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百味】冬走千眼桥(散文)

编辑推荐 【百味】冬走千眼桥(散文)


作者:姜新华 白丁,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4发表时间:2016-05-06 10:06:17
摘要:缓慢行走在石桥上,我心中有几分苍凉感。这早已不是显现往来穿梭、摩肩接踵的繁华石桥了。经过几百年的湖水冲击,桥面许多麻石条被冲的东一块西一块,横七竖八地躺在淤泥上,有的被淤泥深埋不见踪迹。这些被岁月抛弃的石条,它们心中一定很悲、很痛,在涨水的日子,它们浸泡在混浊的湖水中,有谁能知道它内心的失落和苦楚?待到重见天日时,你才能感觉到它们在淤泥中挣扎的无奈。它们多想重现昔日的一派繁盛,可是现代的人们已经遗忘它们了,还用得着顶着寒风手提肩扛走石桥吗?不远的下游,架在鄱阳湖上的那座气势恢弘的湖口大桥,早已成了鄱湖两岸人民往来便捷的福祉,古老的千眼桥,你只能成为当下人们寻幽思古的遗迹罢了。

仿佛在沙漠深处跋涉,在这个叫做蒋公岭的几座丘陵状的沙山上艰难的行走了半个多小时。在山顶风力发电站下车时,凛冽的寒风似刀子划在脸上,冷得人直打寒噤。而此刻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沙山上,气喘嘘嘘,全身已是热气腾腾了。翻山越岭好不容易上了正道,鞋子里已灌满了沙子,脊背也汗涔涔了。我没想到,在江南,在鄱阳湖畔,居然有这片连绵起伏的沙山,这种跋涉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敦煌的鸣沙山。纵使吃了点苦头,可即将入怀的那个诱惑犹如黑暗中远方的一星亮光,强烈地驱使着我们一行人前去探究。
   我们终于走进了鄱阳湖宽阔的湖床。那个令我好奇的千眼桥就这么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时令进入了隆冬,不明方向的寒风肆无忌惮地在一坦平洋的湖床上扫荡。尽管暖阳当空,却抵不了风的凛冽。刚在沙山上走热了脱掉的羽绒衣又不得不严严实实的裹在身上。那座带着神秘色彩的千眼桥离岸边有几十米,我并没有急于奔过去看个真切。我先要感受一下退水后的鄱阳湖给人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多少次我在不同方位的鄱阳湖畔眺望浩淼的烟波,唱晚的渔舟,远山如黛,天高水阔,鄱阳湖是那么恢弘,又是那么婉约,她会勾起你联翩的遐想,也会撩起你缠绵的诗意。此刻,我眼中的鄱阳湖却把最原始的状态裸露出来,除了靠近星子县城的湖床还有一线水域,而靠近都昌县的湖床却是茫茫一片尚未干透的沙泥。越往湖床深处走,这片没有任何印迹的沙泥仿佛吸饱了水的海绵,一脚踩下去,鞋子就会在泥沙里打出个深深的鞋模,鞋绑上尽管沾满了泥沙,但回头看看那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就让你有一种从远古走来的感觉,让你的心变得有些沉静、空灵起来。湖床低洼处有几个圆形的或不规则的水凼,水清见底,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犹如少女深情的眸子那么清纯那么水汪,让这空旷沉寂的湖床平添了几分生机。那座难得一见的千眼石桥如长蛇阵一般伸向西岸,望不清尽头,能望清的是对岸楼房林立的星子县城和背后亘古不变的的庐山。
   在肃杀的寒风中我踏上了千眼桥。
   知晓此桥情况的都昌县文友告诉我们,这座桥建于明朝崇祯四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是中国最长的湖底古石桥。桥长2930米,宽1.2米,桥面由长条花岗石铺成,湖泥中立松木大柱支撑桥面,泄流孔有983个,故曰“千眼桥”。千百年来,鄱阳湖东岸的都昌人去星子、庐山、浔阳等地,必须翻越蒋公岭,过鄱阳湖,没有陆路可走。在丰水季节可乘船过湖,而到枯水季节,湖床并未全干,踏泥涉水,行走苦不堪言。明朝在都昌为官的钱启忠领倡捐俸集资,历时数年建成此桥,方才消除了都昌沿湖百姓的远行之苦。
   缓慢行走在石桥上,我心中有几分苍凉感。这早已不是显现往来穿梭、摩肩接踵的繁华石桥了。经过几百年的湖水冲击,桥面许多麻石条被冲的东一块西一块,横七竖八地躺在淤泥上,有的被淤泥深埋不见踪迹。这些被岁月抛弃的石条,它们心中一定很悲、很痛,在涨水的日子,它们浸泡在混浊的湖水中,有谁能知道它内心的失落和苦楚?待到重见天日时,你才能感觉到它们在淤泥中挣扎的无奈。它们多想重现昔日的一派繁盛,可是现代的人们已经遗忘它们了,还用得着顶着寒风手提肩扛走石桥吗?不远的下游,架在鄱阳湖上的那座气势恢弘的湖口大桥,早已成了鄱湖两岸人民往来便捷的福祉,古老的千眼桥,你只能成为当下人们寻幽思古的遗迹罢了。
   千眼桥,多么诗意多么神秘的名字!当我行走在时断时连的麻石条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先民们密密麻麻的脚印,他们穿着粗布衣衫,哼着小调,有说有笑,一担担的布匹,一筐筐的茶叶,一箩箩的粮食,脚步咚咚,独轮滚滚,农耕文明的那份满足那份自在,写在脸上,洋溢在心里。想像中的先民们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庞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掠过,我似乎有种穿越感,跟着先民们远走他乡,褪出浮华,去寻觅我的精神家园。
   面对这座沧桑破碎的千眼桥,我们仅仅带着几分好奇之心来满足一时的欲望吗?回头望望,我心有点沉重,一年一度的枯水季节,多少人冒着寒风来千眼桥上行走,又有多少人会想想,再象明代那个在都昌为官的钱启忠那样再来一次募捐修葺这座难得一见的石桥。岁月无情,再不抢救,恐怕若干年后剩下的桥面将深埋湖底永无天日了。
   没有保护的遗迹,只能短时观瞻,却无法永久抒怀!

共 1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意在写千眼桥,却不急于写桥,而是化了不少笔墨描述凛冽的寒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沙山上,气喘嘘嘘,汗流脊背艰难的翻越沙山,再写趟过茫茫一片尚未干透的沙泥的不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千眼桥才款款的向我们走来,更显出千眼桥的神秘,让我们的眼球,急切的去寻找千眼的究竟。桥建于明朝崇祯四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是中国最长的湖底古石桥。然而桥面许多麻石条被冲的东一块西一块,横七竖八地躺在淤泥上,有的被淤泥深埋不见踪迹。这些被岁月抛弃的石条,它们心中一定很悲、很痛。面对此景,作者心情沉重的发出呐喊:岁月无情,再不抢救,恐怕若干年后剩下的桥面将深埋湖底永无天日了。感谢作者赐稿百味!期待更多精彩在百味展示!【编辑:舞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舞影        2016-05-06 10:07:53
  问好作者!遥祝作者精彩不断!
2 楼        文友:舞影        2016-05-06 10:09:13
  南方多雨,能保存下来的古迹很少,再不保护真是太可惜了。
3 楼        文友:舞影        2016-05-06 10:11:42
  千眼桥作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是鄱阳湖人民的骄傲!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愿鄱阳湖人民能重视它!
4 楼        文友:天马行空迷糊仙        2016-05-06 21:18:34
  跟着作者了解了他乡的古迹。谢谢。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