罗河之旅。在到达终点以前,不用再下船了,我们将在船上一睹伊斯纳水坝的风采,并亲身感受这个埃及人民引以自豪的伊斯纳水闸。
   早在6000年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尼罗河每年6至8月定期泛滥的规律。他们利用这个规律,沿河引洪漫灌,发展灌溉农业。为控制奔腾咆哮的尼罗河,变害为利。几千年来,埃及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尼罗河上修建各种规模的水坝。伊斯纳老水坝工程于1906年开工,1909年竣工,建成后直接改善了尼罗河东西两岸的土地面积达17.1万费丹(1费丹为1.038英亩),保障了该地区土地在枯水期获得灌溉用水,大大增加了这一地区农作物的收成。
   水坝以活动闸门控制水量,当年水坝的设计落差为2.5米,后于1952年11月至1954年9月进行加固升高,使水坝闸门可承担5.6米的水位落差。但社会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耕种面积在扩大的情况下,老水坝已无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灌溉需求。为此,埃及政府在意大利的援助下,于1989年至1994年在伊斯纳老水坝北边不算太远的河面上又建造了一个新水坝,共耗资1.6亿美元。新坝的建成除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外,还在航运、发电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对航行于阿斯旺和卢克索之间的游船来说,无论你是南来还是北往,伊斯纳的新旧两道水闸都是必经之地,而且已经成为观光一景。不过,也有的旅游团队为节省时间,游客要下船乘车绕过闸门,白白损失了一个景点。
   默罕默德告诉我们,今天他与船长协商(他们是一个旅游公司的),将午餐安排在顶层甲板上享用露天烧烤,顺便观看并感受如何通过伊斯纳水闸,一举两得,足见安排匠心,大家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午餐1点开始。12点多,估计快到船闸了,我上到顶层甲板往船头走时,就见站在前面的小黄怀里突然飞进一个线毯。他抱着不知所措地大声问“怎么办?怎么办?”旁边的人也都一脸的焦虑。我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一边向前走一边果断的告诉他“扔回去!掉水里也没事”。小黄像吃了定心丸,飞手将东西扔了下去,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岸边那小贩的怀里。船上一片欢呼和掌声,小黄也如释重负的大笑起来。难怪,他将近1.9米的个头,投篮技术肯定错不了,从上往下扔东西更是雕虫小技了。岸边那小贩,也为小黄准确到位的技术笑了起来,他也就16、7岁的样子。这也是伊斯纳老水闸附近的一景:由于老闸只有一条通道,船到此地都减速排队通过,因此通道两边的水泥台上常会有小贩展示着手里的商品,向旅客兜售,主要是线毯、围巾等亚麻制品,有的干脆就将东西扔上来,你若不要就再扔回去,即使落在水里他们也不在乎,船上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亚麻布上下翻飞的景象,在这种开心的氛围中起着哄的讨价还价,交易往往成功。这是我提前做功课了解到的,所以能够果断指挥小黄将那线毯再扔回去。这会儿可能因为是午饭时间,所以岸边就2、3个商贩,不像资料里说得有很多。
   老闸虽然不用了,但老坝还有一些作用的。这不,到了老坝,很远就见一条长龙横亘大河之上,就像一座布满了桥洞的跨河大桥,它确实有桥的功用,但至少目前不再通车。这些桥洞实际是排水洞,共有120个,每个宽5米,排水洞之间以宽2米的普通桥墩相隔,每隔10个排水洞就有一座宽4米的大桥墩,桥墩之间以拱形桥体相连,上有公路,但西侧被闸门通道中断了,与陆地不连接。老坝总长927.45米,这应当也是河面的宽度。坝的最西侧是一个窄窄的的通道,长80米,宽16米,只能容一条船通过,这就是窄小的老闸。
   这水闸一次只能进入一条船,就关闸或放水或升水的过船,两头排队的船一进一出的周而复始,效率太低了,而且那闸门还是人工操作的,我在通过那两道闸门时看见地上相应的位置都有个像船舵一样的轮盘,应该就是控制闸门的。据说,那时过闸一等就是几小时甚至更多,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难怪要修新坝新闸呢。现在的老闸已失去闸门功能,变成一条普通的通道,轮船排队通过也不费事费时,很顺利。
   过了老闸,向前航行不远就到新坝了。那段河面似乎要窄些,坝体也不像旧坝那样简单直白,而是根据功能需要修建的各有特色,很有现代感,水闸也是电脑控制,水闸上部有公路桥将两岸连接。
   水闸在最西侧,是两条通道,一条通道一次可进两条船,一次通过4条船,是旧闸的4倍。很幸运,我们前面的两条船进入了西侧通道,我们自然就第一个进到东侧通道,后面紧跟着一条进来后,后部闸门关闭。因为我们是从上游向下游航行,因此要在两道闸门里将水位落下与下游持平后,才能出闸。回头看,有七八条船在排队等候进闸,再低头,下面驾驶舱外的过道上还坐着个警察,啥时上来的不知道。
   我们还和相隔10米左右的西侧船道里的船上游客互相打着招呼,眼看着水位不断下降,就谁也看不见谁了,船陷进航道里4米左右时,前方的两扇闸门缓缓向里侧打开,船驶出闸门,以汽笛向控闸人员致谢后, 继续向北航行。
   过闸时间大约二十分钟,过程很平淡,反差也不大,但我坚持把新旧水闸都通过了才离开,以表示对埃及人民的敬意。虽然我在国内走过葛洲坝的一级船闸和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它们无论是工程量还是雄伟程度,甚至过闸时那种如陷深井般的巨大的时空反差和强烈的视觉冲击,都远在伊斯纳新旧水闸之上。但人家这个旧坝可是在上世纪初就建成使用了,那时咱家还是男人都拖根辫子的大清国呢,正是积贫积弱的时候,哪里敢跟人家比?
   甲板尾部的烧烤午餐已经开始,牛羊排在炉箅子上滋滋作响,香味四溢,一人一次只能各要一块。我们船的入住率才40%,就这那厨子还忙不过来呢,看来世界人民中食肉类动物居多。就着尼罗河上将小旗刮得猎猎作响的风,我那里敢多吃,要了一块牛排意思意思,吃了些主食水果就赶紧回房间补早上被惊着的觉,下午还要开会呢。
   下午2:30,我们准时走进一层的酒吧,默罕默德已在那里,今天开会的主要议题是两个,一是默罕默德向我们介绍埃及的风土人情,二是征求团员们对后天红海自由活动行程安排的意见。下面,我把默罕默德的介绍归纳一下:
   1、埃及的政治制度。埃及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治制度由永久性宪法所规定。伊斯兰教为立法的主要依据,阿拉伯语为国家官方语言。政治体制由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新闻、政党、地方政府和民众社团组成。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为6年,可连选连任(没有任届限制,可当一辈子)。默罕默德很关心时政,讲起来也是如数家珍,我们都建议他先争取当旅游局长再竞选总统。
   2、埃及的教育制度。埃及的大中小学都免收学费,男女一样,政府的主导思想是让所有的穷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并成为人才。因此,政府投入很大。学制与中国一样:3-6岁学前教育,6岁入学,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大学本科4年,研究生3-4年。默罕默德说他就是穷人家的老五,但他家兄妹5人都受益于这个教育政策,全部大学毕业。
   3、埃及的婚姻制度。法律规定婚姻自由,但现实中也讲究门当户对。法律允许一个男人可以娶4个妻子,但续娶必须经过前几位个妻子的允许,若一个不同意就不行。埃及的离婚率是2%,离婚财产分配一般是男女各半,若女方带孩子则全部给女方,因为法律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必须随母亲生活,若孩子年满16岁可自行选择随父或随母。若女方再婚,必须将孩子送回前夫家抚养。女方还不得在离婚后3个月内再婚,否则将被判服刑一年。古兰经教义还规定:离婚后男女双方不得再单独见面。若教规与法律冲突,以法律为准,但在偏远落后地区执行有难度。默罕默德尚未婚配,他说肯定只娶一个,但一定要娶一个让他一见就心跳加剧的MM,就像在荷鲁斯神庙发现丢包时的那种感觉。
   4、埃及的服兵役制度。埃及军队有72万人,埃及的每一个适龄男青年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独生子、残疾人和同性恋除外。服兵役的年龄和年限是:大学毕业的22岁服1年,高中毕业的21岁服2年,初中以下则20岁服3年。军队生活很艰苦,但也很磨练人。
   默罕默德曾在西奈半岛服兵役一年,吃尽苦头。有3件事令他刻骨铭心:1、他99年大学毕业马上就服兵役了,在西奈半岛当通讯兵,当兵第一天他们被训话,长官要求他们学会一句话“想办法”,忘掉一句话“为什么”,总之一切都要靠自己。刚去时,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沙漠的骄阳下将坦克不断行驶中不断碾断的无数电线不断的接起来,周而复始的太麻烦,他就与同伴商量后晚上悄悄溜出去将电话线埋在沙土下,避免总被碾断而重复劳动,正干得起劲时,被长官巡夜发现了,及时做了政治思想工作——每人挨俩大嘴巴并被告知,不接线让你们闲着吗?之后督促俩人将埋完的线全部扒拉出来,恢复原状。哈,我想这接线可能也就是魔鬼训练吧。2、军队要求每天必须刮胡子,他有一天因故耽误了,竟然被长官一眼发现,二话不说就罚他将自己套在睡袋里只露出脑袋,在烈日下围着操场做双腿跳,这体罚以他跳虚脱送医院抢救告终。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在梦里都不停的迅速刮胡子——把孩子吓着了。想当年他以开罗大学中文系第一名的成绩到北京留学一年,何等的风光和前途无量,可如今???他想逃跑,可那样会有10年徒刑等着他,家人一再劝他忍耐,不就一年嘛。3、终于让他干点技术活了,让他和一个同伴盖个小房子,就用海水和水泥,他提出海水含盐,无法让水泥有粘性的异议,又被思想工作了一回——遭长官痛骂,只好硬着头皮干,在第五天,长官和他说,好像你是对的。接着就命令他和同伴开水罐车去苏伊士运河那里拉淡水盖房,往返就好几天,反正埃及的油比水便宜。路上车坏了,还得自己修,回来接着盖房,水没了再去拉,往返了几次房子才盖好,但到他退伍时,那房子还闲着。我琢磨以他的个性,估计那长官就是为杀杀他的锐气,但手段狠了点。那里的伙食也不好,一次他总算背着长官偷偷将饭菜倒在一只猫跟前,谁知那猫嗅嗅掉头就走,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们还经常被拉到沙漠深处进行生存训练,首先就是饥渴的耐力,在沙子深处挖到什么吃什么。我说他怎么能半天不上厕所呢,敢情都被训练过。这个家里的老儿子经历了一年的磨难重返社会后,感觉没有困难能难倒自己了。
   默罕默德还向我们介绍了伊斯兰教的一些教义。他说,据我对中国人的了解,你们至少有一半人认为我们都是“恐怖分子”,因为你们离这里太远了,不会了解太多情况。大家笑着否定了他,但还是愿听其详。伊斯兰教是公元639--642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后传入埃及的,至今已有1370年了,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是沙特麦加,先知是默罕默德。皈依伊斯兰教有5个必备的条件:1、相信安拉,2、每天做礼拜5次:早晨5:00,中午12:00,下午3:00和5:00,晚上7:00,在家做15分钟,在外5分钟即可。医生做手术时到点也要做--用眼睛做。3、每月、每半年或一年要自觉将自己收入的2.5%用于捐助,方式随意,可以捐给清真寺,也可以随意的给你见到的穷人,本民族外民族的都行,因为古兰经的教义是“帮助人”而不是“帮助伊斯兰人”(原话),但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默罕默德说他自从工作后,用这笔钱供养了3个家庭16口人(好善良的人),他专门有个信封,每月都自觉将当月收入的2.5%放进去。4、一生必须去麦加朝觐一次,但在这之前应当将自己的事情都解决好,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去,并不要因此产生压力。5、能过斋月。伊斯兰教的斋月无固定的日期,每年递次提前15天,要求在斋月中,自日出和日落,不允许喝水吃饭,更不允许吵架打架说假话干任何坏事等,这样做的教义是培养人坚忍的性格和自我控制能力,了解饥渴的感觉而常怀感恩之心。但病人、老人、手术后的人、离开家远行超过100公里的人、孕妇、产妇和在哺乳期的妇女以及16岁以下的儿童不受限制。他还主动提到为何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的问题,答案是:古兰经说,猪太脏,不能吃它的肉。我们都对他脑门上那块深色的印记感到奇怪,他说这是虔诚的穆斯林的标志,从小就学会祷告,有人没人一个样,脑门触地30多年磨出的膙子。初次相识的穆斯林见面,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先看这块膙子,就可以判断你是否诚信,这比合同还有效力。
   请注意他脑门上深色的印记,那是虔诚的穆斯林的标志关于埃及为何有那么多的默罕默德。他说埃及的起名传统与中国的“为尊者忌”不同,都愿意和伟大的人叫一个名字,所以重名很多。而且埃及人是有名无姓,好在正式书写姓名时,要将父名写上以区别,若父名碰巧也相同,就再缀上祖父名,总有区分清楚的时候。至于一世、二世、三世是否传承关系,他解释说,有些是,如托勒密王朝,但大多不是,如他们单位里有3个默罕默德,那么大家就以进公司的时间区分,叫他们一世、二世、三世。以古埃及举例,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爷爷是拉美西斯一世,父亲是赛特希一世,他或许也叫拉美西斯,第二个了,自然就叫二世,但还有一个可能是他崇拜爷爷,愿意用爷爷的名号,那也是二世啊。拉美西斯三世就是这种情况,他是19王朝的人了,与二世也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他愿意,一样可以用这个名号,他的后代一直用这个名号到11世,这又成了传承关系了。我听着明白了点,但可真够乱的,虽有小规律但无大章法,不过又不是咱祖宗,明白到这份上就行了。

共 72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如数珍珠般地对伊斯纳新旧两道水闸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读者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小黄扔线毯的细节,展示的是埃及的风土人情。默罕默德开会的内容,让国人对埃及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服兵役制度及默罕默德个人服兵役的经历和伊斯兰教,有了详尽的了解。晚上的化妆舞会,是这次活动的高潮,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参与者的动态,寓学于乐,让读者有亲临之感。文章娓娓道来,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值得一读。推荐阅读,编辑:唐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唐雄        2016-05-05 01:57:48
  米老的这篇游记,看似事无巨细,实则教授给人许多知识,犹如旅游指南,值得一读。
喜欢游山玩水,有浓郁的故乡和军人情结。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5-05 05:53:54
  系列游记,让我们对埃及这个国家有了记忆不的了解,如同时曾去过一样。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3 楼        文友:闲妹        2016-05-05 16:32:58
  米老埃及游记就是不一般!让我们享受到了一歺精神大歺。游记手法也很独持,欣赏学习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